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的轟炸,讓史達林格勒幾乎成為廢墟,為何還要堅守?

2020-12-10 見史簡談

作為二戰期間、甚至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史達林格勒戰役前後持續199天。

為了阻止納粹攻勢,人員還未完全撤出,就要求炮火轟炸的悲壯橋段,更是不斷上演。誰都知道,接下來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

因為戰役規模實在太大。戰爭期間的傷亡人數始終無法準確統計。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論蘇聯還是納粹,甚至是普通的平民,都遭受到了嚴重損失,平均下來,每小時至少有400多人倒在戰場上。

納粹德國國防軍精銳,也是進攻史達林格勒的主力部隊,德軍第六集團軍近乎全滅。更有21個德軍師的番號被直接從序列中抹去。

對於納粹而言,雖然可以通過徵兵彌補兵力缺口,但沒有老兵的帶領,想要迅速形成戰鬥力基本不可能。

蘇軍方面的損失更為嚴重,近474871人犧牲,650878人受傷或被俘,合計傷亡1129619人。

至於史達林格勒自身,早在1942年9月初,納粹那近2000架次轟炸機的狂轟濫炸,居民區被摧毀近80%。

再加上後來的城內巷戰,戰後的史達林格勒,城外入眼皆是彈坑,沒有一寸平整的土地,城內到處斷壁殘垣,沒有一座完整的房屋。

原本居住在史達林格勒的近60萬居民,戰後僅有7500多躲在下水道、地下室、甚至是郊區洞穴中的人才得以倖存。

食物、生活用品等必需品更是不用多說,太多有去無回的案例,讓這些倖存者就算碰到老鼠,也會毫不猶豫的抓住。

赫然人間地獄。

可問題是史達林格勒並非莫斯科,不是蘇聯首都,城內的那些工業基礎也因為納粹的狂轟濫炸而毀壞殆盡。那為何雙方寧願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也要去爭奪呢?

單從地形來看,史達林格勒所在的這一片,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四周都是平原,充其量就是伏爾加河的滋潤,讓史達林格勒的氣候比較宜人。

可這是戰爭,不是過來旅遊的。

廣闊的平原地形,對步兵行軍沒有什麼好處,但對裝甲部隊而言,卻顯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別看二戰初期,蘇聯的T-34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以76毫米口徑火炮的優勢,一度逼得德軍三號、四號坦克抬不起頭、肝火大勝,不得已加快新型坦克的研發進程。

但因為工業基礎的落後,蘇軍在裝甲維護上落於下風,再加上戰場的消耗,比如1941年6月爆發的明斯克戰役,不到20天的時間裡,蘇聯在坦克上的損失就高達3332輛。

截止莫斯科保衛戰,所有能用的坦克加起來都不超過8000輛,其中還有2400輛部署在遠東,剩下的也還有大部分部署在內陸,真正部署在前線的,都不到2000輛。

這點其實從保衛戰初期,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那32萬人的兵力,卻僅僅只有240餘輛坦克的數據中,也能看出一二。

自此以後,蘇聯再也沒有在裝甲方面取得什麼優勢。反而德軍的裝甲優勢是越來越強,黑科技頻出,好比1942年正式服役的虎式重型坦克,一直到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都一直以強大的性能活躍在戰場第一線。

這種情況下,一旦納粹德國攻下史達林格勒,首先受到威脅的,就是1942年1月才剛打完一場艱難保衛戰的莫斯科。

兩者中間,全是平原,直線距離只有1000公裡左右。

沒有裝甲優勢的蘇聯,想要在平原上阻截納粹德軍,無疑是難上加難。

除此以外,史達林格勒的南邊,就是蘇聯最古老的油田,巴庫油田,以及包括羅斯託夫州、北高加索等地在內的重要農作物產區。

這裡還沒算圍繞頓河以及伏爾加河構建的內河航運體系,以及史達林格勒那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網。

簡單來說,一旦納粹德軍控制了史達林格勒,就等同於切斷了蘇聯石油、糧食等重要物資補給路線,掌握蘇德戰場主動權。

當然,這些資源也正是納粹德國所迫切需要的,發動#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目的,也主要就是為了這些資源。

希特勒曾對第六集團軍上將保盧斯說過,「如果我拿不到石油,那我就必須結束這場戰爭」。

此前的莫斯科戰役,已經讓納粹德軍元氣大傷,喪失了繼續全線作戰的能力。只能局部作戰。

而且因為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原因,太平洋戰爭也爆發了,如果不能趁著美軍尚未捲入歐洲戰場的空檔,儘快結束蘇德戰爭或儘可能削弱蘇聯。

一旦美軍捲入歐洲戰場,面對經濟資本雄厚,工業體系同樣發達的美國大兵,已經雙線作戰、疲於應付的納粹德國該怎麼打?

蘇聯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巴巴羅薩計劃的突襲,納粹德軍的閃電戰術,起步較晚的工業體系。

讓其在1941年夏秋季就已經接連遭受了一連串的打擊,實打實稱得上全城總動員的莫斯科保衛戰,也只是蘇聯在蘇德戰爭中的首次勝利。

顯而易見,史達林格勒失守,先不說在士氣上會是一個嚴重打擊,已經傷痕累累的莫斯科,也根本無力承受納粹德軍的再一次進攻。

所以,對雙方而言,史達林格勒,都絕不僅僅只是一座城市那麼簡單,而是承載蘇德戰爭未來走向的化身。

對於納粹而言,打不下也要打,一旦失敗,蘇德戰爭、甚至是整個二戰,納粹德國將再也沒有扭轉戰局的機會。

對於蘇聯而言,守不住也要守,就算史達林格勒一片廢墟,就算是丟了,就算是戰死,也要搶回來,讓史達林格勒在烈焰中重生。

相關焦點

  • 感知歷史、敬仰和平——組圖帶你了解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眾所周知,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轉折點,為最終擊敗德國納粹鋪平了道路。從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數百萬人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受傷、被俘、失蹤甚至喪生。
  • 二戰:圖片揭秘慘烈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或許應該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場超過半年的血腥戰鬥,徹底把史達林格勒變成一個廢墟,顯示出二戰城防戰的慘烈。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最慘烈的城市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中的主要轉折點,時間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
  •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可以說,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其戰略上的勝利遠遠超出由英美領導下的諾曼第登陸。此戰後蘇聯開始逐步掌握戰略主動權。 希特勒:拿不到石油,就必須結束戰爭 史達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遊西岸,戰前居民約60萬人。
  • 傷亡350萬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堪稱史上最血腥而慘烈之戰?
    希特勒知道只要拿下史達林格勒這個蘇聯南方重要的工業城市,德軍向北便可圍攻蘇聯的政治中心莫斯科,向南可以拿下高加索的石油產區。而對於蘇聯一方來說,史達林也清醒的認識到伏爾加河畔這座堡壘城市史達林格勒的極端重要性。因而,史達林不斷向史達林格勒地區增兵。蘇軍與德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德軍飛機日夜不停的轟炸史達林格勒,將其炸為一片廢墟。
  • 史達林格勒戰役保盧斯被俘,營救失敗,德國就給操辦葬禮,結果保盧斯...
    ,為了元首和祖國,已堅守自己的崗位,打到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前數星期 ,德國的官方媒體已經停止報導相關的不利消息。所以,德國的另外的前線部隊和德國國內民眾是無法得知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真實情況的。 困獸猶鬥,1943年上半年的希特勒絕不是困獸。儘管到納粹德國崩潰希特勒飲彈死亡還有2年的時間。對保盧斯元帥被俘一直保密狀態。希特勒不愧為搞政治的大腕,對付複雜的局面辦法多多。「化氣憤為力量」的計策已是胸有成竹。
  • 史達林格勒戰役有多慘烈?
    史達林格勒陣線上在頓河大轉彎處的軍隊於8月首周內就發起了爭奪頓河右岸進攻基地的激烈戰鬥。然而在德軍優勢兵力的猛攻下,他們不得不退守至史達林格勒的防守區,某些地段甚至失守陣地。1942年8月23日李希霍芬領導的德國空軍對史達林格勒進行了野蠻的轟炸,僅一天的時間敵人就出動了2000多架次的飛機。
  • 古斯塔夫巨炮精度高,破壞力還大,為何卻被納粹德國放棄了?
    因為從塞納河畔傳出第一聲轟隆巨響開始,一直持續到當天下午,幾乎每隔15~20分鐘,巴黎城內就會響起一聲轟隆巨響。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建築物被毀,多人受傷,很多巴黎市民甚至還穿著睡衣就跑出了家門。納粹德國放棄古斯塔夫巨炮的實質而這個原因,便是V2飛彈以及V1飛彈的研發成功。大家想啊,納粹德國是在1942年8月中旬將古斯塔夫巨炮運往史達林格勒的,可緊接著到了1942年9月13日,納粹德國就已經展開了對史達林格勒的進攻。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十四、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1942年夏,德軍統帥部企圖以優勢兵力攻佔史達林格勒,切斷高加索石油的運輸通道。蘇軍統帥部在組織防禦的同時,隱蔽調入大量預備隊,目的是殲滅這支進入蘇聯深部腹地的德軍,這一戰役的最後結果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轉折點。
  • 伏爾加格勒市暫時更名為「英雄城市史達林格勒」
    今年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勝利70周年。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轉折點之一,戰役從1942年7月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6個半月。伏爾加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遊的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該城始建於16世紀,原名察裡津,1925年改名為史達林格勒。1961年因赫魯雪夫「反對史達林個人崇拜」,史達林格勒被更名為「伏爾加格勒」。
  • 蘇德戰爭,德國為何打不贏史達林格勒會戰?蘇聯最後的精神所在!
    蘇德戰爭初期,納粹德國確實打了很多勝仗,使得蘇聯疲於應付,甚至如果幾大主要城市全部淪陷以後,蘇聯就只能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蘇聯當時主要的政治經濟中心基本都落入納粹德國之手,但是史達林格勒的會戰納粹德國元氣大傷,並且在蘇德戰場維持了戰略牽制,並最終等到了戰略反攻,為什麼?
  • 二戰;德軍攻勢下的波蘭剪影,淪為廢墟的華沙
    德軍閃擊波蘭正式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面對強大的納粹軍團,波蘭幾乎節節敗退。圖為1939年,從一架德軍中型轟炸機機艙看到的尚未遭襲的波蘭城市。面對德軍強大的制空能力,波蘭政府毫無辦法。圖為納粹德軍入侵波蘭時的先頭部隊。
  •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21個德國師番號被撤銷,保盧斯元帥投降
    史達林格勒會戰,又稱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蘇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四分之一的兵力,這也是二戰進程中德國重兵集團首次被圍殲,德國法西斯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最終迎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 二戰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源源不斷的坦克讓德軍絕望
    即使在最艱苦的1942年,蘇聯飛機產量,仍達到2萬架以上,比德軍幾乎超出一倍,蘇聯巨大的工業能力壓倒了納粹德國,成為制勝的利劍。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的工人們,駕駛著剛剛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場,迎戰德軍。" 二戰中,蘇聯歷經四年激烈的戰爭才贏得了蘇德戰爭。在戰爭中,蘇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產了大量的重型武器,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
  • 納粹德國——一個瘋狂的國家和它瘋狂的科技發明!盤點納粹德國的黑...
    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為了防禦敵機轟炸或炮火襲擊,彈藥庫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處,上面覆蓋有厚厚的鋼筋混凝土,裡面儲藏了大量武器彈藥。究竟什麼原因引起這次爆炸?長期以來眾說紛壇。有人分析是德國斯圖卡轟炸機扔下了巨型炸彈,有的說是德國派遣間諜破壞的。
  • 一組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照片,圖9慘烈不堪,圖15令人震撼
    1.戰事順利,步步緊逼階段的德軍正在向史達林格勒進攻,此時還未進入到慘烈的巷戰中。2.史達林格勒郊區,德軍坦克裡的士兵看著不遠處被摧毀的蘇軍坦克。從照片中看,被摧毀的應該是一輛蘇軍T—28坦克。5.1942年10-11月,德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仍舊在不停轟炸蘇聯控制的史達林格勒區域。6.看著自己的房屋被德軍摧毀的痛苦和絕望,不止一次瀰漫在史達林格勒平民身上。7.一名婦女望著被摧毀的自家房屋,絕望而又憤怒,但這些情緒在此刻只能化為一聲嘆息。
  • 讓納粹惡魔永無寧日,戰略轟炸帶來的勝利,仿佛置身地獄
    一戰中,空襲帶來的戰果和造成的破壞同時展現,1915年到1918年,德國出動飛艇、飛機對英國本土進行轟炸,投彈量高達300噸,造成1400餘人死亡、4800人受傷,大量建築被毀,約三分之一的倫敦居民每天被迫跑到郊外躲避。這次轟炸被人們稱之為戰略轟炸。
  • 勝利70年 史達林格勒戰役:蘇德力量的逆轉
    儘快佔領巴庫和高加索油田成為1942年攻勢的動因。諷刺的是,正是由於汽油的匱乏,德國人在高加索的戰鬥中受挫。1942年,蘇軍士兵在街道作戰,巷戰從1942年8月打到次年2 月,前後6 個月,史達林格勒被打成了一片廢墟8月19日,保盧斯和霍特重新發起了進攻。
  • 希特勒為什麼決定入侵史達林格勒?前期勢如破竹的德軍為何會在此...
    熟悉二戰史的同學應該都聽過史達林格勒這個城市 ,畢竟,這裡曾經爆發過一場人類近代史上最為致命的戰役,而這場影響了二戰走向的戰役, 便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英美盟軍發揮了哪些作用?1個好漢3個幫
    為了表示對蘇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支持,分散德軍的注意力,英軍還在北非與隆美爾展開激戰,準備將德軍攆出北非;而美軍更是在東線德軍後面釜底抽薪。1942年7月,10多架美軍轟炸機對羅馬尼亞的普羅耶什蒂9座油田展開轟炸。從這個層面講,英美盟軍還是對蘇軍提供了巨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