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殫精竭慮 把好健康飲水總開關
12月中旬,天氣寒冷,但法官泉桶裝水配送車間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在搬運剛剛生產的桶裝水,送往城區各個小區……
宜昌市桶裝飲用水商會會長高朝平介紹說,經過幾年努力,我市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經過兼併重組,轉型升級,質量上了一個大臺階,作為會長,必須要把好桶裝飲用水的生產質量,守好市民健康飲水的總開關。
走遍46家企業傳遞健康飲水理念
剛去綠源水廠,再去法官泉飲品車間,封閉式無人生產車間讓人記憶猶新。幾年前,宜昌市有大大小小46家生產桶裝飲用水企業,相當部分都是手工作坊,飲水質量存在極大隱患。
桶裝飲用水商會成立之前,各廠家交流非常少,一盤散沙,少有合作。為了規範桶裝飲用水生產,保障市民健康飲水,光靠質量技術監督不夠,還需要行業自我約束。
高朝平告訴記者,為了籌建商會,一個月內,他跑遍了宜昌市46家桶裝水廠家。這些廠家分布在宜昌市各個縣市區,相當一部分還在鄉鎮,甚至在村裡。
商會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高會長是一位殘疾人,還有多種基礎病,但是,他身殘志堅,依然克服重重困難,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挨個挨個找每一個廠家負責人,把健康飲水的理念宣傳到位,把轉型升級的緊迫性講透。
高朝平告訴記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飲水的要求必然更高,早轉型比晚轉型有利,主動轉型比被動淘汰要好。
經過會長苦口婆心的宣講,幾年內,桶裝水行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廠家由原來的46家關停並轉到現在的6家,由手工作坊到現在無人自動化生產,產品質量發生飛躍。
搭建交流平臺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宜昌市桶裝飲用水商會帶領會員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樹立促進宜昌桶裝飲用水行業健康發展的宗旨,立足服務」,高朝平介紹說。
商會多次邀請原宜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高級工程師給會員講課,提高大家質量意識和技術水平。他帶領商會會員勤學苦練,不僅學黨的方針政策,還關注桶裝水行業發展和新技術的引進,努力發揮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高朝平說,商會成立的初心就是服務。對會員生產、管理、市場遇到的問題,商會給予具體指導和幫助,對會員的合理正當要求,做到有求必應。
他說,商會的交流活動已不再局限於本市,已與國家飲料工業協會建立了聯動機制,將行業發展趨勢等信息及時在會員中進行宣傳、交流和學習。
商會推動品牌戰略,提升品牌意識,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通過企業的不懈努力,商會的積極工作,宜昌桶裝飲用水在品牌戰略中成績斐然。
另外,商會根據各企業經營情況,為防止無序競爭,保持本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不定期組織會員企業召開協調會議,並達成了反不正當競爭的共識,促進了桶裝飲用水行業的健康發展。
鐵肩挑重擔
履行商會社會責任
今年疫情期間,為了給興發集團、宜化集團及三峽大學留學生保供飲用水,商會迅速組織力量,沒有人,家屬帶頭上。商會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疫情緊張,一下子招不齊送水工人,會長直接命令自己的兒子騎車,開車送水,一直堅持一個多月。
後來,為了行業早日復工復產,商會想盡辦法,與各個有關部門聯繫,與會員溝通,確保我市醫院、機關、重要企業等重點單位桶裝水供應。疫情期間,商會還號召會員積極捐款捐物。
作為殘疾人,商會會長單位創立的夷陵區心語殘疾人互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致力於幫扶殘疾人、帶給殘疾人陽光和溫暖。據介紹,中心扶助貧困殘疾青少年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完成學業,提高殘疾人整體素質。具有本區戶籍的貧困殘疾人或者殘疾人子女就讀高中或大學的在校生,殘疾學生每年補助2000元,殘疾人子女每年補助1000元。
另外,中心邀請心理諮詢師深入宏晨包裝、翔陵紙業、申昌服飾三家福利企業,對殘疾職工進行一系列心理輔導,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增強幸福感與獲得感。
(三峽商報全媒記者王凌雲通訊員徐玲)
(文章來源:三峽商報)
(責任編輯:DF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