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行天下|滁州:春草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020-12-16 詩享書局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草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韋應物擔任滁州刺史。在這裡,他寫下了大量詩作,其中最有名的一首,當是這首《滁州西澗》。

許是春日的一天,詩人乘著明媚春光,尋幽訪勝,來到了滁州西澗賞景。此時已是暮春時節,群芳已然凋零,詩人閒閒踱步來到了西澗邊,但見一片芳草萋萋。

幽草、深樹,雖及不得百花的嬌豔嫵媚,然而那種青翠欲滴的身姿,那種自甘寂寞的風標,卻更得詩人的喜愛與憐惜。繁茂蔥蘢的樹蔭間,不時傳來黃鶯婉轉的啼鳴,在詩人閒適恬淡的心田裡蕩起一層層漣漪。

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的水勢變得愈發湍急起來。在這原就荒涼冷漠的郊外渡口上,更難見到旁的行人,水面上只有一葉空舟,隨波縱橫。

作為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詩人,韋應物的詩歌風格衝淡閒遠,別有一種清幽情調。然而這首《滁州西澗》,在恬淡的氛圍中,卻又隱隱透出一股悽清。

韋應物生在一個官宦家庭,高祖、曾祖都曾在初唐時位及三公。有賴家族的庇佑,韋應物15歲的時候就入宮成為了三衛郎。天寶年間,更是作為皇家衛隊的一員,扈從唐玄宗與楊貴妃去往驪山腳下的華清宮避寒。

然而短短五年後,安史之亂便爆發了,長安淪陷,玄宗西逃,貴妃殞命,過往繁華盡如一夢。山河破碎、國讎舊恨,終於激發起了這位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裡少年的別樣情懷,他從此立志讀書,以家國為己任。

從代宗到德宗年間,韋應物曾經多次出仕,卻因為個性耿介,觸犯權貴,而屢次遭到貶謫。每一次辭官或者被退職之後,他就隱居在各處僧舍之中。蘇州刺史任滿後,他一貧如洗,甚至沒有盤纏回京,只得寄居在蘇州的無定寺中,最終客死他鄉。

因而那「獨憐幽草澗邊生」的「獨憐」二字,其實不僅僅是對萋萋芳草的單純喜愛,更是對那種高標傲岸、不隨俗浮沉人格的自我保全與堅守。

而那野渡裡、風雨中獨自橫著的一葉孤舟,也許亦是那個國勢動蕩、風雨飄搖時代裡詩人自己的寫照。

滁州是吳文化和淮揚文化的交匯地,因而有「吳風楚韻,氣貫淮揚」的美譽,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亦是流連不絕。

除了韋應物外,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千古詞人蘇軾都曾在此揮毫潑墨,留下名篇;一代清官包拯、西晉琅琊王司馬伷也曾在此留下佳話、傳說。而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正是令滁州千古聞名的人物——歐陽修。

公元1045年,轟動一時的「慶曆新政」宣告失敗,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相繼被貶。歐陽修也參與了革新,然而當時的他官職低微,尚不在被貶之列。政敵們便故意捏造一起醜聞,歐陽修遂被貶到了滁州。

來到滁州的第二年,歐陽修就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作——《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文章的開頭,便是一段清新細緻的環境描寫。「環滁皆山也」,寥寥五字,點出滁州的地理特徵。而在眾多滁州名勝中,最為人美譽的便要數「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琅琊山。

琅琊山中有大片天然次生林,繁樹蔥蘢,流水淙淙,密林之中還掩映著建於唐代的琅琊寺,和建於宋代的醉翁亭及豐樂亭。

關於醉翁亭的建造,歐陽修寫道:「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二字,可謂文章的題眼,同時也是作者本人人格的一種詩意化的呈現。

《醉翁亭記》寫於作者被貶謫之後,然而全文的主線卻是一個「樂」字。由「山水之樂」到「遊人之樂、宴酣之樂」再到「與民同樂」、「樂萬物之所樂」。

可以說,「醉翁之樂」正是涵韻了以上所有的樂趣,而它所呈現出的,也便是一種心懷萬物、隨遇而安、曠達自放的「醉翁精神」。

被誹謗中傷而貶到滁州的歐陽修,沒有一意沉溺在個人的抑鬱不平裡,而是以隨遇而安的精神,積極勤政。倡導農桑、修築城牆、訓練強兵、寬簡持政,使得「政成民安,州以無事」,還先後開發、建設了醉翁亭、豐樂亭、醒心亭、幽谷泉等,並立碑作記。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一雙腳踏遍了滁州的山山水水,一支筆寫盡了滁州的四季變幻,歐陽修真正地將自己融入了這方山水中,因而才能寫出這樣令人傾心的風光旖旎。

除了《醉翁亭記》外,歐陽修還寫有六首小詩,題為《琅琊山六題》,分別吟詠了歸雲洞、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庶子泉、惠覺方丈,字句間別有一種清新秀麗的怡人風姿。比如這首《琅琊溪》: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春日裡,山中的冰雪都消融了,化作涓涓流水,匯入小溪中,使得溪水不斷上漲。如作者一般的遊人們,都趁著這絕好春光外出踏青,他們穿過橫跨在小溪上的簡易小橋,去到對岸。

作者看著那溪水蜿蜒,心裡想著,不知這溪水的源頭是遠還是近呢?視線裡,是一朵朵山中落花順著溪水而來,又打著轉兒往更遠處而去......

往期精彩

梭羅《瓦爾登湖》最震撼人心的6句話,句句都是生命的真諦

詩行天下|宣城與李白:念一個人,懷一座城

每天一首古詩詞|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相關焦點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⑵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⑶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⑷春潮:春天的潮汐。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橫:指隨意飄浮。
  • 《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西澗:滁州城西郊的一條小溪。 憐:喜愛。 野渡:荒郊野外的渡口。 【名句】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韋應物《滁州西澗》注音,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此詩寫滁州(安徽)城外西澗的暮春景色,是膾炙人口的山水詩名篇。《滁州西澗》 chú zhōu xī jiàn獨憐幽草澗邊生,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上有黃鸝深樹鳴。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韋應物《滁州西澗》詩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一首寫景七言絕句。作者通過寫遊玩時所見之境,抒發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寫作背景韋應物出生於京兆的望門貴族,韋氏家族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47歲時,去滁州做刺史(正四品下的官階),任職一年,49歲春夏閒居滁州西澗。這首詩《滁州西澗》就是韋應物在滁州呆的這段時間所作。詩歌賞析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翻譯:我唯獨喜愛這生長在河邊的幽草,此時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著。到了接近傍晚的時候,春潮夾帶著雨水,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寫景古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比如唐詩300首當中最有意境的寫景古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且看全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最著名的詩句,也是唐詩300首當中最有意境的寫景古詩。當時的作者擔任滁州刺史,遠離朝堂,卻也有更多的時間和大自然親密接觸。
  • 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最是喜愛在那澗邊幽谷裡生長的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鳴的黃鸝鳥兒。傍晚下過一場急急的春雨後,春潮上漲,水勢越發湍急,四處無人,只見荒野的渡口無人看守,只有一葉小船兀自橫在水面上。
  • 百家姓: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你知道出自那首詩嗎
    名人佳作: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唐朝著名的田園詩人。他的詩風格恬淡高遠,不落俗套,主要描寫自然景物,以及隱居生活為主。這首《滁州西澗》是他在公元781年,任滁州刺史時寫的。滁州在今安徽省滁縣,在縣城的西邊有一條河流,就是西澗,當地人都把它稱作上馬河。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你還記得這首詩的作者嗎?
    這首詩傳頌千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你還記得這首詩的作者嗎?現在就請朋友們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韋應物( 737 ~ 792 ),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他是一位田園詩派的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他的山水詩風景優美,感情深厚,清新自然。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浪子回頭的詩人韋應物
    江河滔滔,滾滾向前,有多少人能看見其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於是有人難耐寂寞,雖浪得虛名,依然躁逐之心不死;還有人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樓,光說不練,甚至閉著眼睛瞎指揮;更有甚者,有人不怕大風搧了舌頭,以為自己可入蟾宮折桂,可下深海捉鱉,認為天下事不過唾手可得。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通透詩一首
    這首《滁州西澗》,便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於春遊滁州西澗賞景時所作,當時的他出任滁州刺史,恰逢遇到西澗的清幽景色,所以當即將眼前美景給描繪了出來,同時表達了作者甘於寂寞,閒適淡雅的胸襟,同時還伴著一絲因為懷才不遇而心生憂傷的情感。「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最是喜愛獨自生長在澗邊的幽幽青草,還有那隱藏在樹林深處婉轉唱歌的黃鸝鳥。
  • 如何解讀「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句所表達的意境?
    這句詩出自唐朝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全詩是一共四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春天溼潤的氣候容易飄來密密細細的小雨,雨在傍晚時分,說來就來,惆悵地下著。一隻無人駕駛的小舟,停泊在蘆葦搖曳的渡口,像一位坐在岸邊獨自哀愁的旅人。該首詩歌是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正值早春,遊覽滁州西澗時有感而發寫下的。古人的詩歌通常會借景抒情,不單單是描寫景物。
  • 他安史之亂立志讀書,不負心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五、七絕清韻秀朗,《滁州西澗》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寫景如畫,為後世稱許。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衝淡閒遠,語言簡潔樸素,有「五言長城」之稱。但亦有穠麗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學陶淵明為主,但在山水寫景等方面,受謝靈運、謝朓的影響。此外,他偶亦作小詞。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
  • 攝影師駕到︱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3.6)
    3月6日 星期五 雨
  • 詩文典講詩詞-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是什麼意思?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情景讓韋應物感到,自己就像這小船,雖然人生的風雨也很急,可他不是仍然沒被擊垮,仍然能保持自在平和的心態嘛?後來,韋應物被調任蘇州刺史,這就相當於省長了,他依舊關心百姓,清正廉明,去世時一貧如洗。
  • 詭神詩話:斷橋流水花爭發,帶雨春潮舟自橫,聯意來自古詩詞
    大詭:今日對聯取自古詩詞,上聯:「春潮帶雨晚來急」,來自韋應物《滁州西澗》,請對下聯。小詭:能不能別直接用原詩句出聯?滿腦子都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怎麼對啊?大詭:那改改,上聯:「春潮帶雨舟不系」?小詭:下聯:「斷橋流水花爭發」?
  • 《滁州西澗》 韋應物
    我們在上一講講到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時提到,我個人以為能代表唐詩從盛唐向中唐轉換的,在精神氣質與風格特色上最為典型的兩部作品:一個就是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個就是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我們今天就來賞讀一下韋應物的這篇短小的千古名作——《滁州西澗》,詩云:「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古詩賞析第十九首:韋應物《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注釋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澗:在滁州城西的一條河流。 2、獨憐:獨愛,只愛。古詩中「憐」常為「愛」的意思,如「可憐九月初三夜」。3、野渡:郊野的渡口。橫:船隨意漂浮。
  • 回味經典:滁州西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一般認為這首詩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
  • 詩行天下|九華山: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
    這裡是百期經典文化傳播系列《詩行天下》,由湖北之聲與「詩詞世界」聯合出品。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積雪曜陰壑,飛流陽崖。(韋權輿)青熒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詩人蕩舟於長江之上,遙遙望見九華峰,瀑布有如天河傾洩,水花飛濺;九座山峰宛若秀麗搖曳著的九朵芙蓉。韋仲堪,據記載便是前一首詩中的韋權輿。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一句尤其絕妙,更被後世看作是九華山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