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們分析了漢字「娘」和「媽」的不同,有朋友想讓寫一篇對等文章:「爹」和「爸」有何不同?咱們今天來看一下。
漢字:「爹」和「爸」有何不同?
在我們心中「爹」和「爸」是特別有厚重的漢字,都是指我們的父親。從漢字角度上來講,這兩個字的不同,主要在表達意思不同、詞性不同、表達意思不同。
有些地方喊父親為「爺」
當然了,凡事都不那麼絕對。有些少數地方,喊自己的父親叫「爺」。「爺」在有些地方也指的是自己的父親。比如北朝民歌《木蘭辭》裡面有這麼一句話,「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什麼意思?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
還記得《木蘭辭》嗎?
有些地方喊父親為「爺」
「爹」字,在古時表示多個子女的父親。
「爹」字,上面一個父,指父親,下面一個多,指多個子女。「父」與「多」聯合起來表示有多個子女的父親,幾個孩子在古代算多,三個或者三個以上。
「爹」這個字的造字技巧和奢侈的「侈」有些相同。「侈」,一個單立人一個多,「單立人」指「主人」,「多」指一群隨從,「人」與「多」聯合起來表示「主人外出時帶有多個隨從」。爹字,一個父一個多,指一位父親外出時帶有多個子女隨行。
「爹」和「侈」在字意上有些類似
「爸」字,本意為子女跟隨在自己身邊。
「爸」字,古文中記載:爸,父也。爸,上面一個父,下面一個「巴」。父指父親,「巴」字含有:「附著」、「黏著」的意思。「父」與「巴」聯合起來表示(孩子)附著在父親身上,跟隨在自己的身旁。
總之,是父與子身體黏著在一起的情形。這種黏著的動作就叫「巴」。現在漢語裡,咱們經常說「下級巴結上級」,相互巴結。就是類似的含義。
孩子黏著爸爸
年代不同,父親的稱呼不同
其實,漢字「爹」和「爸」的不同,多指的是每個地方的叫法,和每個年代的叫法不同而已。過去的時間段內稱呼父親為爹的較多,或者城市工農階層稱父親為爹的也較多,或者農村稱父親為爹較多。現在基本上都喊爸爸的多。
時代不同,父親的叫法不同
地區不同,父親的叫法也不同。
關於父親稱謂的叫法,每個區域不同叫法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喊:阿伯、阿公、阿爹或者家父,有的地方叫:爸爸、爹、大、老爺子等等還有很多。我記得我 小時候,我們村裡面有幾個特殊的,喊自己的爸爸叫大爺,或者是叔叔。
老父親
父親是我們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愛不同於母愛,父親的愛無聲無息。也藉此機會祝福正在看視頻的各位父親,一生平安。
祝福所有父親,一生平安
文章寫到這裡,希望通過本篇文章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我們下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