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上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青島是一個青春之島,是一座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正在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合伙人」。
如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實現垂直崛起?曾經被視為青島主城區「邊緣地帶」的李滄人邁開了趕超步伐。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發展經濟人才引進是關鍵,李滄區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不斷舉新政、放大招,呈現「百策求賢」的濃厚氛圍。
針對「引才難、成才難、留才難」問題,李滄區以人才的視角、人才的角度整合各方資源。今年首次探索組織實施李滄區重點人才工作項目,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機制;依託院士港,打造國際一流人才聚集地;發揮高端人才平臺橋梁紐帶作用,培養各類人才;優化服務環境,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下。
自2017年起,李滄區連續三年舉辦「海外院士青島行」活動,推動青島國際院士港在海內外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應,立港至今累計有504名院士實地到訪,286名院士籤訂合作備忘錄,重點跟進其中108名院士並動態優化結構,外籍佔85%以上,2人入選山東省頂尖人才「一事一議」……這只是李滄區人才工作所取得的眾多成果之一。
完善機制:黨委領導,上下貫通、整合聯動
近年來,在人才工作上,李滄區結合機構改革及時調整充實成員單位,強化黨委領導,凝聚工作合力,完善上下貫通、整合聯動的工作機制。
完善青島國際院士港工作推進聯席會議制度,提高提事、議事、定事、辦事效率;深入貫徹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關於「發起人才制度改革攻堅行動」的工作要求,根據青島市委有關部署,起草了《李滄區人才制度改革攻堅行動方案》,從五個方面19條內容開展李滄區人才制度改革;建立重點工作「月調度」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堵點」;建立重點工作督辦制度,對全區重點人才工作貫徹落實情況進行日常督查或專項督查;建立人才工作聯絡員制度,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三級責任體系」……
青島國際院士港
來自甘肅的小郭大學畢業時,準備在李滄區找份工作,恰巧趕上「李滄區青年驛站」啟用,成為首批入住成員之一。「在青年驛站小程序上申請入住,當天便通過審核,簡單的申請流程和快速的審核讓人印象深刻。另外,驛站的住宿環境非常好,房間明亮寬敞,免費WiFi、空調、獨立衛生間等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入住青年驛站,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小郭說。
「青年驛站」項目是2020年度李滄區重點人才工作項目之一,是李滄區為紓解來青求職的學生住宿費用高、求職壓力大等問題,精心設計打造的線下服務載體。今年以來,在青島市實施黨委書記人才工作項目基礎上,李滄區圍繞著力解決制約人才發展的難點問題,推動打造更多具有李滄特色的人才工作亮點品牌,首次探索組織實施李滄區重點人才工作項目。
綜合18個單位項目提報情況,明確了同清吉湖協同創新中心項目、「青年驛站」項目、打造李滄區高層次人才創業園等六項具有創新性、典型性、示範性的重點項目,從人才工作考核、人才工作經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確保取得成效,以此引導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以人才的視角、人才的角度整合各方面資源,加大支持、協調推進。
同樣作為2020年度人才工作重點項目,李滄區升級打造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可容納包括頂尖人才、國家級人才、省級人才以及部分市級人才等創新創業,有效補充李滄區高層次人才創業空白,對入園孵化滿三年的成熟項目,將促進與青島國際院士港產業加速器、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等平臺深度對接,推動全區現有高端平臺強強聯合,成為青島國際院士港發展鏈條的重要支撐。
引才:形成國際一流人才聚集地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院士港建立之初,各項基礎設施還在籌建,大家普遍擔心院士們能否看好這裡。為此,李滄區委書記王希靜帶隊踏上行程,期間「瞄上」一位院士,隨其在上海、南京轉了4天,行程4000公裡。
如今,院士港已建成並逐步啟用了300萬平方米科研和產業化載體集群,致力於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三位一體的創造創新體系,具備了集中布局實驗室、研究院、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大數據中心、工業樓宇、人才公寓等綜合功能條件,全力打造院士團隊科學研究的高地和創造創新的根據地。
甄崇禮院士氫能關鍵催化材料項目實驗室
2019年10月,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甄崇禮帶著7個項目籤約院士港,他不僅自己來青發展,還把整個研究團隊和家人帶到青島,並創辦了創啟時代(青島)科技有心公司。前不久,甄崇禮院士帶著團隊和福建一家企業進行對接,團隊研發的氫能廢棄燃料電池將用於這家企業的內部發電,可以給對方降低成本20%以上。從團隊「入港」到第一個電堆產品下線,只用了半年多時間。「來青島,我的研究至少比預計提速4-5倍,在院士港,有一種當地政府推著自己去搞研究的感受。」甄崇禮說。
院士只要帶著項目「入港」,能做到多大,院士港就扶持到多大。院士港有政府背書,帶著項目去對接企業,加速產業效益轉型,技術研究遇到了困難,院士港也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正是得益於青島國際院士港為入駐科研人員提供的綜合政策支持和完整配套服務,院士和他們的團隊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和項目產業化中。這種撲下身子做「店小二」的態度,讓更多院士團隊願意選擇青島、選擇李滄。
2017年,加拿大工程院陳璞院士以全職方式入港,並創立肭肽得(青島)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依靠一位院士如何拉來更多高層次人才?肭肽得(青島)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曾在網上發布招聘公告:高薪誠聘副總。在2019年12月的南京大學校友會上,王正勇進入了陳璞的視線。2003年至今,王正勇一直在各大生物醫藥企業擔任高管,此前曾參與過國家二類新藥的技術攻關,這正是陳璞要找的人。目前,陳璞院士團隊在院士港的項目都取得了階段性推進,小核酸生物醫藥更是進入研究關鍵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乘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的開放發展大勢,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緊迫感推動開放、創新、改革,依託青島國際院士港,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融入青島創業城市建設。」李滄區委書記王希靜說,爭取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以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中展現擔當作為,面向更大市場空間優化配置資源,推動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育才:不斷加大基礎人才培養
引才不易,育才亦難。李滄區堅持引育並重,堅持平衡發展,做大人才總量、優化結構質量,提升人才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度。
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評茶要點你知道嗎?2020年度李滄區茶藝師、評茶員職業技能競賽上,各路選手同臺競技,以高超的專業技能,盡顯「茶」與「藝」的韻味融合。李滄區是山東半島規模最大的茶葉集散地,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技能型人才。承辦此類市級職業技能競賽,旨在加快培養和選拔高技能人才,充分發揮職業技能競賽「聚才、育才、選才」的作用,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在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作用。
甄崇禮院士氫能關鍵催化材料項目實驗室
疫情期間,在李滄區工作的董玉倫參加了青島生活百靈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組織的管理技能培訓,從公司普通的員工晉升為小組班子成員,收入大幅提升。他由衷感謝李滄區送上的線上培訓「大禮包」。在他看來,員工的技能培訓,既穩定了員工隊伍,又能紮實練好「內功」,讓企業發展的引擎更強勁。
年初受疫情影響,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全面停止線下授課。為助力更多勞動者宅家實現自我提升,李滄區人社局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門戶網站、移動APP、微信等渠道,最大限度地擴大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的覆蓋面。同時,緊急組織轄區內承擔政府補貼培訓任務的職業培訓機構,在各自培訓平臺開發上線「網際網路+」培訓課程,推出的青島市首席技師曹建新和廣東省技術能手孫萍萍等「大師課」,高標準助力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讓更多的勞動者「技從大師,學有所得」,足不出戶即可共享知識紅利、技能紅利。
李滄區還不斷強化技能人才梯隊建設,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環境。自2019年7月以來,先後推動出臺《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技能人才支撐計劃的意見》《關於印發<李滄區新舊動能轉換技能人才支撐計劃實施細則>的通知》和《關於印發<李滄區技師工作站評選管理辦法>的通知》,進一步完善技能扶持保障政策體系。
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也為李滄區基礎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李滄區充分發揮高端人才平臺橋梁紐帶作用,營造積極創新創業氛圍。在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啟動了「科技創新季」活動,矽谷創新加速營、微軟—中瑞技術交流會等活動精彩紛呈,通過產業資源對接會、投融資路演等多種形式,全面推動優秀企業產業升級;在青島—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舉辦了留學生創業峰會、「菁雲匯智 雲創未來」融資路演等活動,為青島留學生創新創業助力......
留才:優化人才生態圈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人才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生態的競爭,李滄區不斷優化人才生態圈子,為更好進行人才引進搭橋鋪路。
「太好了,這下可算知道怎麼辦理了!」在出入境業務座談會上,甄崇禮院士團隊工作人員高興地說。為進一步細化壓實服務院士港建設發展工作責任,李滄區建立院士港服務專員制度,具體責任到人,為院士港人才提供及時周到的服務。在問需過程中,服務專員得到最多的便是出入境業務的諮詢,於是邀請出入境管理局籤證科工作人員前來座談,逐一解答外籍院士、院士家屬及核心團隊成員在出入境方面的問題困難。針對院士港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情況,出入境管理局還與青島國際院士港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後續將為外籍高層次人才開闢綠色通道、特事特辦。
受疫情影響,李滄區一位青年人才被迫與原單位解約,服務平臺抓取其學歷背景、從業經歷,為其精準推送銷售崗位,人才線上接受面試邀約,第二天便與新公司籤約上崗,實現快速再就業。如此便捷高效的服務平臺便是李滄區創新搭建的「人社智能公共服務平臺」。
服務對象登錄平臺,可通過個人信息,自動匹配人社政策、就業崗位、技能提升課程等,享受「個人定製」的人社服務。平臺根據智能匹配結果,可精準推送政策,實現人社服務由「迎來」向「送往」轉變,拓寬服務幅面。2019年9月,「人社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被列為青島市人社系統試點工程,今年8月上線運行。目前,通過平臺精準篩選,新招用員工企業329家,符合以工代訓補貼政策企業927家,成功為11808人次開展技能培訓,發放補貼431.4萬元。平臺的創建,全面提高了惠企、惠民、惠才的速度和精度,切實打通便民利企「最後一公裡」。
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展
郭永懷事跡宣講報告會、生物醫藥領域專場對接交流會上、海爾卡奧斯平臺參觀調研、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展……這些都是李滄區高層次人才的每月常規活動。最新政策解讀、專業學術交流、參觀考察學習、投資融資機會、愛國觀影感悟、新春聯誼會等等,人才需要的通通都提供,充分體現出愛才、敬才的濃烈氛圍。李滄區創新人才服務形式,於每月第三周的周三下午舉辦「333菁英薈」活動,通過活動,高層次人才介紹項目研發方向、交流公司發展理念、分享學術研究經驗,增強彼此之間的熟悉和認知度,在不同團隊、不同項目間實現有效資源對接。
李滄區「智庫」建設工作是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的有關要求,切實發揮專家在服務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的參謀智囊作用而創新開展的。建立7個由140名專家組成的「智庫」專項小組,實行動態管理,並開展專家諮詢和委託課題活動,為李滄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端智力決策參謀作用。
如今,「專業問題找專家」已成為李滄區重點工作推進的常態,在項目招商中組織重點招商項目專家評估會,藉助智庫專家力量,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對在談重點項目進行專業評估,出具項目評估意見,為項目引進和政策配套提供決策依據;在區技術交易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制度研究工作中,開展專家諮詢,為完善服務機制、考核機制等提出專業化建議。
在好政策的指引下,從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搭建出更多有利於人才幹事創業的軟環境,只有這樣,不僅能引進更多人才,也會留住更多骨幹,為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近年來,李滄區突出人才發展的重要位置,轉變思路、開拓視野,在人才服務上持續做好「加法」,根據人才的實際需求,有計劃地擴大服務項目的種類和範圍。按照「無事不擾、有需必應」原則,為企業人才特別是院士及團隊核心成員、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提供真正需要且恰到好處的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