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召開贛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新聞發布會。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殷美根介紹贛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相關情況。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
10月2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召開贛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新聞發布會。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殷美根介紹贛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相關情況。省政府金融辦主任、金融監管局局長韋秀長介紹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印發的《江西省贛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出臺背景、創建優勢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省政府副秘書長王亞聯,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長張瑞懷,江西銀保監局局長李賽輝,吉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毛順茂,贛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新民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傅雲主持新聞發布會。
金融時報記者:近幾年,人民銀行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先後推動外省少數市縣也開展了普惠金融改革試點。請問江西如何走出一條差異化的革命老區普惠金融發展之路?
張瑞懷:相對其他省市,江西省贛州市是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誕生地,吉安市是舉世聞名的革命搖籃井岡山所在地,兩地都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近年來,江西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提出的「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定位要求,推動贛州、吉安市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我們清醒認識到,贛州、吉安市的金融發展水平仍需要進一步提升。此次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落地,為補足革命老區金融服務短板,提高老區人民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政策利好。未來,我們將從三個方面,打造革命老區普惠金融發展的江西特色。
一是依託金融數據與科技,創新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為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目前,江西省金融機構在線產品與服務快速發展,省小微客戶融資服務平臺和一站式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金融科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政銀數據信息合作與行動支付的推廣應用,不斷提升著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和精準度。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作為普惠金融服務的主力軍,擁有豐富的客戶群體和交易數據,但這些數據的應用挖掘處於割裂狀態。對此,人民銀行南昌中支將探索建設企業收支流水大數據平臺,該平臺全面採集企業分散在各家銀行的收入和支出流水數據,設計開發企業收支流水專項報告和小微企業信用評分模型,全面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作為銀行風險識別、授信審批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解決中小微企業特別是首次申請貸款企業信息缺乏的問題。平臺將首先應用於贛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待試點運行一段時間再逐步推廣應用,為全國普惠金融改革發展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二是針對融資難點和堵點,推動融資產品和機制創新。「三農」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是普惠金融關注的重點,緩解該難題僅靠政策支持是不夠的,更關鍵的是要形成更多可持續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機制。目前,江西省在這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如開展金融穩鏈強鏈保鏈專項行動,保障重點產業鏈發展;政府與銀行合作開展「銀稅互動」信貸產品等。下一步,贛州、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建設,將在完善現有做法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有效拓寬抵押擔保品範圍的可行機制和路徑,通過激勵相容的機制設計和應用試驗,實現對企業應收帳款和存貨、涉農經濟主體的農地經營權、林業經營收益權等抵押擔保權能的進一步挖掘,從而促進涉農、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長,順應和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型升級。
三是圍繞金融服務短板,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直達性。通過多年的引導、支持和推動,贛州、吉安市已形成了層次分明、錯位競爭的普惠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加上人民銀行推動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建設和「行動支付便民工程」,進一步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下一步,將充分考慮贛州、吉安兩市山地林地較多、人口分布更為分散的實際,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延伸下沉金融網點和服務,增加偏遠地區的基礎金融服務供給。同時,鼓勵金融機構轉變理念,加大業務流程再造,對試驗區內分支機構實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優惠,並更多的用「線上跑」、「數據跑」代替「企業跑」、「群眾跑」,讓普惠金融服務更有速度、更有溫度、更有效率。
新華社記者:請問作為銀保監部門,在推動全省普惠金融發展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在引領全省銀行保險業助力贛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方面,將採取哪些支持政策和實際舉措?
李賽輝: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是銀行保險監管部門的三大職責。推動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們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我們高度重視,紮實工作,持續發力,全力促進江西普惠金融發展。一是強化組織推動。從2019年開始,會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制定普惠金融年度行動方案,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建立覆蓋所有縣(市)的省局、分局領導班子成員普惠金融聯繫點制度,創設普惠金融聯席會議機制。二是強化政策傳導。先後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關於金融服務江西鄉村振興 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督促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領域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做實金融服務。三是強化考核引領。緊盯普惠金融工作目標,堅持按月監測、按季通報、按年考核。夯實普惠金融長效機制,組織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督促和激勵商業銀行提升服務小微企業質效。在全省各級監管部門、銀行保險機構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普惠金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末,全省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094.34億元,增長21.3%,高於各項貸款增速4.5個百分點;涉農貸款餘額1.29萬億元,增長10.4%;精準扶貧貸款1842.01億元,增長14.1%。今年三季度末,全省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922.71億元,增長21.5%,高於各項貸款增速6.93個百分點;涉農貸款餘額1.39萬億元,增長12.88%;精準扶貧貸款2164.23億元,增長17.49%。
我們將在中國銀保監會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大力推動全省普惠金融發展的同時,以《總體方案》為行動指南,立足贛州、吉安經濟金融實際,將贛州、吉安列為發展普惠金融的重點地區,將普惠金融政策在這兩個地區先行先試,全力助推試驗區經濟金融發展。一是推動完善機構體系。支持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在吉安設立分支機構,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試驗區增設、改建社區支行(網點)或小微支行(網點)。支持贛州、吉安深化農商行改革,提升農商行服務本地、服務縣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積極創建普惠金融服務中心。為幫助小微企業等重點普惠群體獲得高效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我們創新提出創建普惠金融服務中心。4月中旬,印發了指導意見,出臺了建設標準,按照「政府主導、監管推動、金融參與、多方聚力」的原則,以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為依託,打造普惠金融服務中心。下一步,我們將支持指導贛州、吉安穩步開展普惠金融服務中心創建,力爭用1—2年時間在全省率先實現普惠金融服務中心縣域全覆蓋,發揮其政策宣傳、信息集成、信貸融資、保險服務、擔保增信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功能。三是大力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引導全省銀行保險業立足試驗區經濟金融實際,發揮自身業務優勢,因地制宜,因行而異,大力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鳳凰網記者:請問吉安市將如何結合實際,探索具有吉安特色的普惠金融改革發展之路?
毛順茂:吉安獲批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給老區人民的一個政策大禮包,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當前,我們正按照總體方案要求,抓緊調查研究,制定行動計劃,完善政策措施,積極謀篇布局。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作示範、勇爭先」的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的更高要求,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對標《總體方案》的目標和部署,結合實際,積極創新,全方位推進普惠金融各項改革有效落地。概括起來說,就是「建好一張網,搭好兩個平臺,突出三項重點」。
建好一張網,就是建好普惠金融服務網。重點是以數字普惠金融為核心,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探索建設市場化運營的普惠金融服務網。同時,支持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延伸下沉金融網點和服務,推進井岡山九銀村鎮銀行籌建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加快「螞蟻金服」縣域普惠金融總體上線,一方面線上解決基層群眾金融服務單一、覆蓋面窄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金融服務推送成本和觸達效率問題。
搭好兩個平臺,就是搭好數據共享平臺和技術應用平臺。數據共享平臺,就是依託現有的「贛服通」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協調相關部門向金融結構有序開放信息查詢服務,實現市、縣大數據中心政務服務信息與金融機構共用共享,破解金融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難題。技術應用平臺,就是在數據共享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吉安電子信息首位產業和井岡蜜柚、綠色大米等特色富民產業,運用區塊鏈和農業物聯網等技術,整合政、銀、保資源,打造「一站式」多層次普惠金融服務平臺,為企業和農戶提供信息、資金、產品等全方位服務。
突出三項重點,就是突出抓好科技金融、金融生態優化、金融產品創新等三項重點工作。科技金融方面,重點是建立科技型企業「白名單」,設立科技創投引導基金,推動「科貸通」提標擴面。探索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投貸聯動試點。金融生態優化方面,重點是建立政府、企業和個人徵信「三位一體」的社會信用體系。推進農村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電子信用檔案建設,完善「普惠金融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工作機制。優化金融司法審判流程,依法保護金融債權。金融產品創新方面,重點是鼓勵各金融機構在吉安探索試點新產品、新模式,積極推進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支持各類金融機構開展「一縣一品,一行(司)一品」特色普惠金融產品創新,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三農」支持力度。
總之,在推進改革落地的過程中,我們將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傳統金融和數字金融共同發力,真正實現普惠金融改革初衷,助推老區發展,惠及老區人民。
江西衛視記者:請問目前贛州市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上,開展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李新民:在普惠金融發展上,我們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工作,強化工作領導。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對普惠金融發展工作的領導。二是出臺細則要點。出臺了《贛州市推進普惠金融實施細則》和《2020年普惠金融工作要點》,推動工作落實落細。三是學習借鑑提升。積極學習借鑑先進地區普惠金融改革的經驗和做法,不斷提升創建工作水平。
第二方面工作,積極探索實踐。主要是「三個發揮好」。一是發揮好融資服務平臺作用。全市在江西省小微客戶融資服務平臺註冊數55.74萬戶,註冊率96.7,申報貸款2.79萬戶,獲得貸款1.65萬戶,戶計滿足率達59.04,獲得貸款金額182.22億元,註冊戶數、戶計滿足率均居全省第一。二是發揮好「三大基金」作用。第一個是風險緩釋基金,該基金由政府籌資設立,先後開發了「產業扶貧信貸通」「農業產業振興信貸通」「小微信貸通」「創業信貸通」等,支持和服務於「三農」、脫貧攻堅、小微企業發展。第二個是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我們積極對接並先行開展擔保分險業務,初步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動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累計為企業提供擔保609戶,在保餘額 104.06億元,平均擔保費率0.89,下降0.11個百分點,為企業減免費用3100萬元。第三個是倒貸基金,政府出資設立20支倒貸基金,資金總規模14.2億元,幫助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提供還貸周轉金,目前,已累計向6583戶企業提供還貸周轉金358億元。三是發揮好四項制度作用。我們率先建立和完善了「銀行抽貸定期報告制度」「問題企業貸款協調處置制度」「地方政府還貸周轉金機制」「金融案件快審」等四項制度,在全市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
第三方面工作,完善基礎體系。主要是擴大「三個覆蓋面」。一是擴大基礎金融覆蓋面。加速引進金融服務機構,已實現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證券營業部、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等機構縣域全覆蓋。目前,市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41家,保險機構37家,證券機構22家,小貸公司20家,典當行20家,融資性擔保公司6家,融資性租賃公司4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1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二是擴大農村金融覆蓋面。制定印發《贛州市「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推動金融設施向農村延伸。全市建成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1062個,貧困村覆蓋率達到94.43%,其中,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示範站35個。助農取款點3104個,實現行政村覆蓋率達90%。三是擴大金惠工程覆蓋面。除在試點縣積極開展金惠工程試點工作外,我們將贛州市深度貧困村所在縣全部納入試點範圍。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創新改革力度為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貢獻更大金融服務力量。
江西日報記者:此次國家批覆我省贛州、吉安建設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既是因為兩地意願強、積極性高,更是因為我省在普惠金融發展方面作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和探索性實踐。請問能否介紹一下我省普惠金融工作有關情況。
韋秀長:近年來,我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普惠金融發展戰略,認真落實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部署安排,聚焦中小微企業、「三農」和民營企業融資需求,聚力金融普惠於民,全面推進我省普惠金融發展。
一是構建了普惠金融工作格局。自2019年起,每年年初,我省都會制定下發普惠金融行動方案,明晰普惠金融發展的目標措施、任務要求。持續開展金融定向幫扶活動,組織轄內銀行機構掛點幫扶全省104個工業園區,實現銀行與園區雙向全覆蓋。舉辦產業與金融對接會和「百家銀行進千企」政銀企系列對接會,建立主導產業重點融資企業「白名單」制度,企業融資獲得感顯著提高。特別是今年,結合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會同人行、銀保監、證監在全省開展「金融保鏈強鏈行動」,組建10支由銀行、證券、保險、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金融機構專業人士組成的金融服務團,分別對口服務1-2個重點產業鏈,為產業鏈企業提供專業化、綜合性金融服務。
二是健全了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全省省級法人金融機構實現銀證保三業全覆蓋,11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入駐江西,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實現設區市「全覆蓋」,城商行機構網點、村鎮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金融扶貧工作站實現3058個貧困村全覆蓋,銀行物理網點和保險服務實現1405個鄉鎮全覆蓋。全省16926個行政村在全面開通取款服務的基礎上,逐步充實了查詢、轉帳、理財等功能,全面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加快培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推動省融資擔保集團對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並與19家銀行機構籤訂合作協議,形成多級擔保機構與銀行機構共同參與的業務聯動和風險分擔機制,目前體系成員65家,在保責任餘額973.82億元,較年初增長46.09%,綜合擔保費率連續8個月控制在1%以下,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約2.09億元。
三是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務可得性。堅持從金融產品和金融模式創新入手,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推出了「抗疫貸」「投貸聯動直通車」「林農快貸」「訂單通」等涉農和小微產品,「智慧財產權通寶」「智享貸」「智融寶」等智慧財產權專屬產品。在全國首創了「財政+金融」的財園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模式,「金融+產業+致富帶頭人」、「金融+扶貧工廠」等金融精準扶貧模式正廣泛推廣。搭建了一站式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和省小微客戶融資服務平臺,推動銀企對接線上化、便捷化、常態化,累計幫助18.5萬戶小微企業獲得貸款、融資近3000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以贛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在普惠金融政策、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金融生態等方面大膽探索,加快構建普惠金融服務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形成革命老區普惠金融發展的江西經驗、江西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