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中,紅黑軍一直與紅牛集團體育主管朗尼克關係密切,德國人擔任米蘭的主帥兼總監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但是在意甲第35輪結束之後,一切都徹底反轉。米蘭與現任主帥皮奧利續約2年,馬爾蒂尼、馬薩拉等也都很可能留下。米蘭沒有選擇變化,而是保持現狀。這是固步自封,還是穩步前進?
【找回強隊氣質,皮奧利配得上續約】
「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這句名臺詞,無疑是對皮奧利過去大半年最好的詮釋。在一片噓聲中上任,首戰被萊切稀裡糊塗逼平,遭遇被亞特蘭大狂灌5球、被國際米蘭4球逆轉的奇恥大辱……鑑於其合同中存在一條不進歐戰就自動下課的條款,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個瘦削的小老頭不會在下賽季出現在米蘭技術區。
可是複賽之後,皮奧利和米蘭仿佛脫胎換骨一般,首戰4-1擊潰萊切報了絕平之仇。而後的「魔鬼賽程」又完勝羅馬雙雄,4球大逆轉尤文。之後也是一路勢如破竹,提前3輪就讓歐戰資格穩穩落袋。誠然米蘭本賽季的成績距離前四還比較遠,但是紅黑軍已經能做到遇強不慌亂、遇弱穩取勝、領先不毛躁、落後能逆轉,逐漸找回了當年的王者氣質。
(逆轉尤文,是米蘭乃至意甲近年來罕見的大勝仗)
皮奧利在扭轉米蘭頹勢的同時,也扭轉了自己的命運。米蘭此前一度與紅牛集團足球負責人朗尼克關係密切,有傳聞說德國人將在賽季末入主米蘭,同時取代馬爾蒂尼與皮奧利。但隨著米蘭高歌猛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這項任命提出質疑。馬爾蒂尼帶來的特奧、本納塞爾與雷比奇都已是得力戰將,皮奧利也漸入佳境,既然東西沒「壞」,那為什麼要「修」?
最終,在意甲第35輪結束、米蘭確定獲得歐戰資格之後,紅黑軍高層也做出了最終決定——撤銷與朗尼克的談判,轉而與皮奧利籤下一份到2022年的新約。過去一個多月,皮奧利不僅讓米蘭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而且在頭頂利劍高懸的情況下,依舊保持專注與職業。無論場上場下,皮奧利都配得上這樣一份合同。
【勝利不僅因為運氣,米蘭需要皮奧利】
疫情導致聯賽長時間停擺,複賽之後意甲又是三天一戰的密集賽程,導致比賽節奏被嚴重打亂,不少球隊在複賽之後都遭遇了嚴重的體能與傷病問題。米蘭年輕球員居多,本身就在體能上有優勢,還能在換人名額增加的情況下接力出戰。很多比賽中都是先將對手耗幹,再將其擊潰。複賽以來米蘭一共打進28球,20球都是下半場打進的,「疫情加成」可見一斑。不過米蘭的強勢,更多源於皮奧利的工作,而不是時勢使然。紅黑軍眾將複賽之後的提升顯而易見:凱西連續在尤文、那不勒斯與帕爾馬身上進球,追平自己在亞特蘭大時期的連場進球紀錄;雷比奇本賽季進球已達11粒,追平個人生涯最佳數據;冬窗新援薩勒馬克爾斯、此前表現不佳的萊奧、A-孔蒂等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相比於前任詹保羅,皮奧利最大的特點是「順勢而為」。他並不會去強調「技戰術」,讓球員按照自己的安排行事;而是允許球員發揮自身特點,自己再量體裁衣將這些特點組合成體系。這種思路,在凱西身上最為明顯。象牙海岸人有一腳遠射功夫也喜歡轟門,但也因此經常被批評浪射。皮奧利複賽之後的戰術中,注重打開禁區弧頂空間,讓凱西能更高效、更舒服的發揮特長。如今的凱西儼然成了攻守兼具的「凱西多夫」,皮奧利的努力收到了回報。
這種「潤物無聲」的風格,也讓皮奧利獲得了絕大多數球員的支持。在皮奧利續約之前,伊布、多納魯馬、恰爾漢奧盧等關鍵球員都發聲支持主教練。誠然朗尼克的「咖位」要遠高於皮奧利,但是比賽終究是場上11個球員來踢的。由一位受到信服與尊敬的教練帶領球隊,才能發揮球員們的戰鬥力。
【朗尼克不來,但是「朗尼克式」運營已在進行】
米蘭招攬朗尼克的另一個目的,是看重德國人在選拔人才上的眼光。朗尼克一直以慧眼著稱,曾經為紅牛集團發掘了凱塔、維爾納等球員。將他們低價買進,打出身價之後再高價賣出,既在競技上斬獲頗豐,也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埃利奧特集團也想藉助朗尼克點石成金的本事,打造一支有競爭力的年輕球隊的同時,也讓俱樂部在財政上自給自足。
米蘭的財政問題存在已久,因為無法通過歐足聯的財政公平審核,本賽季還被迫放棄了歐戰資格。除了修建新球場、提升商業收入以外,紅黑軍也必須放低身段,在短時間內接受「加工廠」的定位,通過轉會市場挽救俱樂部的財政。因此,一些米蘭球迷也對朗尼克談判失敗感到失望,認為俱樂部錯過了一個改革經營模式的時機。
朗尼克的確是足壇著名的「妖人雷達」,但實際上,米蘭已經在仿照紅牛的經營模式運作。去年夏天萊昂納多離開之後,馬爾蒂尼博班兩位名宿、前摩納哥球探蒙卡達、前阿斯頓維拉體育總監阿爾姆斯塔特、前羅馬球探馬薩拉組成了新的技術團隊。在這個團隊中,蒙卡達與阿爾姆斯塔特負責用數據分析手段尋找目標,馬爾蒂尼與馬薩拉則負責觀察與談判。
這個分工明確的技術團隊,在過去一年中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2000萬歐元引進的特奧與1600萬歐元引進的本納塞爾都在本賽季身價飛漲,達到了5000萬歐元級別。冬窗引進的薩勒馬克爾斯與克亞爾成本都不過千萬歐,但也都展現了巨大的價值。朗尼克雖好,但是留下現在的技術團隊,並不是一個錯誤的選項。
【著眼未來重要,過好現在也很重要】
在過去幾年的經營中,AC米蘭一直在強調「長期」與「潛力」,不斷購買年輕球員希望他們成長為一支冠軍之師。但最終的效果,絕對算不上好。年輕而稚嫩的米蘭近年的排名最高是意甲第5,皮亞特克、萊奧、杜阿爾特、帕奎塔等球員在到來時都被寄予厚望,但最終不是成為匆匆過客,就是艱難掙扎。
對米蘭有提升的,反而是幾筆著力於短期的投資。丹麥中衛克亞爾的到來,顯著提升了米蘭後防的穩定性;「神塔」伊布回歸,更是讓紅黑軍有了進攻體系。這兩位年過30的老將已經談不上潛力更談不上未來轉售,不可能在未來帶來什麼收益,但對球隊現下能帶來的幫助,絕非那些「天才小將」能比。
(卡爾達拉、杜阿爾特等一幹身價千萬的年輕中衛,最終都不如幾百萬的老將克亞爾靠譜)
在足球世界,未雨綢繆、展望未來沒有錯;但是腳踏實地、把握現在同樣重要。俱樂部體育總監馬爾蒂尼堅持認為,要在注重成長性同時,引進一些有豐富經驗的球員。如今看來,這位傳奇名宿的路線才是正確的,在「未來」與「現在」之間尋求平衡,球隊才能穩定而持續的發展。
回到皮奧利的問題上,54歲的他已經很難談進步與提升,或許有一天他不再適合米蘭。但是現在,無論是場上還是場下,皮奧利都是最合適的人選。那麼給他一份續約合同,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馬爾蒂尼、馬薩拉為首的技術團隊,以及伊布等關鍵球員的去留。AC米蘭過去在捕捉「未來」上浪費了不少時間,回歸現實,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