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數十年的亞阿衝突,在俄羅斯的調解下,終於在11月10日取得實質性進展。亞美尼亞同意放棄對納卡部分地區的控制,將阿格達姆、拉欽和克爾巴賈爾三個區按約定時間還給亞塞拜然。雙方圍繞納卡地位和主權的爭執以亞美尼亞的妥協和亞塞拜然的勝利宣告結束。亞美尼亞之所以選擇妥協,是因為在戰場上的失利,如不及時停火,將會輸掉一切。
近日,亞美尼亞開始反省戰敗原因,調查戰場上表現不佳的將領,得出一個驚人結論:亞美尼亞之所以戰敗,不是因為將軍們指揮決策失誤,也不是戰士們士氣低落,更不是敵人的武器如何先進,而是己方採購的武器系統性能低下所致。特別是從印度採購的「施瓦提」武器定位雷達,並非其吹噓的「神乎其技」。這一石破天驚的結論在亞美尼亞和印度引發軒然大波。
「施瓦提」武器定位雷達是印度國防科研機構在「阿卡什」地空飛彈系統配置的「拉金德拉」多功能無源相控陣雷達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款反炮兵偵測雷達。能對大口徑炮彈、迫擊炮彈和飛彈的發射位置和飛行軌跡進行實時跟蹤和偵測,為反炮兵作戰單元提供精確地理信息和坐標。「阿卡什」地空飛彈系統又是在1967年定型的蘇制「SA-7」防空飛彈系統的基礎上仿製出來的。
印度在向亞美尼亞出口「施瓦提」武器定位雷達是宣稱,該系統對105毫米炮彈及以上口徑炮彈的探測距離可達4-30公裡;對非制導火箭彈的探測距離可達6-40公裡;對81毫米迫擊炮炮彈的探測距離可達4-20公裡;可抗高強度電磁幹擾和地雜波幹擾。採用八輪設計,可同時跟蹤7個目標,雷達陣面模塊可根據戰場環境需要進行調整,可360度掃描目標。
今年三月份亞美尼亞一口氣從印度採購了四套該系統,合同金額高達4000萬美元,這是印度第一次在雷達外貿上取得重大突破,一舉擊敗俄羅斯和波蘭雷達製造商,成功打開亞美尼亞武器市場。正是因為這筆交易,讓亞美尼亞嘗到了苦果。據戰場上的將士們回憶,該雷達在實際性能上有較大偏差,經常不能正常工作,不僅不能準確偵測敵方炮火來向,就連計算出來的彈道軌跡也存在很大誤差。
導致亞美尼亞反炮兵系統無法對亞塞拜然的炮火襲擊做出及時反應,一再延誤戰機,關鍵據點被敵方攻克,戰場出現一邊倒局面。因此,亞美尼亞軍方將戰場上的失利歸罪於「施瓦提」這一作戰系統,認為印度政府和國防部應對這一後果負責,要求新德裡賠償其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印度國防部否認「施瓦提」存在質量問題,辯稱可能是亞方誤操作所致。
既然存在爭議,咱們作為局外人,是非曲直無法分辨。但有一點的是可以肯定的,「施瓦提」絕非一款先進的武器系統。從性能上看,它源自蘇聯六十年代的技術,又消化吸收的美國上一代TPQ-37雷達技術,雖然雷達尺寸和全系統平臺有所擴大,但並沒有賦予其新的性能,根本就不適合現代信息化戰爭需要。事實上,印度已經不是第一次因技術出口被追責了。
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波音公司737機型連續發生兩次空難,事後調查發現,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是印度人設計的MCAS系統缺陷所致,美方要求印度政府作出賠償。這雖然是一起逃避責任的甩鍋行為,但從側面反應了國際社會對印度製造的不信任。印度「施瓦提」武器定位雷達應用了多國早已淘汰的技術,不但兼容性不好,操作起來也不方便。亞美尼亞在購買它時,就應該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將戰敗的責任歸咎於一款武器系統,這本身就是推卸責任,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