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徵路

2020-12-26 人民網

在各地長徵歷史遺存周邊,都分布著大量的文物、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勝區、溼地與地質公園資源。(節選自《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建設保護規劃》建議稿)

圖為瑞金沙洲壩革命舊址群。楊 戈攝

圖為紅軍長徵湘江戰役中新圩阻擊戰戰地救護所舊址。杜凡丁攝

圖為黎平少寨紅軍橋。1934年12月,紅軍長徵經過少寨,當地群眾為紅軍搭建了此橋。

圖為著名的婁山關。

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

「國家文化公園」,不僅是一種新的遺產保護、利用、傳承模式,而且成為塑造國家形象、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傳播、構建國民身份認同的公共文化載體。

體驗線路和歷史步道,是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徵文物和文化資源呈現出的種種特質:鮮明而統一的主題、歷史道路和故事線索共同組成的骨架、鮮活的歷史記憶和情感、突出的自然和人文生態條件,都凸顯了強調敘事、體驗和融入環境創造氛圍的重要性。

長徵沿線

匯聚了豐富的文化、自然資源

以貴州為例,其境內的長徵歷史遺存數量眾多,故事豐富,情節激動人心,又串聯起更多的文化和自然資源。

重要事件:中央紅軍開展以遵義會議為核心的黎平、猴場、雞鳴三省、苟壩等系列會議;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紅二、六軍團烏蒙迴旋戰。

重要主題:對革命理想的信念和對黨的忠誠;黨的新領導核心的形成和革命道路的成熟;與反動勢力的殊死搏鬥;紅軍的嚴守紀律與團結友愛;戰勝自然條件的艱難險阻;長徵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重點工作段落:中央紅軍四渡赤水長徵路線,與四川、雲南境內的長徵線路相連接;紅二方面軍烏蒙迴旋戰長徵路線。

重點工作內容:重點開展紅二、六軍團轉戰滇黔邊特別是烏蒙迴旋戰的歷史遺存補充調查;加強中央紅軍系列會議、四渡赤水相關舊址和紀念館的合作交流,與四川、雲南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形成完整的故事線。

重點聯合展示資源: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息烽集中營等其他重要革命歷史遺蹟;長徵沿線反映少數民族文化(苗族、侗族等)的傳統聚落;赤水河谷、雞鳴三省大峽谷、烏蒙山等反映沿途自然地理特徵的自然資源;赤水河沿岸反映傳統釀酒技藝的系列歷史遺存;茅臺鎮、土城鎮等歷史文化名鎮;茅臺為代表的酒文化相關的歷史遺存;茶馬古道及沿途重要驛場、村鎮。

長城和大運河已分別於1987年、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遺產價值、構成要素、保護傳承理念已在國內外形成高度共識。而將長徵歷史遺存作為一個遺產體系進行整體保護、利用,則面臨全新的挑戰。

長徵歷史遺存數量龐大

涵括巨大的地理尺度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需要解決價值提取和體驗的雙重目標。

現存長徵歷史遺存數量龐大,零散分布於中國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而且多數地處偏遠區域。基於當時殘酷的鬥爭條件,它們大多數並非專門為長徵而修造,因而類型龐雜多樣,大如住宅、祠廟、教堂、作坊,到渡口、橋梁、古道、關隘;小如書寫在牆壁上的標語、淹沒在山林中的戰壕、樹立小路邊的一個墓碑,甚至一個山洞、一棵樹、一口井……分布散、單體小,使得長徵歷史遺存在視覺衝擊力和外觀吸引力方面也受到一定限制。

「從太空能否看到長城?」這個為人熟知的話題至少證明了長城帶來了怎樣的視覺震撼和深刻印象。如今,大運河的重要段落也仍在通航,行於河上,兩岸風光可盡收眼底,無疑也是展示亮點。但客觀地說,許多長徵歷史遺存需要細緻的內容設計和環境營造。毛澤東主席著名的《七律·長徵》詩篇,勾勒出長徵自然環境和紅軍戰士戰勝的艱難險阻。這些行軍線路少有平坦的通衢大道,多崇山峻岭、激流險灘,甚至反覆穿越雪山、草地等人跡罕至的區域。受地理、交通條件所限,這些地理環境在歷史上屬於「老、少、邊、窮」地區。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如何吸引人呢?

「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理念,強調價值的整體性:整體價值大於單體之和。長徵歷史遺存,體現的正是這種「1 1>2」的整體性價值,每一個單體都如同蘊藏著獨特歷史信息和歷史細節的拼圖,以整體視角看去,呈現出的是全景式的長徵故事。

將道路、故事、自然景觀相互聯繫

規劃長徵「文化線路」遺產體系

儘管空間分布分散,但長徵歷史遺存具有更加鮮明的主題和完整而緊湊的故事線索。以貴州為例,全省70%以上的市縣都有長徵文物分布且遺存相距甚遠。但這數百處歷史遺存所見證的會議、戰鬥、行軍、擴充等環節,構成「紅軍入黔、強渡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兵臨貴陽、西出貴州」等環環相扣的重大歷史事件,體現了長徵中「偉大轉折」的歷史進程,展現出一幅場面宏大且細節豐富的歷史場景。

當代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有一個重要思路是「遺產即記憶」。長徵歷史雖不久遠,但其承載的國家、集體和個人的記憶及情感依然生動鮮活,富於時代感召力。

以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建設保護過程為例,參加規劃的成員大多是年輕人。從2016年開始,他們反覆行走在長徵路途中,考察了長徵全線。無論身處川西雪原、黃土高坡、赤水河畔抑或是五嶺環抱之中,都能在那些被父輩起名為「共產」、「萬裡」、「長徵」的流落紅軍後代身上,在那些義務講解長徵故事的親歷者身上,在那些捧著紅軍烈士牌位走進祠堂的宗族成員身上,在那些素不相識,卻義務為我們除草帶路、燒開茶水、送上鼓勵的村民身上,清晰地感受到這種記憶與情感的真實傳承。這極大地鼓舞了規劃團隊。當今,文學、繪畫、音樂和影視創作不斷通過各種時尚方式「重新回歸歷史現場」,這也顯示出人們對於重新發現和認識歷史的精神需求。於是,在規劃中更注重對於活態歷史記憶的感知和體驗,而不局限於單純地觀看展覽,旨在吸引體驗者尤其是年輕人產生深刻的感悟。

紅軍長徵路線,從東南至西北跨越了大半個中國,穿行在我國中西部地理階梯地貌中,那裡也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最為多元交融的區域。一望無際的川北草原記錄下「綠原無垠漫風煙,蓬高沒膝步泥潭」的艱辛;川臺錯落、連綿不絕的黃土梁峁和丘陵臺地蘊含著「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的豪邁;冰封雪蓋的秦晉高原,「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之景仍猶若當年……長徵經過的地域是偏遠而艱險的,但景觀也是壯麗和豐富的。正是因為地處偏遠,長徵沿線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生態得到了更加完整的保存。於是,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裡,重走一段長徵之路,既是體驗一條紅色革命之路,同時也是一條文化自然巡禮與探險之路,與自駕遊、戶外運動、徒步越野有著天然的契合。

傳統意義上的「公園」是以休憩娛樂為主的場所;而「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一項文化工程,則是要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形象塑造、傳統繼承、文化傳播和精神弘揚。以「重走長徵路、感悟長徵精神」為核心,開展一系列長徵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傳承工作,應是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重點。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如何設計「重走」體驗?

目前人們最關注的,仍是怎樣「重走」這條故事性極強的主題線路。

首先,長徵歷史步道,將成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最重要、最基本的體驗方式和展示手段。通過身體力行的行走過程,人們達到知行合一的體驗收穫。目前,結合史料研究與實地考察,規劃團隊已經完成搜尋梳理現存「紅軍路」和「紅軍村」;選擇路線明確、遺存豐富、歷史環境完整、地質條件安全、基礎設施較成熟的紅軍路,經過清理保護,適度改造提升,開闢為長徵歷史步道;選擇紅色氛圍濃厚、文物和文化資源集中、文旅發展基礎和潛力較大的紅軍村,開闢為長徵宿營地,形成「萬裡步道、千村串聯」的基本骨架,將沿線豐富的長徵文物和文化資源、紀念館展示館、相關自然和文化資源相互連通,將蘊含在其中的長徵故事和歷史記憶按照歷史主題相互連接。

基於統一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正在形成全程貫通的線性歷史文化地標。在長徵歷史步道上,以「重走長徵路」為主題,將有許多展示人與遺產、人與歷史的互動文化活動。這其中不僅包括「紅軍會師節」「烈士祭拜」「歷史展演」等規模較大、在特定紀念日舉辦、具有一定儀式感的活動,也涵蓋「長徵故事分享會」「文藝作品朗誦會」「室內外情景劇」「主題攝影和繪畫比賽」等當地群眾參與度高、主辦方多元、生活化和常態化的活動。此外,定向越野、登山、徒步等體育運動和賽事,同樣與「長徵中的急行軍」主題相適應,由此構建出開放共享、歷史氛圍濃厚、與公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的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系列文化活動。

以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為例,長徵路線周邊分布有4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4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國家級地質公園和21處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傳統村落和名鎮名村達400餘處,其中很多資源與長徵歷史相關聯。通過「融入主題、納入線路」的方式進行聯合展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又能夠創造全新的文化旅遊品牌,擴大市場吸引力和綜合帶動力。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還會成為長徵沿線地區的重要文化資源。學校不僅能增加課程內容,還能擴大現場教學和體驗教學課程範圍。以此為基礎,與高校、中小學、民間機構充分合作,研發麵向不同需求的研學、教育、培訓課程,出現各式各樣的「長徵學院」和「長徵課堂」。

(照片除署名外均選自《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文化資源》)

連結:

長徵文化線路上的歷史步道是如何規劃的?

長徵文物分布:沿途原則上必須有長徵文物分布,儘量選擇長徵文物分布較為集中的區段;

故事完整性:每段步道應有明確的主題,起止點的選擇應照顧到所講述長徵故事的完整性。線路較長的步道可在統一的主題下拆分為若干階段性故事,便於分期建設;

歷史線索清晰程度:儘可能選擇紅軍行軍路線較清晰可尋、歷史證據確鑿的路段;

景觀條件及相關資源富集程度:儘可能選擇自然景觀較好、人文資源富集、較能體現長徵時期歷史環境的路段;

地理條件:所選段落應滿足基本的安全性與可達性,避讓地質災害頻發區;

道路連貫性:步道應儘可能保證步行體驗的連貫性,不宜過多被車行道路打斷;

步道長度:步道應具備一定長度,以保證步行體驗的時間足夠長。同時考慮到操作的可能性,每段步道長度控制在10-100千米之間(1至5日步行距離),高海拔、山地等行走困難地區可適當縮短;

與歷史道路結合:應儘可能與其他歷史道路或文化線路相結合,如茶馬古道、蜀道、川鹽古道、湘桂古道、南粵古驛道等;

生態保護:不宜穿越生態易受損害區域,與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摘自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長徵標識與展示體系建設指引》第38條)

相關焦點

  • 央視主持人重走長徵路來到土城
    央視播音員主持人與遵義市委宣傳部、習水縣領導合影10月28日至29日,中央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20人「重走長徵路」來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在四渡赤水戰役發軔地土城開展了為期兩天的「 重走長徵路」活動。遵義市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餘婭,習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副縣長苟明利,縣政協副主席、四渡赤水紀念館館羅永賦等陪同。
  • 南京同仁堂重走長徵路
    2019年,是紅軍長徵出發85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南京同仁堂成立的90周年。有幸見證歷史,更有責任傳承精神。    2019年6月16日-20日,南京同仁堂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重走長徵路」的南京同仁堂90華誕特別活動,致敬英雄,獻禮我們的偉大祖國。
  • 用步數兌換線上「重走長徵路」裡程
    參與者報名後,即可用徒步鍛鍊的方式,在線上「重走長徵路」。紅網時刻4月10日訊(記者 姚冶)後疫情時期,我們的工作生活逐漸回歸有序。從今天起,由湖南省旅遊學會主辦,湖南省旅遊學會戶外旅行專業委員會承辦的「模擬行走25000裡徒步長徵路挑戰活動」開啟,邀你走出戶外鍛鍊,用「步數換裡程」的方式「重走長徵路」。
  • 「划船重走長徵路」走進習水土城
    比賽現場 張晨/攝    本報訊 8月28日,由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貴州省體育局主辦的「划船重走長徵路
  • 2020中國長徵拉力賽系列活動 千車萬人重走長徵路
    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兩個一百年歷史使命努力奮鬥,中國長徵·汽車(新能源)拉力賽組委會聯合廣東省韶關南雄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江西省于都縣文化廣電旅遊局、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廣東省愛國擁軍促進會、廣東省養老服務業商會、廣西玉林女企業家商會等13個單位舉辦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千車萬人······重走長徵路」黨建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 河北科技大學萬餘名學子云接力「重走長徵路」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組織17個學院的萬餘名學子,以「雲接力」的形式,開展一次特殊的「重走長徵路」社會實踐活動。線上重走長徵路是河北科技大學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開展的一項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同學需要在對應的站點完成10個規定動作,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共讀一本紅色書籍,細講一個發生在當地的紅色故事,共唱一首當地的紅色歌曲等。
  • 你所不知道的那些重走長徵路背後的「故事」
    2016年,適逢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為推廣南雄紅色文化資源,追溯陳毅部隊曾經走過的艱難歷程,讓更多人發揚革命先烈不怕吃苦,勇於拼搏的精神,油山鎮黨委、政府與市老促會、市旅遊局,市旅遊協會單位多方溝通,為促成「重走長徵路」活動而努力。
  • 年輕人,去遵義重走一段長徵路吧
    赴遵義,尋訪關於長徵的故事,採訪對象從耄耋老人到「90後」女生,我們發現,在他們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長徵;從「強渡烏江」到「四渡赤水」,我們也重走了一小段長徵路……
  • 「划船重走長徵路」:四川省水上運動隊頑強拼搏火力全開
    8月8日,「划船重走長徵路」這場一場隔空的「雲比賽」全國體能大比武迎來第六個比賽日,四川省水上運動隊的5支隊伍,56名參賽隊員在漢源縣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進行競速比賽,展現他們堅定信念、勇爭第一的精神風貌。
  • 「划船重走長徵路」:四川省水上運動隊頑強拼搏火力全開
    8月8日,「划船重走長徵路」這場一場隔空的「雲比賽」全國體能大比武迎來第六個比賽日,四川省水上運動隊的5支隊伍,56名參賽隊員在漢源縣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進行競速比賽,展現他們堅定信念、勇爭第一的精神風貌。
  • 中央電視臺重走長徵路欄目組來彭採訪
    中央電視臺重走長徵路欄目組來彭採訪 2019年07月11日 16:16  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導讀:7月10日至11日,中央電視臺重走長徵路欄目組來彭水實地採訪「紅軍留言條」的故事。
  • 第三屆重走長徵路(南雄段)周六開走!六大亮點搶先看~
    記者今日從韶關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第三屆重走長徵路(南雄段)徒步活動將於5月11日在南雄市油山鎮舉辦。會上韶關市政府副廳級幹部王偉陽作主旨發布。新聞發布會現場。韶關日報記者 劉嘉健 攝據了解,第三屆重走長徵路(南雄段)活動由韶關市人民政府主辦,南雄市人民政府、韶關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廣東省社會體育中心協辦。此次活動旨在加強新時期愛國主義及優秀革命傳統教育宣傳,保護和利用紅軍長徵歷史文化遺產,充分挖掘紅軍長徵精神的文化內涵,推動韶關紅色旅遊發展,助力韶關把南雄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精神文化高地示範區。
  • 電影《紅色往事》在湖南汝城舉行 重走長徵路公益放映
    12月7日晚,革命教育題材電影《紅色往事》在湖南汝城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重走長徵路公益放映,汝城縣機關幹部、教師和青少年學生、紅色文化志願者、工人代表等觀看了影片。觀影前,全體起立合唱歌曲《東方紅》,以表達對偉人崇高的敬意和懷念。
  • 重走長徵路,重遇紅色心——金華十中少先隊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
    重走長徵路   重遇紅色心   愛國主義實踐活動   為弘揚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少先隊員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緬懷紅軍艱苦奮鬥的革命歷史,金華市第十中學的少先隊員們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重走長徵路,重遇紅色心」的愛國主義實踐活動。
  • 省水上中心「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大比武開啟
    8月3日,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省水上中心「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大比武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在響應國家體育總局「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備戰要求的同時,以「二萬五千裡長徵路」的形式強化運動員思想政治和革命歷史教育,旨在塑造「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水上項目基因。
  • 牢記革命歷史,狠抓體能訓練,浙江水軍划船重走長徵路
    為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黨組「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備戰要求,開展好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提出的「划船重走長徵路」全國體能大比武的比賽。日前,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組織了7支隊伍,共82人參與「划船重走長徵路」活動。
  • 2020《騎聚紅土地 重走長徵路》寧化縣全國自行車公開賽開始報名
    福建寧化《騎聚紅土地,重走長徵路》全國自行車公開賽,已成功舉辦了4屆,2020年12月5—6日,將在寧化縣城區隆重舉辦第5屆。目前,賽事籌備工作基本就緒。毛主席曾在寧化留下了光輝詩篇《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 牢記革命歷史,狠抓體能訓練,浙江水軍划船重走長徵路
    微信又改版了,為了我們能每天準時相見你的加星和在看對我們非常重要點擊浙江微體育→ 主頁右上角 → 設為星標★ 為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黨組「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備戰要求,開展好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提出的「划船重走長徵路
  • 第三屆重走長徵路(南雄段)徒步活動將於5月11日啟動
    5月7日,第三屆重走長徵路(南雄段)徒步活動新聞發布會在韶關日報社舉行,向媒體通報「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第三屆重走長徵路(南雄段)徒步活動將於本月11日在我市油山鎮舉辦。 新聞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上,韶關市人民政府副廳級幹部王偉陽作了「弘揚長徵精神  傳承紅色文化  助力全域旅遊」主旨發布。
  • 用步數點亮「重走長徵路」線上裡程
    時間:2020/04/15 來源: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陳燕)從4月11日起,由貴州省體育局、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共青團貴州省委員會將聯手開展"重走長徵路,聚力奔小康" 2020年重走長徵路線上徒步活動開啟,邀你走出戶外鍛鍊,用「步數換裡程」的方式「重走長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