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起三國,不得不說,一本《三國演義》將其中的波折傳奇的故事展現的淋漓盡致,讓人看的直呼痛快。無論是梟雄曹操,還是忠厚老實的劉備,或者是腹黑的孫權,都為這個亂世增添著屬於它的精彩。
但是看三國,很多人不喜歡看後期!為什麼?因為英雄遲暮,美人凋零,再也不是那個璀璨的大爭之世!後期的三國在平平淡淡之中那些英雄人物就這樣走向末路,誰能想到,俊美的周郎早已逝去,鳳雛之稱的龐統大丈夫聲名不顯就魂斷落鳳坡,連謀略如妖的諸葛亮也難向天借命,魂斷五丈原。
而三國最大的獲利者就是那個被稱為「冢虎」的司馬懿了。提起司馬懿,我想有很多人都不太喜歡他,因為在書中,他狡猾奸詐,陰險又冷酷無情,最後坐收漁翁之利。提起司馬懿的漁翁之利,我們就不能不說三國時期的兩個讖言了,這兩個讖言,和司馬懿息息相關,也正是這兩個讖言,竟導致了兩個王朝的接連更替。
首先就是曹操的「三馬食槽」了,作為三國時期最強的諸侯之一,曹操有能力又能用人,但是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太多疑了。因為多疑,他殺了呂伯奢一家,喊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因為多疑,他說自己夜裡好殺人,於是將為自己蓋被的侍衛殺害,因為多疑,他將為他治病的神醫華佗殺害,因為多疑,曹操做了太多太多。
古人們對於佔卜或者是夢境等是非常的迷信了,從而衍生出來了解夢師,而曹操做了一個「三馬食槽」的夢,這個夢,使得曹操越來的越多疑,對於與馬有關的任何事情任何人都變得懷疑。最初的曹操,因為擔憂自己的性命能殺自己伯父呂伯奢全家,而關於在「三馬食槽」這件事上,曹操又會做出怎樣的舉動!
忽一夜夢三馬同槽而食,及曉,問賈詡曰:「孤向日曾夢三馬同槽,疑是馬騰父子為禍;今騰已死,昨宵復夢三馬同槽。主何吉兇?」詡曰:「祿馬,吉兆也。祿馬歸於曹,王上何必疑乎?」。——《三國演義》
儘管賈詡已經為曹操做出了合理的解釋,但是我相信,對於曹操這種生性多疑的人而言,肯定內心深處會更加的懷疑的。而隨著司馬懿的出現,曹操內心的猜疑更加深了,尤其是司馬懿獨特的相貌——鷹視狼顧,像鷹一樣的目光,再加上可以像狼一樣,身子不動頭部轉動一百八十度,這樣獨特的相貌毫無疑問是特殊的,因為這種面相,在歷史上的名聲都不太好,都是狼心狗肺,心術不正之人,同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這種人有帝王之象,所以第一次見到司馬懿,曹操就對司馬懿充滿了猜疑。
在《三國演義》九十一回中,曹操曾經評論到司馬懿:「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
所以曹操將司馬懿留在了自己的身邊,既借用了司馬懿的才智,又能時時看管住司馬懿,不得不說,曹操不愧為名傳千古的梟雄人物,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不敢有絲毫的動作,唯唯諾諾。但是曹操顯然低估自己了,司馬懿太能活了,曹操死後,曹氏中人再也沒人能夠鎮得住司馬懿。
司馬懿太能活了,熬過了曹操,熬過了曹丕,熬過了曹叡,熬過了曹氏最鼎盛的一段時光,於是在後來曹爽曹芳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時,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於是司馬家族成功的執掌了曹魏的大權。後來有了司馬家族的司馬炎的篡位,成為了晉國的開創者,至此,四十六年的魏國盛世到此結束,迎來了一個新一任王朝的更替,而這次更替,最初的原因正是因為一則讖言。
然而,關於讖言還沒有結束,曹操的「三馬食槽」的讖言果然在司馬懿身上得到了實現,而因為這則讖言,司馬懿也專門請人算命,得到了一則「牛繼馬後」的讖言,不得不說命運的輪迴如此之快。
而為了避免曹氏家族的命運在自己的司馬家再次上演,所以司馬懿選擇了先下手為強,開始按照讖言開始對於有威脅的人想方設法的處決掉。
《宋史·符瑞上》記載:「先是,宣帝有寵將牛金,屢有功,宣帝作兩口榼,一口盛毒酒,一口盛善酒,自飲善酒,毒酒與金,金飲之即斃。景帝曰:"金名將,可大用,云何害之?"宣帝曰:"汝忘石瑞,馬後有牛乎?"元帝母夏侯妃與琅邪國小史姓牛私通,而生元帝。」
當時有一個叫做牛金的將軍,給隨司馬懿南徵北戰,屢立戰功,但是就因為自己姓牛,再加上司馬懿本身也是靠著軍隊發的家,所以牛金就被司馬懿當作了這個讖言的下一個實施者,於是先下手為強,司馬懿想方設法將牛金除去了。
司馬懿本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殊不知真正的「牛」只是一個姓牛的小吏,這個小吏和當時的琅琊王后私通,生下了司馬睿,也就是晉元帝,就這樣李代桃僵,司馬家族的朝代就這樣被取代掉了,不得不說命運的轉變是如此之快以及充滿了戲劇性。
三國時的兩個讖言「三馬食槽」以及「牛繼馬後」就這樣充滿戲劇性地被實現了,不得不說讓人看得目瞪口呆,就這樣因為兩則讖言,竟造就了兩代王朝的更替,讓人不由得發出感嘆,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司馬懿篡位曹魏,同樣的,自己的朝代也這樣被人侮辱的謀奪掉。
「三馬食槽」「牛繼馬後」,曹操徵戰了大半生,他的成果卻被自己的子孫丟了,司馬懿苦心積慮,謀奪了曹魏的基業,但是自己到頭了也是一場空,反而是一個小吏,因為偷情,就這樣謀奪了幾代人的勞動成果,不得不讓人感嘆命運的撥弄如此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