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的一生極其短暫,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不斷地認識周圍的世界。格物致知,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古聖先賢們,早與西方意識到認識自然,科學的重要性,古代儒家中,專門開設了一門課程,叫"物之理",很可惜,這門學科失傳了。《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格物是對事物本源進行精細研究,從而增長知識的一個過程,小到一草一木一昆蟲,大至無極太極蒼穹宇宙,都在格物的範圍之內。
01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說無處不在的水,人們意識中,水的形態只有三種,分別是氣態、固態和液態。然而科學研究顛覆了人們對於水的傳統認知,水不僅僅只有3種形態,科學研究發現,水的形態,足足達到19種。
而冰分子,就有16種形態。今天要說的這種冰,是最神秘的存在,它叫7號冰。「7號冰」這一說法的提出,是在2018年,當時一位名為奧利弗·斯庫納的科學家,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便指出了7號冰的存在。
關於7號冰,有這麼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是海洋,佔了地球面積的71%,如果將一小塊7號冰放在海洋內,短短幾天乃至幾個小時時間內,便可將整個地球冰凍起來。為何7號冰能夠如此厲害?根據研究發現,7號冰的結晶速度極快,可以達到1600公裡每小時。
02
「7號冰」的發現,僅僅只是一個巧合,一個叫「Oliver Tesona」的科研小組,在自然界中尋找一種特殊的天然鑽石,在鑽石中意外發現了冰的一種新形態,命名為「7號冰」,也稱為「超級冰」
而這種特殊的天然鑽石,並不是人們日常所能見到,所能接觸到的鑽石,而是一種分布存在於地幔過渡帶410~660公裡範圍內的一種鑽石。
這也就意味著,「7號冰」的形成條件,極其苛刻。科學家們曾對「7號冰」進行了一系列的科研實驗,最後發現,只有在溫度處於4.9攝氏度,氣壓壓力為10000個大氣壓時,「7號冰」便開始形成。
上文所說的冰凍整個地球,也是在10000倍大氣壓下,「7號冰」開始聚集分子,之後便以160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蔓延冰凍。
03
所以,在理論條件下,一塊「7號冰」冰凍整個地球的說法並不誇張。然而這種理論上的條件,是不可能存在的。「7號冰」所需要的壓強,是30億帕,而人類所已知的,海洋最深處的壓力,也只超過1億帕。
結語
人類能夠在實驗室中,製造出冰的晶體,有八種。自然條件下,只有天然冰能夠存在,其它的都是高壓冰,在自然界中不能夠穩定存在。「7號冰」只有在理想條件下才能冰凍地球,然而這種理想條件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這種假設是沒有意義的。
「七號冰」威力有多大?科學家研究發現,幾天時間就能凍住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