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混戰16年,日軍為何不趁機進攻中國?學者,他們根本不敢
眾所周知,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悲劇史。在這段時間裡,中國內憂外患,遭遇到了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之局。先是鴉片戰爭的爆發,英國洞開了中國大門。然後又是英法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還和中國籤訂了《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等。而後日本又來作妖,擊敗北洋水師,逼中國籤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來又是八國聯軍侵華、再到抗日戰爭。
大家可以發現,中國的近代史,一直都是被外敵入侵和欺負的。當然,在這其中,日本是欺負我們最兇的一個國家。從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日本對我國的侵略可以說是一次比一次兇!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雖然日本在晚清時期和民國時期都入侵了我國,但是在北洋軍閥混戰的這16年裡,卻根本沒有入侵中國的打算,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到1895年結束。而日本第二次入侵中國,卻就到了1931年。在這中間的時間裡,基本上都是中國軍閥在混戰的時候,特別是1912-1928年的北洋政府時期,日本好像一下就溫順了起來,除了逼迫袁世凱籤訂了21條,好像就沒什麼作為了。而這段時期正值中國軍閥混戰,整個中國都不穩定,為啥日軍不趁機一舉拿下中國呢?對此,有學者表示:他們不是不想,而是根本不敢!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的實力吧。雖然中國已經被列強蹂躪了半個世紀,但是仍然是百足之蟲,實力不容小覷。就軍事實力而言,日軍還真不是北洋軍閥的對手!清末李鴻章和張之洞都開始組建新軍,北洋的前身淮軍就是新軍中非常強悍的一支部隊。若不是甲午戰爭時清廷的腐朽,日軍根本無法戰勝北洋水師!
雖然甲午戰爭後,日軍幾乎覆滅了北洋水師。但是如果日軍想入侵中國,必須要面對著中國精銳的北洋陸軍。而此時北洋陸軍早已換上了新式裝備,其實力比日本陸軍還要強勁!再來看北洋政府的幾位首腦。袁世凱不用說,是個老狐狸,一直和日本人周旋著,日本人也覺得他相當難對付。
張作霖就更不用說了,想要入侵中國,這個攔路虎就夠他們喝一壺了。張作霖擁有30萬奉系軍閥,是當時中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人員素質上都是處於一流水平。而且東北是張作霖老家,有大量的工業基地,日本想要攻佔絕非易事。
倘若不是張作霖死了,張學良放棄抵抗,東北也不至於那麼容易落入日本人之手,中國之後的抗戰也不至於那麼艱難。吳佩孚,一個有著大義的直系軍閥首領,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誓死不從。孫傳芳,寧願出家為僧也不當漢奸。
北洋軍閥雖然名聲不好,對國民剝削,但是他們畢竟是中國人,對於民族大義還是有氣節。畢竟北洋軍閥大多都是經歷過甲午海戰的,對日本人有著深仇大恨。所以,日本即使想入侵中國,有北洋政府在,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