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南寧一小區的保安用防暴鋼叉鎖住了外賣小哥的脖子,導致小哥脖子受傷,目擊者表示,當時外賣小哥沒有打人,也沒有兇器。旁邊另外一名外賣員十分生氣,怒斥保安:"這也太欺負人了,外賣員也是人!你就這樣欺負一個小孩子?"。目前涉事的保安已經被警方帶走,外賣小哥被送到了醫院進行檢查,平臺已經安排專人上門做了心理疏導和關懷慰問,並安排他休息。涉事保安也已經道歉並賠償。
外賣小哥的職責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餐送到客戶手中,小區保安的職責是保護小區居民的安全,維護好小區的秩序。這兩個群體原本是沒有什麼衝突的,但生活中一些物業公司管理方式比較粗獷,禁止外賣小哥進入小區,有的客戶點了外賣又不想出去拿,讓外賣小哥自己想辦法送進去,於是衝突就出現了。
10月份,濟寧也發生過類似的案例:某商場內,一名外賣小哥被保安按在地上暴打,還被另外一名保安踢打頭部,猶如古惑仔影片的現場。隨後數十名穿著黃色工作服的外賣小哥進入商場幫忙,場面一度十分混亂,發展成了"群架"。事後的調查結果顯示,衝突起因為外賣小哥去商場取餐的時候,不服從商場的管理而引發的。
雖然保安的行為看起來很粗暴惡劣,但從本質上來說,他們和外賣小哥一樣,是受規則所限,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而已。換個角度,外賣小哥也是有難言之隱的,若是超過了規定時間沒有取到餐,無法將外賣及時送到客戶手中,那他們可能會被罰款幾百元甚至是上千元,好幾天的努力都白費了,所以有的時候免不了和人起衝突。
在這個流程中,錯誤最嚴重的,其實是外賣的平臺方,他們將勞資矛盾全部轉移到了外賣小哥和保安、消費者、商家身上,自己光鮮亮麗、置身事外。
所以人們沒過幾天就能看到外賣小哥闖紅燈、和商家吵架、和保安爭論等種種負面新聞,好像這些底層人士全是脾氣暴躁、逞兇鬥狠、擅長互害的人。但他們是沒有多少選擇的,被困在一分一秒的配送時間和規定路線上,有一點差池努力就全部白費,如此環境,泥人也受不了。
若是平臺方的管理可以更為科學和人性化,而不是單純地以超時差評與否作為罰款、評價績效的唯一標準的話,那麼外賣小哥們就不必非得爭搶那幾分鐘的時間,會少很多麻煩。
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兩大外賣平臺的送餐員加起來有360萬之多,其中75%以上來自於農村,80後出生的佔比為82%,平均每天配送48單,平均每天行駛距離超過了150公裡。29%的外賣小哥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新聞上那種月入過萬的外賣小哥少之又少。他們的工作十分勞累,收入又不是很豐厚,長期被負面情緒所包圍,很容易激情犯罪。
2019年12月底,武漢市一外賣小哥去超市取貨時,和超市的配貨人員發生了衝突,直接拿起刀將配貨人員刺倒,後者當場死亡。殺人後,外賣小哥沒有驚慌失措地逃跑,而是淡定地點燃了一支煙,很多網友表示,他的眼神中看不出悔恨,更像是一種從某種狀態下解脫出來的"放鬆"。
基於這一點,很多小區和商場禁止外賣小哥進入也不是不能理解,因為小區居民的商戶們的安全也需要得到保障。
但換個角度來思考,若是外賣的平臺方在聘用外賣員的時候,可以實行更加嚴格的資質審查,禁止那些有暴力犯罪記錄的人進入到這個行業,定期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給他們提供好的工作環境,足夠豐厚的報酬,緩解他們內心的不滿、暴躁情緒,悲劇是否會少一些呢?其實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矛盾,都是資本和普通勞動者、消費者之間的矛盾,只不過他們巧妙地將矛盾轉移了而已。
俗話說"平時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不管是消費者還是保安,又或者是商家,在生活中都要多一點包容心,有的時候一點點的善意,就可以讓其他人看見生活的希望。同時,相關部門可以督促外賣平臺進行整改,讓他們和外賣平臺之間建立起真正的勞務關係甚至是勞動關係,給外賣小哥更好的生存環境。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新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