來源:新浪財經
9月6日消息,由東北亞經濟研究院、中國國際商會與新浪財經聯合主辦的「2020東北亞經濟論壇」線上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東北亞:深化改革、合作共贏」,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洪京一出席主題為「新基建與東北產業結構升級」的分論壇四,並發表主題報告。
洪京一
洪京一認為,新基建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在基建本身,而源自數位化、智能化的升級與經濟社會轉型需求的疊加,是時與勢的結合。
在洪京一看來,發力新基建是立足當前,應對疫情衝擊、促消費、穩增長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長遠,構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之基、謀取未來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舉。不過他也指出,推動新基建建設,應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經濟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有序推進。
以下為發言全文:
各位領導、嘉賓:
大家好!
今天這個分論壇的主題是「新基建與東北產業結構升級」,我就談一下關於新基建幾點認識,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新基建主要包括5G網絡、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數據中心等領域,本質上都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與傳統「鐵公基」相比,新基建內涵更加豐富,涵蓋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因此,新基建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在基建本身,而源自數位化、智能化的升級與經濟社會轉型需求的疊加,是時與勢的結合。
首先,新基建是拉動投資的新抓手。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例,當前國際領先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連接設備數量已達到1000萬臺,而我國主要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平均設備連接數正在邁向百萬級,處於快速增長期。假如每臺設備的維護費降低一點、使用效率提升一點、加工產品質量提高一點,所產生的效益將非常巨大,很多中小企業也將從中受益。因此,工業網際網路不但能拉動相關投資,而且能催生巨大市場,提升經濟的發展水平。據麥肯錫預測,2030年,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將帶來全球30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對我國經濟的貢獻度也將達到萬億元人民幣。
其次,新基建是催生新消費的源動力。未來,隨著新基建的陸續投入使用,將使從車聯網、L4級自動駕駛到遠程手術、家居服務機器人等的許多智能化藍圖變為現實。那時,智能網聯汽車、各種智能硬體將進入尋常百姓家,在提高民眾生活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新基建將是催生「智能消費」的源動力,而且將推動消費的全面升級。
第三,新基建是構建新生態的孵化器。雲計算、物聯網、5G的融合發展,使人工智慧的雲邊融合特性越發明顯。一方面,雲服務成為獲取人工智慧能力的主要途徑,具體表現為各科技巨頭公司都選擇將AI客戶引入到雲端平臺來實現變現,比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阿里雲。另一方面,邊緣計算推動了分布式人工智慧的興起,從而使智能傳感器、智能攝像機、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體組成了龐大的物聯網系統,而整個系統的AI賦能還要由雲計算來完成。這種人工智慧在雲端和邊緣端融合發展的態勢,將催生許多新生態體系。
最後,新基建最終將形成國家競爭新優勢。新基建催生的新行業、新業態、新範式將在工業、農業、交通、醫療、教育、金融、國防等幾乎所有領域變革著人類社會的組織運作模式,從而全面提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最終重構全球的政治版圖。
發力新基建是立足當前,應對疫情衝擊、促消費、穩增長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長遠,構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之基、謀取未來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舉。但推動新基建建設,應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經濟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有序推進。
一是構建國家級大數據管理、服務和安全體系。孤立、分散、封閉的大數據資源現狀,不但制約著數據價值的高效利用,還帶來了數據主權和數據安全等問題。因此,應構建跨層級、跨地區、跨系統地國家級數據平臺,徹底解決數據「孤島」問題。加強數據確權與數據資產方面的法律制度頂層設計,構建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加強機理模型、數據價值挖掘、標識解析等關鍵技術攻關,及區塊鏈在數據確權、確責和交易中的應用,確保數據價值有效釋放;開展數據應用試點示範,加速應用模式迭代創新。
二是構建創新規範的新基建投資體系。新基建的技術性和專業性決定了其兼具市場不確定性以及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因此應採取多樣化的投融資方式推動新基建建設。一是賦予數據資產以實體資產的屬性,如允許中小企業以其設備數據、生產數據、管理數據等經營數據作為銀行貸款抵押物等;二是支持發行新基建專項債券,或開展以項目資產為支撐的證券化融資,如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基建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發行各類債券;三是鼓勵地方產業引導基金、私募產業基金投資新基建項目;四是利用好PPP模式,鼓勵具有技術能力的中小民企、外資企業參與新基建。
三是構建城鄉統籌的新基建建設體系。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暴露出了城鄉管理能力,特別是應對公共衛生危機能力薄弱的問題。新基建無疑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技術支撐,同時也是打贏當前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武器。如新基建支撐下的智能農業、產地直銷、智慧旅遊、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業態,極大程度上促進了信息、知識、教育、醫療等資源的民主化,即可為貧困地區創造「授人以漁」的發展機遇,又能保障其不再返貧。因此,應加大5G網絡的城鄉全覆蓋建設,提升與城鄉統籌發展相關的大數據使用效能,最終實現消除貧困、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