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形容男子有一個成語,叫「七尺男兒」。我們現在依然會用這個成語來形容男子。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古代人真的是身高七尺,按照現在三尺等於一米換算,古代男子的身高豈不是都個個超過兩米?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類身高在古代普遍偏低,這是由於當時的營養情況不好,發展到現在,隨著食物的極大豐富,現在的孩子個頭一個比一個高了。但是在古代如果平均都是「七尺男兒」,那簡直堪比巨人國了。以現在的數據,中國男子的平均身高為1.67米,難道我們現在比古人還要矮?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古代的一尺,跟現在的一尺是不一樣的單位。
我們現在以米為單位的計算方式,其實是來自於西方,是近代後才傳入國內的。在古代我們更加習慣以尺寸來計算距離。為了跟西方的「米」形成換算規格,三尺等於1米的換算規矩,是從清末才形成的。在古代並不是如此。按照一些考古證據,我們已經能夠大概計算出歷朝歷代一尺相當於現在的長度。從秦始皇時期開始,我們的度量衡就已經基本統一了。
在秦朝時期,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而七尺男兒也就是在秦漢時期流傳下來的話,如果按照這樣換算的話,古代的「七尺男兒」差不多身高是1.61米,比較符合現實。
在古代的一些描述中,往往對名人有一些誇大的成分,比如對孔子的身高描寫就是「身長九尺六寸」,這麼算下來孔子的身高也超過了2米,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在《三國演義》中,對古代名將們的身高描寫更加誇張,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幾乎個個都能進國家籃球隊了。
在古代由於蛋白質缺乏,想要長個高個子很難,我們應該感謝現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