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大志向用什麼來比喻最恰當?古人選擇了大鵬。成語鯤鵬展翅、大展宏圖等,就是此意。
李白就常以大鵬自喻,寫出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大鵬飛兮振八裔」等著名的勵志詩句。毛澤東亦有「鯤鵬展翅九萬裡,翻動扶搖羊角」「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等詩句。
為什麼非要選大鵬作為自喻對象?原因就在於鯤鵬足夠大。
鯤鵬有多大?莊子說:「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翼展達幾千裡的大鵬,超越了人類想像的極限。以如此大氣的飛鳥來比喻人生抱負,足以能表達遠大的志向。
欣賞了舞姿輕靈的燕子和歌聲悅耳的黃鸝相關詩詞後(見王家無限《把燕子寫得出神入化的十首詩詞》《鳴聲悅耳的十首黃鸝詩詞》),再來欣賞十首詠鯤鵬詩詞。
(1)上李邕
(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簡評:這與風共舞、扶搖直上的大鵬,就是李白人生理想與抱負的象徵。在詩中,李白直言那些不理解自己宏圖大志的人,是凡夫俗子,並發出了「丈夫未可輕年少」的豪言壯語。
(2)漁家傲
(宋)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裡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簡評:這是婉約派代表人物李清照作品中不多的「豪放詞」之一。那九萬裡長空展翅高飛的大鵬鳥,氣度恢宏,格調雄奇,是詞人浪漫性格與豪放情懷的寫照。
(3)述懷
(宋) 陸遊
謗譽紛紛笑殺儂,此身本自等虛空。
大鵬境界纖塵裡,曠劫年光掣電中。
翻動煙霞長鑱在,招呼風月一尊同。
是凡是聖誰能測,試問西鄰織屨翁。
●簡評:「大鵬境界纖塵裡,曠劫年光掣電中」一句,道出了「小與大」「久遠與短暫」的辯證關係:無比細小的塵埃,能容納無比巨大的大鵬鳥;無比短暫的閃電,能折射久遠的時光。
(4)催試官考較戲作
(宋) 蘇軾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
不擇茅簷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
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裡,組練長驅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
願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簡評:這首詩以寫錢江潮氣勢磅礴而著名。其中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已成為寫錢塘江大潮最著名的詩句。而蘇軾在表達錢江大潮磅礴氣勢時,以「鯤鵬水擊三千裡」來比喻,非常傳神。
(5)臨路歌
(唐)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簡評:這是李白生命晚期的作品。此詩中力量不濟的大鵬,就是生命垂危的李白的自喻。
(6)雜詠
(宋) 方鳳
昆鵬奮雲霄,尺鷃棲野草。
物各適其天,夫豈論大小。
●簡評:這是一首哲理詩。此詩將高飛的鯤鵬與低棲的尺鷃(小雀)進行對比,表達了「物各適其天,夫豈論大小」的觀點。詩人提出的萬物無論大小,都有各自生存理由和發展空間的思想,既合佛家「眾生平等」的理念,也合「生物多樣性」的科學思想。
(7)偈頌十首其一
(宋) 釋德光
靈山一句無差別,直截分明為君決。
藕絲孔裡騎大鵬,竹篦打落天邊月。
●簡評:小小的藕絲孔裡怎麼能騎大鵬鳥?幾尺長的竹竿怎麼能打落天上的月亮?這是禪理,是表達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辯證哲學。其意與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所說的一根槓桿能撬動地球的「槓桿原理」大體相同,與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可引發一場龍捲風的「蝴蝶效應」意思相近,也與「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禪理想通。
(8)長蘆五絕句
(宋) 孔武仲
吳楚中間天杳茫,愁霖傾卷水洋洋。
千帆渡口低鵬翼,海闊風微不敢翔。
●簡評:海太闊,風太小,有著巨大翼展的鯤鵬無法翱翔。這低垂翅膀的大鵬,是詩人遭遇仕途挫折後的謹慎心態反映?還是環境太壓抑難以大展宏圖的無奈?
(9)天台曉望
(唐) 李白
天台鄰四明,華頂高百越。
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
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
雲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
風潮爭洶湧,神怪何翕忽。
觀奇蹟無倪,好道心不歇。
攀條摘朱實,服藥鍊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臥蓬闕?
●簡評:登高望遠,遠處翻動的雲層,是大鵬鳥在舞動翅膀嗎?那翻滾的波濤,是巨鰲在興風作浪嗎?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就特別喜歡用大鵬、巨鰲等神物入詩,構建出宏大而神奇的詩歌意象,創造出獨特的美學效果。
(10)泊嶽陽城下
(唐) 杜甫
江國逾千裡,山城僅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簡評:遭遇苦境,無法前行,心中雄才大略不變。遭遇艱難危險,反而能激起頑強的鬥志。只要心中有鯤鵬,又有誰能預料結局?此詩氣勢磅礴,情感激越,勵志圖強,是「詩言志」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