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年是2月幾號 小年習俗有哪些要吃什麼

2021-01-19 閩南網

  在春節之前有一個小年夜,那麼2018年小年夜是哪一天?幾月幾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2018年小年夜是2018年2月8日,農曆臘月廿三,星期四。》》》2018年立春習俗+祝福語+詩句

過小年要吃麻糖

  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過小年要吃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裡,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過小年要吃灶糖、糖瓜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過小年要吃麵食

  而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麵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男婚女嫁之時,膠東農村還用面做鴛鴦,象徵愛情專一永恆。同時,人們特別留意看誰家的媳婦、或閨女做的麵食花樣好和多,讚譽為:心靈手巧。

  面花的品種有面燈、巧餑餑、面老虎、小型人物、魚等動物、花卉、江米人等,它和民俗結合在一起,如同民間剪紙那樣普遍。而且家家戶戶還要相互贈送,我認為,這是在暗中比手藝,比誰能幹。明清時期,這種面花多用於春節,元宵,清明,八月十五,小年等節日,後來,延伸至婚喪嫁娶等事項,再後來,為表儀式的隆重,這種代表著美好祝福的面花便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家的神龕前,供桌上,花樣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過小年要吃的其他的食物

  北方的人們大多講究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某些地區還吃各種糕類和蕎面;南方的人們大多吃年糕類的食品。晉東南地區,還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曰: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又曰: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的習俗。

  此外,南方人過小年有吃湯圓的習俗,因小年當日要祭灶王爺,會準備一些齋品供奉灶王爺,以寄來年的風調雨順。

原標題:2018年小年是哪一天2018北方小年夜是哪天 小年吃什麼習俗有哪些

責任編輯:曹瑞

相關焦點

  • 2018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什麼時候 2018年小年日期
    如果開一場辯論會,討論小年的時間問題,那麼,北方的同志們堅持認為小年在農曆臘月二十三,而南方的同志們而一直堅稱小年在臘月二十四,不明就裡的朋友就暈了到底2018小年哪一天?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所以萬年曆小年現在就來為您答疑解惑,看看2018小年在幾月幾號的吧![南方小年是哪一天?
  • 2020年小年農曆時間幾月幾日 北方小年飲食習俗小年吃什麼好
    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1月17日臘月二十三,即民間的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祭拜灶神過小年,也有掃塵的習俗。和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不一樣,北方人的小年多數是在臘月二十三。說到過節,很多時候離不開各種「吃」。那麼北方小年吃什麼呢?  小年是春節的前奏曲,熱鬧僅次於過年。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
  • 2018年小年是哪一天?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是幾月幾號
    新華社天津2月6日電 2月8日,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民間俗稱的「小年」。民俗專家表示,「小年」是春節的序曲,等到「小年」一過,就完全進入了「春節時間」,直到除夕夜,人們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中,迎來火紅中國年。
  • 「小年」英文怎麼說?小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小年」英文怎麼說?小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宜婚嫁   過了小年   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   百無禁忌   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   稱為趕亂婚   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   宜洗浴   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讓自己乾乾淨淨的過年
  • 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
    民間把每個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稱為「過小年」,也同時稱為小年、小年節。過小年雖然不是過年但卻是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也是十分重要傳統節日。那麼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以及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2020過小年是哪天幾月幾日?
  • 今天就是小年了,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今天就是小年了,在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過小年了,因為小年能吃灶糖,現在還是過年,但是過年的味道卻是淡了不少,其實節日還是那個節日,是我們對節日的態度變了,讓我們重溫那些舊的習俗,使今年的年味更濃鬱一些。所以,對於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有重大的利害關係,在小年那天晚上,家家戶戶會向灶王爺燒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有地區流傳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你上天,嘴裡吃著糖餳板,玉帝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 小年為什麼吃芝麻糖?以及小年傳統習俗介紹
    導讀: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小年傳統習俗有很多,其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項就是吃芝麻糖,芝麻糖也是祭灶神必備的貢品之一
  • 南北方小年為什麼差一天?小年要吃什麼?一文帶你了解清楚
    小年通常意味著年的開始,人們從這一天開始掃塵、備年貨,乾乾淨淨迎接春節的到來。老話常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由於各地風俗差異,「小年」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北方小年一般指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小年則是在臘月二十四。那你知道為什麼南北方小年相差一天嗎?小年要吃什麼傳統食品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南北方小年為何差一天?
  • 今天小年,你們家鄉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習俗?我們評論見
    其實節日一直都在,區別在於我們的心態的變化、以及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今天小年,我們來看看這些習俗,有沒有被我們忽略掉呢?1、小年吃餃子北方大部分地區小年夜喜歡吃餃子,意思是給灶王爺送行,有著好的寓意:「送行餃子迎面風」,在很多地區,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有吃餃子的習慣……2、掃塵
  • 過小年習俗有什麼講究,過小年需要注意什麼,過小年我們做些什麼
    過小年習俗有什麼講究,中國民俗過小年需要注意些什麼,過小年我們要做些什麼鐵筆居士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到了子月,馬上就是冬至節了,過了冬至節,我們感覺就好像快要過年了。那麼在過年前同,就有一個過小年的節日,過小年都是在臘月二十三日,南方人是以臘月二十四日這一天為過小年。當過了小年後,大年也就馬上到來。可以這樣來說,過小年後,年味就暫濃起來,很多人在過小年後,就開始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了,以前的有錢人家,在過小年後,也就準備年貨了。
  • 明日小年,小年習俗你知多少?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民間有祭祖、祭灶的習俗,提前一周進入過年氛圍。民諺: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燉牛肉,二七二八把面發,二十九對聯貼門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 2020小年夜是哪一天農曆幾號 小年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民間把每個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稱為「過小年」,也同時稱為小年、小年節。過小年雖然不是過年但卻是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也是十分重要傳統節日。那麼2020年的小年夜是什麼時候呢?小年的時間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呢?2020小年夜是哪一天農曆幾號  2020年過小年是2021年02月04日星期四。
  • 今日小年,天津人講究吃餃子吃糖瓜蒸花饃,您的家鄉有什麼習俗?
    今日小年,天津人講究吃餃子吃糖瓜蒸花饃,您的家鄉有什麼習俗?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曾記錄過一系列有關春節的民俗,其中就提到了小年,字裡行間透出了濃濃的年味兒。小年是一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等。由於各地風俗,「小年」有著不同的概念,日期也不盡相同。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還有的地方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糖瓜 |也稱作灶糖,它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即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
  • 各地小年習俗盤點
    例如在南方地區大家都傾向於在臘月廿三過小年,而在北方地區,也有人選擇臘月廿四這一天過小年,而臺灣地區的小年,則是在除夕的前一天過。小年究竟應該吃什麼呢?同時在小年這一天會有什麼習俗呢?在各地,小年都要「祭灶」,灶神可以保佑一家人在來年紅紅火火健健康康。在祭灶神的時候,要放甜食在灶神邊,寓意是讓灶神吃了嘴甜,在玉帝說好話不說壞話。
  • 【風俗習慣】祭灶除塵貼春聯,歡天喜地過小年!還記得那些小年習俗嗎?
    >日期有差別,習俗卻差不多祭灶除塵貼春聯,歡天喜地過小年!從這一天開始春節的大幕徐徐拉開下面這些小年的習俗也是一樣不能少哦~灶王是民間灶頭供奉之神小年這一天,灶王要上天匯報民間有習俗把烤化的飴糖抹在灶王爺畫像的嘴上目的是堵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討個吉利
  • 今日小年,小年習俗你知多少?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民間有祭祖、祭灶的習俗,提前一周進入過年氛圍。
  • 農曆小年有哪些習俗和講究?臘月二十三和臘月二十四的習俗
    2020年的春節進入倒計時,意味著家家戶戶要開始採購年貨、掃塵除舊迎接新年,其中臘月二十三是跨入新年前的第一個節日,俗稱「小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農曆正月十五,每天都是「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 【育紅研學】育紅少先隊「小年文化」研學活動---了解小年習俗
    小年是春節的第一個幕序曲,又寄託著人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過節不是單純的圖熱鬧,要有儀式感,更要有文化感!那麼小年的傳統習俗知道多少呢?希望家長學生多知道多了解,讓小年過得更有文化氣息!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     依照我國漢族的傳統風俗,陰曆臘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
  • 「百家號鼠你紅」快過小年了,你們家鄉有什麼習俗?
    小年是我們的又一個傳統節日,今年的小年是在陽曆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 (己亥年(豬年)臘月廿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小年的習俗,分為南方和北方一般北方人過小年和大年差不多,就是做菜沒有那麼多的規矩了,可以少做一些菜,比喻雞肉,魚肉、牛羊肉一定要有的,我的地標在大西北的新疆,過小年要做一條整魚,寓意「年年有魚」,要燉一鍋羊肉了,這裡可是吃羊肉的地方,大盤雞要是家裡人多,一定要做一大盤了,其它的菜就可有可無了。
  • 小年習俗,小年這樣做,來年好運連連!!!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民間有祭祖、祭灶的習俗,提前一周進入過年氛圍。民諺: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燉牛肉,二七二八把面發,二十九對聯貼門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