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財政部發布2020年1月~11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1月~11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進一步提高,利潤總額(29863.1億元)降幅持續收窄,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3.9%,經濟運行穩步改善。其中,11月份,國有企業利潤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8.9%。《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已經是國企利潤總額增速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
利潤連續六個月正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的國企利潤總額數據頗為亮眼。
具體來看,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國有企業利潤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8.9%。1月~11月,利潤總額29863.1億元,同比下降6.1%,降幅較1月~10月收窄3.9個百分點,其中中央企業利潤總額19798.7億元,同比下降5.2%,地方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0064.4億元,同比下降7.8%。
記者注意到,從月度利潤總額同比增速數據看,自今年6月起,該指標就實現了正增長態勢,自今年7月起,正增長態勢更是發展為連續保持在10%以上的高增速區間。9月、10月兩個月,國企月度利潤總額同比增速更是連續兩次出現52.5%的高水平增速。
從最新的11月份數據看,雖然當月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相比10月有所放緩,但仍舊位於接近40%的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指出,1至11月中央企業營業收入、淨利潤降幅持續收窄,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防範風險能力提升,堅決落實減費讓利政策,切實降低社會運行成本,帶動各類所有制企業協同發展,為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11月營收同比增長6%
數據還顯示,11月份,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6.0%。1月~11月,營業總收入556124.8億元,同比增長0.8%,較1月~10月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中央企業營業總收入311788.2億元,同比下降2.7%,地方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44336.6億元,同比增長5.8%。
此外,從此次發布的數據看,國有企業還在保持恢復性增長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例如,在應交稅費方面,數據顯示,11月份,國有企業應交稅費較去年同期增長6.9%。1月~11月,應交稅費40575.1億元,同比下降1.2%,其中中央企業應交稅費28745.9億元,同比下降2.1%,地方國有企業應交稅費11829.2億元,同比增長1.3%。
對於未來國企央企應該如何延續復甦勢頭,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指出,因為逆全球化趨勢出現,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央企需要進一步適應這一情況,大大加快結構調整與重組步伐。要善於識變求變應變,從被動走向主動,為下一步經濟增長創造條件。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十四五」時期著力打造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需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消費潛力,擴展經濟發展空間,實現「擴投資」與「促消費」雙輪驅動,國有企業將成為「雙循環」新格局構建中的排頭兵,被賦予更多的期待與使命。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2020年~2023年)的推動下,「引資本」和「轉機制」結合,將促進企業資本生產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產生拉動作用,具體管理中,國企將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改變國企過度投資而造成的資本和資源配置的扭曲,提高動態資本配置的效率,從而提升經濟增長質量。
同時,考慮到國有企業需要服務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十四五」時期,先進位造與技術服務、醫藥生物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數字創意等產業將是國有資本的重點投向,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煤電鋼類企業將進行合併重組。
此外,在非主責主業的領域也會釋放出大量的市場機會,為民營企業、外資、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創造出更多的投資機會,激發他們參與競爭的積極性,提升整體經濟的活躍度。
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