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輝 瀋陽軍區空軍某指揮所副司令員
新華軍事記者:您是什麼時候來到部隊的?
曹錦輝:我是1981年招飛入伍,進入空軍某預備學校學習飛行,然後第二年來到錦州某航空學校。學校畢業後,我來到空軍航空兵某師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國產的殲五、殲六、殲七、殲八都飛過。比較遺憾的是,我還沒有飛過國產的三代戰機。不過我最後飛過的殲八某型戰機,氣動布局還是二代機的水平,但是機載火控電子系統已經達到了三代機的標準。2005年,我從作戰部隊來到空軍某飛行學院擔任副院長。2009年,我又根據工作需要到空軍某指揮所任副司令員。
新華軍事記者:相對於作戰部隊,空軍指揮所這一機構對於外界民眾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您能從專業的角度給我們解釋一下嗎?
曹錦輝:以前我在航空兵部隊,主要任務就是空中作戰,平時除了訓練以外,就是搞各種戰術戰法演練,搞作戰研究。後來工作崗位到了航校,主要任務就是教育,提升教員的教學水平,提高學員的成材率。但到了指揮所工作後,變化就非常大了。指揮所的任務是平時組織日常防空和空中管制,以及負責空域內所有飛行有關的情報保障,戰時負責防空作戰的組織、指揮和控制。
新華軍事記者:那麼我們這個指揮所在平時和戰時都擔負這麼多的任務,那麼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曹錦輝:關係比較大。無論針對通用航空還是民用航空,我們指揮所都設有相關的"航空管制責任區"。在責任區內,所有的空中活動,包括民航、抗震救災等空中運輸、航測航拍、森林防火、農用飛機活動,甚至民間的航模、動力傘等航空體育活動,都屬於我們的管制業務範圍之內,都在我們的監控之中。
我們這種指揮所,最重視的是兩個方面:首先是日常防空戰備值班不能出任何問題,絕不能空中出現了可疑情況我們還不知道;其次就是航空管制安全。
比如說現在有人購買了私人飛機,但是他不能隨意飛行。他首先要從私人飛機所在機場向民航空管機構提前提出申請,闡明自己的飛行需求(要飛到哪裡去?什麼時間起飛等等);然後民航空管機構再和我們指揮所進行協調。如果某些空域不能飛行,或者有軍事活動,我們指揮所也會提前向民航部門公布。如果我們取消了他提出的飛行申請,那麼無論哪個人的飛機也是不能起飛的。
新華軍事記者:從奧運安保來看,空中安保已經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我們指揮所負責的空域出現可疑飛行物體,我們該做如何反應?
曹錦輝:對於空中出現的各種特情或者可疑情況,指揮所都有各種十分明確的處置預案。這些處置預案不但我們了解,我們所負責空域的防空部隊、航空兵部隊(包括飛行員)也都全部知曉。一旦發現情況,首先要判明性質,"敵""我""友"要分清,然後根據性質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處置方法。很多涉及到保密的範疇還不能公開報導,相關預案是非常具體、非常細緻的。
新華軍事記者:作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您對指揮所這一機構又是如何看的呢?
曹錦輝:我們這類空軍指揮所,其設計的初衷就是在於"指揮控制"。相對於從前的航空兵部隊,指揮所主要體現出來的,就是一種"體系作戰"的特點。只有把"體系作戰"的特點發揮出來了,我們才算是發揮出了最重要的作用。
新華軍事記者:指揮所這一機構對指揮員的素質提出哪些挑戰?
曹錦輝:時代已經變了,現代戰爭已經進入信息化戰爭的時代。因此從指揮所來說,一來需要指揮所的指揮員能夠適應信息化戰爭的要求,在知識儲備上就要有前瞻性。二來需要複合型的指揮人才。現有的空軍指揮所,有的下屬部隊就包括地空飛彈部隊、雷達兵部隊、高炮部隊。這就需要指揮員了解多兵種多專業的知識。當然,指揮員對配屬執行防空作戰的航空兵部隊就更要了解。否則,指揮控制這些p; 指揮所涉及的業務很複雜。我計算過,指揮所涉及的專業崗位多達196個。這些知識全部學明白不太現實,但是都應該有所了解、特別是在戰勤系統、保障系統等方面。
新華軍事記者:現代防空作戰節奏非常快,您有哪些感受?
曹錦輝:高強度、快節奏,這是空軍作戰的特點。未來空軍作戰信息化程度更高,我們也在不斷努力達到這一要求。
新華軍事記者:在指揮所工作期間,有哪些難忘的工作經歷?
曹錦輝:我到指揮所後,參加過"和平使命-2009"中俄聯演以及瀋陽軍區組織的多次大型演習。現在我已經深深感覺到,演習演練越來越貼近實戰。例如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聯演中,我們指揮所承擔的是情報控制中心的角色,我發現俄空軍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俄空軍的戰機的每一個戰術動作,都有其實際的作戰意義。
新華軍事記者:您平時有哪些愛好?
曹錦輝:我是飛行員出身,沒事喜歡鍛鍊。現在空軍指揮所來說,司令員和一位副司令員,必須是飛行員。我們每年都有一定的飛行任務,來保持飛行技術。今天您來採訪,司令員沒在家,就是飛行去了。過一段時間,我也要完成相應的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