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前段時間頗有爭議的直播事件,她直言,直播應該是將美好的東西帶給大家,自己的直播間還是要自己做主。
並且大方回應稱自己不是失控也不是有問題,只是希望每一場直播都不要只為了掙錢這一個目的,過於商業的氛圍與自己嘗試直播想要推薦好物的初衷相悖。她直言,直播應該是將美好的東西帶給大家,自己的直播間還是要自己做主。
事件發生之後,在網絡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一方面認為既然直播了就應該遵守遊戲規則,況且直播之前應該就要了解清楚地事情,為什麼直播的時候才爆發出來呢?這是典型的不遵守職業道德。
另一方面則認為,做事情本來就應該娛樂生活,而沒有必要委屈自己去迎合市場。
的確,雙方的觀點都是有理由根據的。我們常說「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況且在直播之前應該就會要溝通好的一些事情,甚至還會有彩排走一遍流程。那為什麼在直播的時候才要對規則提出疑問呢?
我們都知道,對於流量主播來說,直播之前都會先進行一段時間的預熱,讓粉絲朋友們能夠實事先了解自己喜歡的主播什麼時候開始上線,甚至於自己早早地等在直播間裡。
從決定到直播當天,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如果不是因為某種製造話題的目的,那可能就是因為直播的時候臨時增加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環節吧?
在之前我們主要是通過大銀屏或者電視劇的形式觀看自己喜歡的明星,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直播的行業模式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明星加入進來,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鞏固自己的人設,另外一方面能夠近距離地與喜歡自己的粉絲互動。難道明星直播只是為了帶貨而直播嗎?
隨著近些年短視頻和直播的模式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這樣的模式之下消磨大量的時間。我們可以在這樣的場景之下娛樂,也可以在這樣的模式之下獲取知識。
但是當某個行業壯大起來之後,商業的銅臭就開始侵蝕。我們觀看直播是為了娛樂自我,還是單純的購物呢?隨著主播「321,上連結」的號令,隨著商品數量的迅速減少,那些本來抱著娛樂心態進來的粉絲被帶動起來,毫不猶豫地點擊了幾下屏幕,於是一件商品就這樣的被自己莫名其妙的購買了。
不得不說,那些擅長帶貨的主播無一不是氣氛烘託的高手,甚至是心理打擊的專家,在你最放鬆的時候開開心心的就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消費在了那些並不是特別需要的商品之上。我很認可在直播間裡鄭爽說的一句話「我沒有必要一直去強調商品,如果你喜歡,就買。不喜歡,不需要,千萬別買。」
而且,如果真的是需要購買商品的話,我們都非常成熟的電商平臺,為什麼非要在直播間裡那種不理智的情況下購買別人推薦的商品呢?
直播是一種新的娛樂模式,粉絲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觀看直播是為了什麼。主播也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珍惜那些喜歡自己的粉絲。跨界的主播也應該在遵循市場規則的前提之前,堅守自己的準則。
#鄭爽回應直播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