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是20多年前一部名為《貝隆夫人》的電影的主題曲。這首歌之所以會廣為流傳甚至讓人聽過後難以忘懷,正是因為其中極為貼切地唱出了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艾薇塔貝隆那充滿心酸曲折但非常燦爛的一生。
艾薇塔的母親胡安娜是她父親用「一匹母馬和一輛舊車」換來的情婦。這個從事裁縫工作的女人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名分,還為自己的男人生了五個孩子。1919年艾薇塔5月6日艾薇塔出生了,但當艾薇塔還在襁褓中時,她的父親便已因故離開。缺失了父愛的艾薇塔總會覺得少了一些安全感,她的少女時代幾乎是在一種近乎壓抑的沉默中度過的,而且無時無刻不充斥著窮困和絕望。
在艾薇塔童年的記憶中,家中的縫紉機聲從未間斷過。為了養活幾個孩子,母親日夜不停地幹活;而艾薇塔和兄弟姐妹們也經常遭人欺負,並被無情地稱為「野種」。每當艾薇塔受了委屈淚流滿面地回到家時,母親就會告誡她,人窮志不窮,面對侮辱和敵視,尤其要自尊自強,不卑不亢。
正是這樣的成長環境,使艾薇塔從小就知道了生活的艱辛。雖然身體瘦弱的她,有個「小瘦子」的綽號,但在幾個孩子中,她的個性最像母親,具有鐵一般堅強的意志。父親去世時,母親帶著幾個孩子去弔唁,卻被趕了出來,連靈堂都不允許進。當時艾薇塔就立下誓言:「中產階級算什麼?我要當阿根廷的大人物!」關於此事,艾薇塔在後來回憶時這樣解釋:「窮人們認為他們在生活中所受的苦難是理所當然的,就像人們可以慢慢習慣一種毒藥一樣,是完全可以忍受的,我卻例外,從不願去品嘗這種毒藥。」正是這樣的人生遭遇,讓年級輕輕的她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夢想:到城市去!
15歲時一個歌舞團到她所在的小鎮演出,艾薇塔和歌舞團的一個年輕歌手好上了。年輕歌手說希望帶艾薇塔離開小鎮,進到繁華都市,賺大錢過富人的生活。艾薇塔知道這是個絕佳的機會,她不惜以身相許,目的不是愛情而是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可現實總是比憧憬要真實和殘酷得多,抵達首都後不久,艾薇塔就被男友拋棄了,當時她舉目無親,身無分文,但她知道她必須挺過去,堅定地留在首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大人物」。在亂世的阿根廷,女人若想成功,必須依靠男人。她踏遍首都的酒吧、劇院、賓館等聲色場所,穿梭於各種權勢男人之間。她年輕漂亮,很快就用美貌徵服了布宜諾斯艾利斯那些有權有勢的男人們,無數老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這些有權有勢男人們的幫助下,艾薇塔開始演電影、話劇、當主持人,總之迅速上位成功。
1944年阿根廷聖胡安發生了大地震,至少有1萬人遇難,阿根廷全國沉浸在悲痛之中。時任阿根廷副總統兼勞工部長胡安·貝隆在一個公園裡公開發表演講,為無家可歸的難民捐款。胡安·貝隆極具感染力的演講瞬間感染了當時在場的艾薇塔。這個49歲的老男人渾身散發著成熟男人的魅力,憂國憂民的情懷和睿智氣質,從小沒有父親的艾薇塔非常迷戀這一套。當胡安·貝隆演講完之後,艾薇塔像個小迷妹一般擠到前面,握著貝隆的手激動地說:「謝謝您的存在」。而胡安·貝隆也被眼前這個漂亮的年輕女子迷住了,從此他們結下了緣分。那時艾薇塔只有25歲。
艾薇塔與貝隆相戀的消息引起了阿根廷上流社會的一番震蕩。這樣一個「出身貧賤、不擇手段的放蕩女人」,上流社會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接受。可是艾薇塔絲毫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她頻繁且熱心地陪伴貝隆出席各種場合,與窮人握手交談,用得體的舉止和溫暖的笑容徵服了百姓大眾的心。在認識一年之後,胡安·貝隆和艾薇塔結婚了,艾薇塔便成了後來世人皆知的貝隆夫人。
1946年,貝隆夫人極力支持丈夫競選阿根廷總統。由於貝隆夫人當時有自己的廣播節目,她是節目主持人,她利用這個節目為丈夫拉票,號召窮人選舉胡安·貝隆。貝隆夫人用自己貧寒的出生迅速博得了底層窮苦大眾的認可。她信誓旦旦地說,貝隆當選總統後將為窮苦大眾、失業人員、單親家庭、未婚母親、無家可歸者、無所依靠的老人們謀福利,後來這一政策發展為「貝隆主義」。貝隆夫人還陪著政府到全國各地巡迴演講宣傳自己的執政理念,他們走到哪裡都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貝隆夫人的人氣甚至超過了胡安·貝隆,因為她的身世更能引起窮人們的共鳴,而胡安·貝隆畢竟是軍人出生,多少與民眾有點距離。
在貝隆夫婦堪稱教科書的宣傳營銷攻勢下,胡安·貝隆終於當選阿根廷總統,伊娃自然而然也成了第一夫人,她一步登天的故事可以說是「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的現代版。成為「第一夫人」的貝隆夫人也有了更多權力為人民謀福利,由於她的出身,她在政治理念上更多地為大眾底層考慮,不斷地為他們創造各種利好。她為窮人修住房、建學校、醫院、養老院等等。而對富人卻態度蠻橫不講道理,越是這樣越能獲得窮人們的支持。
窮人們甚至把貝隆夫人畫像與耶穌像掛在一起,她是「救世者」,她是阿根廷底層窮苦大眾的「女神」。她所參與的外交活動,無不散發著她絕代風華的魅力,讓外國首腦及民眾也不禁為之傾倒。以至於歐洲媒體將艾薇塔的出訪稱為「彩虹之旅」,諸如「貝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難中的鑽石」等頭銜也都在同一時間加在了她的頭上。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不幸卻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在「彩虹之旅」剛剛過半的關鍵時刻,「玫瑰」卻意外地倒下了。在住院期間,只要病情稍有好轉,她便馬不停蹄地忙碌各種社會活動,建立了「第一夫人」基金會和窮人救助中心,專門在國家銀行設立了一個特別帳號;她幫助貝隆整頓國家秩序,與官員的腐敗現象作鬥爭;她還建立醫院和學校,並親自在一所大學任教,講授「貝隆主義」。
1951年,貝隆夫人幫助丈夫成功連任總統,但那時她其實已經患上了子宮癌。當「第一夫人」身患癌症的消息傳出後,頓時阿根廷的教堂被人們擠爆了,他們在為貝隆夫人祈禱。但在1952年7月26日晚8點25分,艾薇塔還是帶著無限遺憾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而這一年,她只有33歲。
艾薇塔的離世讓阿根廷舉國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但也有一些人卻感到慶幸,就是那些富人們,一直打壓他們的惡毒女人終於死了。貝隆夫人去世之後,貝隆總統效仿列寧遺體的處理方式,對貝隆夫人的遺體做了防腐處理,放在阿根廷總工會大樓裡,每天民眾絡繹不絕來瞻仰她的遺容。1955年時阿根廷發生政變,推翻了貝隆政府,胡安·貝隆被迫流亡西班牙。而貝隆夫人的遺體被政變者鞭屍,因為據親歷者說「鼻子上有個大坑,臉部和胸部有被擊打的痕跡,背部也有痕跡。」
「如果我為阿根廷而死,請記住: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那朵曾經怒放的阿根廷玫瑰最終還是凋零了,但她卻以永恆的方式被阿根廷人民所銘記,在他們心裡,沒有人可以超越這位非凡的「第一夫人」。艾薇塔的傳奇經歷也多次被搬上話劇舞臺及電影大熒幕,被世人流傳。
往期推薦
樸素單純就是生活最美好的樣子——楊絳
小三也會被「三」——瑪拉·梅普爾斯
風流浪蕩or愛情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