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史炳鋒課題組Chem. Sci.:通過配體促進的羧酸鹽導向的γ-C(sp3)-H芳基化合成含大體積側鏈的胺基酸和多肽

2021-01-20 化學加


點開此小程序,點「立即報名」即可選購

近日,浙江大學史炳鋒課題組報導了鈀催化的羧酸鹽導向的γ-C(sp3)-H芳基化,可以通過熱力學不穩定的六元鈀環合成各種大位阻胺基酸,該成果發表於近期Chem. Sci.(DOI: 10.1039/C9SC04482E)。

含大體積側鏈的胺基酸不僅是許多天然產物和藥物中的重要結構片段如Saxagliptin和Asunaprevir等(Figure 1a),還是通過外配位(Figure 1b)或內配位途徑(Figure 1c)進行對映選擇性C-H官能團化的有效手性配體。最早,Hashimoto課題組將一系列鄰苯二甲醯亞胺保護的胺基酸衍生物作為二銠(II)絡合物的有效配體用於carbenoid的對映選擇性C-H插入。大體積叔亮氨酸(Tle)衍生的催化劑Rh2(S-NTTL)4通常具有最佳的對映體控制,除胺基酸側鏈的空間體積外,鄰苯二甲醯亞胺保護基的種類在不對稱誘導中也起關鍵作用;Müller和Dauban等人報導1,8-萘甲醯基保護的Tle衍生的催化劑Rh2(S-NTTL)4是進行高度非對映選擇性分子間C-H胺化的最佳催化劑;Davies課題組合成了大體積催化劑Rh2(S-PTAD)4和Rh2(S-TCPTAD)4用於carbenoid的不對稱C-H插入。最近,鄰苯二甲醯亞胺保護的大體積側鏈胺基酸也成為Cp*Co(III)-催化的C-H活化的常用手性配體;Cramer課題組報導了手性Cpx Ir(III)/Rh(III)和Phth-Tle之間的強協同效應可以實現膦氧化物的對映選擇性C-H官能團化。大體積側鏈胺基酸在Cp*Co(III)-催化的C-H活化中也表現出顯著的活性;Matsunaga課題組報導了由非手性Cp*Co(III)/雙氮原子保護的(S)-H2-BHTL催化的硫代乙醯胺的對映選擇性C(sp3)-H醯胺化反應。通過上述研究發現,側鏈的體積和保護基的結構都可以顯著影響不對稱誘導和反應性。然而,大體積胺基酸的有限利用度阻礙了不對稱C-H活化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新的合成策略用以構建含大體積側鏈的手性胺基酸。

毫無疑問,通過易得的大體積叔亮氨酸的直接官能團化可以快速實現胺基酸空間體積的增加,這可能在不對稱反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儘管利用共價連接的外源導向基團(DG)對脂肪族羧酸衍生物進行直接官能化已經開展了充分的研究,但是由於羧基的弱導向能力導致的低反應性,在不引入外源DG情況下進行羧酸的脂肪族C-H鍵直接轉化仍然充滿挑戰。最近,餘金權等人報導了經由動力學穩定的五元鈀環過渡態進行的鈀催化游離羧酸的β-C(sp3)-H官能團化。然而,利用弱配位羧酸鹽DG經由六元鈀環過渡態進行遠程C(sp3)-H功能團化尚未報導。近日,浙江大學史炳鋒課題組報導了鈀催化的羧酸鹽導向的γ-C(sp3)-H芳基化,可以通過熱力學不穩定的六元鈀環合成各種大位阻胺基酸(Figure 1d)。

(圖片來源:Chem. Sci.)

首先,作者以Phth-Tle-OH(1)與1-碘-4-甲氧基苯(2a)為模型底物篩選了一系列氮原子單保護的胺基酸配體,並發現以Ac-Tle-OH為配體時可以15%的收率得到芳基化產物3a。作者假設,Ac-Tle-OH中的大體積側鏈在反應中具有促進作用。隨後,作者通過對添加劑篩選發現:Ag3PO4可以促進反應使芳基化產物3a的收率提高至40%,Ag3PO4可能發揮雙重作用(滷化物清除劑和異核活性物質利於C-H裂解)。通過對反應溫度的考察發現,反應溫度為70 ℃時最佳。當用3 e.q. 2a時,得到單芳基化產物3a(56%)和二芳基化產物3a'(15%);當以D-Ac-Tle-OH為配體時,結果類似(3a,57%;3a',14%)。最終,作者確定了以下12a之間的γ-選擇性芳基化條件(Conditions A):10 mol% Pd(OAc)2、30 mol% Ac-Tle-OH、1.0 e.q. K2CO3、1.0 e.q. Ag3PO4,在70 ℃ HFIP溶劑中敞口反應24 h。

在確定最佳反應條件後,作者考察了芳基碘化物的適用範圍(Figure 2)。在最佳反應條件下,含有吸電子基和給電子基的底物均可以良好的收率得到預期產物;在芳基碘化物的對位或間位可以耐受吸電子基團,例如乙醯基、甲氧羰基和甲醯基等;多取代的芳基碘化物也可以進行反應並以中等收率得到預期產物。此外,在最佳反應條件下,Phth-Ala-OH的β-C-H芳基化反應順利得到β-芳基化產物(51%)。

 

(圖片來源:Chem. Sci.)

最近,過渡金屬催化的C-H活化已成為進行結構複雜多肽後期修飾的最有效策略之一。然而,多肽的C(sp3)-H官能團化主要取決於二齒DGs或多肽骨架的雙重配位。作者發現,在稍加改進的條件(Conditions B:Ag2SO4代替Ag3PO4)下,本方法對多肽是可行的:含有甘氨酸、環己甘氨酸和亮氨酸的二肽與2c順利反應並以中等收率得到芳基化產物。餘金權課題組報導了多肽骨架的N,O-或N,N-雙配位作用下多肽中N端胺基酸的C-H活化。值得注意的是,弱配位的羧酸DG優於多肽骨架的強配位雙齒DG,並且選擇在Tle殘基的γ-C(sp3)-H鍵反應(Figure 3b)。此外,該方法也可以耐受三肽,但由於N,N-雙配位的競爭配位,使得收率較低(5g,34%;5h,23%)。其特殊的選擇性可能源於六元鈀環比5,6-稠合雙環更容易形成(Figure 3b,Int-A1 vs Int-B1Int-A2 vs Int-B2)。當N-Phth-Ala-Tle-OH(4i,N端含有丙氨酸殘基的二肽)作為底物時,芳基化選擇性地發生在N端的β-甲基上。這種選擇性與餘金權的報導一致,後者通過N,O-雙配位形成五元鈀環比通過單齒羧酸鹽DG形成六元鈀環更有利(Figure 3c,IntB3 vs Int-A3)。

(圖片來源:Chem. Sci.)

考慮到鄰苯二甲醯亞胺保護基在不對稱反應中具有重要影響,該方法需要與多種鄰苯二甲醯亞胺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因此,作者考察了其他保護基在羧酸鹽導向的γ-C(sp3)-H芳基化反應中的耐受性(Figure 4),發現各種鄰苯二甲醯亞胺與均該反應相容並可以中等至高收率得到芳基化產物7,特別是可以耐受多種用於不對稱C-H活化的鄰苯二甲醯亞胺如1,8-萘甲醯基(7e)、7g、四氯鄰苯二甲醯基(7h)、2,3-萘甲醯基(7i)。琥珀醯亞胺保護的Tle(6j)也可以參與反應並以59%的收率得到預期產物7j。此外,Ac-Tle-OH也可以較低收率生成預期產物7kc(22%,mono: di = 3:1)。然而,烷氧羰基保護基如Boc、Fmoc和Cbz等不耐受該反應條件。 

(圖片來源:Chem. Sci.)

為了證明該方法的實用性,作者進行了3a的克級規模合成(Scheme 1a):12a反應以59%的收率得到3a(2.18 g)和12%的收率得到3a'(0.59 g),而沒有光學純度損失,這是作為手性配體應用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最後,作者通過使用所得的含大體積側鏈胺基酸作為手性配體進一步證明了該方法的實用性(Scheme 1b)。硫醯胺8與二噁唑酮9之間Co(III)-催化的C(sp3)-H醯胺化實驗結果表明,7g7gc反應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對映體控制(7g,86.5:13.5 er;7gc,87:13 er;(S)-H2-BHTL, 87:13 er7a)。這些結果表明,修飾的胺基酸在不對稱反應中具有很高的潛力,特別是考慮到保護基片段和芳基骨架這兩個位點易於多樣化修飾。

 (圖片來源:Chem. Sci.)

小結:浙江大學史炳鋒課題組開發了一種鈀催化的羧酸鹽導向的γ-C(sp3)-H芳基化方法用於大量合成大體積側鏈的胺基酸和多肽,該方法是首個使用弱配位導向基團進行多肽的後期C(sp3)-H官能團化的案例。此外,通過該方法所得的含有大體積側鏈的胺基酸已成功用於不對稱C(sp3)-H活化中的手性配體。 

撰稿人:爽爽的朝陽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通過成環C-H/C-H偶聯反應四步全合成(±)-Russujaponol F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9:47 近日,美國Scripps研究所餘金權課題組通過成環
  • ...與實驗強強聯合,餘金權教授與Houk教授共同探索芳基間位C-H鍵活化
    2012年,餘金權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U型模板配體,該配體具有鄰羥基苯乙腈結構,羥基部分與苄基類底物縮合共價鍵連,苯乙腈的氰基作為導向基團,在Pd催化劑的作用下可實現芳香烴間位C-H鍵的烯基化。作者認為,反應過程中經歷關鍵的Pd雜十二元環狀過渡態,導向基團與間位C-H鍵的距離及相應環狀過渡態的幾何構型對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均具有重要的影響。
  • Chem. Res.》發表化學學院施章傑課題組新...
    20世紀70年代起發現的交叉偶聯反應是現代有機合成中構建碳碳鍵和碳雜原子鍵的極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傳統而言,有機滷化物是偶聯反應中最為常用的底物。但是,有機滷化物有著自身的缺點,例如價格昂貴、對環境不友好、難於製備等。苯酚及羰基化合物在有機化合物中極為常見,在生物質中大量存在。將這些廉價、易得的原料應用到偶聯反應中,吸引了有機化學家極大的關注。
  • 南科大譚斌教授課題組Angew:手性磷酸催化實現芳烴選擇性C-H胺化
    此外,通過有機催化以對映選擇性實現C-N手性軸的構建仍具有一定的難度。近日,南方科技大學譚斌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首次提出通過有機催化策略,實現偶氮萘和咔唑底物合成新型軸向手性N-芳基咔唑骨架。該反應具有廣泛的底物範圍,並且以高對映選擇性和高收率獲得阻轉異構的N-芳基咔唑衍生物。
  • :江西師大趙軍鋒課題組實現炔醯胺介導的大環內酯化
    但是,α,β-不飽和開環羥基酸的Z/E異構化以及α-手性中心外消旋化等問題懸而未決,因此大環內酯化依然別具挑戰,特別是對於含α,β-不飽和羧酸和α-手性中心的開環羥基酸底物。鑑於大環內酯類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所面臨的問題,溫和、高效的大環內酯化策略一直是有機合成化學家所迫切需要的。
  • 二茂鐵不對稱C-H鍵功能化的機遇和挑戰
    2013年,You團隊利用空氣作為終端氧化劑,實現了二烷基氨基甲基二茂鐵衍生物與芳基硼酸的不對稱C–H芳基化反應(圖1A). 並指出該反應是在內部鹼協助下,通過金屬化-去質子化協同作用(CMD)選擇性裂解二茂鐵1a中的C–H鍵而生成Pd(II)中間體A。
  • 雙功能超薄Fe-Nx-C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同時製備乙烯和芳基氯化物
    近日,李新勇教授課題組在1,2-二氯乙烷電催化脫氯方面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no Energy上。為了降低1,2-二氯乙烷電催化還原脫氯體系中的氯離子濃度,作者設計了耦合反應體系,在陽極引入苯甲醚的氯化反應,將陰極產生的氯離子在陽極重複利用,並且同時以單原子Fe-N-C催化劑為陰極和陽極。
  • Sci.|利用深度學習實現流式肽合成的預測與優化
    Pentelute和Rafael Gomez-Bombarelli,Pentelute教授專注的方向是蛋白質工程與藥物遞送,而Bombarelli教授則是從事計算輔助的合成方法學研究。固相肽合成(SPPS)是人工合成多肽的重要手段,與基因重組表達相比,SPPS合成的肽不受序列與胺基酸種類的限制,因此使用範圍更廣。然而,SPPS涉及多個步驟的重複反應,對時間和體力的消耗非常大。
  • CCS Chemistry | 螯合角大一點, 新型氧雜螺環雙膦配體在不對稱...
    南方科技大學張緒穆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類結構新穎獨特的氧雜螺環雙膦配體(O-SDP)。該配體在釕催化的α,β-不飽和羧酸的不對稱氫化中表現出優異的活性和對映選擇性(up to 99% yield, up to >99% ee),可應用於重大藥物沙庫必曲和青蒿素的關鍵中間體的不對稱合成。
  • M.C.White組《自然》:雜環化合物的選擇性α-C-H鍵氧化甲基化
    甲基化反應在糖、多肽、核酸、生物鹼以及藥物分子的結構修飾中得到廣泛的研究。在設計候選藥物時,甲基化修飾通常用來改善藥物分子的生物活性及物理特性。除此之外,甲基化過程還能改變候選藥物分子的溶解度、提高藥物分子的脫靶選擇性,甚至還可以將激動劑轉變為拮抗劑等。而在生命科學領域,DNA、RNA的甲基化修飾在基因編輯及調控、疾病診斷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 餘金權教授與Houk教授聯合再發《自然》子刊,遠程C-H鍵活化取得新...
    此外,降冰片烯參與的接力鈀化過程涉及多步反應,需要在吡啶或吡啶酮類單齒配體的輔助下進行,但遠程C-H鍵活化模板配體通常為雙齒配體。接力鈀化後發生β-C消除同樣也需要借力鄰位的導向基團,但遠程C-H鍵活化的導向基團距離太遠,很難提供相應的空間位阻作為驅動力。 作者首先以3-甲基-異喹啉作為模板底物,鄰碘苯甲酸酯作為芳基化來源,考察以上催化過程的可行性。
  • J Med Chem(Article):基於片段的新型InhA抑制劑設計
    本文運用差示掃描螢光測定法(DSF)篩選含800個片段分子的In-house library,從中發現了42個片段分子在5mM濃度下Tm>3℃,12個片段Tm>6℃。為驗證DSF篩選片段的準確性,通過NMR、CPMG、WaterLOGSY及STD進行交叉驗證;最後晶體學研究獲得下圖所示的5個片段的共晶結構。
  •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志榮課題組揭示了天然無序蛋白質與配體小...
    天然無序蛋白質(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是近年來發現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它們在天然條件下沒有確定的三維結構,卻具有正常的生物學功能,廣泛參與信號傳遞、DNA 轉錄和細胞分裂等重要過程。天然無序蛋白質的發現不但是對傳統的蛋白質「序列-結構-功能」範式的挑戰與補充,而且可以對很多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 雙咪唑基配體組裝的兩種鋅配合物的合成、晶體結構和螢光性能
    總的來說,配合物的結構可以經由配體、金屬中心調控並產生特有的性質。本文報導了兩例鋅配合物(圖1),運用單晶X射線衍射、螢光光譜等技術對物質的結構和性質進行了表徵,期待對新型、功能型配合物的構築提供可靠的實驗數據和有益的思路。圖1.
  • 配體控制的銅催化亞胺和烷基碘化物區域選擇性羰基化合成α-氨基酮和α-硼醯胺
    特別是,過渡金屬催化劑,如銅,鈀,和銠在挑戰中已得到廣泛研究。此外,配體設計為區域選擇性轉化提供了更多機會,通過配體的電子和空間特性影響金屬配合物的結構和電子特性。因為CO配位到金屬並降低其電子密度,所有區域選擇性羰基化反應甚至更具挑戰性,但最近已開發出各種由配體控制的區域選擇性羰基化反應。另外,在羰基化反應上還建立了其他一些區域選擇性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