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斯人慷慨同|紀念孫中山先生

2021-02-07 新華網


92年前的今天,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肝癌不治不幸離世,享年59歲。

 

他出生時,英法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的餘灰還未散盡,席捲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剛剛平息,滿清政府還試圖通過洋務運動做最後的掙扎。

 

他離開那年,國共兩黨合作結成革命統一戰線,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初現曙光。

風雨滄桑的59年,上書李鴻章、組織興中會、創建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改組國民黨、兩度護法……直到去世前還在帶病為國事操勞,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鞠躬盡瘁的一生。

 

1924年10月,奉系軍閥的張作霖和直系將領馮玉祥聯合推翻曹錕為總統的直系軍閥政權。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先後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此時的孫中山先生已重病纏身,但為結束軍閥割據局面,他仍長途奔波一個多月,扶病到達北京,直到1925年3月在北京去世。

 彌留之際,在口述遺書《國事篇》中,他還依然把拯救中國、拯救民眾放在心中。


「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有人回憶,孫中山臨終前口中反覆的說著:「和平、奮鬥、救中國。」

從年幼時對洪秀全等反清人士產生崇拜,到寄希望於清政府改良主義,再提出「三民主義」走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道路,到最終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孫中山先生一生不斷調整的理想,也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推翻帝制後,革命果實不斷被篡奪,軍閥割據民不聊生,先生理想不斷碰壁。直到晚年,俄國革命的成功給他很大的鼓舞。他親自製訂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強調「今後之革命非以俄為師斷無成就。

臨終前夕,他再次把希望寄託於蘇聯,特地口授了《致蘇聯遺書》,「我希望國民黨在完成其由帝國主義制度解放中國及其他被侵略國之歷史的工作中,與你們合力共作。命運使我必須放下我未竟之業移交於彼謹守國民黨主義與教訓而組織我真正同志之人。」

 

只是先生辭世不久,國民黨便背叛了先生遺志,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自宜昌而上,入峽行,約一百英裡而達四川之低地……急流與灘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遊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而行,而又可資其水力」,「分級壩堰,改善航道,壅流發電」。


孫中山先生早在1918年撰寫的《建國方略》「實業計劃」中就提出了建設三峽水閘、開發長江水電的設想。

 

陳列在上海孫中山故居二樓走廊東面的《中國鐵路全圖》,是孫中山當年親手制定的中國鐵路規劃全圖。這個規模浩大的10萬英裡的鐵路計劃,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也註定只會出現在地圖上。

 當時有人在背後給孫中山先生起了一個不雅的外號「孫大炮」,說的就是孫中山雄心勃勃的國家建設計劃。如今回味起來,令人唏噓。

 

然而,先生終究可以了無遺憾,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也是最忠實的繼承者。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民族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向著振興中華的目標堅定邁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那個先生日思夜想的三峽工程也在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到2016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12.4萬公裡;除此之外「建設西部」「開發浦東」「海南建省」「青藏鐵路」這些在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施的計劃,也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尚餘遺業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這是孫中山先生的哀悼革命烈士劉道一的一首詩,今天也讓我們用這首詩來紀念孫中山先生。




在這些場合,習近平都提到了孫中山


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繫民眾的博大情懷。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來完成。今天,要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我們黨就必須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擁護和支持作為力量源泉,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把13億多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磅礴力量。


——2016年11月11日,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產生了儒、釋、道、墨、名、法、陰陽、農、雜、兵等各家學說,湧現了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韓愈、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魯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近代以後,中國飽受戰亂動蕩,歷經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磨難。100多年前,中國人民開始「睜眼看世界」,努力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經到英國求學。在經歷君主立憲制、議會制、總統制等的失敗嘗試後,中國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2015年,當地時間10月21日,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政廳發表題為《共倡開放包容 共促和平發展》的重要演講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舊的制度推翻了,中國向何處去?中國人苦苦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君主立憲制、復闢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後,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2014年4月1日,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重要演講歷史不會忘記,100多年前,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以當時留日中國學生等為骨幹組建中國同盟會,毅然發動和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點燃了振興中華的希望。——2013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孫中山的語錄中,習近平引用最多的就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什麼是當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發表演講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裡,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演講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縱觀世界歷史,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這就是歷史規律。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2013年1月28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來源:綜合共青團中央、新華網

編輯:王帥

相關焦點

  • 紀念孫中山逝世94周年(附《總理遺囑》)
    命運使我必須放下我未竟之業移交於彼謹守國民黨主義與教訓而組織我真正同志之人。」只是先生辭世不久,國民黨便背叛了先生遺志,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 事業未竟的一生 —— 「自宜昌而上,入峽行,約一百英裡而達四川之低地……急流與灘石,沿流皆是。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4周年
    我館孫中山先生像 今天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4周年紀念日
  •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書畫展在臺北開幕
    原標題: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書畫展在臺北開幕   16日,由黃埔軍校同學會組織的「大陸書畫家藝術交流訪問團」一行20人專赴臺灣地區,在臺北市舉辦了「弘揚中山精神攜手振興中華——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書畫展」。書畫展旨在緬懷孫中山先生為國家統一、民族獨立、社會進步事業所做出的歷史功勳、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和進取精神。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孫中山壹圓】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陵墓落成而鑄造的紀念銀幣
    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孫中山先生為了商談全國和平大局,毅然應邀北上,不想於當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民國政府在南京鐘山建造了中山陵,並將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從北京移至南京。1927年,由國共兩黨合作的北伐戰爭勝局基本奠定,北洋軍閥統治集團遭受沉重打擊,民國政府準備建都南京。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
    他的長兄孫眉資助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92年(光緒十八年),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隨後在澳門、廣州等地一面行醫,一面結納反清秘密會社,準備創立革命團體。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2月,在香港聯合當地愛國知識分子的組織輔仁文社,建立香港興中會。同年10月,興中會密謀在廣州起義,事洩失敗。孫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 郭松民 | 孫中山先生「國父」稱號的來歷及其他——紀念辛亥革命107周年
    1941年5月29日,南京汪精衛偽政權的中央政治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了由陳公博提出的「手創中華民國之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應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的議案,同時規定有關「公牘、教科書籍、報紙、刊物及一切文字稱述總理或孫先生時,均應改稱國父」。
  • 【紀念】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小編語:2016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紀念日。
  • 【新品首發】隆重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特批發行《百年中山》等值兌換紀念鈔王!!!
    孫中山的愛國精神千古流芳,《百年中山》紀念鈔王已載入史冊,彪炳千秋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他為建立一個獨立、統一、民主和富強的中國而獻出了畢生精力和智慧。他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博大的愛國情懷和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成為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 孫中山先生的後人都在哪裡?他們的現狀又是如何?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一生為革命事業,席不暇暖,耗盡心血。他為改造中國,奮鬥三十年,留下了豐富的政治遺產。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去世,享年58歲。如今,時光荏苒,已近百年,他的子女後代們現狀又是如何呢?
  • 兩岸不可忘卻: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國家統一和中華振興
    孫中山先生堅持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思想,至今閃爍著熾熱的愛國主義光芒。在這樣一個高規格的紀念場合中,在兩岸最大公約數孫中山精神前,習總書記連用6個「任何」、語氣極其嚴肅地再次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歷史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堅決反對。
  • 孫中山先生靈柩南京奉安過兗紀實
    孫中山先生靈柩南京奉安過兗紀實劉祥彬 賈玉璋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生於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1925年(民國十四年)3月12日,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遺體用從蘇聯運來的水晶棺裝殮,暫厝於北京社稷壇大殿(即今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4月2日移至香山碧雲寺。
  • 【舊篇新發】孫中山是誰?——紀念國父誕辰152周年
    以此舊篇,緬懷紀念。】【別鶴按2:末尾滿江紅詞「王帝禍國沉恨水」,改為「秦桎禍國沉恨水」,秦政不等於王政】原標題:《中山誓》前言:孫中山是誰?      然而,後人追悼國父孫中山先生,卻難免多了幾分悲壯,即使辛亥功成的頂點亦道:「艱難險阻兮,不變初心。風外志士兮,聞風響應。灑純潔之熱血兮,為正義之奮爭。精誠所感,霹靂一聲。卒致滿清推翻,共和告成。生民拯於塗炭兮,漢物復其尊榮。」      因為後人尚未理解——孫中山是誰?      孫中山說,前代為英雄革命,辛亥開創的是國民革命。
  • 2012紀念孫中山之對孫中山的歷史評價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數學>正文2012紀念孫中山之對孫中山的歷史評價 2012-03-07 16:58 來源:網際網路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的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沉思 臺灣到底還有多少人認同孫中山?
    150周年紀念日,11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其對孫中山先生的高度評價以及藉此引申的對國家統一的堅定決心,引起兩岸四地高度關注。「一個國父誕辰,兩岸各自表述」儘管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兩岸在孫中山先生誕辰的「算法」上便有所不同。臺灣以虛歲計數,而大陸則以足歲來論。此現象去年便在臺灣引起討論,按臺灣算法,去年即為孫先生誕辰150周年,於是不止有系列紀念活動,亦發行紀念郵票、紀念幣等。
  • 上海舉辦孫宋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郭容 攝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26日,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 孫中山先生衣冠冢為什麼安放在這座藏式佛塔內?
    北京香山北側的碧雲寺內矗立著一座乾隆十三年(1748年)建成的漢白玉金剛寶座塔,塔內安放著孫中山先生衣冠冢。(拍攝:戴佼佼)塔座石券門內中央書「孫中山先生衣冠冢」八字,中山先生的衣冠冢正是安放在此。(圖片來源:中國網)
  • 孫中山逝世紀念日
    毛澤東主席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評價了孫中山先生的一生。他說: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強調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毛澤東:「將來我們的力量越大,我們就越要孫中山,就越有好處,沒有壞處。我們應該有清醒的頭腦來舉起孫中山這面旗幟。」
  • 1912年民國大總統選舉,孫中山先生與袁世凱誰才是眾望所歸?
    當時孫中山認識了不少華僑巨富,在孫中山回國時,中外各報盛傳他將攜巨款回國主持革命,社會各界一片歡騰,人心振奮。然而等到12月25日孫中山出現在上海碼頭,面對各界人士關於革命巨款的詢問,孫中山答日:「我沒有一文錢,我帶回來的只是革命的精神!」
  • 上海舉辦孫宋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活動-新聞頻道-手機搜狐
    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寓所百年紀念展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行。 郭容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許婧)2018年是孫中山宋慶齡入住莫利愛路29號(今上海市香山路7號)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