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放學時間,走進衢州市衢江區後溪鎮中心小學(簡稱「後小」),總能看到不少同學打桌球的身影。據了解,這就是該校重點推出的「四點鐘學校」(指代校園放學以後推出延時代管服務,為家長解除了後顧之憂)模式。除了完成家庭作業外,還開設了腰鼓、舞蹈、田徑、跆拳道等興趣課。其中,桌球課程「悅動桌球」最受歡迎。校長楊文良介紹,「悅動桌球」是後溪鎮中心小學的特色課程,一直以來,學校踐行「桌球文化強校、國球精神育人」的辦學傳統,努力讓校園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幸福樂園。
桌球是學校的金名片
「掌握好角度,集中精力,不要分心。」學校桌球室裡,孩子們揮汗如雨。十幾個孩子正在教練的指導下運球、扣球、擋球,一招一式頗有專業風範。今年省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孩子們5月就要參加衢州市的選拔賽。據球隊教練介紹,球隊裡已有3位孩子的名字出現在今年省運會市隊集訓大名單裡。孩子們都很拼,抓住「四點鐘學校」這一個小時的練習時間,練得格外起勁。
「我作業做完就馬上來練球了,每天中午一小時,下午一小時,周日也要接著練。」今年11歲的周語桐放下球拍,卸下了滿身「殺氣」,又變回了害羞的小姑娘。教練介紹,「後小」桌球隊已連續7年獲得衢江區中小學生桌球比賽團體第一,2014年更創歷史新高,不但獲得了市桌球賽女子甲級團體金牌,還在省級比賽中嶄露頭角,獲得省運動會女子甲組團體銅牌。
「我們學校2005年獲得『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稱號,並先後獲省一校一品特色學校、省青少年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桌球賽『體育道德風尚獎』。不僅如此,學校的特色桌球教育課題《在農村小學開展「快樂桌球」特色教學的實踐研究》還獲得了省二等獎。」說起學校的桌球光榮史,楊文良如數家珍。桌球也成了「後小」的一張響噹噹的金名片。
「桌球強校」二十年
20多年前,「後小」硬體設施落後,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需要。為此,學校開始尋求一項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又受歡迎的活動。「打桌球對場地要求不高,簡便易行,學生又容易掌握,便被學校推廣。」楊文良表示,自那時起,「桌球強校」就成了後溪鎮中心小學的特色教育發展之路。
1995年,學校獲社會愛心企業贊助,有了3 張桌球桌。3年後,學校決定購買與學校僅一牆之隔的後溪農具廠,改造作為桌球室,「那時,學校教師人均工資僅300元左右,為了桌球室,全校教師積極籌集資金,大家東拼西湊,籌集了30萬元錢買下了農具廠。同時拆除一部分,建起了露天桌球場。」楊文良介紹,起步之初,學校僱不起專業教練,全校教師便白天忙教書,夜晚帶球隊。稍微懂點相關知識的老師就當起了教練,這情景讓家長們感動萬分。
「在歷任校長的努力下,我們有了桌球場,有了桌球教練,積澱了濃鬱的桌球文化氛圍。」珍惜當下環境,並把桌球「做大、做強」成了楊文良的目標。去年暑假,學校新購了十幾張桌球桌,並重新裝修了桌球室,讓孩子們有了更加規範的訓練場地。楊文良說,「桌球門檻低,家長不需要投入很多資金就能讓孩子掌握一項技能,這非常適合農村學校。」
辦好「悅動桌球」特色課程
後溪鎮中心小學大門的左邊牆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做有幸福感的教育,辦老百姓家門口的優質鄉村學校」,這與它斜對面的三十多張桌球桌相得益彰。每到體育課,這些桌球桌便滿了,「對戰」激烈。對於桌球歷史、桌球文化,孩子們也是張口即來。
學校為辦好「悅動桌球」課程,三管齊下,「每班每周設置一節桌球課,老師給孩子們講述桌球的發展歷程,指導桌球基本動作。每學期學校也會舉辦2次班級桌球比賽,通過互相切磋,提高孩子們打球水平,比賽前60名還有獎金激勵。」教練張佳輝介紹,他每年都要從班級比賽勝出的孩子中挑選部分進入校隊,「孩子們選入校隊以後課後都要訓練,周末也得加訓,學校還為他們邀請了校外專業的教練定期作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