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亡國前,波斯帝國曾三次請求唐朝援助,唐朝瞬間增加百萬領土

2020-12-10 娛樂豬豬君

公元七世紀時,世界格局發生了一次重大調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國,以風捲殘雲之勢,將波斯帝國給滅了。當時正值大唐王朝鼎盛時期,和大唐一直有互動的波斯帝國王族後人,曾三次發出請求,希望唐廷可以遣兵援助。

唐朝漢服、胡服者並立

史載「波斯,居達遏水西,距京師萬五千裡而贏。」唐朝的1裡≈0.4158公裡,如果徒步從長安出發,大概需要走6300公裡。對於一支步兵部隊而言,再快也得差不多1年時間,中途得休息吧。如果是騎兵,就需要大量糧草供應,而且還要兼顧作戰目的地的水土問題,當時大唐王朝是李治主政,和他父親相比,似乎英雄氣概短些,不過決斷力還是不差。

拜佔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復原圖

第一次請求

公元637年,阿拉伯帝國開始對波斯帝國的薩珊王朝發動總攻,持續圍攻其都城泰西封,城防被攻破後,國王帶著一幫波斯貴族,不得不逃亡到中亞。公元651年,國王被刺身亡,波斯帝國自此宣告滅亡。流亡的波斯貴族們,滿心想著復國,並且還希望唐朝能夠幫助他們。

其實那時波斯還毗鄰一個帝國,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為何這些波斯貴族將希望寄託於唐朝呢?應是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國力。那時唐朝的疆域領土大概為1076萬平方公裡,人口最多時大約有8000萬,長安的常住人口超過百萬。7世紀的東羅馬帝國在往下走,實力最強盛時國土面積為356萬平方公裡,人口大概在千萬左右。兩廂一比較,自然見高下。而波斯帝國,領土和人口數量和東羅馬帝國接近,也就排名第三吧。

波斯薩珊王朝時期的騎兵

第二就是友誼。波斯和中國的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由於戰亂,官方層面會停止互動,但是民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一直都有持續進行。南北朝時期,薩珊王朝派出的使者多達10餘次。隋煬帝時期,波斯派使者入貢,唐朝貞觀十二年,又派使者入貢。

李治對此請求的回覆是:「高宗以遠不可師,謝遣。」這個路程真的遠,長途跋涉去作戰,是兵家大忌,何況連個據點都沒有,阿拉伯軍隊又是士氣正旺時,真的派兵就是明擺著被人打。這無關什麼交情遠近問題。不過面對拒絕,波斯王子卑路斯並沒有放棄希望。

拜佔庭帝國的軍隊曾經使用過的希臘火

第二次請求

卑路斯在吐火羅的幫助下,收復原波斯東部的部分失地,呼羅珊地區,又建立一個政權。不過好景不長,阿拉伯軍隊又來了。卑路斯第二次向唐廷求助。這一次李治倒是點頭了,直接設置波斯都督府,都督就是卑路斯。這個意思非常清楚,此地以後就是大唐照看了。

這時唐廷為啥同意了?這時唐朝的疆域又擴大了,離著呼羅珊地區相當近。公元661年,唐廷將西突厥平定後,在這片土地上設置了兩個都護府,西邊的疆域幾乎接近鹹海和裏海。這時再設置波斯都督府,等於將疆域連片了,這對於唐廷而言,就是舉手之事。至於這波斯都督府的選址疾陵城究竟在哪,伊朗還是阿富汗境內,一直有爭議。就以目前這兩國的領土平均數來算,前者為164萬平方公裡,後者是60+萬平方公裡,當時唐王朝不費啥氣力,瞬間就獲得了百萬領土。

不過唐廷並沒有派兵駐紮,這個都督府存在的時間很短,不過12年。公元673年,卑路斯逃到唐朝京城長安避難,李治對他還蠻好,給了他一個官銜,右武衛大將軍(三品官),人家哪想在一個異國做官啊,心中只有復國一事,於是又再一次提出請求。

如今在扎蘭季市的美國軍人

第三次請求

卑路斯有個兒子泥涅師,一直在長安當質子,這一次的請求唐廷同意了,還派出裴行儉率隊護送泥涅師回國,希望可以幫助他實現這一願望。不過裴行儉來到碎葉城後,就掉頭了,讓泥涅師自個回去,理由還是那個,這路程太遠了。(碎葉城,如今吉爾吉斯斯坦託克馬克市附近)

泥涅師在吐火羅一帶流亡了20多年,跟隨他的部將都漸漸散去,復國真的只是心中一個念想了。公元709年,他又折返回唐朝長安,朝廷也給了他一個官銜,左威衛將軍。此後他就再沒離開過唐朝。

波斯薩珊王朝時期的貨幣

小結

唐朝對於這三次請求,基本都堅持一個認同,路途實在遙遠,派兵援助風險太大。不過曾經設立的波斯都督府,倒是讓大唐王朝的西部疆域,再一次擴增到歷史新高度,這也讓大唐王朝的影響力外延至如今的伊朗和阿富汗一帶。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三強國,在滅國前三次請求中國援助,中國瞬間多了百萬領土
    在西突厥故地設置了昆陵都護府和濛池都護府,昆陵都護府的轄境最西邊到達了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伊犁河流域,濛池都護府轄境大致相當於今天中亞地區楚河以西至鹹海、裏海一帶,此時,唐朝疆域的最西邊已經到達了鹹海、裏海附近,這個時候,唐朝的疆域與波斯帝國的呼羅珊地區已經十分接近了,恰好在此時,卑路斯再次向中國唐朝請求援助,這是波斯帝國第二次向中國唐朝求援,唐朝於是在疾陵城設置了波斯都督府,以卑路斯為波斯都督府都督
  • 中東難民在中國:唐朝波斯王子逃難記
    如今不少人會哀嘆中國領土在近代屢遭削減,先後丟了外東北、外蒙古、新疆伊犁以西、江心坡等地。不過比起伊朗來說,中國人可說是太幸運了。歷史上的伊朗諸帝國比現今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領土要廣袤得多。兩河地區、高加索山區、阿富汗和中亞地區都曾經為伊朗所有。而文化上受到伊朗影響的區域就更大了。這些地方構成了所謂大伊朗地區。
  • 「伊斯蘭秩序」與「華夷秩序」——唐朝中國與阿拔斯王朝的地區秩序關係分析
    它同時具有戰略意義,如6世紀拜佔庭帝國曾與突厥人進行絲綢貿易並聯手進攻妨礙雙方通商的波斯。相比之下,東亞各國的經濟互補性較差,貿易規模也小。  第三,兩大帝國均屬於擁有自我中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的普世帝國,致力於建立普世秩序。  實際上,自我中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是世界上許多民族共有的現象。
  •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帝國: 中國曾三次稱霸世界!
    六、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民族從巴爾幹北方呼嘯而來,打敗了稱雄地中海的希臘聯軍,亞歷山大揮軍南下,以數萬軍隊打敗了埃及波斯,成為第一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雖然亞歷山大早逝後帝國解體,但卻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融合。
  • 唐朝疆域最西到達了鹹海、波斯?譚其驤將地圖開疆玩到了極致
    庭州古城小編認為,關西三州是唐朝設置的行政州,隸屬於隴右道,因此屬於唐朝的疆域。而安西四鎮,是唐朝在西域小國建立的軍事據點,專門駐紮軍隊的,沒有行政管轄功能,因此安西四鎮控制的範圍,算是勢力範圍。相對客觀的唐朝巔峰時期版圖(淺色為勢力範圍)三,關於昭武九姓和吐火羅等譚版的唐朝在西域的西南部分,已經覆蓋了整個阿富汗(吐火羅)和波斯的一角,另外還有整個昭武九姓地區。我們必須來一一進行分析。首先來說波斯一角和吐火羅地區。
  • 唐朝為什麼被稱為巨唐?你看唐朝的領土有多大?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說唐朝是最強大、最文明、最進步的。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唐朝被中國和西方許多歷史學家稱為最輝煌的朝代。」 唐朝繼承的是隋朝的基本盤,在整個隋朝和唐朝前期,周邊除了高麗,都沒崛起什麼有實力的國家,就說突厥吧,相比較當年的匈奴,無論是人口還是組織力,都看不到質的變化,而中原王朝從秦漢發展到隋唐,人口至少增加了2000萬,差距太大。唐貞觀年間有朝散大夫王玄策,四使印度,在其二次出訪期間,竟遭中天竺二千伏兵伏擊。
  • 波斯帝國的崛起與沒落
    但不久後,亞述走向衰落,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聯合起來,滅掉亞述帝國,瓜分了其全部領土,米底王國獲得了波斯高原。公元前558年,米底王的女婿居魯士二世(他於公元前559年統一波斯各部落,建國封王)發動叛亂,滅亡了米底,波斯人開始成為伊朗高原的主人。當時,西亞的霸主是新巴比倫帝國,居魯士二世雖有征服之心,但實力難以與其抗衡。
  • 阿富汗不愧「帝國墳場」之稱,歷史上曾有五個帝國在此折戟沉沙
    歷史上的帝國,不論是為了掌控世界格局,還是近代為了石油資源,阿富汗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也使得它屢遭帝國入侵,歷史上的波斯、突厥、唐朝等都曾統治過這裡,而同樣有大量帝國曾在這裡折戟沉沙,從而使得其獲得了「帝國的墳墓」這一稱號。
  •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中國古代王朝沒進前三名,第一名在歐洲
    中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有特點,在中國人心中,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王朝都很強大,但若要評比誰最強,在國人眼裡唐朝比較強大。但在外國人眼裡,古代十大帝國卻是另一種角度,唐朝並沒上榜。近日,美國網友對古代帝國強弱進行了排名,中國竟然只有漢朝入選,而且還沒進前三名,著實讓人不理解。
  • 帝國糧食魔咒:唐朝為什麼會被餓死?
    但是回到長安的第四年(709年),關中地區就由於水旱災害,再次發生饑荒,儘管唐廷緊急調運山東和江淮地區的穀米,但是由於路途遙遠,「牛死十之八九」,運入長安的糧食卻仍然嚴重不足,於是,便發生了本文開頭的一幕,大臣們集體請求唐中宗效仿唐高宗和武則天前例,東遷「就食」洛陽,由此惹得唐中宗發了好大脾氣。 但缺糧問題始終困擾著大唐帝國。
  • 四大文明古國,此帝國終結了倆,卻又先後六次求援中國助其復國
    隨著波斯的武力徵服,局面很快發生變化,馬其頓人崛起後,希臘和波斯的實力已經出現逆轉。就是這樣一個西亞空前偉大的軍事帝國,僅僅是因為和當時相對而論極為弱小的希臘諸多城邦的戰爭而由盛轉衰,瀕臨滅亡,更加不幸的是,兩千五百年前那個弱小的古希臘文明的繼承者,主導了當今世界的主流文化,而那個古老神秘的帝國淪為了落後和野蠻的象徵。
  • 國亡,亡太子逃到中國,中國派兵護送,土地增加了幾百萬
    一再請求援助的波斯最終得到唐朝的回應,卻發現這只是進攻的幌子。戰爭結束後,這位波斯國王只剩下了一個虛名。大家都說唐朝是中國輝煌的朝代。它的威力有多大?李贄在位期間,率領唐朝先後滅掉了突厥,百濟等幾個一直對我國虎視眈眈的國家。這使領土面積達到1080萬平方公裡,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
  • 波斯的榮光——神秘國度伊朗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治下,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是當時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也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世界性帝國。前449年,阿契美尼德王朝滅亡,其之前領土疆域的大部分成為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這段時期中國正處在春秋時代,春秋五霸輪流坐莊的時代。
  • 唐朝名將高仙芝戰敗,不僅改變唐朝國運,更改變世界歷史的走向!
    -----王昌齡《出塞》公元6到8世紀,除了鼎盛一時的唐朝,在西方的歐亞大陸上也有一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它就是阿拉伯帝國。而阿拉伯帝國也就是當時的大食國,實力非常強大。唐太宗高宗時期,唐朝開疆拓土,先後滅了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等一些西域小國。
  • 西安發現波斯國王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的臉色立馬就變了
    聽到「波斯」,大家會首先想到「波斯美女」,聽到伊朗,大家可能就不會想到美女,不過波斯卻是伊朗的古名,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從公元前600年起,希臘人將這一地區稱作了「波斯」,一直到1935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的禮薩·汗將國名改為了伊朗,並永不再使用國名「波斯」。
  • 希臘城邦、波斯帝國的滅亡與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南歐三大半島主要包括:亞平寧半島(義大利),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西班牙),巴爾幹半島,每個半島的故事,都曾主導歐洲一個特定階段的歷史。南歐三大半島中,巴爾幹半島面積最大,達50萬平方公裡,包括阿爾巴尼亞、希臘、保加利亞、馬其頓四國全部,前南斯拉夫的大部及羅馬尼亞、土耳其的一小部分領土。巴爾幹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聯繫歐亞的陸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 外國人要想在唐朝當官,需要走什麼程序?
    賓貢「的含義主要有三個,一為賓服納貢,指大唐周邊國家和地區歸順納貢;二為賓禮貢士,指古代地方向朝廷推舉人才時,待以賓禮,貢於京師;三為「賓貢進士」,特指由外邦推舉而來的人才應舉及第者。賓貢進士在考試難度和錄取方式、錄取比例上與本土的「國子進士」「鄉貢進士」有所區別,說白了就是給留學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 國王求娶唐朝公主,李世民提出4種動物做彩禮,國王同意後亡國了
    《孫子兵法》說: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唐朝將領劉仁軌,如何以少勝多,大敗日本贏得白江口之戰
    公元660年,唐朝和新羅聯軍共同覆滅了百濟政權,使得日本不僅喪失了在朝鮮的威信,還受到了國內反動派的挑釁。一年之後,唐朝將領蘇定方在這對高句麗發兵,卻在中途遇到大雪嚴寒天氣,不得已之下唐朝方面只得選擇班師回朝。但副將劉仁軌並不認同,表示要繼續堅守在百濟地區,唐高宗覺得言之有理,因此便讓一唐朝將領劉仁軌帶領軍隊繼續留在百濟城。
  • 唐朝「老大哥」的幫助很重要
    早在中國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就曾經三徵高句麗,因為高句麗與突厥結成聯盟,威脅到了隋朝東北部邊疆的安全。但可惜的是,隋煬帝本人用兵不當,再加上當時後勤保障很困難,隋軍並未徹底徵服高句麗,只是讓高句麗被迫承認了隋朝宗主國的地位。隋帝國在三次遠徵高句麗之後,很快便因內憂外患而亡國,其政權被新興的李唐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