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咪村小組:從生活富裕到鄉風文明的升華

2021-03-03 西雙版納報

卡咪村小組:從生活富裕到鄉風文明的升華

本報記者/丹洛 明德

一個60年前從中老邊境搬遷過來的布朗族村寨,幾十年來變化不大,但近幾年隨著扶貧攻堅和黨的各項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成為了勐臘縣小有名氣的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的「雙富裕」村。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記者走進勐臘縣勐伴鎮回落村卡咪村小組採訪時聽到了許多生動的故事,現摘取其中幾個小片段,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直過民族」——黨建帶動產業興

據了解,卡咪村小組於1958年從中老邊境遷入現址定居,村民原自稱「克木人」,後劃歸布朗族,全村小組共83戶369人,屬於典型的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歷來主要靠農業生產維持生計。

回憶起卡咪村小組60年前的樣子,76歲的波溫坎囡仍然記憶猶新:「矮小的房子是籬笆作牆,茅草蓋頂,生產都是刀耕火種。」波溫坎囡說,當年村民的吃,靠進山狩獵種植山稻;穿,靠種棉織布自己縫製;住,靠砍樹蓋房年年翻修。條件很差!

2008年,雲南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布朗族克木人重點綜合扶貧項目,卡咪村小組脫貧產業得到有效培植。近年來,卡咪村小組黨支部大力加強村級組織負責人、後備幹部和黨員隊伍建設,積極把能人和知識青年培育成黨員。目前,卡咪村小組已有正式黨員18名、預備黨員1名。同時,緊緊圍繞「支部帶實體、黨員帶產業、致富能人帶貧困戶」的工作思路,推動村民抱團發展,所有農戶都通過合作社參與到了種植、養殖產業裡,引領村民想方設法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甘蔗、砂仁、蜜蜂、芭蕉等種植、養殖業,全村小組戶均純收入突破了2萬元大關,於2018年實現了大面積脫貧。而黨支部班子成員個個都是大夥推選的能人,發展觀念新、帶富能力強。他們選中的產業、開展的創業指導,大夥都信服。

為了讓貧困戶不返貧,「掛包幫」卡咪村小組的勐臘縣委組織部引進企業進行產業幫扶,並與村民籤訂收購協議。

「全村的蜂箱進蜜蜂的有638桶,大部分養在村裡的房前屋後。今年第一批蜜採了913公斤,收入有7萬多元呢!」卡咪村小組黨支部書記巖批說。截至目前,卡咪村小組養殖蜜蜂1545桶,種植甘蔗48畝、芭蕉980畝、砂仁2500畝,項目覆蓋全村農戶,實現貧困戶利益聯結全覆蓋,進一步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我們村的舊面貌已經徹底改變,日子真是越來越好過了。」波溫坎囡不停地讚嘆著。

「接下來,我們打算進一步提升村裡的人居環境,配合政府振興鄉村,讓村民獲得感更足,幸福指數更高。」巖批笑著說。

鄉風文明——浸潤美麗鄉村

「邊疆人民心向黨;堅定不移跟黨走,擼起袖子加油幹!」

「深入開展扶貧工作,早日建成小康社會;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先富幫後富共走小康路,扶貧互濟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走進卡咪村小組,一幅幅鄉風文明、鄉村美麗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錯落有致的紅瓦吊腳樓、乾淨整潔的水泥路、滿目翠綠的瓜果樹和隨處可見的宣傳標語令人印象深刻。

「要想更好地實現村莊環境大提升,必須把文明理念深植到每一位村民心裡。」巖批說,近年來,卡咪村小組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對黨員幹部群眾進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引領,常態化開展村民道德議事會等活動,逐步形成集黨的理論宣傳、文明新風傳播、村情民意收集等多個功能為一體的基層文明實踐點。

為進一步提高村民集體文明素質,卡咪村小組還成立了「星級文明戶」評審小組,對全村農戶進行「五星級」文明戶評審,並在年底進行表彰獎勵和授牌。如今,全村小組83戶已全部評上「五星級」文明戶。咪金是村裡「五星級」文明戶的示範帶頭人,閒暇時喜歡打理房前屋後的綠植,她說:「家裡乾淨,病毒不來,心裡舒暢。」

「全村環境衛生實行分組分區管理、房前屋後包幹制,現在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已成為村民自覺的行為。」巖批說,為建立長效的環境衛生整治和生活垃圾治理管理機制,卡咪村小組還將環境整治維護及管理納入《村規民約》,定期不定期開展衛生宣傳、交叉檢查評比活動,強化生態環保理念及清潔家園意識,提升人居環境。

一個村集體的全面發展和提高,離不開每一位辛勤付出的村幹部。記者見到婦女組長依香尖時,她懷裡抱著一摞資料,笑容滿面地走向村文化活動室。「我上星期到縣裡參加培訓,學習到關於『提高婦女整體素質』的新知識,得趕緊向村裡的婦女們普及一下。」

出生於1990年的依香尖,是卡咪村小組最年輕的幹部,她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在村裡極具服眾力。自2016年擔任婦女組長以來,她積極協助政府做好國家相關政策宣傳,組織帶動村裡的婦女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如唱歌、跳舞、打掃衛生,使村裡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年輕人想法多,能幹事。」咪金說,依香尖會經常組織村裡的婦女在農閒時到周邊做散工,動員她們將勞動所得捐給村小組集體公益項目,比如村裡有人生病或者誰家出了事急用錢,就會拿出這筆錢資助,大家都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

「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增強村民健康意識、衛生意識和生態意識,逐步養成科學、健康、文明、和諧的生活方式。」依香尖說。

相關焦點

  • 漢源縣宜東鎮新林村:建文明鄉風,促鄉村振興
    漢源縣宜東鎮新林村位於縣城西北42公裡的流沙河上遊北岸,四周群山高聳,距宜東場鎮9公裡,幅員面積約22平方公裡,2020年5月村民小組合併後轄5個村民小組,人口383戶1365人。近年來,新林村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積極組織開展各級各類創建活動,紮實推進村級各項事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良好態勢,先後獲得「環境優美示範村」、四川省「美麗新村」示範村莊、市級「四好村」、「綠美新村」、「美麗四川·宜居新村」等榮譽稱號。
  • 文明鄉風助力小康生活
    文明鄉風助力小康生活 2020-12-15 1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峰杏子鋪鎮:鄉風文明暖人心
    近年來,雙峰縣杏子鋪鎮積極推行「以孝德治村」模式,以孝德文化、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人人孝敬、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鄉風文明在杏子鋪鎮大地上生根發芽,農村有了新風貌,農民有了新面貌, 一幅溫馨感人的美麗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石塘塅村的黃木嫦,今年50歲,她先後照顧三個老人二十多年。
  • 【鄉村振興】雙榆樹鄉雙勝村:村民到鄉風文明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鄉村振興】雙榆樹鄉雙勝村:村民到鄉風文明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2021-01-06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鄉風文明「滋養」了網紅村
    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新城區保合少鎮惱包村先行先試,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努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網紅樣板」。今年,惱包村黨總支部和村委會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集智聚力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美麗鄉村,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產業興村之路。該村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用文明之風滋養美麗鄉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 河南村:文明鄉風浸潤百姓心田
    走進河南村,平整筆直的村間道路、粉刷一新的白牆紅門、乾淨衛生的水衝廁所、美觀實用的文化長廊……一幅村美、民富、人和、業興的文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文明創建非一日之功。近年來,河南村深入開展全國文明村創建活動,著力提升鄉風文明,逐漸讓文明新風根植於村民的思想中。
  • 積分小超市引領鄉風文明建設——康樂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速記
    積分小超市引領鄉風文明建設——康樂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速記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葛學忠12月6日,宗來來走進村裡的小超市在臨夏州很多山村,都可以見到這種小超市,它是甘肅省婦聯牽頭捐助,為助力脫貧攻堅和促進鄉風文明建設而設立的公益性超市。小超市的貨架上日常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價格不高卻很實用。
  • 東風農場管理局多舉措聚力鄉風文明建設
    夯實一個陣地,讓文明鄉風「樹」起來。   搭建兩個平臺,讓文明鄉風「淳」起來。以創建和示範引領為抓手,鼓勵社區、小組積極開展「文明機關」「文明社區」「文明村」等文明細胞推薦創建和「好公婆」「好兒媳」「身邊好人」「傳承新風(美德)帶頭人」、「巾幗建功(致富)帶頭人」、「最美家庭」、「平安家庭」等典型評選,深入挖掘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善人善舉。
  • 人民網丨「小組規」顯「大成效」 長沙縣組規民約「約」出文明鄉風
    組規民約「小憲法」作用的發揮,令移風易俗、鄰裡關係、鄉風文明、環境衛生、利益分配等組級事項治理都有章可循,成為群眾言行舉止、生產生活的基本遵循,增加了鄉村文明的厚度。為慶祝組級組規民約陣地建立,八字組群眾提前花了兩個晚上時間進行排練,不僅如此,還通過文藝輕騎兵參與其他村民小組的巡演,將組規民約建立的喜悅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 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為鄉村振興「鑄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要達到新高度,人的全面發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城鄉一體,概莫能外。溧陽市埭頭鎮餘家壩村經過多年培育浸潤,形成了一支力量壯大的志願者隊伍,豐富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如火如荼開展。
  • 銅仁市玉屏甕陽村以「勤」為路樹文明鄉風
    銅仁市玉屏甕陽村以「勤」為路樹文明鄉風 發布時間:2020-12-19 23:57:11      來源:銅仁日報   走進玉屏侗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甕陽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 連雲港市贛榆區:「出彩新莊人」弘揚文明鄉風
    近年來,新莊社區堅持「惠民、富民、安民、樂民」理念,不斷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大膽實幹,創新苦幹,積極引導居民參與「文明社區」創建工作,把文明創建活動延伸到社區工作的每個角落,吹起人人參與、戶戶趕超、家家比美的文明鄉風。全員發動創建文明社區,把知識宣傳到每一戶家庭。
  • 肥西縣上派鎮:文明鄉風溫潤五彩三崗
    通道路、建廣場、關懷每一戶家庭……今年,肥西縣上派鎮三崗村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三崗村由原來松崗、阮崗、孔崗三個村合併而來,與中國中部花木城毗鄰。在10.67平方公裡的地域之上,綠色成為三崗村的底色。
  • 雲南羅官村:引導客事從簡助推鄉風文明
    新華社昆明9月9日電(陳永強、莊俊華)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首批21個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金牛鎮羅官村入選。近年來,羅官村以客事簡辦為突破口,傳承勤儉節約美德,強化黨員示範、典型帶動,建章立制、多措並舉,引導客事從簡,助推鄉風文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羅官村落地生根。
  • 樂從大羅村榮獲2020中國最美村鎮鄉風文明成就獎
    11月25日,2020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論壇暨最美村鎮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大羅村在頒獎典禮中榮獲2020中國最美村鎮鄉風文明成就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一到晚上,我們村民間藝術團的演員們都會來這裡表演,大家每天的生活都很豐富。」路過文化廣場的橋北村村民朱高坡說。近年來,鹿邑縣在大力實施「產業興城、文化立縣」戰略的同時,把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融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大力培育鄉風文明,守護文化靈魂。
  • 鄉風建設成效明顯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12月14日,湛江市鄉風文明檢查組赴經開區民安街道龍灣村檢查指導
  • 南丹縣政協到四會考察交流學習鄉風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12月1日下午,南丹縣政協副主席莫少波帶隊一行11人,組織考察組到四會開展「鄉風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專題考察交流。四會市政協副主席陳毓生陪同考察。考察組一行來到貞山街道扶利村實地考察鄉風文明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 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從理念轉變、內容創新、制度完善、亮點打造等層面不斷探索,向歪風舊俗亮劍,豐富實踐載體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廣大農村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 大英縣金元鎮江柏村:打造精神樂園 推進文明鄉風
    到目前為止,登記借閱數超過400人次。」江柏村農家書屋管理員羅瓊英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記載著借閱信息。 羅瓊英是江柏村按照「鄉鎮安排公益性崗位+村集體資金支付報酬」方式選出的農家書屋管理員。農家書屋通過「按需點單」模式,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村民生產生活需要,收集群眾喜愛閱讀書籍種類並及時補充更新。同時,通過為村民安裝線上閱讀APP,滿足村民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