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男子月跑200公裡,醫生搖頭:已磨成60歲膝蓋,再難恢復

2020-09-09 時尚健康旅遊

導語: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社會上也掀起了一股健身熱潮。人人都希望通過鍛鍊和健身提高自己的體格,達到少生病的目的。不過如果運動不當,不僅沒有益處,還會給身體帶來損傷,而膝蓋就成了第一個&34;的部位。

37歲的陶先生一家IT公司的管理人員,去年因為生了一場大病讓他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在養好病之後他就開始鍛鍊身體,並且還愛上了跑步。但他沒有料到自己會在37歲這一年再一次生病,甚至還上了手術臺準備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醫生面對他的狀況,也只能搖頭。原來陶先生跑步每個月能跑200公裡,膝蓋嚴重受損,已經是60、70歲人的狀況了,只能通過置換人工關節來恢復行動。並且今後不能再給膝蓋施加過重的壓力,以免再度受損。

其實像陶先生這樣過度運動的人並不在少數,並不知不覺中損傷了自己的膝蓋。直到疼痛難忍的時候才覺察出了問題。

一、這5個傷膝行為,很多人都在做:

1、突然劇烈運動

原本處於靜止狀態,突然&34;身體去運動,關節難以負荷,韌帶、肌肉、關節以及軟骨都容易拉傷。

2、長期穿高跟鞋

高跟鞋相當於給腳跟墊高10釐米,發力和重心都發生變化,膝蓋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會處於前傾狀態,軟骨之間摩擦增大,得關節炎的風險也會增加。

3、下蹲過久

下蹲不僅會讓關節韌帶受到牽拉變得鬆弛,還會引起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容易得風溼性關節炎。

4、經常登高

人在爬樓、登高的時候,膝蓋的負荷是平地的3-4倍,如果不注意休息,關節軟骨以及膝骨關節的磨損就會加重。

5、忽視保暖

寒冷會導致關節肌肉收縮,加重關節功能障礙。

二、自我檢測膝蓋健康的方法:

1、單腿站立下蹲,保持膝蓋90度,看看是否出現疼痛。

2、坐在椅子上快速站起坐下,30秒內能保持15次的,說明膝關節比較健康。

3、關節在屈伸的時候,是否有疼痛性的彈響。

4、上下樓梯是否關節疼痛。

5、做深蹲動作時如果膝蓋不能保持超過腳尖,說明關節已經出了問題。

6、遇到陰雨天氣膝蓋就隱隱發作,往往是有風溼關節炎。

三、怎麼養護膝蓋

1、補充關節營養素

平時適當吃一些KD素,含有關節所需要的鈣質和營養素,保持關節的健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夠平衡關節積液的分泌,緩和行走或者跳動時候給膝蓋帶來的衝擊和摩擦;而且KD素能夠和關節的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結合,幫助膝蓋軟骨保持平滑和韌性,消除腫脹和疼痛,讓人活動更自如。

2、常做保護膝蓋動作

靠牆深蹲:保持雙腳對齊,打開和肩部同寬,將背部貼在牆上,保持3個直角:小腿和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保持垂直、後背與大腿保持垂直。能夠讓關節得到放鬆,並增強腿部力量,減輕膝蓋負重。

仰臥蹬腿:平躺在瑜伽墊上,然後將腿部抬起,做空中騎自行車動作,讓關節在不負重的情況下得到鍛鍊和養護。

結語:膝蓋為我們全身起著支撐作用,屬於身體一個重要的器官與部位,也需要我們的保護,關節的壽命才得以延長,我們的生活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相關焦點

  • 37歲男子月跑200裡,醫生搖頭:已磨成60歲膝蓋,再難恢復
    不過如果運動不當,不僅沒有益處,還會給身體帶來損傷,而膝蓋就成了第一個&34;的部位。37歲的陶先生一家IT公司的管理人員,去年因為生了一場大病讓他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但他沒有料到自己會在37歲這一年再一次生病,甚至還上了手術臺準備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醫生面對他的狀況,也只能搖頭。原來陶先生跑步每個月能跑200公裡,膝蓋嚴重受損,已經是60、70歲人的狀況了,只能通過置換人工關節來恢復行動。並且今後不能再給膝蓋施加過重的壓力,以免再度受損。其實像陶先生這樣過度運動的人並不在少數,並不知不覺中損傷了自己的膝蓋。
  • 32歲女子月跑200公裡患膝損傷 醫生:已磨成60歲的膝蓋
    紅網時刻12月8日訊(通訊員 姜旭彬)近日,華醫金良脊柱健康中心醫療技術部主任範志奇接診了一名32歲膝關節損傷患者。患者劉女士陳述,自己月每天跑步七八公裡,這個習慣已堅持近3年,除了遇到極端天氣,幾乎沒有中斷過。近來,她跑完步拉伸時總感到膝蓋酸、腿疼,尤其是爬樓梯或做下蹲動作時,疼痛感更明顯,於是前來就診。
  • 男子月跑300公裡受傷,醫生:已磨成60歲膝蓋,如何跑步不傷膝?
    近日,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史冬泉,接診了一名39歲膝關節損傷患者。這個患者是名跑友,平均月跑量300公裡。醫生表示這樣跑一年3600公裡的跑量,我的車一年才跑9000公裡,現在膝蓋已經是50、60歲人的狀況了,今後這名「大神」不適宜進行對膝關節有負擔的運動,但可以遊泳。
  • 39歲男子日均跑步10公裡,醫生說:膝蓋已磨成60歲狀態,今後只適宜遊泳
    這個患者是名跑友,平均月跑量300公裡。  醫生表示這樣跑一年就是3600公裡,現在男子膝蓋已經是50、60歲人的狀況了,今後這名「大神」不適宜進行對膝關節有負擔的運動,但可以遊泳。  史醫生建議,對於剛接觸運動的普通人,每周進行3次跑步,每次30到60分鐘,大約5公裡的距離即可滿足活動需求,具體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膝關節狀態不一樣。
  • 女子每月跑步200公裡,膝蓋總疼,檢查後發現:已磨成60歲的膝蓋
    有位年輕女子每月跑步200公裡,膝蓋總疼,經過檢查後發現,她的膝蓋已經磨成了60歲人的膝蓋,跑步卻跑出了膝蓋損傷,這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正確跑步?接下來就跟大家好好說說,望你能避開誤區。女子每月跑步200公裡,半月板和髖骨關節都受到了嚴重的磨損這位女子每月跑200公裡,按30天一個平均每天算下來,一天跑將近7公裡,這個習慣她堅持了3年。
  • 男子月跑300公裡受傷,已磨成60歲膝蓋,如何跑步不傷膝?
    近日,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史冬泉,接診了一名39歲膝關節損傷患者。這個患者是名跑友,平均月跑量300公裡。醫生表示這樣跑一年3600公裡的跑量,我的車一年才跑9000公裡,現在膝蓋已經是50、60歲人的狀況了,今後這名「大神」不適宜進行對膝關節有負擔的運動,但可以遊泳。
  • 39歲男子日均跑步10公裡後受傷,醫生說:膝蓋已磨成60歲狀態
    據患者陳述,自己月跑量300公裡。圖片來源:星視頻,抖音號史冬泉醫生醫生表示,這樣跑一年3600公裡的跑量,我的車一年才跑9000公裡,現在膝蓋已經是50、60歲人的狀況了,今後這名「大神」不適宜進行對膝關節有負擔的運動,但可以遊泳。
  • 39歲男子月跑量300,醫生:膝蓋……
    南京大學一越遠附屬鼓樓醫院骨科醫生史冬泉,分享了一位39歲男子平均月跑量300公裡,結果膝蓋磨損嚴重的案例。 對此評論區發現很多人認為跑步不利於膝關節健康,且容易傷膝蓋;但也有部分人認為大多數人月跑量根本到不了這個高度,所以正常跑步不會傷膝蓋。 有討論就有爭議,誰也說服不了誰。
  • 為減肥,杭州35歲女子天天跑5公裡!一個月後,膝蓋壞了
    有關節磨損的,有韌帶拉傷的,有肌肉拉傷的,有肌力下降的……一位35歲的女性,平時基本不運動,為了減肥突然拼命運動,結果膝蓋疼得連樓梯都走不了;一名15歲的初三女生,過年宅在家裡避疫,之後坐在電腦前上網課,然後雙下肢腫脹,嚇得家人還以為她得了嚴重的腎臟毛病……前者是運動過度,後者是完全不動,在骨傷科醫生們看來,他們統統得了一種非常時髦的病「運動損傷」,問題就出在運動不當
  • 「奔跑大男孩」曹培文:八戰全馬,60歲生日跑60公裡慶生
    醫生讓我多運動,改善身體狀況。」這年8月的一天,曹培文早早醒來,思考他會什麼運動?遊泳沒學過、羽毛球沒人打、玩籃球沒地方……最後,他選擇了簡單有效的運動——跑步。第二天,曹培文早早起床,穿著一雙舊球鞋,繞著村子跑步。屋後是成片的蓮花,跑累了摘蓮葉當扇子,採幾顆嫩蓮子當早餐,再慢慢走回家。
  • 跑步不傷膝蓋,不負責任的跑步才傷膝蓋!
    撰文/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上周六我們推送了一條新聞《39歲男子月跑300公裡受傷,醫生:已磨成60歲的膝蓋》,看後很多跑友留言,其中有一位跑友說
  • 服了,80歲大爺48小時跑232公裡!這些乘風破浪的老爺子,你跑不過
    7月3日-5日,在美國喬治亞州達隆尼加市舉辦的一場跑步比賽(Merrill’s Mile 2020)中,80歲的道爾·卡彭特(Doyle Carpenter)在48小時組別中,跑了144.56英裡,約為232.6公裡,獲得第二名!
  • 37歲男子操場跑步突然倒地,不幸猝死
    編輯 / 柳條 國內新聞  1. 37歲男子操場跑步突然倒地,現場有人進行心肺復甦依然離世昨天(12月18日)晚上,慈谿市體育中心體育場有一位37歲男性在鍛鍊中跑出幾百米後突然倒地,雖然現場同時鍛鍊的人群中有一位醫生站出來立即進行心肺復甦,無奈依然無力回天,這位倒地跑友還是不幸離世。
  • 跑步不傷膝蓋,不負責任的跑步才傷膝蓋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上周六我們推送了一條新聞《39歲男子月跑300公裡受傷,醫生:已磨成60歲的膝蓋》,看後很多跑友留言,其中有一位跑友說:看了這個,我已不知道該怎麼跑了。跑量、跑速加得太多太猛 為了全馬跑進330、300,為了10公裡跑進50分、40分,為了月跑量跑夠300公裡,500公裡……很多人常常不去想自己的身體、膝蓋是否承受得了。 當膝蓋周圍的肌肉過度疲勞,沒有及時恢復,就不會很好地分擔身體的壓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導致膝關節發生位移或者受力過度,久而久之產生膝蓋疼痛。
  • 69歲馬英九參加鐵三賽事,路跑5公裡用時25分鐘!!
    當日陽光露臉,天氣涼爽,馬英九一進場受到圍觀群眾熱情歡迎,他脫下鞋襪,應邀上臺致辭說,在14年前曾經參加過鐵人三項賽事,後來因為公職關係沒辦法參加,如今卸任後恢復了盡情運動的好日子。這個半程鐵三賽,其中包括遊泳0.75公裡、自由車20公裡、路跑5公裡。
  • 跑步不傷膝蓋,不負責任的跑步才傷膝蓋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上周六我們推送了一條新聞《39歲男子月跑300公裡受傷,醫生:已磨成60歲的膝蓋》,看後很多跑友留言,其中有一位跑友說:看了這個,我已不知道該怎麼跑了。其實,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很多研究都表明跑步比不運動更有助於膝蓋的養護,跑步傷膝蓋只是以偏概全。
  • 60歲老漢全馬230再破紀錄,跑步這麼久,竟連大爺都跑不過
    10月25日,在北愛爾蘭的Down Royal馬拉松比賽中,Tommy Hughes以2:30:02打破男子60歲以上組全馬世界紀錄。而就在上個月,他在Antrim Coast半程馬拉松賽上以1:11:28破了年齡組的半馬世界紀錄,平均配速3分22秒。
  • 關節損傷,膝蓋受傷,最好在運動中恢復
    有數據統計,每年基本上有30%~60%的人在跑步時受傷,而這些損傷中的30%~50%與膝蓋相關。跑步時,每邁出一步,膝蓋便要承受體重7倍的壓力,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是70公斤,那麼他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就達到490公斤,如果體重更大壓力則成幾何倍數增長。膝關節是人體各種活動中負荷較大的關節之一,同時也是人體內最複雜的關節,因此受損傷的機率也較高。
  • 臺灣45歲男子感冒跑馬拉松 半途休克猝死
    中新網11月10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45歲周姓男子昨天(9日)參加臺灣米倉田中馬拉松42公裡全馬賽,在第31公裡處休克,送醫不治,男子並無心血管相關病史,但賽前感冒,疑抱病硬撐參賽。  家住新北市的周姓跑者(45歲)有十多次跑半程馬拉松(21公裡)經驗,與公司同事相約報名田中馬,是第一次挑戰全程馬拉松,參加限時6小時20分的全馬快樂B組。  「田中馬」昨天上午6時50分起跑,周姓跑者在近中午12時到第31公裡處的中途補給站,因臉色慘白,被現場的醫療站醫護人員察覺有異,詢問他「要不要緊?」周姓男子回以「沒關係」後,坐在路邊休息,未料二分鐘後昏厥倒下。
  • 苦等35年終跑Sub 3,62歲婆婆疫情下仍月跑700公裡
    日本跑者弓削田真理子的第一個Sub 3,是一場35年的等待。在網上搜索她的名字,得出這些結果:58歲跑Sub 3、60歲以上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61歲女超人。去年11月,當時61歲的她先在下關海響馬拉松跑出2小時59分15秒,成為首個跑進3小時大關的60歲以上女跑者;一個月後,她於埼玉馬拉松將自己保持的W60世界紀錄推前超過2分鐘,以2小時56分54秒排女子組第18。在日本新冠肺炎疫情下,弓削田仍跑出700公裡驚人的月跑量,更目標直指65歲以上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世界紀錄背後,更有一個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