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復旦大學「00一代」講述戰「疫」故事

2020-12-14 澎湃新聞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重要回信精神及對青年提出的系列要求,展現復旦大學「00一代」投身戰「疫」的青春力量,3月31日下午,復旦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組織開展了「踐行回信精神,名師助力成長——復旦00一代的戰疫故事」線上光華論壇。這也是復旦全體本科生一次特別的主題黨日活動。活動在嗶哩嗶哩「復旦大學」直播間舉行,68000餘人在線同時觀看。

直播中,六位來自不同專業的復旦學子講述了他們心懷理想、勇挑重擔的戰「疫」故事,也分享了許多專業知識。每位學生代表分享後,設置「老師加油」環節,邀請張文宏、蘇長和、潘偉傑、周葆華、王志強、劉明波等復旦多學科名師大咖視頻連線點評,為學生進一步成長成才「加油助力」。

01

「雖然不能像很多優秀黨員前輩一樣奔赴前線,但能夠作為一顆螺絲釘,為上海市的精細化管理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軟體學院2017級本科生劉佳興講述了自己加入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羅力團隊,在16個小時內為上海開發口罩預約配售系統的故事。整個系統精細到58家配送企業,1100多家藥店,6000多個居委的日常口罩配售工作。「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積極配合上海市政府舉措,讓每一隻口罩被高效、公平、有序、平價地配送到需要的居民手中,減輕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我們感到由衷開心。」

02

疫情來勢洶洶,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作為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2017級本科生王瑞琳非常希望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幫助到更多的人。藉助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展的「糖心旦」朋輩心理互助項目平臺,從2月1日開始,她累計在線服務248小時,回復消息1400餘次,為超過100名復旦的小夥伴提供陪伴和傾訴的空間。除此之外,她還為湖北地區青少年兒童提供志願輔導,從心理學的角度為他們私人訂製的「成長陪伴」計劃。她說,希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用「心」陪伴更多的人,攜手在困難中繼續堅持,在挑戰中迎接希望。

03

「和身在疫情前線的記者前輩們相比,我覺得我們在後方的數據整理工作並不算什麼。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鬥中,我們能發揮學科特長,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已經無比榮幸和滿足。」溫瑞琪是新聞學院的大三學生,她和同學們在《數據分析和信息可視化》授課教師徐笛的指導下,通過數據抓取1月20日至2月11日期間946條微博信息,並進行編碼分析,用數據可視化的報導手段粉碎謠言,提供辨別謠言的有效方法。她說:「從踏入大學校門,我們就開始學習做新聞的意義。真實性是新聞的核心價值所在。」

04

學校第26批人才工程預備隊(一期)隊員、數學科學學院大四學生李飛虎的這個假期非常忙碌。他組織起數學學院的「數院大神」學習小組,在線志願輔導高等數學課程;他還參與了學院導師程晉、陸帥帶領的研究項目:利用神經網絡模型,預測疫情發展,為武漢市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他在直播中談到,李大潛院士曾說過「數學要真正顯示出它在各個領域、各種層次應用中的關鍵性、決定性作用,顯示出它的強大生命力,必須設法在實際問題與數學之間架設一個橋梁。」他進一步感受到數學人服務於國家發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從艱深的理論到服務民族復興的實踐應用之間,還需要我們學習更多知識、付出更大努力。」

05

「怕,確實怕……但我交過入黨申請書,看過無數次入黨誓詞。作為積極分子,應該向黨員前輩們看齊,在緊要關頭勇敢站出來。」這是法學院2018級本科生郭天成與好友的聊天對話,也是他寒假投身家鄉疫情防控工作的真情實感。他主動報名家鄉一線防疫志願者,還獲得了優秀志願者稱號。除了「起而行之」,他也「坐而論道」,與法援社團的夥伴們一起探討疫情期間的法律問題、編寫涉疫情普法推送、搭建「復旦法援」線上法律諮詢平臺,力爭向更廣泛的受眾講解法律知識。在直播間裡,郭天成也開啟了「普法宣傳模式」,現場普及了疫情防控相關的《傳染病防治法》《刑法》知識,他說道:「法律的強制性是為了更穩定的社會、更幸福的生活。」

06

疫情期間,許多醫務人員火線入黨、貢獻一線,許多非醫學專業的學生也踴躍遞交入黨申請書。疫情以來,復旦已有100多名文社理工科的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更多的學生表達了入黨意願。中國語言文學系2019級本科生陸佳妮說,聽到張文宏老師說「有困難黨員先上,很多非黨員會看在眼裡,整個集體有了勇氣做一個事情時,大家就可以把恐懼壓制下去」時,內心也產生了想要加入這個優秀組織的強烈願望。她毫不猶豫地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雖然目前只是一名剛入校半年的學生,但她從服務同學們的網絡學習做起,在一點一滴中傳承復旦精神,「希望未來也能在關鍵時刻成為那個『為社會負重前行的人』」。

07

在每位學生分享後,六位老師通過視頻連線與學生互動,為學子們點讚加油。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長和認為,「00一代」是敢於接受挑戰、勇於擔當的一代優秀青年。「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復旦青年在關鍵時刻是有擔當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復旦校歌中的『鞏固學校、維護國家』。」他說:「這一屆00一代,很行!」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劉明波稱王瑞琳同學和她所在的「糖心旦」朋輩心理互助項目團隊為是一支「戰鬥小分隊」。他希望「糖心旦」團隊能夠適應疫情防控新階段的變化,關注同學們在心理上可能面對的新挑戰,繼續幫助同學們守護好心理健康。

作為項目指導老師之一,新聞學院教授周葆華肯定了溫瑞琪團隊的新聞專業素養,以及他們在疫情期間為信息甄別作出的貢獻。他倡議,每位同學從自身做起,成為高質量信息的生產和傳播者。「同學們要遵循科學精神和科學原則,利用基本邏輯判斷,判斷來源、交叉核實、檢查信息要素等方法,提高媒介素養,參與優質信息環境構建,為營造整個社會中的高質量信息環境共同努力。」

數學科學學院應用數學系系主任王志強既是李飛虎同學的任課老師,也是「人才工程」預備隊的前輩。他肯定了李飛虎及「數院大神」團隊在疫情期間的工作,點讚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青年人通過學習數學,成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基礎研究及應用型人才,也期待覆旦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優秀學子。

法學院教授潘偉傑在為郭天成同學加油助力時稱,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復旦學子應有的擔當,更看到了一個成熟現代國家公民的法治素養、法治思維及對於真理的追求。他希望復旦學子都能「坐而論道,起而行之」,把所學轉化為對國家和社會的實際貢獻。

「我相信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碰到非常危難的時刻,要為集體,為國家做點事情,這個時候共產黨員的申請書就是請戰書。」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對陸佳妮同學在疫情期間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做法表示十分讚賞,希望她能經受考驗,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提議,復旦學子要重溫和體悟《共產黨宣言》精神,並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學習順利,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復旦大學「00一代」昂首向前,以堅定的信念、拼搏的汗水、蓬勃的力量,接過時代的接力棒。以過硬本領服務人民、以實際行動告白祖國,這是復旦青年對於總書記「回信精神」的生動踐行,這是復旦青年對於「宣言精神」的忠實傳承。

來 源

黨委學生工作部

文 字

湯潮 樊亞坤

編 輯

卞凱玥

原標題:《聽復旦大學「00一代」講述戰「疫」故事》

相關焦點

  • 瀘州老窖攜手央視《故事裡的中國》 講述年輕一代的戰「疫」故事
    在今年春天的那場戰「疫」中,中國青年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以心為燈,穩穩地拿住了時代的接力棒。  讓故事照進現實,讓世界品味中國。
  • 復旦大學舉行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
    央廣網上海5月22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王睿 何葉)復旦大學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今天於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戰疫青年講師團代表講述一線工作經歷,展現復旦青年擔當,激勵廣大師生不懼風雨、永挑重擔。復旦大學抗擊疫情雲課堂、復旦大學戰疫青年說系列微課視頻,也於活動現場發布,讓戰疫一線故事持續發光發熱,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力量。
  • 將抗疫力量轉化為育人力量!復旦大學思政工作順勢「升級」
    如何讓95後、00後在校大學生讀懂在這場戰「疫」中,中國人民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如何讓一代新人在戰「疫」中成長、成熟?在復旦大學,破題如是——依託一根網線,把發生在中國大地上、學校師生身邊的真實抗疫故事,做成最鮮活的思政教材、最具感召力的育人樣本,源源不斷地引入課堂,將抗疫力量轉化為育人力量。
  • 同上一堂戰「疫」課江西專場!
    南昌航空大學黨委書記、教授郭傑忠說,這次戰「疫」,青年成為了重要力量。在江西1271名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就有445名「90後」,這體現了青年一代的理想、本領和擔當;昨天的「小皇帝」「小公主」已經成為戰「疫」一線的「主力軍」。
  • 瀘州老窖·國窖1573獨家冠名 《故事裡的中國》致敬戰「疫」的青春...
    在今年春天的那場戰「疫」中,中國青年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以心為燈,穩穩地拿住了時代的接力棒。讓故事照進現實,讓世界品味中國。
  • 復旦人用書畫為抗「疫」加油繪畫篇
    在與新冠病毒的鬥爭中,有人逆行前線,有人科研攻堅,有人堅守崗位……復旦人在不同的戰線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翰墨丹青,書簡寄情。與此同時,不少復旦人執起手中筆墨,用書畫作品禮讚英雄故事,記錄抗「疫」行動,為祖國加油,為同胞祝福!
  • 戰「疫」青年 |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在行動
    新聞學院組建了一支學院疫情防護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助力戰「疫」,承擔青年責任,發揮青年力量,倡導社會正氣,傳播正能量,堅定信心,共克時艱。面對疫情,他們毅然逆風而行,力行青春擔當;不在一線,他們依舊激揚文字,傳承志願精神。
  • 央視《故事裡的中國》走進戰「疫」中的青春 一展中國青年精神風貌
    在今年春天的那場戰"疫"中,中國青年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以心為燈,穩穩地拿住了時代的接力棒。讓故事照進現實,讓世界品味中國。
  • 60幅人物畫與戰「疫」話劇講述英雄故事
    (黃健生作品)黃健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編者按大型現實題材話劇《戰「疫」2020》以紀實的方式,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串成中國眾志成城、不畏生死、戰之必勝的抗疫之路,將逆行者無私奉獻的大愛和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通過舞臺藝術宣揚出去,這也是全國首部邀請援鄂醫療隊員參與演繹的抗疫題材紀實話劇
  • 軍隊醫護人員講述一線戰「疫」故事
    額軍隊醫護人員講述一線戰「疫」故事「戰疫情,有我在!」面對疫情,人民子弟兵醫療隊奮勇向前,馳援湖北有序有效展開各項救治工作。連日來,人民日報記者採訪連線了幾位疫情防控一線的軍隊醫護人員,記錄下他們的戰「疫」故事。
  • 戰「疫」故事入課堂激發學生勇擔當 南信院思政教師這樣做
    中國江蘇網3月18日訊(記者袁濤 通訊員 王增芬)「聽了專家的講座,我腦海裡浮現出這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其實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人穿著白大褂,拼著心中的信念與希望,在這樣的情況下,讓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偌大的責任。」
  • 濟南市公安局舉辦「忠誠阻擊」戰「疫」故事分享會
    7月28日下午,濟南市公安局隆重舉行「忠誠阻擊」戰「疫」故事分享會。濟南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徐春華及在家的局領導出席活動。故事分享會共分為四個篇章,第一篇章中,通過《一場艱難的談話》、《一個都不能少》、《聽著韜哥的名字長大》、《守護國門》等四個講述,真實再現了疫情期間,全市公安民警、輔警忠誠戰「疫」的艱苦歷程。
  • 青春戰「疫」,鄭州大學的博士生們做了這樣一件事
    馮永海和隊員們揮別武漢 返回家鄉一個博士生宣講團這是「戰『疫』故事 『鄭』在傳遞」鄭州大學博士生宣講團在4月19日下午線上宣講過程中的一個場景。博士生宣講團由15個學院的22名博士生、碩士生黨員組成。「戰『疫』故事 『鄭』在傳遞」鄭州大學抗疫宣講活動大家在線上進行雲會議、雲討論,一致認為當下形勢,首先要講好英雄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 復旦醫生與大飛機青年聚在一起聊什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王睿、顧心瑜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6月10日,復旦大學戰「疫」青年講師團走進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與國之重器大飛機的設計研發青年人聚在一起,共話青年擔當。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走進大飛機活動,雙方都收穫了一支頗為給力的青年講師團——分別是「大飛機青年講師團」和「復旦大學青年講師團」。
  • 系列紀實故事《我的戰「疫」》溫暖上線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全民戰「疫」中,人們不論身份、不分年齡,都在盡己所能,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成為戰「疫」防線中緊密相扣的一環。—▼—系列紀實故事《我的戰「疫」》,特別邀請了趙嶺、黎春、周健、馮洋、彭堯、駱駝、林強、大寶、熊小小、李哎、曾紫月等十一位演播人傾情講述。其中,作為武漢人的林強,用自己的方式,為家鄉的同胞加油。他說,這次過年沒回家,響應號召留在了北京,心裡卻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家鄉的親朋好友,每日都會與家人溝通共勉。
  • 戴上燕尾帽聽前輩講述戰疫故事
    在授帽儀式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的5名護士代表講述她們自己的戰「疫」故事。兒科的「90後」護師李嘉茵說,在武漢的隔離病房內,她學著「大人」的樣子輕撫著患者的後背,傾聽患者的故事,努力患者調整心態。「如果說磨鍊是成長的催化劑,那麼抗疫則是時代給予我們的成長禮。」
  • 戰「疫」Vlog:微紀錄 新探索
    在此特殊時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自2月3日起,推出9集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該系列短視頻打破了傳統的紀錄片生產模式,採用每集5分鐘的Vlog(視頻日記)微紀錄體裁,以「日記」的方式,由主人公用第一人稱拍攝、講述。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現在,他推出了一本《凱哥日記》,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戰『疫』」。《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自2014年8月起,與妻子王曉琳在重慶生活,就職於重慶外語學校,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的兼職審稿編輯,被大家暱稱為「凱哥」。
  • 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馳援湖北白衣天使,大愛同心,"疫"路同行
    今年的情人節,對於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17班的全體同學而言,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在這個代表愛的節日裡,全班同學齊心協力,支援奮戰在湖北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表達了真摯的人間大愛。「朋友圈」求助,一呼百應這場愛心接力的起點是張凡同學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條求助信息。
  • 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90後,到!
    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90後,到!黃浦江畔,巍巍學府文章煥西部熱土,英俊濟蹌為國興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我們攜手並肩、共同戰「疫」、砥礪前行上:西安交大錢學森圖書館下:復旦大學理科圖書館@復旦青年,@交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