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給了越來越多同學進入大學求學的機會。大學校園是同學們學習知識,增加見識,增長本領的好地方,只要同學們能夠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不辜負時間虛度光陰的話,畢業後都會有一個不錯的前程。
但是在現實生活裡,並不是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在大學裡做到高度自律,嚴格要求自己。先不說他們的學習狀況如何,僅僅從上課風格上來看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從大一到大四,大學生們上課的風格變化有多大?老教授:提起來就感到傷心難過!
大一的孩子初入校園,憧憬著大學裡的美好生活,珍惜每一次課堂學習的機會
對於大學教師來說,最喜歡的學生當屬大一的孩子了,原因非常簡單,就在於大一的孩子們不僅每一節課從不缺課,而且上課還會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做筆記。
作為大學老師,除了發表高質量的論文以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課程能夠受到同學們的認可。尤其是對於老教授來說,大一的孩子們非常願意聽他們講課,這讓他們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大二的同學完全熟悉了校園「潛規則」,漸漸開始嘗試起了翹課
經過一年大學文化的薰陶,到了大學二年級時,很多同學逐漸變得「油」了起來。在大一時課堂上幾乎沒有玩手機的同學,可是到了大二時,同學們都知道老師對於玩手機這件事不大管,便開始肆無忌憚地玩起了手機,嚴重影響了學習的狀況,也打擊了老師講課的積極性。
更有一些膽子大的同學,發現有的老師上課從來不點名,開始嘗試起來逃課這種行為,對自己的學習生涯嚴重不負責。
大三的同學大都非常迷茫,課堂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地方
到了大三以後,很多同學恍然悔悟,發現自己不能再繼續墮落下去了,急需找到人生的目標和方向。這時候,大多數同學都會把目光聚集到公考和考研上,於是乎課堂便成為了他們自主學習的地方。雖然同學們上課不聽課會讓老師感到傷心難過,但是看到同學們轉變如此巨大,都是為了美好的未來而奮鬥,老師們也感到欣慰。
大四的同學課程變得越來越少,上課的同學也越來越少
很多學校的課程設置都是採用「先緊後松」的模式,在大一大二時安排很多的課程,到了大三大四時就只剩下很少的選修課。對於大四的同學們來說,他們真正面臨著人生的抉擇,每天都要為了畢業後的生活而忙碌,已經沒有上課的心思了,來教室聽課的人數也很少。
等到臨近畢業時,大多數大四的同學又會開始追憶自己的大學時光,遺憾自己沒能在課上認真聽老師講課。目前來看,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循環,大學老教師也感到非常難過。
大學四年看似很長,但是轉眼間你就要畢業了。大一大二的時光其實非常寶貴,也是同學們極其容易浪費的時間,如果每一個大學生能夠把這些時間用好了,而不是到了大三大四時才想起來要認真聽課,畢業後真的不需要為自己的前程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