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頭,爛尾一二十年的大樓,荒草叢生,卻成網紅打卡景點。
這頭,大家苦等8年,房沒交上,家還是四面泥牆。一些別無選擇的業主們,搬來床,或者搭個帳篷住了進去……
破敗的爛尾樓,悄悄演繹了一部魔幻現實主義大片。
1
公元前607年,身處敵營的宋軍主帥華元一臉懵逼。
時逢春秋,宋鄭兩國對壘。為鼓舞士氣,華元下令殺羊犒軍,三人有份,唯獨漏了他的馬夫。
不曾想,記恨在心的馬夫架著戰車直驅對方大營,就此把主帥華元送給了敵軍。
關鍵人物稀裡糊塗被捉,宋軍自是一敗塗地。
公元後2014年,身陷囹圄的聯邦地產 「主帥」李生也是一臉懵逼。
不曾想,當地官員與情敵爭風吃醋,卻能引出他行賄的內情。李生在祥雲國際售樓處被官方帶走。
同樣是關鍵人物出人意料被捕,祥雲國際沒了實際操盤人,資金流很快斷裂,項目就此凍結。
李生被帶走前,聯邦地產正處於高光時期,在河北地產圈也是塊響噹噹的招牌。
170億投資額的石家莊超級大盤祥雲國際,差點將聯邦地產帶向人生巔峰。
地處石家莊火車站黃金板塊,涵蓋1300多畝宅地,外加400多畝商業地塊,按計劃將打造:
吃遍全國、購遍全球、玩遍世界三大業態。
一棟棟有著教堂似穹隆屋頂的建築拔地而起,歐式建築風格絢麗多姿。妥妥的「城市之窗」。
不做石家莊的歡樂谷,要對標美利堅的迪士尼。
整個項目可謂高舉高打定位不俗,片磚片瓦都是資本的凝結。
不少「莊裡人」至今都記得祥雲國際的開盤盛況。
2012年,聯邦地產是第一個在河北藝術中心包場開盤的開發商,2000多人的大廳人頭攢動,當天放出的699套房源幾近售罄,創造當地的開盤銷售紀錄。
那時,爭先恐後的買房人何曾會想到:
「城市之窗」秒變「城市之瘡」。
祥雲國際會是河北大地上最大的爛尾樓盤。
如今,爛尾6年,破敗的數十棟大樓門窗凋敝草木橫生,行走其間,宛若置身具有異域風情的國際化鬼城。
魔幻的是,爛尾得令業主撕心裂肺的祥雲國際卻引得不少年輕人慕名而來圍觀獵奇,成了石家莊的非著名網紅打卡地。
殊途同歸,祥雲國際終於還是打造成了迪士尼,只不過是鬼屋版的。
2
相比起來,爛尾僅6年的石家莊祥雲國際在廣州的澳洲山莊面前只是個弟弟。
被稱為廣州最大爛尾樓的澳洲山莊,樓如其名,與生俱來帶著澳洲的漫不經心。292棟樓佔地上千畝,從九十年代跨世紀爛尾至今,橫跨24年。
每套平均售價30多萬,在上世紀96年絕對是一筆巨款。澳洲山莊是當時廣州有名有姓的豪宅。
但很多有頭有臉的業主從在世等到離世,也沒等到成為「莊主」。
山莊的開發人是歸國華僑胡耀智。七十年代移民澳洲實業發家,九十年代順應潮流回國投資大搞地產。這兩次選擇的節點似乎都踩得很準。
在那個年代投入中國地產,想不成功還真有點困難。
可隨著財務總監捲款跑路資金鍊斷裂,胡耀智雄心萬丈的地產大亨夢就此分崩離析。
《廣州日報》用他的自述當文章標題:
想吃螃蟹卻被咬死。
「被螃蟹咬死」的大亨不止胡耀智。
1992年,史玉柱在漢卡軟體上挖到人生第一桶金,巨人集團意氣風發,決意在美麗的珠海蓋一棟屬於自己的樓,就叫巨人大廈。
樓如齊名,所以巨人大廈怎能不巨大。
十大改革風雲人物史玉柱一次又一次壯懷激烈,把這棟原本18層的小高層拔高到70層,目標直指當時的中國第一高樓。
即便當時史玉柱兜裡的錢僅僅只夠這棟巨人大廈打樁。
正當大廈準備破土而出時,巨人集團在市場變局中遭遇了財務危機。結局可想而知,本就如履薄冰的巨人大廈資金斷裂,成了永遠也長不高的侏儒。
1997年停工至今,史玉柱的中國第一高樓已爛尾23年。
「中國第X高」系列爛尾樓可謂屢見不鮮,房產黑馬潘蘇通斥巨資700多個億建的第一高樓天津117大廈,資金短缺爛尾12年。而武漢125層的第一高樓綠地中心,歷經十年建設,高度邊建邊砍,也頻傳因資金問題停工。
高樓百尺今休上,望著佳城空淚垂。
胡耀智也好,史玉柱也罷,多少萬丈雄心,最終都被爛尾埋葬。
3
和那些浮華輝煌生機勃勃的景色相比,不少文青們偏愛備受摧殘的容顏。
如同頗具異域風情的祥雲國際,遠華賴昌星留在廈門環島東路白石炮臺遺址附近的爛尾樓,也是文青口口相傳的「廈門版聖託裡尼」「低配版天國階梯」,網紅打卡又一聖地。
燈光一打,照片一P,要復古還是要夢幻,爛尾樓都可以配合。
城市裡被遺棄、被定格在某個時代的爛尾樓,在這些局外人看來是獨特的城市奇觀。
而對於買了爛尾樓的局中人而言,卻是場醒不過來的苦難噩夢。
比如昆明樓盤別樣幸福城,樓不如其名,帶給業主的只有別樣心酸。
8年等待,5年爛尾,不通水電、沒有電梯,樓下荒草叢生,這樣一個完全不適宜現代人類居住的場所,還是被30多個沒有退路的業主當作容身之處。
圖片源自《中國新聞周刊》
別樣幸福城位於昆明巫家壩CBD核心區,是官渡區上苜蓿村城中村改造項目,本來有9個地塊,其中8塊為宅地,在1號、2號、3號建好交付後,4號地爛尾,6號、7號、8號沒開發。5號地本來也爛尾,但被業主自救給救活了。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最近一個月有30多戶家庭搬進4號地爛尾樓,由於失業或原住處租約到期等原因。
住在不具備交付條件的爛尾樓裡,各級政府自然不答應,告示一張接一張,要求大家搬離。有人建議大家向5號地業主學習,積極籌款「自救」。
但4號地業主說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5號地塊是空軍部隊和省某統計單位的團購房,他們都有相對穩定的收入。我們是散戶買房,購房時積蓄基本花光,湊不出多少錢了。
整個4號地總共有12棟樓1255套房子,也就是說,感到別樣心酸的業主上千個。
曾經風風火火「造城」的昆明,「造」了很多爛尾項目,有媒體統計,巔峰時有40個以上。
花巨資買房沒住上,還得再花巨資自己蓋房。
都說買不起房絕望,但也沒買了爛尾樓來得絕望。
4
在房價飛漲的時代,寸土寸金。窮人無處安身,富人憂心增值。
而在飛速變遷的城市中,卻總有爛尾樓空佔一隅,既任性又奢侈。
只要你對城市足夠的熟悉,就會知道這樣的荒誕一幕四處上演。
不過三線以上城市的爛尾樓還是比小城市要幸運許多,越大的城市越高的土地回報總是多些轉危為安的生機。
如今上海陸家嘴(600663,股吧)「三件套」中的「瓶起子大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曾停工7年,被戲稱為世界第一爛尾樓。到了今天不也成了五光十色的陸家嘴地標式建築。
再比如廣州的中國第一爛尾樓中誠廣場,遭遇資金危機,十多年裡數百場官司,造福無數律師所。最終,這棟背後錯綜複雜的大樓還是被中石化收購更名,建成運營。
四線以下小城的爛尾樓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一方面,土地回報低,接盤俠少;另一方面,能級越小的城市行政效率普遍越低,財政底子也弱,要盤活一個爛尾樓不易。
最致命的爛尾通病,不分一線北上深廣還是十八線不知名小城,倒是如出一轍。
「以小博大,十萬兩銀子做百萬兩的生意。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這就是會做生意。」
清代大名鼎鼎紅頂徽商胡雪巖的生意經如是說。
胡雪巖的經營理念,早就在如今的房地產開發領域被繼承、發揚、光大。
八壇七蓋屬於保守操作,plus版的十壇三蓋才是基本玩法。
要是蓋不住了怎麼辦?那就又會誕生一個二元魔幻爛尾樓。
有人在樓上住著,有人在樓下看風景。
標籤: 爛尾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