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住,我真沒本事幫你約見馬化騰、馬雲

2020-12-14 虎嗅APP


雖然本怪盜團遠離A股市場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還跟很多A股市場的朋友保持著頻繁的聯繫,經常交換一些對產業和上市公司的觀點(八卦)。市場上的八卦最有趣,經常把我笑的前仰後合,在這個混亂不堪的世界上給了我一絲光明。


我平生最喜歡的三大享受:咖啡、威士忌、八卦。其中僅有八卦是精神享受。


三天前,一位券商分析師朋友給我分享了新鮮出爐的第一手八卦,包辦了我此後兩天的笑點,我一直笑到今天才有力氣寫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


對方說:「前段時間,有個基金經理讓我約騰訊、阿里的業務負責人,一對一喝茶交流。


我說:「唔,那可真是痴心妄想,也不看看自己的段位。」


對方說:「可喜可賀的是,我居然真的給他約到了!」


我從沙發上跳起來:「什麼?你給他約到了騰訊、阿里的事業群/事業部負責人?能不能讓我也蹭一下,我願意付錢旁聽!」


對方說:「級別沒那麼高,但也是業務骨幹,拉出去都能當中小公司CEO的。」


我說:「那也夠可以了,能讓我蹭一下嗎?」


對方說:「那位基金經理看了一下名單,皺了皺眉頭,說……」


我說:「別賣關子了,基金經理說什麼啦?」


對方長嘆道:「基金經理說,這幾個人不夠分量,還是等你約到馬化騰、馬雲之後再說吧!」


(你好煩喔,宰了你喔?)


我當場把胃裡的咖啡全噴出去了,把盤子裡的蛋糕也糟蹋了。幸好我穿的都是可以水洗的衣服,不然還得找乾洗店。在我勉強用紙巾擦乾衣服上的咖啡痕跡之後,對方無奈地攤手說:「這件事情還沒完,還有後續,你想聽嗎?」


當然想!那位基金經理,那位「一言不合就讓你請馬化騰、馬雲」的60後大叔,有一套完整而自洽的邏輯,論證自己為什麼有資格跟這些身家千億的網際網路大佬一對一喝茶:


已知: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美團這些網際網路公司,都是民企,全是民企,統統是民企,對吧?這一點毫無疑問。


又已知:在A股有很多民企上市公司,例子舉不勝舉。這些民企的老闆,大多是比較容易約出來見投資人的,一對一也不稀罕。例如,這位基金經理本人,就曾經見過蘇寧易購、分眾傳媒、華誼兄弟等多家民企的第一號或第二號人物,有合影和微信互相點讚記錄為證。


又又已知:以前A股投資者買不到騰訊、阿里的股票,現在騰訊早就是港股通第一大公司了,阿里在香港二次上市之後納入港股通也只是時間問題。既然如此,它們就該對A股機構投資者好生伺候,畢竟投資者乃上市公司的衣食父母嘛。


由此可以推出:騰訊、阿里的老大,應該像這位基金經理見過的那些A股民企上市公司的老大一樣,樂於接受這位基金經理的一對一喝茶邀請,甚至將其視為一種向老牌投資人討教的機會,互相輸出,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我覺得我完全有理由單獨與馬化騰、馬雲喝咖啡或喝茶。如果你約不到,那是你沒本事,也是他們的損失。證畢。


聽完這段驚天地泣鬼神、令人冰天雪地三百六十度打轉鼓掌的邏輯,我猛然想到,一年多以前,也有一位類似的基金經理,以類似的邏輯向我約過網際網路公司的高管,不過當時他想約的是黃崢、雷軍、陳睿、丁磊。(這段黑歷史我也寫過一篇文章記錄。)如此一致的需求,如此一致的邏輯,該不是同一個人吧?


然後我神奇地發現,居然不是同一個人。(為了當事人隱私考慮,名字就不點了,請各位讀者諒解。)這一偉大發現,再次震動了我的三觀。


對方趁勢又補充了一句:「對了,今年以來給我提出類似需求的機構客戶,不在少數。」


(魔鏡魔鏡告訴我,這不是真的)


不在少數,不在少數,不在少數……


一言不合就讓你單獨約見馬化騰、馬雲的基金經理,不在少數,不在少數,不在少數……


覺得「騰訊、阿里、美團也不過是幾個民企,我能跟他們的老大平起平坐、互相學習進步」的基金經理,不在少數,不在少數,不在少數……


本怪盜團團長萬分慶幸自己已經跳出來當無業游民了,要不然,現在疲於奔命地去給60後基金經理大叔約馬化騰、馬雲,還要苦口婆心地解釋對方為什麼拒絕的人,就是本團長了。怪不得最近半年見到我的人都說我胖了一些,其實不是因為吃多了睡多了導致的,應該是此類毀三觀煩心事變少了,總算能夠消停幾天了導致的。


好啦,講八卦歸講八卦,嘲諷歸嘲諷,咱們總歸還是要從八卦裡面講出道理的。本怪盜團最喜歡的就是從八卦裡面講道理——再大的笑話,再不可思議的荒誕要求,背後都是有邏輯的。上述荒誕要求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


絕大部分A股投資人,對網際網路行業的富足和強大,缺乏基本認識。


先不說馬化騰、馬雲有多富了。一個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老員工有多富?按照我的一位騰訊老朋友的話說:「在騰訊工作十年以上的總監、總經理,光是數自己的房產證,一頓下午茶可能都數不完。」


阿里也類似,唯一的不同在於:騰訊老員工數的是深圳(可能包括廣州)的房產證,阿里老員工數的是杭州(可能包括上海)的房產證。


你別以為字節跳動成立晚,員工就沒錢——他們的基本工資和期權激勵都是業內最高水平。許多字節員工看起來沒錢,是因為字節提倡「延遲滿足感」。哪天字節上市了,你就知道當年的一線城市樓王都是誰買走的。


還有美團、拼多多、京東、百度、B站、金山軟體……這些公司,大的有千億美金市值,小的也有百億美金市值,你可以算算它們家哪怕萬分之一的股權值多少錢。金融業的基本工資看起來確實更高(尤其是外資機構,工資單嚇死你),但是沒股權,發股權也不值錢——這年頭誰指望投行的股票增值啊。


另外,網際網路公司員工離職的出路,遠多於包括金融業在內的一切其他行業。尤其是一些要害部門的,例如騰訊的微信、遊戲,阿里的淘系電商,字節跳動的抖音,骨幹員工出去隨便吼一嗓子,一定有天使投資人笑著奉上創業啟動資金,說不定連團隊都給你配好了。


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我親眼目睹過不止一個例子。


(辣妹子吼,辣妹子吼,辣妹子吼)


我在金融業打工期間,每個月都要無數次接到客戶或銷售的需求,希望以每小時2000~4000元的價格邀請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現任/前任骨幹員工出來喝咖啡交流。我看著這可憐巴巴的數字,一次次問自己:數房產證都要數一下午的人,會為了這點錢出來跟咱們交朋友嗎?


網際網路行業不僅極富,而且造富速度極快:


拼多多從成立到上市只有三年,從上市到創下1800億市值只有兩年。


字節跳動成立至今只有七年多。


快手成立至今只有九年多,改版之後的快手APP只有八年歷史。


網遊非上市公司的雙子星,米哈遊、莉莉絲,哪一個的歷史都沒超過十年。


我就不說那些成立兩三年就融資幾十億、估值幾百億的獨角獸了,舉不勝舉。


因為網際網路行業非常有錢、非常有客戶,所以影響力極大。以前我經常說,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強大而尊貴」,就像坦格利安家族,坐在鐵王座上俯瞰七大王國——事實確實如此。


三年前,阿里巴巴投資了一家A股上市公司。一位A股基金經理問我,這是否象徵著阿里的重大戰略轉向,「馬雲對這件事情是怎麼想的?」


我回答:「坦白說,馬雲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或者知道了但是不關心。」


對方極不滿意地反駁:「怎麼可能!這是一筆價值上百億的投資,接受投資的是一家質地非常優秀的公司,在本行業屬於佼佼者!」


我攤攤手:「按照阿里的決策機制,低於200億的對外投資,均由CEO張勇(逍遙子)決策,不必由馬雲最後把關。馬雲要忙的事情太多了,這麼小的事情他應該沒時間管。」


你還記得當初「子彈簡訊」(聊天寶)問世之初,羅永浩興奮地宣稱「騰訊投資接觸了我」,並且立即開始暢想「馬化騰坐不住了」的美好願景嗎?如果騰訊投資真的跟他接觸過,很可能只是一個基層小朋友,要接觸到中幹(總經理)級別都還遠呢。如果子彈簡訊持續熱下去,倒是真有可能獲得騰訊高層的注意,可惜老羅又一次沒撐下去。


對於A股投資人來說,這個遊戲不太公平,因為A股市場已經很多年沒有優質網際網路公司上市了。A股苛刻的盈利要求、對併購重組的嚴格審核、對股權激勵的高度管制,都非常不適合網際網路公司上市。而且,2016年以後,出於預防財務造假考慮,A股乾脆不再批准遊戲公司上市。


結果就是,在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最快的幾年,A股市場對網際網路行業完全邊緣化了。研究傳媒、電商或零售行業的80後/90後研究員可能還對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強大有一些直觀認識,而平時買不到網際網路公司(僅能通過港股通買一點騰訊)的60後投資人大叔可能就真是毫無認知了。


(這不公平,但誰說世界必須公平呢?)


其實,A股也有過「頭部網際網路公司」,至少是A股投資人眼中的「頭部網際網路公司」:樂視網。本怪盜團團長還記得2015年初,多家券商分析師集體寫報告,製造了"BATL"這個概念——BAT加上樂視網。還有一個說法叫「樂視網重構中國經濟」,好大的口氣,至今我也沒見哪個公司敢接班這個說法。


被公認為「樂視網第二」(當時是個褒義詞)的暴風集團董事長馮鑫說:「如果海外上市的一二三流網際網路公司再不退市回國,就會被創業板上市的七八九流網際網路公司收購!」


馮鑫現已入獄。樂視網、暴風科技均已在2020年下半年被深交所摘牌。據我所知,「海外上市的一二三流網際網路公司」沒有一家曾被樂視網、暴風科技或其他創業板公司收購,也沒有收到過它們的收購邀約。


樂視網的故事結束了,但是它留給A股市場的創傷很深,直到今天還沒痊癒。這創傷深到什麼地步?2018年,也就是賈老闆出國造車之後差不多兩年,樂視網已經淡出了資本市場的主流視野。當時我去一家基金路演,該基金當年以重倉樂視網聞名,從2014年的爭議拿到2015年的暴漲,繼續拿到2016年的不斷下跌,最後2017年大結局的時候好像也沒來得及跑掉。


我在這家基金辦公室的牆上看見了「知恥」兩個大字。我問對方研究員,「知恥」跟樂視網有沒有關係。對方苦笑了一下,回答:「重倉樂視的時候,我還沒來。」


至於暴風集團,留下的創傷倒是稍微小一點,因為這貨上市之後連拉了33個漲停,機構根本買不到量。你還別說,我至少調研過三次暴風集團,當時海外投資者來中國點名就要參觀暴風,還必須嘗試VR拳頭產品「暴風魔鏡」。一群美國人、歐洲人和香港人在暴風魔鏡的展廳裡各種搖頭晃腦、橫跳直跳,我真後悔沒用手機錄下來。


所以,我一直很惋惜,暴風集團的泡沫破滅太早了。如果稍微晚一點,是很有希望吸引大批「洋韭菜」入場,代替瑞幸咖啡提前排練「收割境外資本」把戲的。既然要騙就大家一起騙,不但要機構散戶一起騙,國內國外機構也應該一起騙,否則就變成殺貧濟富了。


今年8月,螞蟻集團申請上市,給A股市場打開了一道前所未見的大門。雖然上市沒有成功(應該還有後續),但是螞蟻集團公布的大量財務數據,讓所有人深刻地意識到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富足和強大。


「螞蟻集團發給員工的股權激勵,平均下來夠每個員工買一套杭州的豪宅!」這句話已經被自媒體炒爛了。這也說明自媒體是多麼沒見過世面——對於螞蟻或阿里的核心員工來說,杭州的一套豪宅是什麼很稀罕的事情嗎?還不如說,螞蟻和阿里的園區開到哪裡,哪裡就會自動長出新的豪宅小區。


(不會吧,你居然覺得一套豪宅很稀罕?)


話說回來,雖然我有這麼多奇幻經歷,雖然這麼多年來我就在不停地被毀三觀,然而我還是沒有本事幫任何人約見馬化騰、馬雲。現在,每當有人對我提出這種問題,我就會和顏悅色地說:


「這個好辦,你去把騰訊、阿里的股票買上一個百分點,打電話去他們CFO辦公室,一定能安排約見的。或許還是對方跑到你辦公室來呢。」


此時此刻,騰訊的總市值為5.64萬億港元,阿里的總市值為5.63萬億港元。我相信,能夠買到其中任何一家百分之一股權的人,至少有八成把握得到馬化騰、馬雲非常隆重的會見。


做不到也無所謂,我們還可以輕鬆愉快一下,想點別的替代方案。例如,有一首賈躍亭老師的歌,我就非常喜歡,單曲循環過無數遍。雖然賈躍亭老師出國造車已經有幾年了,但是我相信他總有一天會回來的,或許還會再唱這首歌給我們聽,或許還會再跟機構投資者共聚一堂、聊聊自己在美國水深火熱的經歷。


我本來還想再寫一些奇幻經歷,跟大家一起吐吐槽。但是,周末時間苦短,我要去玩剛剛買下的《賽博朋克2077》了。


那就祝大家周末快樂!

相關焦點

  • 對不住,我真沒本事幫你約見馬化騰、馬雲……
    你給他約到了騰訊、阿里的事業群/事業部負責人?能不能讓我也蹭一下,我願意付錢旁聽!」對方說:「級別沒那麼高,但也是業務骨幹,拉出去都能當中小公司CEO的。」我說:「那也夠可以了,能讓我蹭一下嗎?」對方說:「那位基金經理看了一下名單,皺了皺眉頭,說……」我說:「別賣關子了,基金經理說什麼啦?」對方長嘆道:「基金經理說,這幾個人不夠分量,還是等你約到馬化騰、馬雲之後再說吧!」
  • 「貨車幫」是如何打動馬雲、馬化騰的?
    2015年5月中旬,貨車幫宣布獲得鐘鼎創投領投,騰訊、DCM等跟投的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這家公司憑什麼先後打動了馬化騰、馬雲、李彥宏?《中國企業家》雜誌曾於2015年採訪了「貨車幫」創始人戴文建,並推出特寫文章《打動馬雲、馬化騰的貨車幫主》,以下為文章全文:位於成都東北部的傳化物流基地,是四川最大的公路港物流中心。每天,幾千臺車輛、上萬名司機從這裡進進出出。
  • 為何各國領導人都見馬雲,馬化騰、劉強東卻不能?答案很簡單
    馬雲、馬化騰、劉強東都是我國網際網路科技領域數一數二的企業的掌門人,這些大佬依託網際網路經濟賺取了不少錢,並從中收穫了不少名聲。但儘管如此,人與人之間還是有差距的,比如為何各國領導人都見馬雲,馬化騰、劉強東卻不能?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 為什麼馬雲能見多國領導人,馬化騰、劉強東卻不能?原因很簡單!
    這是阿里創始人馬雲的功勞!而且,馬化騰的騰訊也改變了我們的社交方式,劉強東的京東物流速度很快,可以說,這些大佬各有千秋,他們都是年輕企業家的楷模,每個人都很有價值!談到這幾位企業家,最令人記憶猶新的莫過於馬雲。在網際網路領域的成功人士中,馬雲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他的創業之路令人欽佩。
  • 為何馬雲能見多國領導人,馬化騰、劉強東卻不行?原因非常簡單!
    如今,大家熟知的富豪莫過於"雙馬"馬化騰、馬雲,另外就是劉強東和後起之秀黃錚,這幾位都是網際網路巨頭人物,馬雲是阿里創始人,馬化騰是騰訊創始人,而劉強東和黃錚分別是京東以及拼多多的創始人。這些都要歸功於阿里創始人馬雲!而馬化騰的騰訊也改變了我們的社交方式,劉強東的京東物流速度非常快,可以說這些大佬各有千秋,他們都是年輕人創業者的榜樣,個個都身價不菲!
  • 馬雲「先發制人」,馬化騰「緊隨其後」,其實他並非只是抄襲……
    以前是馬雲位居財富榜第一,但是在疫情期間,我們聽到了另外一個消息,那就是中國首富易主,馬化騰登上了中國首富的位置,但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差距依然非常小。不過這兩個人幾乎在同一時間打開了網際網路的窗口,而且這一爭就是20年!
  • 看了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的父親,你認為他們真的是白手起家嗎?
    馬雲、馬化騰、王健林就是我們眼中勵志的例子,他們的成功鼓舞了很多人,讓我們相信我們也可以通過努力像他們一樣賺很多錢。可是,那些我們熟知的首富們,看看他們的父親,他們真的是「白手起家」嗎?阿里巴巴馬雲馬雲創業奮鬥的事跡,在我們印象中是相當艱難和辛酸的。
  • 馬化騰最新預判: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正在到來!網友:搶馬雲活兒
    眾多周知,在中國網際網路江湖這一二十年來,馬雲基本都是引領潮流的風雲人物,他經常提出一些新概念、新名詞,被行業內外視為「預言家」。相比馬雲的縱橫捭闔,雄辯無敵,作為同馬雲一個重量級的存在,馬化騰就顯得低調了許多。
  • 為何馬雲能見很多國家領導人,而馬化騰、劉強東卻不能呢?
    就好比2020年富豪榜中,網際網路是「大贏家」(馬雲、馬化騰),其次才是房地產(許家印、楊惠妍家族)。在這些富豪中,熟悉馬雲的都知道,馬雲的交際圈非常廣,甚至我們也時常能夠看到馬雲頻繁地受到各國領導人的接見。同是中國首富,但我們卻很少看到馬化騰、許家印等其他商業大佬能有這個殊榮。原因是什麼?
  • 中國新首富誕生 超越馬雲馬化騰!
    摘要 【中國新首富誕生 超越馬雲馬化騰!】明天即將在港股上市的農夫山泉今晚結束暗盤交易,股價大漲。創始人鍾睒睒的身家達到了597億美元,超越馬化騰,成為新的中國首富。
  • 為什麼馬化騰沒有被其他國家領導人接見?而馬雲卻能成為朋友!
    對於之前其他國家領導人見馬雲,很多人都提出了疑問,明明不分高下,為什麼馬化騰卻沒有得到這個機會呢?到底差在哪裡了?這是不是也說明了他們兩人的實力有差別。其實原因比較多,一個是因為馬雲在做這個之前是一個英語老師,所以英文說得很好,去見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溝通起來是沒什麼問題的。
  • 兩人實力相當,為什麼馬雲經常被外國領導人接見,馬化騰卻沒有?
    比如馬化騰看上了馬雲的電商,先後投資了拍拍網,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跟馬雲搶佔市場,馬雲看上了馬化騰的社交產品,先是在支付寶內植入聊天軟體,後又開發出了來往,失敗之後才有了現在的釘釘,所以兩人之間的競爭還是蠻大的,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會被大家拿出來做對比的原因。
  • 馬雲共有4大對手!其中馬化騰、王興、劉強東在內!
    當然了,馬雲並不認為,馬雲曾說過:自己拿望遠鏡也看不到對手,即使自己坐著不動,馬化騰也別想在電商領域追到阿里。老話又說「天狂有雨,人狂有禍」!馬雲確實有幾把刷子,但馬化騰也有自己的一套,既然我騰訊在電商領域打不動你阿里,那麼我就拉些合作夥伴來,看你阿里還能戰否?
  • 1999年網際網路發生的大事,馬雲被當成騙子,馬化騰扮女生聊天
    1999年網際網路發生這大事,馬雲曾被當成騙子,馬化騰假扮女生聊天時光過隙轉眼間現在已經到了2019年了,不禁讓人回想起20年前也就是1999年,這一年發生了許多大事。現在我們就回顧一下在20年前的中國網際網路科技圈發生了什麼?
  • 馬雲和馬化騰,只能選擇一個人留下,你會選擇誰?
    馬雲和馬化騰是中國網際網路界的兩位著名人物,馬雲一手創建了阿里巴巴,馬化騰一手創建了騰訊。現在這兩大公司都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界的巨頭,影響著人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隨著近十幾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很多弊端也逐漸暴露了出來,馬雲和馬化騰的負面影響也日益增多,人們對他們倆的評價比以前也差了許多。那麼馬雲和馬化騰如果只能選擇一個人留下,你會選擇誰呢?先來說說馬雲馬雲作為一個傳奇人物,1999年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方興未艾,馬雲帶領的十八羅漢一起創建了阿里巴巴。
  • 馬雲、馬化騰都是白手起家的嗎?看看他們的父親,你就明白了
    馬雲、馬化騰富豪都是白手起家的嗎?看看他們的父親,你就明白了在現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當中,家世以及長相都可以變得不重要,只要這個人有錢,那麼他將會有一些比較好的關注度,而現在的很多人工作基本上都是為了錢而生活,現在的人們開始漸漸忘記了關於生活的一些意義,僅僅只是依靠著這些金錢物質來滿足生活。
  • 馬雲和馬化騰真的是在為外國人打工?阿里和騰訊的背後老闆是誰?
    說到阿里巴巴和騰訊就不得不提到兩家公司的創始人——馬雲和馬化騰。看到現在阿里巴巴和騰訊現在這麼成功,你可能沒辦法想像當初馬雲和馬化騰初創公司時的窘迫,就是缺錢,網際網路企業沒錢的話就是白搭,沒有哪一家網際網路企業一上來就賺錢,前期都是花錢階段。那當時他們是怎麼度過這段艱難時候的呢?或者說是誰給他們投資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 都當過首富,為什麼馬雲經常被其他國家領導人接見,馬化騰卻沒有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的兩大巨頭,馬雲和馬化騰在國內的地位可以說是不相上下。兩人也有一些共同之處,幾乎是同時創業同時發家致富,只是兩者專注的領域不一樣,馬雲主做電商運營,馬化騰主做遊戲和社交產品。馬化騰投資拍拍網、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搶佔馬雲的主營業務,馬雲則投資了來往、釘釘等社交產品來侵蝕騰訊的社交領域。兩者之間競爭最激烈和白熱化的階段應該就是當年的「打車大戰」,馬雲投資快的打車,馬化騰投資滴滴,每天兩家公司都投入巨資補貼乘客和司機來搶佔市場,這場惡性競爭持續了近5個月的時間,最終兩敗俱傷之後選擇了合併,所以從中也能看出來資產市場就是利益至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柳傳志、任正非的父親是這麼教孩子的
    這在如今叱吒商界的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柳傳志、任正非身上均有體現,他們的成長無一不受父親的薰陶,終而成為獨當一面的優秀企業家。這在如今叱吒商界的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柳傳志、任正非身上均有體現,他們的成長無一不受父親的薰陶,終而成為獨當一面的優秀企業家。  馬雲:父愛是把鐵鍬
  • 中國三位馬姓大佬,只聽說過馬雲、馬化騰,你知道第三位是誰嗎?
    相信很多人的腦海裡漂浮著兩個人的名字,一個是馬雲,一個是馬化騰。這兩個可以說是網際網路界的巨頭。那麼,第三個姓馬的大佬又會是誰呢?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姓馬的富豪:相信馬雲,馬化騰我們已經很熟悉了。如果說騰訊離不開我們的生活,那麼阿里巴巴就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馬雲:我相信這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在網際網路行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