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 《極速車王》(英文名:Ford v Ferrari)終於迎來了國內首映,這部讓人期盼已久的賽車電影著實吊足了人們的胃口,兩位奧斯卡影帝 - 馬特·達蒙 與 克裡斯蒂安·貝爾 攜手共同演繹了謝爾比與邁爾斯的賽車傳奇。
活動現場匯聚大量美系性能車愛好者,百度有駕App作為官方指定的首席協辦媒體也到場給予了大力支持。
謝爾比·中國作為活動主辦方,自然對此次活動非常重視,重要人物悉數到場,其中包括謝爾比·中國市場經理王漢康先生,他為廣大謝爾比車迷講述了卡羅爾一生傳奇的經歷,在場觀眾聽得入迷。
而謝爾比中國總經理胡運韜先生,也為我們介紹了謝爾比的品牌精神與產品序列。
官方甚至請到了品牌血脈繼承人卡羅爾·謝爾比的長孫艾龍·謝爾比專門為中國首映式製作了視頻致辭,這也是首映式觀眾才能享受到的獨家環節!
接下來我們說說電影。影片改編自歷史上真實人物發生的真實故事,相信看完電影的觀眾都會為之震驚,好奇劇情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後期改編的?講真,這些看起來有點「假」的故事並非杜撰,電影中大部分事情都真的發生過。
肯和謝爾比都是賽車界的傳奇人物,不過影片的主題並不是宣揚他們多麼多麼厲害。也許你一看到開頭就會猜這又是那種千篇一律的主角自帶光環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但恰恰相反,他們輸掉了1966年的勒芒。打敗他們的是比他們更優秀的賽車與車手嗎?不是,而是人性的黑暗面與腐敗的體系。
謝爾比多次強調,贏得冠軍不只是砸錢那麼簡單,你不能靠官僚系統來贏得比賽,正如區區一份文件都要經過20多個人才能到亨利·福特的手中。
電影中,勒芒比賽前夜肯和謝爾比的對話讓人很感動。
肯:怎麼還沒睡覺?
謝爾比:我又不用開車。
肯:那太可惜了。
謝爾比:如果我也要開車的話我們就不能組成這麼棒的車隊了。
車手固然重要,然而團隊同樣很重要,肯和謝爾比是王牌組合,缺了誰都不行。電影中謝爾比的經歷顯然只是他傳奇人生的很小一部分,真希望馬特·達蒙能去拍一部謝爾比的傳記片。
謝爾比7歲就患有心臟瓣膜疾病,大半個童年都在床上度過。他長大後卻成了專業賽車手,贏取了F1、勒芒等大賽的各項大獎,還刷新了16項美國和世界速度記錄。由於心臟病的原因,謝爾比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將藥片壓在舌頭下來緩解胸痛以維持比賽。1959年,他因為身體問題告別了車手身份,退居幕後做了汽車與賽車設計師,為汽車行業和賽車行業做出巨大貢獻,他設計的福特GT40贏得了1966-1969年連續四屆勒芒冠軍,其中 ,1966年勒芒直接包攬了前三名。1990年,67歲的謝爾比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還去借了一個腎臟,還沒有完全適應器官就去參加了人生最後一場比賽,還差點打破Viper(道奇蝰蛇)的圈速記錄。
很多電影喜歡把主角拍的完美無瑕,把對手拍的陰險狡詐、卑鄙無恥,通過貶低對手來抬高自己。而《極速車王》並沒有使用這種手法來貶低法拉利,抬高福特,恰恰相反,影片中法拉利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公司,反倒是福特高層,無時無刻都透露出自私、虛偽、利益至上。當勒芒宣布冠軍是邁凱倫的時候,所有人都去為邁凱倫喝彩,只有恩佐·法拉利向肯脫帽致敬。
可能對謝爾比來說,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傳達讓肯減速的指令。
希望這部好電影能讓更多人知道肯·邁爾斯與卡羅爾·謝爾比,因為他們的貢獻深遠影響了賽車屆乃至整個汽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