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分析:獅虎對戰,誰才是真正的王?
這場終極大戰,其實比你預期的發生了更多次。古羅馬人將非洲獅子與羅馬鬥獸場中的亞洲老虎對峙,給觀眾們帶來歡呼聲。
在20世紀初期的幾十年間,也發生了一些人為安排的戰鬥;在一些現代場合,動物園中偶然發生的獅虎相遇,經常迅速發展成王者之爭。
多年來,獅虎之戰一直被人們爭論。到底是獅子更厲害還是老虎更猛?
其實獅虎爭論的起因很簡單,獅與虎兩個陸地食物鏈頂端的強者並立於世,這不符合人們對食物鏈原理的正常想像。只不過大自然是用地緣隔絕,造就了兩個勢均力敵的強者並立--亞洲的老虎和非洲的獅子。
不同的地理位置,互不幹擾。
這樣本來相安無事,但人類並不想讓它們如此安逸。既然你們都是陸地霸主,那就來比比誰更強!
在這場獅虎大戰前,我們先來對比一下雙方的力量、敏捷度、魔法值和攻擊技能。
1、外觀與象徵
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少見的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物種,它們具有頂尖的捕獵能力,被稱為草原之王,雄偉的鬃毛給人富麗堂皇的觀感。在整個歷史中,非洲獅子代表著勇氣和力量。
老虎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力量的貓科動物,所以人們也認為老虎是力量、勇氣和尊嚴的象徵。獨特的橙色
皮膚,黑色條紋和白色腹部,是虎的典型形象。
2、尺寸和類型
獅子是唯一表現出兩性差異的貓,雄獅和雌獅外形並不相同,雄性體型大於雌性,特別是濃密的鬃毛,讓雄獅看起來威性十足。
獅子的身體長1.8-2.1米,尾巴長0.6-1米,體重一般120-200公斤之間;成年獅子顏色從淺黃色到灰色,到各種深淺的棕色。
雄獅和雌獅都很強壯,肌肉發達,頭和耳朵呈圓形。僅成年雄獅顯示出棕色、鐵鏽或黑色鬃毛,下延至頸部和胸部。
老虎根據其亞種而具有不同的顏色、大小的類型。
居住在印度森林中的孟加拉虎具有典型的老虎外觀,並帶有深橙色的皮膚,黑色的條紋和白色的腹部。一隻普通的孟加拉虎身長1.8-2.1米,尾巴約1米,重約220公斤。
西伯利亞虎(東北虎)是所有老虎亞種中最大的,顏色較淺,外皮較厚,可以抵禦嚴酷的俄羅斯針葉林的低溫天氣。雄性身長可達3.3米,重達300公斤。
3、範圍和棲息地
獅子喜歡靠近河流等水源的草地和熱帶草原棲息地,它們更喜歡在空曠地區打獵,而不是茂密的森林,獅子不在其範圍內的雨林中活動。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逐漸使這些獅子數量大量減少。
從歷史上看,老虎佔據了從土耳其東部到青藏高原的範圍,東北和鄂霍次克海。如今,老虎只佔據了其先前範圍的7%。
一半以上的野生虎生活在印度的森林中。中國、俄羅斯和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數量大幅減少。
老虎棲息於低地常綠森林、針葉林、草原、熱帶森林和紅樹林沼澤。它們喜歡佔據水資源豐富,有足夠獵物的領土。
4、飲食
獅子的飲食中含有超過70%的肉。非洲獅喜歡捕獵大型有蹄類動物,包括斑馬、非洲水牛、大羚羊、長頸鹿和牛羚。它們避免了很大和很小的獵物,但會飼養家畜。一頭獅子可以捕食其體型兩倍大小的獵物。
一般雌獅們合作狩獵,從多個方向跟蹤捕獲逃跑的動物。獅子通過勒死獵物或致其閉上嘴和鼻孔窒息而死。
老虎使用伏擊打獵,悄悄跟蹤並靠近獵物,需要技巧和精確度。老虎偏愛中型和大型獵物,特別是有蹄類或帶蹄哺乳動物,它們通常狩獵90公斤左右的動物。
5、行為
獅子每天睡眠16-20個小時,它們最經常在黎明或黃昏打獵,但可以適應獵物以改變時間表。它們通過發聲、擦頭、面部表情、化學標記和視覺標記來交流。
獅子以其猛烈的咆哮聲著稱,但也會發出喵叫和咕嚕聲。
成年老虎是孤獨的動物,很少與其他老虎互動。他們維護領土,但會定期前往領土之外。雌性的領土通常與雄性重疊,但兩個雄性之間則不會。
老虎經常遊泳,喜歡在池塘、湖泊、河流或溪流中沐浴。它們用水源來躲避高溫,並享受遊泳的樂趣。
那麼現在回到終極問題,獅虎鬥,誰是勝者?
獅子享有無可爭議的草原之王的頭銜,在長期的獅王文化薰陶下,人們一定會認為獅是真正的王者。我們小時候玩的鬥獸棋上,獅子是排在老虎前面的,「一象二獅三虎」。
但通過客觀數據分析,我們也許會為從小到大困擾的問題,找到答案。
1、在獅虎登上擂臺前,我們必須先找出同樣公斤級的選手。
要知道,西伯利亞虎比一般的虎要大很多,即使是地球上最無所畏懼的雄獅,也不會想要和它戰鬥。
2、華南虎、蘇門達臘虎有些偏小,因此我們提名孟加拉虎為獅子的理想對手,身高身長體重等方面,都相似,可以輕易找到同體重的雄獅和孟加拉虎。
3、假設這場模擬戰鬥的雙方都是雄性,由於身體構造和習性的差異,孟加拉虎可以穿越所有地形幾十公裡,持續到第二天還會有體力戰鬥。
但獅子的耐力供應不足,它一天要睡覺或打瞌睡16小時以上,所以它必須保存體力,在原地等待老虎選手到來。和老虎相比,它們的領地較小,它們無需跨越地形去狩獵,因為其領土為吸引食草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4、但是,獅子的耐高溫能力強,如果這場擂臺賽選在正午的高溫中,獅子明顯具有優勢。
5、獅子的社會本質可能是導致它們與老虎戰鬥的弱點,根據明尼蘇達大學獅子研究中心的說法,由兩到三隻雄獅組成的聯盟通常會與領土上的對手一較高下,但老虎總是獨自前往。這種差異影響了兩種大貓的直覺和戰鬥意識。
從以上這幾條,我們可能還沒發現獅虎之間的明顯差距,到底誰的勝率更大呢?
繼續分析:
根據動物學家的測量,老虎的平均咬合力為475公斤,獅子為450公斤;
關於掌擊力網上有很多的說法,但很難考證。有說東北虎的掌擊力可達1噸,一把掌能把一頭普通老虎或獅子呼到幾米外。當然我們前面說了,東北虎不在比賽名單上。
獅虎的頭顱外觀非常相似,只是虎的大腦比獅子略大。嘴的張合度一樣,都約60度。
順便提一下,歷史記錄中,老虎通常是古羅馬鬥獸場中的勝者。現代也有許多次人為安排的獅虎大戰,但並非每次都是老虎贏。
最有爭議的就是英國人安排的地坑獅虎大戰,以獅勝虎敗結束。但那隻虎看起來體型小於獅子,很像蘇門達臘虎,而且最後莫名其妙的倒下了。
蘇聯人也安排了一場獅虎大戰,這一場獅虎的體型相似,而且都是成壯年雄性,場面相當兇猛,最後老虎把獅子扳倒在地並狠狠咬住,接著有人用高壓水衝開了老虎,獅子逃過一劫。
但這兩次錄像所公開的部分都有刪減的痕跡,似乎中途有人做了手腳。所以多年來在全世界的獅王論和虎王論者之間爭吵不休。
人們為什麼會對獅虎之戰如此執著?又為什麼一定要為獅虎爭個勝負?
說白了是人類對力量的崇拜,以及不同人種的圖騰精神之間的紛爭。
獅和虎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刻在石頭上、繡在布上、印在紙上、做成logo、做成頭像....
西方人對獅子的崇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獅虎大戰,最後比的都是「魔法值」。有揭秘檔案稱,1933年英國搞獅虎大戰,他們不允許獅子戰敗。為了拍攝這場地坑戰,一共犧牲了2頭獅子2頭老虎,有一隻虎是被槍打死的。
那蘇聯也是歐洲,為什麼老虎最後會勝,也許是和當年的國際形勢有關係。所以獅虎鬥絕不是簡單的比一比誰勝誰負,而是國際政治的一種博弈象徵,是不同人種之間的力量象徵。
從上面的各種客觀因素分析,我們得知,同體重的老虎和獅子,虎要略強於獅。其實我一點也不否定獅子的實力,獅子是最合格的捍衛者,無論面對多強大的敵人它絕不會逃跑,就算面對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東北虎,它也敢挑戰。
如果說獅虎大戰僅僅是單純的生物之爭倒還好。就算是獅子輸了又怎樣,只是輸了而以,就算老虎敗了又怎樣呢,只是敗了而以。
對於動物來說,勝者不榮,敗者不辱。
問題就出在,見證這一切的是人,更要命的,是人為安排了這兩個自然界已經地域隔離的猛獸相遇。
那麼對於獅和虎誰強誰弱,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