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山前必有路 磐安縣「四好農村路」是怎樣煉成的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20-10-15 16:06 |浙江新聞客戶端 |共享聯盟磐安站 施委 盧樟海 陳家豪 鄭晨光 陳珊

磐安地處浙江中部山區,境內溝壑縱橫,群山連綿起伏,交通瓶頸猶如橫亙在面前的一道「天塹」,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

多年來,磐安幹部群眾憑著敢為人先的精神,幹字當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一條條暢、安、舒、美的農村希望路、小康路。

苦在路上

「浙江之心」磐安,是台州、麗水、金華、紹興交接地帶,為天台山、括蒼山、仙霞嶺、四明山等山脈的發脈處,有稱謂的大小山峰5200多座,1000米以上的有63座,是典型的山區縣。

磐安縣方前鎮大平頭村,海拔600多米,距鎮政府所在地約10公裡,是方前鎮最偏遠的山村之一。如今,村裡每天有班車進出。可在20年前,這裡的村民卻被路所困。

大平頭村有40戶、140人。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春風吹拂山鄉,村民們開始利用豐富的林木資源,做起車木加工。「我們差不多半個月就要把貨品挑到鎮上去售賣一次,道路不通讓我們吃盡苦頭。」大平頭村黨支部書記李曉慶指著一條山間小路回憶道,「這曾經是我們村唯一一條路,村民們趕集、出行都必須走這條路。」李曉慶指的這條路是一條狹窄陡峭、崎嶇蜿蜒的山路,可想而知當年村民挑著貨物行走有多艱難。「走幾步就要休息一下,很吃力,遇上雨天更是溼滑,跌倒、磕碰是常有的事。」

幾年下來,村民手裡開始有了存款,想要蓋新房改善居住條件,但運輸物料又是一個大問題,沒有路,磚塊和水泥都運不進來。「出行不便,運輸不暢,大家都很苦惱,更擔心以後與其他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回憶起當時的苦楚,大平頭村民們唏噓感嘆。

與大平頭一樣,當時「苦在路上」的村莊還有很多。仁川鎮天山村也因道路不暢,山裡的資源運不出去,土特產賣不出去,體現不出應有的價值;沒有路,村民就醫難、就業難,年輕人不願呆在村裡,紛紛外出務工,留下了老弱病殘,成為「空心村」;沒有路,村民們致富無門,靠背樹賺腳錢過日子,起早摸黑卻生活拮据;沒有路,兒童上學困難,需要步行6公裡到平象村讀書。

要致富,先修路。路,是出行的需要,是致富奔小康的先決條件。由此,全縣上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修路運動」,著力解決老百姓「出行難」。

幹在路上

2000年,大平頭村村民越來越意識到道路的重要性,修路的呼聲日漸高漲,不過由於造價太高,一時難住了大夥。「勒緊褲腰帶,砸鍋賣鐵也要把路修起來。」村民們立下錚錚誓言。

「修路要佔用農戶土地山林,但大家都很支持,不會斤斤計較。」李曉慶說,「因為沒錢請施工隊,我們就請了師傅到村裡傳授技藝,邊學習邊實踐,自己動手開展施工。」通過全村不懈努力,花了兩年時間,一條投資10多萬元、長2.6公裡的水泥路終於鋪築完成,將大平頭村與方前鎮主幹道連接了起來。

修路也成為當時天山村每個村民最迫切的願望。1984年,天山村開始在懸崖峭壁上修路。由於條件限制,工人們就腰綁繩索懸空鑿路,用四年時間硬生生鑿出了一條通村泥土路。為了做通這條路,村幹部立下了「路不做好,主動下臺」的軍令狀。村民們也紛紛義務投工投勞,每天早上5點出工,晚上9點收工,每天勞動時長超過15個小時。離家雖然很近,有些人帶著乾糧吃在工地上,有些人還借錢捐資做路,充分體現了凝聚力和奉獻精神。

復縣以來,磐安鄉鄉鎮鎮有項目,村村落落做路忙。磐安縣尖山鎮橫路頭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修路到盡頭」感人肺腑,東川村不畏艱難多年不息打通東川隧道,尖山鎮架起了當時華東第一高橋——夾溪大橋……

「磐安縣從2016年開始推進『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提出了每個村都要鋪築水泥路和通公交班車的『村村通』目標。」磐安縣公路局負責人介紹,磐安作為全省首個客運「村村通」試點縣,縣交通部門於2016年將涉及57個未通班車的建制村道路提升改造列為「頭號工程」,提升改造農村公路44公裡,增加錯車道400餘個、130公裡,實施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60公裡、安保工程88公裡。2016年,磐安縣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新開通農村客運班線35條,實現了全縣19個鄉鎮363個建制村客運班車全覆蓋,惠及群眾近3萬人。

磐安縣針對風景區和所在地域特點,同村村通相結合,增加班次、投入車輛,開通靈江源旅遊專線、孔氏家廟、南北旅遊環線等10多條旅遊大巴專線。走出了「以旅帶運,運遊融合」的交旅融合新模式。根據「全域旅遊」發展需求,磐安縣還大力推進美麗公路建設,成功打造浪漫花鄉線、休閒茶鄉線、養生藥鄉線、櫻花長廊等四條共計106公裡精品示範線,創建非精品示範走廊項目7條140公裡,把景區、歷史文化名村、美麗鄉村精品村、旅遊風情小鎮、農家樂示範村串聯起來,有效聚合旅遊資源,助推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2019年,全縣公路總裡程達1236.118公裡。農村公路達1107.778公裡,其中縣道333.673公裡、鄉道288.666公裡、村道479.043公裡、專用公路6.396公裡。農村公路佔全縣公路總裡程的89.6%以上。

樂在路上

綠水青山,藍天白雲,新樓林立,白牆黑瓦。每到夏天,地處青梅尖下,海拔700多米的天山村熱鬧非凡。「七、八兩個月,村裡的民宿每天都住得滿滿當當,共有400多名遊客到這裡避暑長住。」村黨支部書記羊寶介紹,天山村去年開始發展民宿,雖然起步較遲,但至今已有20多家民宿、共享農屋。

「天山村自然風光極好,高海拔氣候適合避暑,早就想回來創辦民宿了。」「雲心境」民宿業主應虹說,她心中早已萌發回村辦民宿的想法,但以往苦於交通不便,一直未付諸實施。隨著天山村交通條件的改善,來村裡遊玩的遊客逐年增多。「不止村內道路,周邊的村莊道路,縣裡的主幹道,這些年來一直都在提升。今年8月開始,村裡還在改造村內道路,計劃拓寬至6米。」應虹表示,日漸廣闊的市場前景、日益便利的交通條件讓夫妻倆對村莊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今年投資200多萬元回村創辦了民宿,7月份開業以來生意很好。

每天都有大量遊客在村內住宿、遊玩,許多村民開始在家門口擺起了地攤,賣起了高山蔬菜、高山水果。「自己加工的筍乾、黴乾菜、西瓜,來看一看,買一點。」72歲的張春球老奶奶正在叫賣土特產,一個上午時間,她已收入100多元。

道路暢通為天山村帶來發展機遇,村民致富門路更寬了。2019年,天山村開始打造百畝桃花基地和千畝紅花油茶基地。為此,村裡專門修建了一條4公裡的生產路,屆時也將成為油茶花開時的觀光路。「以前不通車時,村民收入很少,路做通後,收入一年比一年高,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5000多元。」羊寶說。

路通民意,路暢民富,路助村興。今年,「四好農村路」仍然被列為磐安縣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磐安將牢記總書記囑託,堅定不移地將「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抓好抓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助力打贏全面小康決勝戰。

1602749161000

相關焦點

  •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句俗語字面表達的意思很直白:車行駛到山前時,一定有路讓車開過山去;船航行到河流的橋下邊時,就自然而然地直行通過了。俗語兩句話採用的是並列邏輯關係,相互說明,相互強調,表達的意思是同一個意思。這種俗語結構比較常見。平時,我們也經常聽到這句俗語。
  • 12月中下旬,堅持不懈,車到山前必有路,努力終有收穫的三個星座
    那不管你做什麼都有進展,2020年過了大半年,來看看哪個大星座在最後幾個月出生吧!12月中下旬以後,堅持不懈,車到山前必有路,努力終於有收穫的星座。金牛座金牛座的工作主要遇到了很多挫折。 但是在瓶頸期間,你沒有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你沒遇到過重大困難,但你的命運還不好。 多年來很難有大量的積蓄。
  • 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但又說不撞南牆不回頭,是什麼原因呢?
    《漫談傳統民間俗語》系列第2回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但又說:「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到黃河心不死」。是什麼原因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從字面上解讀「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意思是無論是對一個人還是一個群體來說,做事會遇到困難是必然的,人們又總能想出走出困境的辦法。比喻事到臨頭,自然會有解決的辦法。用來寬慰處於困境中的人。任何事情都有轉機,要泰然處之,坦然面對,在鼓舞下奮勇向前。
  • 楓林鎮:依託「四好農村路」 走出「鄉村振興」路
    雲上黃石報導(記者 馬中林 通訊員 胡玲豔)「抓緊時間,按照節點完工」6日,在陽新縣楓林鎮樟橋村「四好農村路」工地,一臺裝有瀝青混凝土的料車正在作業。樟橋「四好農村路」起於351國道下莊村路口,止於樟橋村,是通往全國文明村坳上村、楓林鎮吳茱萸產業示範基地、勁牌水源地、大坡府田園綜合體項目、坡山小鎮茶園項目的主幹道,全長5公裡。目前,樟橋村「四好農村路」瀝青攤鋪工作全面鋪開,向工程竣工和完成通車發起最後衝刺。
  • 春華秋實夏蟬冬雪……餘杭「四好農村路」,一年四季都有好風景!
    「車在路上行,人在景中遊」,漕雅線被譽為餘杭西部最美公路,兩側種植著大量金邊黃楊、杜鵑、紅花櫸木、紅葉石楠,宛如一條玉帶,路面整潔舒適,外側的「山水環繞」和內側的「鬱鬱蔥蔥」遙相呼應。在這裡,有青山綠水、溪河人家、竹茶田園,還能領略擁有「山、水、禪、茶」四大元素的徑山魅力。
  • 江西會昌:「四好農村路」鋪就「小沙」致富路
    圖為航拍江西省會昌縣富城鄉小沙村的「四好農村路」。(新華網發 黃振榮 攝)新華網南昌12月22日電(王凱豐 通訊員 廖源聖)「小沙小沙,有上冇下。」這是過去江西省會昌縣富城鄉小沙村村民常常自嘲的一句話。
  • 江西瑞昌:「四好農村路」鋪設鄉村振興路
    瑞昌市南義鎮樂和公路(央廣網發 通訊員張誠曉 攝)良田村的驚喜變化不是個例,在瑞昌各地,因「路」致富的村莊比比皆是。近年來,瑞昌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民生工程,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要求,以鄉村振興為著力點,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和維護,將農村公路建設成為產業路、扶貧路和旅遊路,將條條致富「動脈」輸進瑞昌農村各地。
  • 全南縣: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國慶期間,來自廣州的遊客張先生一家自駕遊到全南雅溪古村景區參觀,不僅對當地的風光讚不絕口,四通八達的美麗公路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突破交通瓶頸制約,讓「藏」在深閨的美景加速展現,是全南縣全力建設「四好農村路」的一個縮影。
  • 建好「四好農村路」,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雲臺山鎮堅持美學+「四好農村路」+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通過創建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全域旅遊,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2019年創建的百家巖至萬善寺路段全長11公裡,投入資金500萬元。在創建工作中,該鎮積極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雲臺山景區和周邊家庭賓館戶投入資金150餘萬元。
  • 番禺區成功通過「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核查
    近日,經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對「四好農村路」示範縣進行現場覆核工作,認為番禺區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工作成績突出,成功通過「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核查。這是對番禺區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番禺區大手筆建設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一個縮影。
  • 少雲鎮:「四好農村路」為鄉村振興「開路」
    日前,記者在少雲鎮海棠村看見,位於該村3社、14社和17社的3條「四好農村路」的主幹道已經修好,形成了網狀格局。而目前,17社還剩一條支路正在打路基。支路修建現場一位穿雨鞋、手拿鐵釺的村民叫王雲忠。他是一位老黨員,被村民推選為「民意代表」。每天,只要施工隊伍一開工,王雲忠就會準時來到施工現場,嚴格監督每一個施工環節。
  • 建設「四好農村路」,助推鄉村振興
    記者近日獲悉,為進一步管好、護好農村公路,加快建立並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我市出臺了《滁州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重點通過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強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保障、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等措施,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 未來一周星座運勢: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6個星座在未來的一周的運勢如何吧,一起來了解一下,都來看看有你們的星座嗎?在以後只要保持穩定的一面調整好心態一定會收穫到成功,多對自己保持自信,多勇敢一點,會讓你離成功越來越近,一起來看看吧,期待你們的到來,未來一周星座運勢: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 莽莽玉帶貫山川——隴西縣「四好農村路」助力扶貧增收見聞
    莽莽玉帶貫山川——隴西縣「四好農村路」助力扶貧增收見聞隴西縣馬河鎮楊營村村民王曉軍在香菇大棚裡管護香菇。「到鎮裡要翻過這座山,單程就要兩個小時哩。」老人手指眼前的大山,繼續說道,「村子裡是土路,下雨了我們光著腳出門。幾乎家家養著毛驢,誰家蓋房子就用毛驢架子車拉磚拉瓦。」馬河鎮楊營村距縣城60公裡,曾是深度貧困村。王曉軍的家曾經住在這裡的大山中,山路彎彎,孩子們上學就要走1個多小時,中午只能在學校裡吃個泡麵、幹饃饃等。自己家裡種些洋芋、玉米和柴胡。
  • 福建長汀:「四好」農村路成為群眾脫貧致富路
    福建長汀:「四好」農村路成為群眾脫貧致富路 2020-05-25 14:08:37   近年來,長汀縣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以建設好、養護好、管理好、運營好「四好」公路為目標,著力把農村公路打造成鄉村產業發展之路、縣域生態旅遊之路、農村脫貧致富之路。長汀縣交通局副局長王文洲介紹,近三年以來,長汀縣農村公路建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全縣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5.7億元。  「交通+旅遊」融合發展,旅遊因「路」而興。
  • 今年鬥門要再建62條「四好農村路」
    截至目前,珠海鬥門區「四好農村路」實現了三個100%目標,即四級以上等級公路比例達到100%、鬥門區101個建制村(行政村)通公交車100%、實現農村公路路燈全覆蓋100%;而今年鬥門區還將計劃建設「四好農村路」62條,共計78.6公裡,總投資5.18億元。作為珠海農業大區,鬥門區的農村公路建得怎樣?什麼樣的變化能看得見?
  • 瑞金:「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柏油馬路屬於「四好農村路」,自從修好以後,給當地村民出行和臍橙銷售帶來極大便利。什麼是「四好農村路「呢小編這就來科普一下四好農村路「四好」是指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新幹建設「四好農村路」1300多公裡,你回家的路大變樣!
    12月1日,在江西省婺源縣召開的「2020年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上,我縣成功被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評為為四好農村路全省示範縣。據悉今年全省僅8個縣市區獲此殊榮,我縣是吉安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一路走來不容易!
  • 吉林磐石:創建「四好農村路」 鋪就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快速路」
    2016年以來連續四年被評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2017年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第一批創建縣市;2019年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2020年磐石市「多站合一+客貨同網」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全國首批農村物流品牌項目。
  • 南雄奮力完成357公裡「四好農村路」任務
    「5月底前要完成項目設計、施工招標、組織準備等前期工作,6月底前要全面開工『四好農村路』項目建設,並確保建成40公裡(完成進度11.2%),7月底前建成100公裡(完成進度28%),8月底前建成250公裡(完成進度70.1%)。9月底前全面完成357公裡『四好農村路』攻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