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11個交易日,公募基金的冠軍爭奪戰也逐漸白熱化。截至12月15日,農銀匯理工業4.0靈活配置混合以高達131.22%的年內收益率暫居業績榜首位,而農銀匯理基金旗下2隻產品以及廣發高端製造股票A也以超120%的收益率緊隨其後,2020年度公募基金產品冠軍花落誰家成業內關注重點。在公募基金業績冠軍即將出爐之時,有關公募「冠軍魔咒」也再度被提起。往年數據顯示,曾登榜年度業績冠軍的公募產品,在奪冠後次年,大多數遭遇「滑鐵盧」,業績大幅下滑甚至為負。而根據最新數據來看,2019年度的冠軍基金產品仍跑贏同類平均。如此來看,今年公募「冠軍魔咒」或有望被打破。
「冠軍爭霸賽」戰況膠著
臨近年末,冠軍基金產品的爭奪戰也開始呈現膠著狀態,而當前市場的聚焦點也集中在4隻基金上。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農銀匯理工業4.0靈活配置混合以高達131.22%的年內收益率暫居業績榜首位,而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靈活配置混合、廣發高端製造股票A、農銀匯理研究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則分別以128.88%、124.3%、123.4%的年內收益率緊隨其後。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廣發高端製造股票A一直穩居首位,但上述農銀匯理基金旗下3隻產品則是「窮追不捨」,一直緊隨其後。而在12月14日,農銀匯理工業4.0靈活配置混合、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靈活配置混合終於實現反超,廣發高端製造股票A則被「擠」至業績榜第3名,可見公募「冠軍爭奪戰」的激烈程度。當前距離2020年結束仍有11個交易日,冠軍基金產品、冠軍基金經理究竟花落誰家,值得拭目以待。
據悉,廣發高端製造股票由孫迪和鄭澄然共同管理。公開資料顯示,孫迪曾任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研究員、部門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現任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總經理。孫迪當前在管基金共4隻(份額合併計算,下同)。而鄭澄然則是新生代基金經理,證券從業年限僅五年,曾先後任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研究員、成長投資部研究員,於2020年5月20日開始任廣發鑫享混合基金經理,並於7月23日兼任廣發高端製造股票基金經理。
相較之下,上述農銀匯理基金旗下3位「爭奪者」則均由同一基金經理――趙詣管理。相關資料顯示,趙詣目前在管產品共計4隻,截至12月15日,趙詣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為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靈活配置混合,高達169.61%。就當前公募基金業績榜來看,2020年度的冠軍基金經理較大可能在廣發基金和農銀匯理基金中誕生。
公募「冠軍魔咒」或被破?
無獨有偶,與趙詣一樣,去年的冠軍基金經理也有3隻在管產品業績亮眼,並同時包攬2019年度公募業績榜三甲。
2019年,廣發基金旗下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以121.69%的年內收益率穩坐該年度的冠軍基金寶座,其基金經理為劉格菘。同期,劉格菘在管的廣發創新升級靈活配置混合、廣發多元新興股票也分別以110.37%、106.58%的年內收益率分別排名公募業績榜第二、第三名,強勢「霸榜」。
值得一提的是,在奪得2019年冠軍基金經理桂冠後,劉格菘緊接著在2020年1月發行的新基金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就受到投資者熱捧,根據彼時公告披露的80億元募集上限和8.68%的配售比例不難算出,該產品實際募集金額超過900億元。
事實上,高光過後,歷年來屢見不鮮的公募「冠軍魔咒」,也令市場聚焦劉格菘在2020年的業績表現。
所謂公募「冠軍魔咒」,即指前一年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在下一年度往往表現平平甚至倒數。
例如,東方紅睿華滬港深靈活配置混合以67.9%的全年收益率奪得2017年冠軍基金之位,但在2018年度,其年內收益率大幅下滑至-21.97%,跑輸同類平均8.97個百分點。而在2016年以92.1%的年內收益率奪冠的國泰濃益靈活配置混合C,2017年的收益率僅為13.56%,遠低於該年冠軍基金的表現。另外,易方達新興成長靈活配置混合曾以171.78%的年內收益率在2015年居榜首,但在次年,該產品的年收益率由盈轉跌,大幅虧損39.83%,且跑輸同類平均超35個百分點。
不過,過往的「冠軍魔咒」似乎並未發生在劉格菘身上。公開數據顯示,整體而言,2020年劉格菘在管的大部分產品業績也在持續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2019年度的冠軍基金廣發雙擎升級混合A的年內收益率為53.49%,跑贏同類平均13.72個百分點。當前,劉格菘在管的9隻產品(份額分開計算)中,僅3隻跑輸同類平均,而今年表現最佳的為廣發鑫享靈活配置混合,年內收益率達99.21%,接近翻倍。可以看出,公募「冠軍魔咒」似乎也沒有在劉格菘身上上演。
投資仍需避免盲從
那麼,公募「冠軍魔咒」背後成因究竟為何?在資深市場人士王群航看來,產品的設計定位和市場行情是影響基金業績的關鍵因素。「要把市場和產品結合起來看。首先要關注基金產品本身的投資範圍,是進行全市場投資還是進行特定行業/主題投資。其次要關注基礎市場行情是普漲還是結構性上漲。比如投資特定行業/主題的基金,業績好壞會跟基礎市場的結構性行情的結構特徵相關。」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則認為,「冠軍魔咒」也與基金經理激進的投資心態有關。獲得冠軍後,基金經理的投資心態難免有所激進,資產管理策略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基金經理在冠軍光環的重壓下,加之業績考核以及穩定排名的壓力,也可能會影響下一年的發揮。
正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言,所謂「冠軍魔咒」,不過是基金經理投資策略與市場環境影響不符所產生的結果。在此背景下,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冠軍魔咒」的存在並非壞事。「如果表現好的產品一直都表現很好,而表現差的產品持續表現不好,市場也會極度不平衡。在不同的基礎市場行業背景下,不同基金產品的投資範圍、投資策略以及基金經理的能力發揮也各有不同,所以產品的業績表現、排名也有所不同,這才是市場的魅力」,王群航如是說。
王群航預測,在未來的基礎市場行情,普漲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結構性行情的特徵會得到強化,未來的基金績效表現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而在基金產品日漸豐富的情況下,投資者如何能避免盲從投資?深圳中金華創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濤表示,從產品規模、長期收益率、產品的設計結構,是否有跟投,基金經理的履歷等方面,都可以分析一位基金經理是否能夠成為長期穩定盈利的「大神」。「挑選基金經理和其管理的產品如同看股票的基本面,上述因素缺一不可。」
責任編輯:c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