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好還是公校好?砸鍋賣鐵還是聽之任之?新移民的子女教育焦慮!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2568字|預計閱讀時長3分鐘

楊絳在錢鍾書《圍城》的扉頁上寫到: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而對於澳洲華人而言子女的教育也好似這樣的圍城,大的圍城裡面有小的圍城,大家在裡面穿梭、張望。

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華人家長以及新移民家長而言,NAPLAN是他們選校、轉校非常重要的一個參考指標之一。

NAPLAN (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 Literacy and Numeracy)是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全國統考。全澳3、5、7、9年級要在計算、閱讀、寫作、拼寫、語法和標點進行統一標準的考試。

您可以通過成績表來查看孩子每項測試的評估。讀寫和計算測試結果將以一等至十等的形式進行匯報。等級越高則表示孩子在測試中展示了更高級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技能。三年級的報告等級為一至六。五年級的報告等級為三至八,七年級的報告等級為四至九,九年級的報告等級為五至十。

除去NAPLAN成績,ICSEA指數(The Index of Community Socio-Educational Advantage)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ICSEA指數是根據學校學生的家長職業、家長受教育程度、學校地理位置以及土著學生比例等因素綜合評定的。ICSEA指數在華人社區中常被家長戲稱為「拼爹指數」。

澳洲課程評估報告局(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設立ICSEA的目的就是公平對比各個學校學生的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通過對比來自相似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的學生,ACARA就能更準確地評估學校的教學能力。

澳洲學校ICSEA的平均值為1000,也就是說ICSEA低於這項基準數的學校生源素質稍差,而ICSEA越高,就說明家長的教育,經濟和職業背景越強,學生的素質越高。下圖LBOTE代表非英語背景學生比例。

同時,家長在擇校的時候還會考慮每個學校具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目前澳洲的主流教育模式有兩種,一種Reggio Emilia Inspired模式,這種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讓孩子在關係驅動的環境中通過自我導向和體驗學習,同時講求合作的理念,在課堂上多通過collaborative classroom (合作班級)來學習,多為1-2年級一同上課,3-4年級一同上課,5-6年級一同上課。

而另一種是Waldorf Steiner模式,這種模式多為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藝術感知力等。兩種模式在教室布置、課程設置方面都完全不同。即使是同樣的模式,公校也需要符合Australia Curriculum(澳洲教學大綱)的要求,而私校則可以有更多的靈活性。

在課外方面,和本地學生送子女去課外興趣班不同,新移民對於子女教育的重視,許多家長不僅送孩子去興趣班也送他們去學業補習班,許多孩子出現了一放學要在不同培訓機構間趕場的情況。現在無論是雪梨還是墨爾本,中小學私人輔導、課業補習、課外興趣班產業在過去的十年中幾乎翻了一倍。

在維州,一些家長為了送子女轉入私校,往往需要在補習班上3-6個月的課程以此來準備AEAS考試(私校入學重要指標之一)。這樣的培訓多為一對一輔導,一般要價為90澳元一小時,一周需要上4-5小時的培訓課程。在雪梨也有著類似的現象。即使獲得AEAS高分,及其出色的課外興趣愛好成果,學生仍需要等待具體的學位。目前雪梨、墨爾本熱門私校學位都非常緊俏,女生學位等待時間正常,而男生學位往往需要等待半年或者更長時間。

但是每年都在上漲的高額私校學雜費,仍使得大部分的澳洲家庭望而卻步。許多家長只能尋找好的學區房,或者報考OC班、精英中學來確保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澳大利亞是有學區房概念的。好的學區房就意味著高溢價,尤其是名校學區房,但是學區房也會隨著新開的學校,以及片區人口的增加而重新劃分片區,從而導致房價一落千丈。

關於私校好還是公校好的爭論也是華人社群裡一個長期的爭論話題。

總理莫裡森(Scott Morrison)曾在一次採訪中被記者問道為什麼送他的兩個女兒上私校,而非公校?他回答到,不想讓「別人的價值觀」強加在自己女兒的身上(I don’t want values imposed on my kids)。據了解總理的兩位女兒就讀於教會學校(Independent Baptist School)。雖然總理如此表示可能是以此來反對工黨當時的學校政策,但是另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大部分的議員及部長(無論是自由黨、工黨或是綠黨)他們大多畢業於私校,而且許多時候會出現同校校友的情況。

總理莫裡森家庭 (圖片來自網絡)

私校部分特點:

收費較公立要高得多。

設施通常更現代化。

入學申請時間更長、更複雜,通常也有更多的要求。

班級規模通常較小。

有些學校提供住宿。

大多數私校都有宗教教育。

公校部分特點:

相當少的學費。

不提供住宿。

一般較老的設施。

通常是根據你的住宅區域來決定的。

班級規模通常更大。

課堂不傳授宗教教育。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全澳共有9503所學校,在校學生共計394.8811萬名。

就讀於公立學校的學生佔65.71%,就讀於私立學校的學生則佔到了14.79%,而教會學校的比例則是19.5%。

許多家長選擇私校未必是看重其成績突出,而是看其教育理念以及其它興趣特長優勢。下圖列舉的是Wesley college (三個校區)2019 NAPLAN成績單,圖中粉色代表略低於平均水平,綠色代表高於平均水平(越綠代表越高)。從圖中可以看出,Wesley College(私校)的Y3和Y5的NAPLAN成績遠低於低於Glendal Primary School(公校)的水平。但是因為Wesley College提供IB課程、以及豐富的活動在華人圈廣受歡迎。

很多家長在選校的時候經常被身邊的好友安利私校諸多優勢,其中一個被廣泛提及的優勢是會有利於孩子發展人脈關係為以後打下基礎。但據筆者觀察,亞裔新移民的第二代,無論是在私校還是公校想要融入澳洲主流社會仍然有不小的壓力。特別是許多孩子出現的身份認同等問題更使得家庭教育難上加難。

而如果選擇私校,家長也會進入新的戰場。筆者有位朋友的女兒就讀於墨爾本Kew區的一所知名私校。為了使得孩子快速融入新學校,朋友(全職太太,國內為大學管理學教師,先生從事外貿生意)加入了學校的華人、西人家長群。但是一場看不見的暗戰也在悄然進行中,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朋友有段時間為了使自己融入學校的家長群而絞盡腦汁。朋友表示,即使圈子不同,為了使孩子在班上有更多的好朋友不至於被孤立,自己也要硬融入家長群。

而筆者的另一位朋友(全職太太,不會英語,先生在國內做生意),因為家庭生意出現危機,而選擇讓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從私校轉到墨爾本港地區的公校。在她一天接孩子放學時,看到同班男生和老師頂撞並摔門離開後,她暗下決心要做一位「虎媽」,讓孩子力爭OC班。

每個華裔家庭的子女教育經歷都可以寫成一本血淚史。只有選擇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加拿大移民:加拿大公校VS私校,區別在哪?如何抉擇?
    很多人移民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關於移民加拿大後,怎麼給孩子選學校(中小學)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所以今天具體說說這個話題,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想送孩子去加拿大留學的家長也可以看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公校和私校有什麼不同!
  • 6年前來美國公校享受快樂教育,6年後,夢碎一地!
    Part.1 公校的快樂6年前公司要調我到美國總部的時候,當時我身邊每個人都在說,「哇!美國教育可是頂尖的,而且不像國內壓力那麼大,出去好!出去好!」既然大家都說好,那就是真的好!於是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公司的調派要求,帶著老婆孩子駐紮到了美國。老婆跟我說,「咱們來美國是為了憨憨教育的,一定要給憨憨找最好的學校!」
  • 私校等於天價?No!盤點英美性價比最高的私校!
    雖然部分私校高昂的學費讓人望而卻步,其實仍然存在不少教學質量超高,學費相對划算的私校,近年來,性價比也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擇校標準。2018年,《每日電訊》就曾盤點過性價比最高的十所私校供家長參考。下面,就和必益一起放眼世界,看看在全球範圍內到底有哪些性價比超高的私校!
  • 私校獨佔鰲頭!
    一共有252所公校與私校參與排名。 相比私校,高排名的公校分布則更分散一些。 前25的學校中,有4所是公校。前50的學校中,有21所是公校。
  • 校長向臺「教育部長」發難 高中私校也喊漲學費
    臺中市私立新民高中校長楊寶琴當著支持調漲大學學費的臺「教育部長」吳思華的面,率先要求私校學費也該漲;臺南市私立德光中學校長孫碧芳更衝著12年公教亂象叢生,要求臺「教育部」檢討改進。    率先發難的楊寶琴,先送一頂「高帽子」,指吳思華不畏壓力調漲大學學費「很有勇氣」。接著話鋒一轉表示,她擔任公立高中校長19年,直到轉任私校校長,才發現學費對私校非常重要。
  • 澳大利亞華人的集體焦慮:上不起私校,就與上層階級緣份不大了?
    雪梨:私校最昂貴的城市澳洲獎學金集團(ASG)發布的數據顯示,雪梨是目前澳洲私立教育最昂貴的城市。在過去4年中,雪梨的一些私立學校收費上漲的幅度最高達20%,儘管政府給私校的財政撥款高於以往,但是一些頂級私校的收費非但沒有下降,反而上漲速度加快,一些學校的收費一年超過3.5萬澳元。
  • 臺北百年私校吹「熄燈號」
    近年來,少子化浪潮席捲臺灣,生源減少令不少私校面臨嚴峻的招生問題。近日,有著近百年校史的私立東方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吹響「熄燈號」,於2020學年起正式停止招生,成為臺北市近3年來第3所停招的私立學校。「辦了近百年的私校就這樣停招,實屬無奈。」
  • 2021年英國私校最新排名出爐,伊頓居然不在前十之列!
    下文將以2019年的私校排名為基準展開比較。對於中國家長來說,我們能從這份榜單中得到哪些信息呢?01單性別教育特色突出在排名前100的私立寄宿學校中,單性別學校與混校在數量上「平分秋色」,總體來看學術表現都非常出色。但在排名靠前的私立寄宿學校中,單性別學校佔了上乘,顯著說明了英國教育類型的特色。
  • 應屆畢業生困惑:進入教育行業,是選擇做公校老師還是教培老師?
    眼下,他們大部分都在「家裡蹲」,整個大環境變好了之後,他們正式開始了求職工作! 而這其中有一部分應屆畢業生,就產生了困惑,想進入教育行業,是選擇做公校老師還是教培老師? 之所以這樣問,其實除了是新人之外,還有這樣的顧慮。
  • 少子化浪潮來襲 臺北百年私校吹「熄燈號」
    熄燈號」  近年來,少子化浪潮席捲臺灣,生源減少令不少私校面臨嚴峻的招生問題。  「辦了近百年的私校就這樣停招,實屬無奈。」私立東方工商高中職教務主任廖雅真坦言,學校財務運作正常,停招主因是近年學生人數銳減,2019學年在讀學生數僅剩229人,不過「這也是少子化時代沒辦法的事情」。此前,臺北中興高中、立人高中先後停招,目前已無學生在讀。
  • 美國新澤西州公校評比公布 好學區大退步華裔家長困惑
    中國僑網3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新澤西州教育廳12日公校評分,克利斯吉爾(Cresskill)的Edward H. Bryan小學獲得97.47的最高分,紐瓦克(Newark)的Eagle Academy for Young Men男校僅獲1.4的最低分。
  • 澳洲移民留學方式眾多,留學與移民同步進行更省心
    澳洲188A創業移民適合哪些人申請? 1. 為了孩子教育,想去英語國家的人群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六大英語國家之一,大英國協國家,擁有著純粹的大英國協教育體制,高端的教育水準,為了孩子教育,選擇澳大利亞! 2.
  • 《信條》中穿針引線的「尼爾」竟然是英國私校畢業的!
    雖然這是電影虛擬出來的學校,但在英國乃至全世界,不少家長選擇英國私校的精英教育已經不是罕見的事了。最出名的九大公學之一——哈羅公學就是位於倫敦西北區。影片的男二——尼爾,根據劇情和細節的推斷,不少人都認為他是女主凱特的兒子麥克斯。也就是說,有物理學碩士學位的尼爾小時候就讀的就是加農豪爾公學。
  • 墨爾本Top20私校科普Part 1,Scotch Trinity Haileybur大解析
    受到疫情的衝擊,很多頂級的墨爾本私立中學在未來的兩三年內,都會遇到不小的學費難題,不少私校不得不壯士斷腕,裁剪教師團隊,化整為零在這個亂世中求生存很多家長們會說,不會吧,不會真的會有家長因為交不起私校學費而選擇給孩子轉學到免費的公立學校吧?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
  • 臺北市高中職博覽會登場 私校展開搶人大戰
    華夏經緯網2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高中職博覽會23日登場,少子化衝擊去年少6000人、今年少4800名初中畢業生,各校使出渾身解數透過表演、分送紅豆餅來吸睛,熱鬧度像「相親大會」;但各私校短兵相接是場「搶人大戰」,連新北市私校都來插花擺攤,還遭主辦單位一度請出會場。
  • 臺灣教育界人士:陸生不來會加速臺灣私校倒閉 大學教育堪憂
    (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9月23日電(記者 蔣繼平)臺灣境外學生人數增加,教育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劉亞平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受到廣設大學與少子化的衝擊,臺灣高等教育競爭力不夠,又受教育全球商品化,各國搶人才,人才挑強校,加速出走。此外,預估臺灣有三分之一大學會倒,陸生不來將會加速臺灣私校退場。
  • 家長選校必看:2020年加拿大BC省小學排行榜
    這份名單中,17所滿分小學裡仍是私校的天下,只有一所公校,不僅如此,在排名前20的小學裡也只有一所公校,還是在西溫,是常年在小學排行榜中高居第一的West Bay小學。私校仍然獨秀數據顯示,在卑詩931所公私立小學中,今年共有17所學校獲得10分滿分,並列第一,滿分學校較去年的19所減少了2所。
  • 上閔外教育集團正式成立!華漕7所公民辦學校成為首批成員校
    華漕7所公民辦學校成為首批成員校時間:2020/9/11 21:28:08 來源:閔行區教育局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在歡慶教師節的喜慶氛圍中,閔行教育又有一好消息傳來。9月10日上午,上閔外教育集團在華漕鎮正式籤約成立。
  • 政務官轉任私校月退金擬照發 臺灣網友反應兩極
    也有網友質疑:「捅軍公教刀子,現在送OK繃?」公務員和政務官退休轉赴私校當「門神」,之前曾在島內引發爭議,許多私校為拿臺當局補助,紛紛請來具人脈的退休高官任職,這些人除拿月退金,還可領豐厚私校薪水,根據統計,約1千多人。為杜絕雙薪肥貓,蔡當局推動年改時,將公校、公務員和政務官退休後轉任私校一併納入規範,明訂退休後如再任私校職務,且每月支領薪酬總額超過法定基本工資,就得停發月退金。
  • 最難申請的英國私校Top10,這裡面有你的目標學校嗎?
    眾所周知,英國的私立學校一直都是「貴族教育」的典範。隨著目前學生競爭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英國私校就讀,希望子女能夠與時俱進,接受國外先進的教育和文化薰陶,培養國際化視野。 不過,越頂尖的英國私校,學術成績和升學成果越有保障,不過也更加難以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