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哈爾濱12月11日電 (記者 王舒)人類一直懷著「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夢想。作為中國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其下潛深度近年來不斷刷新著紀錄。12月10日,中國第二批深海載人潛水器潛航員正式公布,其中2名女潛航員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次選用女潛航員。
今日,記者與兩名女潛航員之一,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的學生張奕聯繫。張奕說,她從學生向潛航員的身份轉變後,將陪著祖國一起「走向深藍」。
「我叫張奕,神採奕奕的奕。」本次潛航員學員選拔錄用的6名人選中最大的28歲、最小的23歲,而張奕恰巧取了個平均數——25歲。「每一位船海類高校的學生都把自己定義為『海洋人』,『蛟龍號』每一次遠行、每一次下潛都牽動著我們的心。」出於專業敏感,張奕能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海洋事業最先進的裝備「蛟龍」一直是她的夢想。
「潛航員選拔嚴格程度堪比航天員」,張奕告訴記者,潛航員除了對年齡、身高、體重、學歷、專業等有嚴格要求外,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職業能力與特質的考核等六大方面100多項標準有一項不達標即被淘汰,對個人身體素質的要求很高,單就醫學方面就達70多項。「女性做潛航員很有優勢,因為她們心細、有耐心,更能保證『蛟龍』號在海底的安全性、作業的精準度。」張奕說,在心理測試中,大屏幕會接連出現各種問題,考生通過答題器做出「是」「否」回答,每題回答時間最長11秒、最短3秒。
「一個半小時中做700道心理測試問答,為了能快速答題手持答題器的姿勢幾乎沒變化過。」張奕說,測試本身就是查看考生的抗壓能力,因為潛航員必須在海底特殊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心理必須過硬」。
「複選中,有一項是考官要求將繩子排成邊長最長的正方形,有一個細節是繩子打了結,如果要排成邊長最長的正方形應先打開結。」張奕表示,這些小細節都跟未來潛水器操作有關聯,考察潛航員是否會及時解決隱患。「最難忘的還有幽閉測試,在不足三平方米的小黑屋內,每個人呆1小時,不能帶任何東西,不能睡覺……」
選拔階段,張奕除了選拔過程中的自我認識和發現外,還與隊友們結成的「戰鬥友誼」:每兩天測試是一輪,每輪過後要淘汰一批選手。選手們開玩笑說:「終於知道『中國好聲音』的導師為什麼哭了。」一輪輪淘汰下來人越來越少,原來100多人的食堂「空曠」的最後連兩張桌都坐不滿了;在做氧敏感測試時,選手們會相互鼓勵緩解緊張情緒,彼此結下了深深的友誼。
值得一提的是,張奕和另一名入選者趙晟婭在選拔過程中一直住同屋,每輪淘汰過後餘下的人都會重新組合新寢室,而張奕與趙晟婭始終彼此勉勵並肩成為中國首批女潛航員。
據悉,「蛟龍」號的使命包括運載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潛入深海,在複雜地形上開展探礦、高精度海底測量、可疑物探測和捕獲等。「深潛事業不會因女性的到來而降低門檻。」張奕知道,未來,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在潛航員學員報名表上寫到:「一項崇高的事業需要長時間的磨練和堅守,最勇敢的探索才能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張奕說,與祖國一同滿懷「深藍夢想」,走向開闊而極具張力的深藍天地,對她而言是「何等人生之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