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有扎堆追逐的人。不管是什麼地方,那個年代,都免不了俗。尤其在如今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網紅已經成為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一旦熱點被人抓住,就會有無數人蜂擁前來消耗資源,但是人們的新鮮感終會有消失的時候。
在川藏線上滾輪胎,曾經也是一份正兒八經的賺錢工作,但是不知從何時起,有人靈光一閃,將其和現在的網紅產業聯繫在了一起。就這麼滾一滾輪胎,就能收入百萬,也沒有誰會和錢過不去。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批量的網紅打造團隊加入了滾輪胎的大軍之中。說起來,在川藏線上推輪胎之所以會火,還是有原因的。川藏線的風景本來就美不勝收,很多專職的旅行家也會將途中壯美的風景拍成視頻上傳,讓大家都能夠欣賞這大好河山。
而川藏線上也確實有著一批賣輪胎的商人,但是這類人卻只是極少數。他們最初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夠偶然遇到拋錨的車輛,在車主沒有備胎的情況下,當好他們能夠提供合適輪胎,這生意就達成了。
但是,這樣賺錢的方式也像極了「守株待兔」,儘管他們能夠利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特殊旅途環境,大宰車主們一把。但是,這些商人也不至於能夠達到很高的收入,更不可能有百萬以上的月收入。
於是,會動腦子的人開始另闢蹊徑,一邊推輪胎,一邊開直播。只是直播剛一播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不過,這終究還是利用了觀眾們的獵奇心理罷了。在川藏公路上徒步旅行本來就具有危險性,而且也有視覺衝擊感,更別說是在「滾輪胎工作」了。
而且,如果一直這麼滾下去,豈不是會直接抵達拉薩?不知有沒有人真正腳踏實地這麼幹過,反正「一路將輪胎滾到拉薩」的事情已經成了噱頭。對人們有視覺衝擊性的事情才會帶來流量,有流量就有利益,於是人們才會爭相模仿。
於是,川藏線上的輪胎大軍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旅客們吃驚,本地人也無奈。因為他們的確可以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來賺錢,也有不少人送他們禮物,並給他們加油鼓勁。只需要半個月,他們的收入就能上百萬。
不過,大家也逐漸也明白了,這些滾輪胎的人後面都是有團隊包裝的。只要滾輪胎的直播一結束,他們可以直接回到車隊,休息充足了再開始工作。所以川藏線上滾輪胎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辛苦,主播們也沒有所謂的「將輪胎滾到拉薩」的偉大目標。
只要熱度一降下來,他們就可以隨時撤離。真不知說他們是「譁眾取寵」好,還是「濫竽充數」好。如今,很多人也已經產生了視覺疲勞,放棄了從視頻中同主播一起上拉薩的想法,但是這股熱度還是沒有過去。
只希望這些還在滾輪胎的團隊們能夠注意遵守交通規則,不會干擾到車輛的正常行駛。萬一因此發生了交通事故,也將會是得不償失。不過,不得不說,最初想到這一高招的「輪胎哥」也的確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