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婚姻家庭故事:兩岸婚姻異國戀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景豔對多家兩岸婚姻家庭進行了系列採訪報導。以下是她新採寫的一篇報導,題目是《兩岸婚姻異國戀》。

  和信裕豐(大連)實業有限公司王曉光和他的臺灣太太莊怡靜2010年3月結婚,到現在剛好滿4年。過去,兩岸婚姻的模式,幾乎都是單向的臺灣男娶大陸女,現在有愈來愈多臺灣女性嫁給了大陸男性,兩岸婚姻狀況呈現了越來越多的雙向交流模式。不只是大小戀,不只是名模嫁富商,不知不覺之中,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臺灣媳婦大陸女婿的平常故事,已經越來越多。王曉光和莊怡靜就是其中的一例,他們的愛情故事開始於美國。

  水到渠成的留美戀情 

  當時,王曉光在一家華人旅行社當主管,莊怡靜是一位眼科醫師助理。他們都是碩士畢業之後留在那裡工作的。 

  兩人相識於一個中秋節的家庭聚會,感情升華於一個情人節的邀約。按王曉光的說法是當時大家不過是普通朋友,但恰好都沒有約,就打了個電話說要不要一起吃個飯。

  按莊怡靜的說法,情人節有很多所圖的人邀約,自己就選了一個最沒有所圖的人就一起吃個飯。

  從所謂無所圖到最終步入婚姻殿堂,情感的交融還是最主要的原因。來自大連的王曉光見慣了相對粗獷的東北女孩,眼前這位細膩、賢惠、溫柔的臺灣女生很快就打動了他:「我的條件其實很簡單。首先,當時年齡偏大,母親身體不好,以結婚為目的,這是前提條件;第二,要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談得來,性格合得來。」 

  從戀愛到結婚,曉光和怡靜經歷的是水到渠成的愛情,回想起來,兩個人說似乎沒有什麼浪漫的事情發生,但是一兩件不經意的小事也常常會讓兩個人回味不已。怡靜和曉光的生日就差一天,曉光11月15日,怡靜11月16日,結果一次不翼而飛的生日到怡靜現在還耿耿於懷。

  那是婚前怡靜的一個生日,兩個人商量著回大陸時過,曉光在美國訂了當地15日的晚上11點的飛機,想著16號到大陸,沒有想到因為時差的緣故,下了飛機已經是17日了。怡靜的生日就這麼在飛機上消失了。以致於後來兩個人就商定著以怡靜的生日為兩個人共同的生日。從婚前互贈禮物到帶著雙方父母一起吃個飯,簡化的形式背後是更濃的家庭氛圍。

  怡靜比曉光小一歲,結婚時兩個人都已經過了而立之年。怡靜說自己原先也沒有想到說會找一位大陸男生作為自己人生的另一半,而在美國,一切就變得自然而然,她認為除了彼此之間的吸引認同之外,還與近  年來兩岸同胞留學美國比例變化的背景有關。

  怡靜說,如果在臺灣長大,接觸到大陸男生的機會會比較少,除非外派到大陸。初到美國時,大陸學生相對不多,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的往來也少,而後來,大陸去美國留學的人數越來越多,「想不接觸都不可能。」

  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2013年《開放門戶報告》顯示,2012-2013 學年被美國高等教育機構錄取的大陸學生人數從19.4萬人增加到近23.56 萬人。比前一年增長了21%,佔赴美國際留學生的75%,在所有派遣學生赴美的國家中仍居第一位。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臺灣地區留美學生數曾居全球首位,但在1994年達到高峰後開始下滑,到現在約減少三分之一。「國際教育協會」總裁資深顧問布魯門薩認為,中國大陸中產階級崛起是留美人數增加的主要動力,同時,美元匯率走低等因素也減少了學生赴美留學成本。大陸留學生比例的增加也為兩岸的男男女女增加了相識相戀的機會。

  曉光介紹說,早期大陸赴美留學生多是公費的,來自北大、清華,家境比較一般的同學,他們學習之餘一般都是去打工,而不會花時間來交朋友。而且,那時,兩岸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能力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兩岸留學生也很難玩到一起。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好,出國越來越多,大家的交往顯得越來越平等,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還經常會互相參加對方舉辦的新年聯誼等各種活動。

  期待一起慢慢變老

  一次偶然的回國讓曉光下決心留在了大陸,怡靜也就跟著先生回到大連,開始了她全職太太的生活:「沒有辦法,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雖然到目前為止,小朋友在美國生活的環境會好一些,但是,我和我爸媽的想法都是先生在哪裡,太太就得在哪裡。當我們有了小孩子之後,我又比較傾向於自己帶小孩子。先有老大緊接著又有老二,就沒有時間工作了。」 曉光說:「這部分,是她作了犧牲。」 

  從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職場女性轉變為一位家庭主婦,從美國到中國,從南方的臺灣到北方的大連,怡靜說自己剛開始真的有點不適應,沒有人際交往圈,吃不慣東北的飯菜,但是,在家人、朋友及政府部門的關心體貼之下,通過一些「太太會」、兩岸聯誼活動,以及先生本地的交友圈,怡靜也慢慢地融入了當地的生活。 

  據臺灣內務部門201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0至49歲適婚的臺灣人中,女性未婚比率40%,其中有五分之三的未婚女性坦承「遇不到理想的適婚對象」。女性初婚年齡不但向後延,更呈現學歷愈高未婚比例愈高的情況,女性人生價值的方向相對比較多元,例如家庭、婚姻、社區等,而男性生活重心會偏向於事業。近些年來的網絡調查數據顯示,相對於更加強調「君子遠皰廚」的男性來說,願意為老婆煮飯,更懂得怎麼疼老婆的男性更受歡迎。在不少臺灣網站上,關於臺灣女嫁給大陸男的討論激增。類似於「臺灣女嫁大陸男幸福指數相對較高」的話題,PTT上幾乎每天都有。在莊怡靜眼裡,自己的老公也具有這樣的長處,雖然家裡請了阿姨,但先生偶而還是會露上一手。怡靜很肯定地說:「他很會做飯。東北男生會比較大男子主義,就是什麼事都希望他來作主。我基本上是不大關心,很多事都隨便,兩個人現在共同的目標和專注力都在孩子身上。現在感覺也還不錯,他已經算是東北男生裡面很細心的了。」 

  曉光的家境還算不錯,父親在外從事建築工業,母親1992年因遭遇車禍而下半身失去了知覺。為了照顧母親,曉光和怡靜在距離父母家很近的地方租了房子。有時間就會過來陪陪長輩。他們說,和老人相處的法寶就是順著老人的心意,不然老人不開心了大家也都不會開心。怡靜的母親現在臺灣,因為先生往生了,就和怡靜的姐姐住在一起,順便還幫助曉光和怡靜帶大女兒,怡靜就大約每三個月回臺灣一次,既是給小寶寶打預防針,也是順便看看母親。曉光說,現在去臺灣要比以前方便多了。 

  有人說,所謂婚姻就是兩個相愛的人,在經歷平淡,折磨,厭倦之後相依為命的感覺。 也有人說,婚姻就是兩個人的鬥爭與妥協,在「較量」之中,影響著對方,也受著對方的影響。和大家看多了的電視劇不同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生活不可能永遠是那麼小資、浪漫又高雅,卻是在平淡的生活中磨出了對彼此的依戀,嗅著彼此熟悉的味道走了下去。儘管是兩岸婚姻,曉光和怡靜對於未來的期待和大多數為人父為人母的小夫妻沒有什麼不同。 

  曉光說自己的性格比較急,喜歡做事乾脆,但太太比較慢熱,就容易有些小摩擦,但不會影響感情。他的理想是50歲退休,以後不為錢工作而為樂趣工作。太太的責任就是把小孩子照顧好,讓孩子們健康快樂 地成長。 

  兩個孩子都具有雙重國籍,怡靜希望小孩子先在大陸接受教育,以後再到美國去,讓她們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環境、教育方式,「讓她們去試,不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來這麼大。」

  在對兩岸婚姻家庭浮光掠影的採訪中,我常常會問他們彼此之間做過的最讓對方感動的事情。這其實是很多夫妻內心裡都很想問對方的事情,只是有的人問有的人不問,有的說有的人不說。但是,我相信任何一對夫妻腦海中都曾經有過那樣一幅深深烙在腦海中的畫面,有過那樣一個心弦撥動的時刻,不經意但常回味。

  王曉光:「我太太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她會突然愛兩個女兒超過愛我。因為她對女兒及對我媽性格的包容,讓我們這個家庭很和諧。她能夠為我來到這邊,放棄那邊的生活環境,讓我非常感動。」 

  莊怡靜:「一個具有大大咧咧民族性的東北人,會那麼細心地照顧我,放下身段,對這麼一個大男人來講也是不容易的。我在懷老二的時候,妊娠反應很強,東北菜吃不習慣,他就馬上幫我訂機票讓我回臺灣,公婆也必須忍住思念,配合著讓我把老大帶回去,等過了好幾個月再一起回來,這是需要包容的。」 

  雖然太太沒有工作,但是王曉光會把自己掙的錢都交給太太,讓太太安心。怡靜戲謔地說:「我們之間有什麼讓人感動的事嗎?我怎麼都不記得?」 

  曉光深深地看了太太一眼:「不是才剛開始嗎?等我們80歲的時候坐在一起再談感動哈。」 

  正如一首歌的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年邁時的手牽手,夕陽下的肩並肩,願這樣的畫面永遠定格在風清雲淡、落霞滿天的美好婚姻結局當中吧。(方永樂)

相關焦點

  • 兩岸婚姻家庭議題研討會高雄舉行
    你好臺灣網12月8日消息 由臺灣中華兩岸一家親交流協會和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主辦的「第四屆兩岸婚姻家庭議題研討會」12月6日在高雄舉行。活動以「兩岸婚姻企業峰會」為主軸,以經濟發展為目標,邀請兩岸婚姻及二代優秀企業家們創業成功的經驗進行分享,同時也邀請臺灣企業分享。
  • 兩岸婚姻家庭福州聚首 體驗地道端午民俗
    【解說】6月20日, 「榕臺一家親」兩岸婚姻家庭端午同樂節俗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州江心公園舉行,30餘名兩岸婚姻家庭代表齊聚,互動交流,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現場同期】  【解說】立蛋,點雄黃,制香囊,拋吉祥粽,在活動現場,各類傳統端午習俗一應俱全,兩岸婚姻家庭代表身著漢服投入其中,感受熱鬧節氣氛圍。
  • "大小戀"折射兩岸婚姻新發展:擋不住的潮流(圖)
    如今,似乎除卻兩岸觀念和文化需要磨合外,已沒有多少外界條件會構成兩岸婚姻的阻礙  一位是臺灣漂亮女明星,一位是大陸帥氣「富二代」。連日來,徐熙媛(大S)與汪小菲的閃電戀情,成了兩岸民眾茶餘飯後的重要談資。
  • 大陸配偶在臺灣:「饅頭媽媽」撐起一個兩岸婚姻家庭
    原標題:「饅頭媽媽」撐起一個兩岸婚姻家庭「一年多前,我身上曾連買便當的錢都沒有,沒想到現在能做生意養家。」穿黑色羽絨衣、藍色牛仔褲,外號「饅頭媽媽」的大陸配偶洪年香近日在臺北接受記者專訪。回想一年來家裡的變化,她笑言「難以置信」。
  • 臺灣雲林:兩岸婚姻攜手行 夫妻同心頂「瓜瓜」
    臺灣雲林:兩岸婚姻攜手行 夫妻同心頂「瓜瓜」   臺灣精緻農業發展很好,除了新鮮之外,還能變出不少花樣。3月14日帶您去認識臺灣雲林的一對地瓜夫妻,先生吳鴻傑是臺灣雲林的"瓜四代",種出來的地瓜又甜又綿,香氣濃鬱。
  • 寧臺兩岸「連線」見證20對伉儷「飛越海峽的愛情」
    」為主題的兩岸婚姻慶典活動在南京舉行,20對兩岸伉儷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由南京市臺屬聯誼會、新北市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當日,江蘇省臺辦主任練月琴出席活動。她表示,據不完全統計,自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以來,共有2300多名臺胞在南京登記結婚。25日下午,一場以「博愛之城 情系兩岸」為主題的兩岸婚姻慶典活動在南京舉行,20對兩岸伉儷參加活動。 王偉超 攝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
  • 許昌心情故事:17年的「異國」婚姻
    一年後,我們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後,我們有了兒子。小志學的是電氣化專業,在公司生產電子元件,脾氣溫和,愛好看書,會做家常菜。熱戀的時候我認為他是個暖男「大白」,婚後發現他這個理工男是個典型的「直男癌」。我偶爾生氣鬧情緒時,他壓根兒不知道怎麼哄人。小志的二哥在英國工作。
  • 人情冷暖下的兩岸關係 2020年歲末年終見真章
    ,眾多感人的小故事都發生在你我身邊。失望的是民進黨當局政客借疫情將眾多兩岸家庭硬生生的分開,許多小家庭因此超過200多天的日子裡隔海相望每天只能以淚洗面不能團聚在一起。不管如何,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裡,就讓我們共同回顧這過去2020年裡,這人情冷暖下的兩岸關係。
  • 羅鼎均:人情冷暖下的兩岸關係 2020年歲末年終見真章
    2020年進入到最後一個月,在這歲末年終之際對於跌宕起伏的兩岸關係來說,是兩岸交流30多年來最不平靜的一年,也是讓人感動和失望的一年,感動的是疫情之下兩岸同胞攜手共同抗擊疫情,眾多感人的小故事都發生在你我身邊。
  • 《婚姻故事》有感:婚姻是相互的退讓?不!婚姻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在婚姻中的人,需要修行的路很長。想要逃離婚姻的人們,也許想要逃離的不僅僅是婚姻裡權力關係的失衡,還有那份壓得各自喘不過氣的「負重感」?「婚姻」這個議題是我們一直做的議題,很多時候其他人身在局外,說的都只是風涼話,因此看看電影,感受不同電影描述的婚姻,彌補一下很多人對婚姻的「無知」。
  • 講好新時代兩岸故事
    本屆峰會以「如何利用新技術,推動兩岸媒體融合」為主題,來自兩岸50多家傳統媒體、新媒體平臺的代表及兩岸新聞研究專家近百人匯聚一堂。通過報導傳達正能量峰會期間,與會代表圍繞主題,深入探討了兩岸媒體如何藉助新技術拓展合作發展新空間,探索媒體融合發展新路徑。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兩岸企業家峰會「盛放」廈門、臺北
    臺灣同胞應把握大陸「雙循環」和「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新機遇,共同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創兩岸發展新局面。企業界作為兩岸經濟合作的主體,要克服障礙、排除幹擾、把握髮展大局。兩岸企業家峰會是兩岸四大交流合作平臺之一,自2013年成立以來,持續推動兩岸工商界交流對話、密切對接,為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 《傾城之戀》:被戰爭成全的婚姻和愛情,另一場人性的「戰爭」
    《傾城之戀》中白流蘇的結局,讓我對張愛玲更多了一分欣賞,因為在張愛玲的筆下,在白流蘇的身上,不僅能感受到她的美麗與風情,還能看到她的率真與可愛。即使男女主角偶爾的任性和無奈選擇,也並不讓人討厭。哪怕故事的背景是在炮火連天戰爭中,依舊瀰漫著一種淡淡的溫情。
  • 兩岸客家姐妹 「雲」歡聚 慶雙節
    9月27日晚,在廣東梅州,臺灣高雄、桃園的約五十位大陸新娘及其家人,現場通過網絡視頻連線「雲」歡聚,兩岸客家姐妹們用親切的客家鄉音閒話家常,共同歡慶中秋、國慶雙節。此次活動由梅州市臺港澳事務局主辦,臺灣客家新住民(大陸配偶)文經交流協會協辦。
  • 在桃園聽見「我家的兩岸故事」
    由口述影像、文物史料組成的「我家的兩岸故事」展9月29日在馬祖新村開幕。「忘記歷史苦難的人,將是下一次苦難的受難者,所有人不要忘記歷史。」陸續將200多位老兵骨灰送回大陸家鄉安葬的高秉涵老人在開幕式上說。
  • 32年間的兩岸家書寫了什麼故事?
    「一封封往來兩岸的家書,真實而生動的記載了兩岸民眾之間流淌於血液、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是分離的人們寄託思念的載體。」12月8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收到一組珍貴的家書,家書書寫的是臺灣老人陳蘭鳳和福建浦城胞弟之間的手足情深。
  • 海峽兩岸(崑山)馬拉松賽開跑
    海峽兩岸(崑山)馬拉松賽開跑 2020年11月16日 14:02:00來源:中新網 >    中新網崑山11月15日電 (鍾升)2020海峽兩岸馬拉松(簡稱「昆馬」)15日激情開跑,來自海峽兩岸的數千名選手聚首同行,為兩岸文化相融、人緣相親的「昆臺之戀」再添深情。
  • 推薦三部家庭婚姻電視劇,婚姻真的是圍城嗎?
    金婚 本劇故事開始於新中國熱火朝天的1956年,年輕漂亮的小學數學老師文麗(蔣雯麗飾)和重型機械廠的青年標兵技術員佟志(張國立飾)結為夫妻。年輕時,他們是一對歡喜冤家,他們從性格到生活習慣格格不入,又早早為人父母,為了要兒子一連生了四個孩子。
  • 首創兩岸親子學院發展快樂親子產業 「人文集美」再度為海峽兩岸...
    由海峽兩岸50對親子家庭在研學營中共同創作的繪畫作品《家園》被搬上舞臺,他們用5種典型的親子類型動物代表眼中的父母與孩子,描繪出兩岸親子家庭對美好家園的憧憬。更有20位兩岸小朋友登臺朗誦《木蘭辭》,稚嫩有力的聲音深深打動現場觀眾。  去年,集美區舉辦首屆海峽兩岸馬戲親子文化節,以此為契機,共接待兩岸遊客高達8.1萬人次,為百對親子家庭搭建起互動、分享的平臺,反響良好。
  • 豆瓣8.6分電影《婚姻故事》:最容易導致婚姻失敗的三大問題
    而在這一天,各網絡平臺也推出了這部由寡姐主演的電影《婚姻故事》,來告知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們,在婚姻中所需要注意的細枝末節。這部《愛情故事》講述的是男女主角在結婚後,從一開始的甜蜜恩愛到後面的離婚惡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