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梨梨的動漫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日漫就很少出現群像劇的動漫作品了,大多數除了主角之外的角色都是為了襯託主角而存在的,並不是為了和主角「分庭抗禮」。當然,這也是「民工動漫」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的一個原因所在,比如說柯南和基德,這兩個角色就沒有所謂的主角、配角之分,這兩個角色就是為了相互促進,相互成長。柯南奈何不了基德,而基德也奈何不了柯南。
既然這樣的群像劇動畫可以火這麼多年,為什麼群像劇的動漫作品越來越少了呢?其實這就要涉及到動漫製作的一些套路了,究其根本,動畫的誕生,就是為了給廠商賣周邊服務的。如果真要去製作一部群像劇,那時間成本和製作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如今的大多數動畫就只有12集或13集。
如果要說動漫群像劇,那就不得不提一部名為《Darling in the FranKXX》的動畫,這部動畫在開播之初,就被各個觀眾吹捧為神作們,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不也還是褒貶不一嗎?其實這部動畫之所以會被那麼多觀眾吐槽,並不全是因為這部動畫的結局,還有部分原因就出在這部動畫的設定之上。其實從很多劇情都能看出來,這部動畫是想要塑造一個群像劇的,要不然也不會給主角以外的角色那麼多戲份。
可問題是,這部動畫的監督給觀眾們畫了個「群像劇的大餅」之後,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呢?在廣拯救了02之後,剩下的劇情就變成了「一三五打叫龍,二四六福利劇情」,這樣浪費有限制的劇情去做這些事情真的好嗎?明明是一個末世背景,也像要去塑造多主角的劇情,但現實情況是——部分劇情太水!其實也不能完全怪製作組,畢竟群像劇的製作是很費時間的。
如果是用每一集去塑造一個角色,那這部動畫會變成什麼樣子?沒錯,就是後宮動畫:流水的女主角,不變的男主角。很顯然,要是《Darling in the FranKXX》這部真這麼去做了,那這部動畫也算徹底完了。所以,被迫害的人就只能是那位「小胖哥」了,明明那段劇情也還算不錯,心和滿相戀的劇情也有部分伏筆,但劇情太莫名其妙了。如果能將部分福利劇情的時間用在角色塑造上,「小胖哥」的故事也不會被觀眾用「肥宅做錯了什麼」這個梗來調侃。
除了製作組本身的因素之外,另一個原因肯定就出在觀眾們身上了。這一點我就用《刀劍神域》第三季的動畫來舉例子,看過原作的觀眾都知道,「UW篇」對的故事絕對不是桐人姥爺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整個Under World的群像劇。面對談話類的劇情和無桐人、亞絲娜餓劇情,觀眾們又是什麼反應?只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小野學出來挨打(雖然第三季的劇情節奏確實有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比較理智的粉絲,其實就能從某些原作觀眾那裡聽來一件事情:「UW篇」是《刀劍神域》這部作品最為精彩的一個篇章。那為什麼這個最精彩的篇章做成動畫之後,會被觀眾們萬般吐槽,真的是時代變了嗎?其實有這個元素,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比較快,原因靜下心來去看故事設定的觀眾已經很少了,如果沒有男主角「狂霸酷炫吊炸天」的裝X劇情,就基本上會被吐槽為「劇情水」。
明白了這兩個原因之後,是否就能更好地去理解動漫製作的一些套路了呢?沒錯,動畫始終是為了賣周邊的,也是種是一種商業,雖然群像劇的動畫口碑都還不錯,也很長壽,但問題是所花的時間成本和製作成本並不能快速回收?其次,群像劇能否獲得高口碑,還得要看具體的製作,要是動畫製作到一半,動畫口碑崩盤了,那這部動畫最後的結局也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