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為增進世界民眾健康福祉作出貢獻

2020-12-11 人民網

4月22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赴馬抗疫醫療專家組與馬各地中醫藥界人士視頻連線。圖為現場播放八段錦練習視頻。人民視覺

7月11日,北京中醫藥大學聖彼得堡中醫中心醫生正在用艾灸療法為當地患者治療慢性病。北京中醫藥大學聖彼得堡中醫中心供圖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中國—中東歐中醫藥中心正在培訓本土中醫人才。中國—中東歐中醫藥中心供圖

6月11日,模里西斯路易港,中國—模里西斯中醫藥中心藥師為病人煎制中藥湯包。中國—模里西斯中醫藥中心供圖

中醫藥已經傳播到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與40多個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籤訂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證明。中國願根據需要與國際社會積極分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經驗與做法,支持中醫藥走向世界

俄羅斯——

精湛醫術提升民眾信任度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張光政

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與康斯坦丁宮隔街相望,坐落著一排古色古香的二層樓房。正門上方的牌匾上分別用中俄兩種文字寫著「北京中醫藥大學聖彼得堡中醫中心」和「傳統東方醫院」。這是俄羅斯第一所獲得當地法律認可、具備醫院資質的中醫醫院。自成立以來,中醫中心憑藉著精湛的醫術,吸引不少患者慕名而來。

聖彼得堡市民斯韋特蘭娜經常感到頭暈、頭痛、乏力,肩膀和胳膊也疼得厲害。當地神經科醫生給她開了一些口服藥,配以靜脈注射,但效果不明顯。丈夫建議她到中醫中心去看看。起初對傳統中醫療法將信將疑的斯韋特蘭娜很快便「嘗到了甜頭」。中心醫生給她拔了火罐,並配以針灸和艾灸療法。「僅接受3次治療後,我的病情就有了明顯好轉。第六次治療過後,頭不暈了,疼痛大幅緩解,心情也舒暢了。」

不久前,聖彼得堡中醫中心還收到了一條來自市民伊琳娜的感謝簡訊。患有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等病症的伊琳娜對天氣十分敏感,每當天氣劇烈變化時,她的頭痛就開始發作,血壓降低。伊琳娜輾轉多家醫院,卻始終沒有效果。然而,僅僅到聖彼得堡中醫中心就診一次後,她的頭痛和疲勞感就都消失了,讓她由衷感嘆中醫的神奇。

俄羅斯地處高緯度地區,常年陰冷潮溼、日照少,抑鬱症、皮膚病、肥胖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併發症等疾病很常見。來自中國的中醫專家辨證施治,利用頭針、火針、熱敏灸、推拿等特色療法,以當地傳統草藥為補充,治癒了一大批疑難雜症患者,獲得了當地民眾的認可和高度評價。自2016年7月3日揭牌以來,聖彼得堡中醫中心共接診4000餘名病人、治療1萬餘人次,針對頸肩腰腿痛、IGA腎病、特異性皮炎、重症肌無力、腦癱等30餘種疾病的治療取得顯著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俄羅斯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北京中醫藥大學依託聖彼得堡中醫中心,積極開辦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為主題的在線講座,錄製科普視頻,線下培訓中醫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還制定了中俄文版「在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健康管理中醫藥方案」,由中國駐聖彼得堡總領事館發布,為俄羅斯民眾和華僑華人提供專業的中醫抗疫指南。聖彼得堡總領館轄區內,華僑華人無人感染。

4年來,聖彼得堡中醫中心與俄羅斯多家醫療、醫學教學及科研機構形成了良好的交流合作關係。聖彼得堡中醫中心受邀並作為協辦方連續3年參加了金磚國家民族醫學大會、全俄醫學大會、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醫學大會、全俄神經反射醫師大會、俄羅斯軍事醫學科學院醫學論壇等大型醫學論壇。中心先後到列寧格勒州政府、聖彼得堡大學孔子學院、俄羅斯緊急情況部急診及放射醫學中心開展了多次中醫文化、基礎理論、太極氣功等講座,加深了當地民眾對中醫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中心還定期與俄方醫療、醫學教學及研究機構共同開展中醫技法、理論知識的培訓,建立聯合門診中心,以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當地疑難症患者,通過權威醫學機構及聯合科研驗證中醫療效等。

(本報莫斯科電)

匈牙利——

近600名當地醫師開設中醫診所

本報駐波蘭記者于洋

「從2010年起,匈牙利塞梅爾維斯大學就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合作培養中醫人才,2017年兩校開始共建中國—中東歐中醫藥中心(匈牙利),多年來為匈牙利培養了一大批本土的中醫人才,為在匈牙利推廣和傳播中醫藥文化發揮了獨特作用。」中心中方負責人於福年說,匈牙利目前約有3萬名西醫,其中3000多人經過了針灸培訓,有近600名匈牙利醫師開設了自己的中醫診所。

不久前,匈牙利政府向塞梅爾維斯大學投資59億福林(約合1.3億元人民幣),用於加強該校的傳統中醫藥學科研究,同時支持中國—中東歐中醫藥中心的建設。從建立第一家符合歐盟標準的中藥廠到歐盟內第一個為中醫藥立法,從建立歐洲第一所中醫特色的孔子學院到成立中東歐地區第一家中醫藥中心,匈牙利的中醫藥發展一直走在歐洲前列。

今年6月,在塞梅爾維斯大學,一棟新的教學樓破土動工。塞梅爾維斯大學衛生科學院院長多爾乃伊·高比介紹說,這是中醫藥中心的新家,大樓佔地4000平方米,建有中醫教室、中醫實驗室、中醫臨床實習基地等中醫教學配套設施,塞梅爾維斯大學將打造一個全方位的中醫藥培訓中心。

「中醫藥在匈牙利的醫學界得到了廣泛認可,匈牙利和中國都有很長的使用植物類藥物治療疾病的歷史,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更是讓世界看到了中醫藥的科學價值和神奇功效。今天,在匈牙利的任何一家藥店都能買到中醫藥產品,這充分說明了匈牙利人對中醫藥的信任,中醫藥在匈牙利有著廣闊的發展前途。」塞梅爾維斯大學衛生科學院前院長梅薩羅什·尤迪特說。

36歲的莉拉是中醫的「鐵粉」,年輕時就深受胃病的困擾。5年前,她在朋友的介紹下第一次到訪匈牙利的中醫診所,醫生通過針灸和藥燻等方式,很快就讓她的病情得到了緩解。莉拉發現,「中醫更注重身體整體的調理和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匈牙利中醫界積極行動,多方籌備防疫物資,分享中國抗疫經驗。華人中醫師在布達佩斯「煮大鍋中藥」,免費提供增強免疫力的湯藥,受到當地民眾歡迎。在中醫藥中心和匈牙利多家中醫藥協會的協調下,一批以中藥產品為主的抗疫物資運抵匈牙利。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表示:「中國抗擊疫情成績有目共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傳統中醫與西醫治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於福年說:「匈牙利成為歐洲最早立法支持中醫藥行業發展的國家,離不開匈牙利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也離不開幾代中醫人深耕社區的不懈努力。在攜手打造『健康絲綢之路』的進程中,中醫藥將發揮獨特的文化優勢,為匈牙利乃至整個中東歐民眾提供健康服務。」

(本報華沙電)

模里西斯——

患者對中醫療效讚不絕口

本報駐南非記者萬宇

中國—模里西斯中醫藥中心於2019年底建成運營,成為非洲首個展示推廣中醫藥的平臺。中心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簡稱嶽陽醫院)與模里西斯城市醫療集團共同創建,來自嶽陽醫院的主任醫師胡炳麟和王曉素以及來自上海蔡同德藥業的藥師薛仁彥3人,成為中醫藥中心的首批開拓者。

中心運營後,尋醫問藥的患者絡繹不絕,甚至有遠在南非的病人專程前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中醫藥中心與嶽陽醫院本部和武漢一線抗疫的醫療隊員實時連線,學習抗疫一手經驗,製作防控新冠肺炎的醫學講座課件。在當地封城的70多天裡,中心專家克服疫情帶來的防護和生活物資短缺等困難,堅守崗位,維持門診正常運作,開展數場醫療防控講座,每天解答數十個遠程醫療諮詢,為當地民眾、中資機構和企業、華僑華人提供醫療支持。

胡炳麟醫生曾在中國援摩洛哥醫療隊工作過兩年,還曾為中國國家女足隊員服務,針灸推拿醫術高超。一位當地賽馬運動員阿卜杜拉腰椎間盤突出症嚴重,只能弓腰行走。經過胡醫生一個月的針灸推拿治療,阿卜杜拉的疼痛明顯緩解,腰也直了起來。3個月後,他徹底恢復,重新參加賽馬。「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真的難以置信!」阿卜杜拉激動地說。

王曉素與模里西斯的當地同仁一起收集國內外關於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文獻和報導,整理成提案交給模里西斯政府。模里西斯總統魯蓬感謝中方各部門對毛方抗疫工作的大力支持,認為中方的善舉彰顯了團結合作的精神。王醫生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脾胃病的資深專家,除了深厚的中醫功底外,還精通胃腸鏡診療技術。一位35歲的男性病人奧迪亞,反覆腹痛半年,吃藥也無效。王醫生馬上聯繫手術室,安排胃鏡檢查,診斷為胃潰瘍病,中醫稱為胃痛病脾胃虛寒證,處方給予黃芪建中湯合左金丸。藥物迅速見效,患者對療效讚不絕口。

中心剛起步時,由於煎藥機和灌裝機未能就緒,所有的煎藥過程必須人工處理。薛仁彥嚴格按照工序一步步手工煎藥,為當地民眾熬製純正的中藥煎湯。現在,機器安裝好後,煎藥效率大大提高,一般2小時內病人就可以拿到全部的劑量。

模里西斯華人、城市醫療集團主席徐惠霖表示:「中醫藥中心專家盡心盡責,醫術高超,深受模里西斯人民的歡迎。」胡炳麟醫生對記者說,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健康使者,希望能對模里西斯抗疫盡一份力量。

(本報約翰尼斯堡電)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1日 18 版)

相關焦點

  • 讓中醫藥助力健康中國
    中醫藥學博大精深,具有獨特優勢,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民族的發展繁榮作出重要貢獻。
  • 用健身氣功增進海峽兩岸群眾健康福祉
    任軍在致辭中表示,香港賽馬會非常願意通過支持具有豐厚文化內涵、明顯健身作用的健身氣功項目,在提升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民眾身心健康、加強相互間體育文化交流方面奉獻愛心,至今已連續支持6屆。這3名授課老師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世界冠軍,功法技術精湛、理論功底深厚、教學經驗豐富。在他們精心講授下,四周的愛好者們時而靜立聆聽、時而跟隨動作、時而拿著手機拍攝,唯恐遺漏掉任何一個老師講授的關鍵點和細節。公開教學結束後,很多愛好者還久久不願離去,繼續圍著老師請教問題、解疑答惑。
  • ...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來自中日新時代健康論壇上的代表聲音
    新華社青島12月22日電 題:深化醫療康養合作 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來自中日新時代健康論壇上的代表聲音新華社記者張旭東、吳書光在博鰲亞洲論壇與日本醫療國際化機構22日聯合舉辦的中日新時代健康論壇上,雙方代表認為
  • 守護「健康臨夏」 增進人民福祉 ——臨夏州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綜述
    守護「健康臨夏」 增進人民福祉——臨夏州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綜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健康中國」被提升為國家戰略,臨夏州全力推動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持續提高,為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中國武術協會:太極拳申遺成功為人類健康增福祉
    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陳恩堂21日表示:「這是中國武術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球數億太極拳習練者的驕傲與榮耀,必將全面推動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普及推廣,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太極拳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健康文化和時尚健身的潮流,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標識,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
  • (體育)中國武術協會:太極拳申遺成功為人類健康增福祉
    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陳恩堂21日表示:「這是中國武術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球數億太極拳習練者的驕傲與榮耀,必將全面推動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普及推廣,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太極拳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健康文化和時尚健身的潮流,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標識,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武術協會:太極拳申遺成功為人類健康增福祉
    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陳恩堂21日表示:「這是中國武術奉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球數億太極拳習練者的驕傲與榮耀,必將全面推動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普及推廣,為增進人類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太極拳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健康文化和時尚健身的潮流,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標識,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
  • 中醫藥快步融入國際醫藥體系
    習近平主席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再次肯定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貢獻。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各種方法,引起海外廣泛關注。中國根據需要與國際社會積極分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經驗與做法,為增進有關國家民眾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貢獻。
  • 吉里巴斯總統說基中合作增進民眾福祉
    吉里巴斯總統馬茂在致辭中表示,復交一年來基中關係快速發展,合作成果增進了民眾福祉。  當晚,吉里巴斯議長裡特、副總統託阿圖、首席大法官穆裡亞、全體內閣部長、多位議員和社會各界代表及在基華僑華人等300餘人出席了招待會。  馬茂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表示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讓基方感到鼓舞。
  • 多領域多渠道合作機制漸顯 共繪中醫藥發展藍圖
    近日,在第六屆中國-東協傳統醫藥論壇上,與會嘉賓就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深化中國與東協國家在傳統醫藥領域合作進行探討,並分享各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的經驗,充分肯定了傳統醫藥在守衛人類健康中的作用。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中國同東協各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充分發揮傳統醫藥的優勢,為全球抗擊疫情作出積極貢獻,也為雙邊進一步深化傳統醫藥合作進行了積極探索。
  • 以針灸為引領 打造中醫藥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發展格局
    「應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建立有效機制,以針灸行業為引領,打造中醫藥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發展格局,積極推動中醫藥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11月29日,「中醫針灸」申遺十周年特別活動暨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2020國際針灸學術研討會在海南海口舉行。
  • 國際銳評丨探月精神將激勵中國為人類福祉作出更多貢獻
    無疑,這將激勵中國人繼續奮進,不斷探索宇宙奧秘,增進人類福祉。 「敢上九天攬月」,這是中國人的夢想與豪情。從嫦娥一號拉開探月序幕,到嫦娥三號帶著第一輛月球車「玉兔號」成功登月,再到嫦娥五號赴月球採樣返回,中國探月工程如期實現「繞、落、回」三步走規劃。中國由此成為全球第三個從月球帶回樣本的國家。這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人對夢想的不懈追求,對未知的勇於探索。
  • 為加快建設壯美廣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曾萬明指出,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擘畫了廣西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藍圖,為廣西鐵路建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希望南寧局集團以這次黨代會為契機,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搶抓用好新發展機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開創各項工作和黨的建設新局面。
  • 莆田市領導深入基層調研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增進群眾健康福祉
    8月24日,市長李建輝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先後深入涵江區、荔城區,調研基層衛生健康體系建設工作。副市長胡國防、市政協副主席張亦兵一同參加。  李建輝首先來到涵江區疾控中心,實地察看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流調隊伍配置等;走進荔城區西天尾鎮北大村衛生所,察看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建設;前往西天尾鎮衛生院,了解醫改分級診療、聯合病房試點工作及疫情防控情況。
  • 人民觀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內容提要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僅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制度保障,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 美國知名健康節目主持人:中國為世界貢獻了許多寶貴財富,中醫藥便是其中之一
    「中國為世界貢獻了許多寶貴財富,中醫藥便是其中之一」1992年,當奧茲第一次來到中國的時候,曾親眼目睹老中醫為患者號脈、檢查患者的舌頭,東方的傳統醫學令他著迷。 當時,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交流使者的身份來華的奧茲,前往北京阜外醫院與中國醫生共同探討心臟病的手術治療。
  • 15個京廊中醫藥協同專科增進百姓健康福祉
    「到醫院看病,就想和北京專家多聊聊疾病知識,了解用藥注意事項,問問在生活中如何調理保健……」近日,在大城縣中醫醫院南區國醫堂治未病中心,擠滿了前來預約看病的市民,市民張先生得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內科專家趙勇前來坐診,早早預約掛號並趕到醫院排隊等候。
  • 臺媒:東南衛視為增進兩岸同胞了解作出很大貢獻,應善待大陸記者
    這麼落伍的文化部門要如何為臺灣打開視野、開發創意?真是令人擔心。其中臺灣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教授林富美和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馮建三的觀點認為,東南衛視提供的信息不是片面之言,對臺灣政治與社會民生有更多報導,「為觀眾提供了更豐富的臺灣選舉生態實質與政治知識」。正如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所說,駐臺記者「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站在這個角度,東南衛視作出了很大貢獻。
  • 趁熱打鐵,乘勝追擊,加快實現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表示,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症狀,能夠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能夠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能夠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醫藥彰顯了特色優勢,貢獻了重要力量。
  • 「雙張」「雙雄」為中醫藥打call!
    自武漢疫情爆發以來,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民族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偉大戰鬥中來,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不僅蘊涵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智慧與經驗,更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與西醫優勢互補、相互協作,為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作出了重要貢獻並發揮了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