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早在千年之前,已經對人生做了很好的總結。風華正茂的年紀,正是該有一番作為的年紀,一生之中,可能只有中年才是最佳崛起的「盛年」。可惜很多人還在這個年齡段迷茫,找不清未來的方向。
人在青年,懵懂無知,事事以自我為中心,東西沒學下多少,脾氣到是漸長了不少;人到中年,初顯鋒芒,事事想與別人攀比,無奈比自己強的人大有人在,自甘墮落;人到老年,後悔連連,事事嘆不如重來一場,可惜早已沒有機會。所以人到中年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過程,凡事留個心眼,運用好三句話,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第一:聽別人所不聽
《孫子兵法》是我國千年之前最古老的一本兵書,裡面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流傳千百年的話放到現在依然適用,如果不知道對方所想,就很難接近對方,如果不知道對方想要什麼,就很難站到對方的隊伍中去。可知道一個人內心的想法卻是很難的,因為誰也不會輕易地就把自己的內心想法拋出來。
聽別人所不聽,就是要看對方和你聊天以及交往的過程中,沒有和你說什麼。以前單位有一個部門經理,特別喜歡別人喊他王總,他也總喜歡向別人炫耀自己,從來聽不到他說自己的缺點,當人一提到他的缺點時,他就會怒氣衝衝,亂了陣腳。所以說,想要藉助這種人當成功之路的墊腳石,就一定記住,他常說的東西,就是他的喜好,他不常說的東西,就是他的厭惡。如果想克制對方,就一定要從他沒說過的話裡找線索。
第二:想別人所不想
多數人的思維水平其實是差不多的,所以多數人的社會地位也差不多。窮人之所以要比富人多得多,就是因為窮人習慣了固定的思維,而富人總是在創造思維。相信很多人聽過《易經》裡的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思維決定你的「圈子」,可怎樣才能擁有超於常人的思維呢?
想別人之所不想,就是能讓你擁有超於常人思維的第一步。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都喜歡與這樣的人共事,當下班的時候,你看了手機,有同事提醒明天下午可能會有小雨,你明天上班的時候就準備兩把傘,其中一把留給需要的人,這時候你就比那個告知別人下雨的同事更讓人喜歡。商店大促銷時,你多想想為什麼會甩賣,自己是否需要這些東西。總之,經常想別人所不想,你的思維就會越來越與眾不同,圈子也越來越大。
第三:看別人所不看
樹林裡長得最漂亮最鮮豔的果實,真實目的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多好看,而是為了吸引更多動物,這樣它的種子就能傳播到更多地方,也能霸佔各種山間地頭。做人其實也一樣,能讓你看見的東西,其實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東西,你看不見的東西,才包含著對方真正的目的。
看別人所不看,就是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表面。一群人站在車站的電梯上,他們都想下到一樓,可電梯下降的速度很慢而且很擁擠,而你選擇了走樓梯,結果你早就下來了,而別人還在人群中擁擠。人最怕的就是從眾心理,別人幹什麼,自己也想幹什麼,其實有時候自己冷靜下來想一件事,要比跟隨大家做一件事好得多,畢竟蛋糕就那麼大,分的人多了,最後每個人也得不到多少。
聽別人所不聽,會聽到更多;想別人所不想,會想到更多;看別人所不看,會看到更多。人到中年,會遇上很多故意迷惑你的事,凡是多留個心眼,日子才不會越過越差,祝君早日大富大貴!
參考文獻:《孫子兵法》、《易經》,編輯: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