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總複習,力和運動的關係,力的示意圖萬能畫法

2021-01-09 桃李物理

大家好,歡迎來到李老師的物理課堂,這節課咱們來複習運動和力。作為一個畢業班老師,能幫助到一些愛學習的孩子,也算實現了我作為一個老師的價值,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哦,老師文章字數不會太多,但都是精髓,一般5分鐘就能結束。

運動和力這部分在中考試題中,近6年平均佔7分,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用心去理解掌握。主要以填空、選擇、實驗題的形式考查,考查的重點是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慣性的理解、力和運動的關係等,力的示意圖考查頻率較高。本講在中考試題中的新特點是:以真實情景為素材,通過系列問題綜合考查力和運動的關係,試題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探究欲望,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2019年預計對運動和力的考查,仍會側重於生活中物體的受力分析,會用作圖題的方式考查力的三要素,考查的知識點為: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圖,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及其使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現象,二力平衡條件及其應用等。

還和往常一樣,老師不講太多,太多了你也吸收不了,講兩個知識點就可以了。

第一個是運動和力的關係,需要注意: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但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與力無關;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但運動狀態不一定改變,要看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該物體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例題:如圖4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車上由A、B兩個物體,兩物體與小車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勻速運動。B在A的正前方,B的質量小於A的質量。假設小車的上表面足夠長,不計空氣阻力,小車遇到障礙物突然停止後,A、B兩物體(選填「會」或「不會」)相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題雖然很簡單很多學生都會出錯,他會認為質量大慣性大,所以應該A會撞到B。其實這個題是考查的慣性定律,而並不是比較慣性大小。當小車突然停止時,A和B都由於慣性,會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前進。所以A和B速度都是相等的,也就是相對靜止,由於小車上表面足夠長,所以不會相撞。故而答案為:不會;小車表面光滑,當小車停止運動時,由於慣性,A、B兩個物體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勻速運動,因此兩物體不會相撞。

第二點是力的作圖題,這個按照老師的步驟來做,以下題為例:

如圖所示,放在小車上的木塊隨著小車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請作出木塊受力的示意圖。(圖中0點為木款的重心)

力的作圖題,為了避免同學們漏掉一些力,老師總結了以下步驟:

1、畫已知力。即題目中明確提到的力,如果沒有就忽略。

2、畫重力。因為大都是在地球上,所以必然受到重力。

3、畫彈力。找接觸面,一般只要接觸,並且有擠壓就會有彈力。表現為支持力、壓力、拉力、推力等。

4、畫摩擦力。如果表面光滑就是沒有摩擦力的,如果表面粗糙,那就運用受力分析,看是否存在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等。

這個題,先畫重力,再畫支持力,通過受力分析可知,不能存在摩擦力,所以就只有這兩個力。不知道同學們學會了嗎?

中學生朋友們,歲月如梭,距離中考只有90多天了,加油,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一定要轉好哈。

相關焦點

  • 中考物理知識點:運動和力的關係
    中考物理知識點:運動和力的關係   1、慣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   2、慣性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個規律叫做牛頓第一定律,也成為慣性定律。   3、力是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原因。
  • 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力和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力和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運動和力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運動和力,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運動和力   1.物質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2.相對於參照物,物體的位置改變了,即物體運動了。   3.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 2021年中考物理易錯點:運動和力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易錯點:運動和力,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物質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2.相對於參照物,物體的位置改變了,即物體運動了。   3.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 中學物理之力和運動的關係總結
    中學物理力學部分單獨力的相關知識已經基本介紹完成,運動的相關知識也在上一篇中詳細介紹。本篇介紹物體受力與運動之間的關係,物體受力是其運動狀態改變的根本原因,受力不同,運動表現也不同。這裡要提前介紹的一點是,物體運動可以根據運動軌跡劃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 槓桿示意圖畫法——嘟嘟教你學物理
    哈嘍哈嘍小夥伴們,下面進入嘟嘟教你學物理頻道,廢話少說,我們開始吧!知識儲備:槓桿的五個要素支點:槓桿繞著轉動的點。(O)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F1)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F2)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 新初三物理預習筆記精選:運動和力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二、運動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單位是:m/s;km/h。
  • 初二物理運動和力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運動和力》測試題   班級姓名得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C、只有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才具有慣性D、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測試題解析
    解析:重力是物體在地面附近由於地球的吸引所受到的力,在飛船環繞地球運動時,重力已失去前提條件,所以宇宙飛船內的物體所受重力為零。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就必然受到力的作用,飛船受到的力就是萬有引力。對比下圖就不難理解。
  • 八年級下冊物理《力》測試題
    在學完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七章《力》後,同學們可以做做下列測試題,看看自己對這一章內容掌握的怎樣。一、填空題1. 小明拿著書包站在光滑的冰面上,當他向前扔出書包後,發現自己會向後移動。使小明運動起來的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___;此現象既說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又說明力可以_________。2.
  •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 課時八 力和機械(課標及解析)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課時八 力和機械課標要求1.知道什麼是彈力及彈力產生的條件。本知識點考查的關鍵: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真題2(浙江省無錫市)為製作彈簧測力計,某物理實驗小組對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係作了探究。下表是他們利用甲、乙兩根不同的彈簧做實驗時所記錄的數據。
  • 中考物理知識點: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中考物理知識點: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的方法:(1)、對於放入液體中最終漂浮的物體,由上面第3知,F浮=G,所以,測出物體所受的重力就可以確定浮力的大小。   請觀察下圖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液體的種類及彈簧測力計示數,思考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是什麼?   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 2020中考物理精品解析:模型法,解決力學受力分析實例(乾貨)
    物體受力分析與推導是中考中的高頻考點。在研究物體運動或平衡問題時,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受力分析的順序定性檢驗是指根據分析所畫的示意圖判斷物體能否處於題目中所給的運動狀態。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是確定物體受力的難點,兩物體直接接觸是產生彈力和摩擦力的必要條件,彈力產生的原因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摩擦力的產生除物體間相互擠壓外,還要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對於非接觸力,重力總是存在的(除由於質量很小而忽略的情況),方向豎直向下;對於磁場中的磁體或帶電體,就要考慮是否受磁場力作用;另外初中階段還可能涉及帶電體和輕小物體之間的引力。
  • 初中物理力與運動知識點複習大綱
    我們初中階段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他主要闡述了力與運動之間的關係,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力與運動的相關知識點。一、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2、伽利略斜坡實驗: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4)伽利略觀點:物體的運動不須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作用,如果不受阻力,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 課時七 運動和力(課標及解析)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課時七 運動和力(課標要求及考點解析)課標要求答案:靜止點撥:我們在分析物體運動情況時,參照物是可以任意選擇的,可以是靜止的物體,也可以是運動的物體,但是當被選作參照物後,該物體就假設不動了,再去判斷別的物體的運動情況。本題借用情景引入運動和靜止的判斷,這是物理學科命題的趨勢,難度較小。2.
  • 初中物理:力、力與運動的考點解讀及考點考向
    3.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 N。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使物體發生形變。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 初中物理——運動和力
    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運動和力在我們的生活中都非常常見,正是因為常見,所以就存在一些固化的想法和認識,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運動和力方面的知識的梳理。一、力的作用效果力對物體有兩種作用效果,一種時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另一種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生形變。對於運動狀態來說,就是指速度的改變,這裡邊可能是速度大小的改變,也可能是方向的改變,也可能大小方向都改變。
  •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 課時七 運動和力(達標測試)
    【中考複習】第一輪 課標點點清課時七 運動和力(達標測試)基礎訓練9.體育運動中蘊含很多物理知識:運動員揮拍用力擊打桌球主要是為了改變球的 _______;射箭運動員用力拉弓主要是為了改變弓的_________;短跑運動員跑到終點時由於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有的________繼續向前運動。
  • 「經典習題周周練」第八章 運動和力(單元複習)
    練習題1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的事實是(  )A.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參照物而言的B.物體在不受力時都是靜止的C.運動的物體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時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它們之間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產生的為靜摩擦力。①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大小:測量方法——二力平衡。②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③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 「堂堂練」第八章 運動和力(課堂練習及答案)
    對於物理學中運動與力的發展過程和研究方法的認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亞里斯多德首先提出了慣性的概念B.物體只要受到了力的作用,它的運動狀態就一定會發生改變C.牛頓第一定律是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能夠通過現代的實驗手段直接來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