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會川升為首的特攝腳本家擔當原案的《奧特曼G(葛雷奧特曼)》即將於明年1月27日發售其Blu-ray BOX,本作除了是奧特系列首部OV系列更是首次由海外製作的作品,對奧特系列也有著特別一層的意義。
《葛雷奧特曼》Blu-ray BOX封面
《葛雷奧特曼》是相隔10年《奧特曼80(愛迪奧特曼)》以來,也是日本年號從昭和改為平成之後第一部製作的奧特作品。由於OV(放動畫那就是OVA,特攝這塊通常叫OV或V Cinema)的盛行,且圓谷當時正打算以澳大利亞為舞臺製作一部其他的企劃,於是就這麼順理成章地製作了全6話完結的OV版奧特曼新作。之後考慮到了海外販賣,則另外追加了7話構成了全13話1季份的作品,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葛雷奧特曼》。在日本電視播出之前,更是以「特攝長篇電影」的名義在電影院先行上映。本月也正好迎來了《葛雷奧特曼》劇場版在日本上映及首播的第25個年頭。
由於是與澳大利亞的合作,本作啟用了海外的演員與劇情展開中登場的奧特曼姿態都讓人感到極為新鮮,奧特曼皮套使用的材質也和以往不同,新的形式新的展開,新的奧特曼都令奧迷們熱血沸騰,玩具的銷量好評不斷,原本只在海外發售的軟膠人偶也逆輸入到日本國內發售,由各動畫·特攝腳本家會川升、宮澤秀則、小中千昭、遠藤明範、鈴木智擔當原案,會川升與小中千昭更在本作中相當於世界觀設定與系列構成的核心人物,特攝監督高野宏一擔當本作特攝顧問,其餘製作班底均為澳大利亞赫赫有名的人物。主角傑克的日語吹替更是由與本作有著深厚關係的京本政樹擔當,不僅是配音,甚至本作的命名、制服的採用也均由他提出。其餘UMA隊的吹替陣容更是包括了立花藤兵衛小林昭二、山寺宏一、平野文、榊原良子以及目前出演《歐布奧特曼》的柳澤慎吾,前半部分的旁白由本鄉猛/假面騎士1號藤岡弘擔當,後半部為內海賢二,旁白則是玄田哲章。劇場版在日本上映時,更是打出了國際通用的「第一級娛樂作品」名號吸引了各路人馬,成為了一時討論的話題。
此前會川升受邀,接到了Bandai Visual的電子刊《v-storage》Vol.8的採訪,談了談參加本作的製作內幕。
會川升參加的契機是在1989年左右,當時圓谷製片廠方面的製片人鈴木清找到了會川的師父長坂秀佳商談,希望能通過長坂介紹幾位年輕的劇作家參與到新的片子來。OV盛行的當時,圓谷方面也希望包括本作的企劃在內能做幾部OV作品。正巧當時會川升執筆的OVA作品相當多,對於OV的製作與其好壞自然也相當了解,就接下了這活。
所謂原案,就是本作最原始的日語腳本,由圓谷方面翻譯成英語,再經過澳大利亞方面的製片人與特裡·拉森(Terry Larsen,テリー·ラーセン)之手改成澳大利亞正式拍攝用的腳本。Terry對於一些名詞做了些改動,例如主人公傑克·辛多(Jack Shindo,ジャック·シンド),最初的名字是叫安迪·蘭道(Andy Landau,アンディ·ランドウ)。然而在Terry的指摘下,表示蘭道(Landau)這名字容易聽成蘭博(Rambo),而且非常像是日本人會取的名字。在與鈴木清通過電話聯線後,想到了辛多(Shindo)這個姓氏,鈴木表示澳方也很認同這個名字,且非常有民族味並且發音非常適合日本人。於是就叫安迪·辛多。但「安迪」這名字怎麼聽都不夠響亮,最終還是採用了傑克·辛多。
本片的主人公傑克·辛多
而怪獸的名字,會川則表示謝天謝地,對方並沒計較太多,因此原封不動的直接採用了。最初的6話從接受委託時僅用了3天就完成了(會川負責的是第1、2、6話),會川表示對於名字並沒有細想。但提交上去之後,雖然澳方並沒有意見,但會川的內心還是堵得慌,最終還是沒有變更。當鈴木清表揚他時,會川自己也是後知後覺,「戈迪斯」這名取得確實不錯。
登場於第1話的戈迪斯是《葛雷奧特曼》第1部的BOSS,出現在火星上,是擁有高度智慧的逆轉錄病毒的集合體,企圖吸收全宇宙生命體的邪惡生命體。雖在第1話中被葛雷奧特曼的等離子燃燒打倒,但其被溶解光線分解後,細胞降落到地球上,並讓雙腦地獸布羅茲、古代怪獸基加薩烏魯斯、火炎飛龍傑魯加頓、風魔神德嘎恩加乃至毒氣幻影怪獸巴蘭加斯等怪獸復活,第6話時戈迪斯細胞吸收了其他生物併集合,合體復活成了戈迪斯第2形態.
邪惡生命體戈迪斯的名字英文標記「Goudes」,日文讀音「ゴーデス」融入了「GOD(ゴッド)」與「DEATH(デス)」之意,極有大BOSS的感覺,叫起來也特別有威嚴。關於戈迪斯等怪獸的形象,向來都是完全交給設計師去考慮,擔當本作怪獸設計的是怪獸繪師吉田穣,擔當過多部平成《哥吉拉》的設計工作,也負責了長坂秀佳執筆的《哉阿斯奧特曼》第1作劇場版的怪獸設計。會川則表示由於本作的原案腳本由好幾個人負責,在怪獸形象上自然無法達成統一,因此交給專業的怪獸設計師負責就好。
吉田穣的設計稿
關于吉田設計的戈迪斯的形象,簡單易懂,「說到火星就是章魚了吧」,在吉田看來似乎多數科幻小說都喜歡把火星人描繪成八爪魚,這還得感謝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執筆的科幻小說《世界大戰》(英:The War of the Worlds,日:宇宙戦爭),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在小說中把火星人的形象設計成了巨大的章魚,因此章魚型的火星人形象也在多數人的心中形成了共識,會川在吉田設計當時也向他傳達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設計成海外電影裡出現的外星人形象。
《世界大戰》封面。封面上的便是火星人與火星的戰鬥機器。
會川表示自己在腳本的執筆過程中,古代怪獸基加薩烏魯斯的形象應該是在他腦海中最為穩固,皮膚像雷龍一樣的紋路,雖然將自己的思路傳達給了吉田,但吉田最終設計出來的仍與會川的想法有所差別。第3話登場的傑魯加頓則是以傘蜥蜴為原型這是事先決定下來的,但會川在看到吉田設計的形象之後還是大吃一驚,深表佩服。另一位令會川佩服的人則是擔當第4、11話原案腳本的小中千昭。
熟知小中千昭的人都知道,小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克蘇魯神話愛好者,克蘇魯元素也從《葛雷奧特曼》開始引入到了之後的奧特曼系列中,小中參與腳本的《迪迦奧特曼》,擔當系列構成的《蓋亞奧特曼》都能非常明顯得看到克蘇魯神話的元素。據會川升所述,小中在腳本階段就幾乎把怪獸的形象給描寫了出來,而且還會親自畫好印象設計稿。
巴蘭加斯是第5、10話腳本擔當的遠藤明範非常執著的怪獸,但吉田畫的設計稿並沒有怎麼反映出遠藤所要的感覺,不過最終怪獸皮套的感覺非常棒。
《葛雷奧特曼》漫畫版新裝版封面,12月15日發售,由島本和彥全新繪製。
回首當年,會川表示畢竟當時是平成的第一部奧特系列。當時的圓谷也無法想像之後會推出《帕瓦特奧特曼》《迪迦奧特曼》等作。雖然當時會川也有不少負面情緒,「雖是自己從小最喜歡的系列,但《愛迪奧特曼》卻拍得很糟糕,現在卻想要出新作」「而且還不是TV」「還只有13話」「自己寫好的腳本還要讓個澳大利亞的人改寫」,但想做的心情遠遠大過這些抱怨。並非是想把這部寫成是致敬《奧特賽文》的作品,更不是一部作品的重製,而是作為對奧特系列的一個回報。
本作前6話是以6話完結的形式做的,與後7話的製作方式完全不同,這在奧特系列的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案例,後半融入了各腳本家的想法,內容也較前6話來得更加豐富。會川也希望當大家有機會觀看或是回顧這部影片時,最直面地感受下前後兩部的變化。澳大利亞當地製作組的拍攝手法也非常新穎、自由,且作為過渡期作品在系列中也著實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其原題《Towards the Future》更加充分反映出了本作的歷史意義,審視過去,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