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管多窮困,只要「狠心」花這3種錢,財富就會源源不絕

2020-12-23 明月文齋

《易經》裡面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意思是當事物發展到極致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變化,變化以後就能夠讓發展不受阻塞,這樣就能夠使事物的存在變得長久。

不過這句話還有另一種解釋,那就是人在窮困到極致,就會主動去思考變富的路子,走通以後就能夠長久下去。

晚清的曾國藩,一度窮困到需要靠賣衣服來買書,但是卻憑藉著自己總結出來的三個要訣,硬是擺脫了在經濟上的窘迫。根據他晚年對子孫的總結,不管人此時多麼窮困,只要「狠得下心」花這三種錢,那麼財富就會源源不絕。

在道光三十二年底寫給弟弟們的家書上,曾國藩寫道:「今年冬間,賀耦庚先生寄三十金,李雙圃先生寄二十金,其餘尚有小進項。湯海秋又自言借百金與我用。計還清蘭溪、寄雲外,尚可寬裕過年。統計今年除借會館房錢外,僅借百五十金。岱雲則略多些。岱雲言在京已該帳九百餘金,家中亦有此數,將來正不易還。寒士出身,不知何日是了也!我在京該帳尚不過四百金,然苟不得差,則日見日緊矣。」

他詳細介紹了自己在京城一年的收入開支,年底時有朋友借給自己一些錢,在還掉兩個朋友的欠債後,還可以過一個好年。不過除此之外,還在另兩個朋友那裡借了錢,一共欠了將近四百金,同時湖南老家也欠了九百金,像自己這種普通家庭出身的人,生活越來越窘迫,不知道這種窘迫的生活何時才能夠結束。

但沒過多久,曾國藩家族就變得很有錢了,他可以寄錢回去給父母買補品,還可以讓弟弟在家中營造大房子,從曾國藩由窘迫到有錢的過程中,善於花這三種錢給他幫了大忙。

第一是給家族長輩的錢。在鹹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家書裡,曾國藩寫道:「餘往年在京曾寄銀回家,每年或百金或二百金不等。一以奉堂上之甘旨,一以濟族戚之窮乏……」可見他每年都有給家中寄錢,一方面是供父母日常使用,另一方面則是救濟親戚族人中窮乏的人。

在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的家書裡,曾國藩則寫道:「鹿茸一藥,我去臘甚想買就寄家,曾請漱六、岷樵兩人買五六天,最後買得一架,定銀九十兩…叔母之病,不知宜用何藥?若南中難得者,望書信來京購買」,可見他不僅僅是單純寄錢回家,還給家族長輩花費重金去買養生藥物。

第二是給幫助過自己的朋友老鄉的錢。在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八日的家書中,他寫道:「李竹屋今年在我家教書三個月,臨行送他俸金,渠堅不肯受。其人知情知義,予僅送他褂料被面等物…岱雲丁艱,餘擬送奠儀,多則五十,少則四十,別有對聯之類,家中不必另致情也。」

李竹屋與陳岱雲是曾國藩的朋友,他們兩人遇到急事,曾國藩首選想到的就是給他們送錢,在李竹屋堅持不要的情況下,就送了他一些被面之類的日常用品,這份人情世故,可以說是十分通達了。

第三是花在讀書學習上的錢。曾國藩在前往北京參加會試失敗後,由北京走水路會湖南老家,途中少不得在一些城市停靠。曾國藩便到處去逛,在書攤上看到一部《二十三史》,由於帶的錢不夠,直接將厚厚的冬衣給賣了,帶回家去每天讀十頁,學問大進,見識也大大增加。

曾國藩後來能夠取得一番成就,可以說正是因為捨得花這種錢,花錢給自己讀書學習,增強自身的本領,讓自己能夠辦更多的事情;而給家人花錢,則讓整個曾氏家族牢牢聚集在他身邊,並且人才輩出,讓湘軍中多了可靠的統帥;而給朋友花錢,則讓他的口碑變得很好,當他在湖南振臂一呼,前來投奔的人便成千上白,其中很多都是舊時好友趕來相助。

我們若是能夠像曾國藩一樣,不管在多麼窮困的時候,都依然能夠狠得下心,為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花錢,這樣自己的本領就會越來越大;為家人長輩花錢,這樣自己的根本盤就會越來越堅固;為幫助過自己的朋友老鄉花錢,那麼自己的路子就會越來越廣,人生道路自然也就越走越寬廣。

參考資料:《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日記》

相關焦點

  • 不管你現在有多糟糕,只要肯在這3個方面下功夫,錢就會越來越多
    不管你現在有多糟糕,只要肯在這3個方面下功夫,錢就會越來越多很多人在現實社會中,都會有一個疑惑:明明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就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或者另一種情況就是自己要達成目標了,但在結尾的時候出現意外,導致直接影響到目標的實現
  • 不管你有多富有,這3種錢也不能花,不然的話,會越花越窮
    不管你有多富有,這3種錢也不能花,不然的話,會越花越窮富有,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財力上,因為能夠體現富有的並不僅僅只是金錢,如果你在一件事上,單純地感受到滿足和快樂的話,那麼在那一刻的時候,你就是富有的。
  • 有舍才有得,不管你多窮,這3種錢不能省,越花越有
    有舍才有得,不管你多窮,這3種錢不能省,越花越有這個社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簡單地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有錢人,另一種則是窮人。有錢人顧名思義很有錢,擁有財富,生活富裕,檔次高,質量好,想花錢有的花。不管你多窮,這3種錢不能省,而且越花越有,看看我說的是否有道理。第一種:投資理財的錢有些人可能會說,只有富人才有資格投資理財,我們窮人連錢都沒有,又怎麼去投資理財呢?說實話,這就是窮人的思維誤區,其實越是窮人,就越是需要懂得投資理財。投資理財的終極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為了賺錢。
  • 有舍才有得,無論你多窮,這3種錢也不能省,反而越花越有
    有舍才有得,無論你多窮,這3種錢也不能省,反而越花越有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窮人,另一種就是富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出現了問題,而富人之所以富,則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比一般人要更加的優秀。
  • 首先做好這3件事,財富想不來你這裡都難!
    一般來說,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有錢人,最起碼不希望自己永遠都是那麼窮吧,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有錢人的,不管是什麼時代,都逃不過「二八」定律,就是說真正有錢的人都是佔少數的,我們都是普通人,在沒錢的時候不要盲目著急,首先做好這3件事,財富也將離你越來越近!
  • 見過世面的孩子有多厲害?這3種「世面」,會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在《什麼是教育》中提到過這樣一段話,他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當時就感觸頗深,想讓孩子從小多見世面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首先父母自己的境界要達到一定的深度,然後言傳身教,通過自身的榜樣力量去感染孩子,這樣孩子也才更容易接受,一切教育也才能夠更加順其自然地進行。
  • 工作態度才是財富大門的鑰匙,不管任何職業,都要擁有這3種態度
    工作態度才是財富大門的鑰匙,不管任何職業,都要擁有這3種態度財富就像是一個埋在地下的寶藏,需要自己去探索發現他,才有可能去打開他秒如果自己連發到沒有發現,何談去打開它,再去拿取其中的寶藏呢,所以自己獲取財富的第一步,就是先去發現財富,然後打開,最後來獲取結果。
  • 「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到底是啥意思?真的是天理不公嗎?
    古人,正是有這樣清醒的認識,才會衍生出這麼一句「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自古以來,人們便認識到,「錢」是個好東西。每個人都希望發大財,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有錢人的生活,但老祖宗告訴我們,要想發財,前提是要做一個「狠心人」。想要發財就必須心狠,一旦出現了婦人之仁,那麼就財富可能會與你擦肩而過。古人講:「慈不帶兵,善不理財」,心腸太軟就會讓財富流逝。如這句俗語所說:「財發狠心人」。
  • 曾國藩:哪怕你再缺錢,只要這3方面你捨得花,錢就會越賺越多!
    財富,幾乎是所有人都極為嚮往的東西,其實追求物質並不可恥,郭德綱相聲裡說的對——人人都有錢了,國家就富強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在政治、文化、軍事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巨大,令後人敬仰萬分的。在金錢方面,只要曾國藩想,掌握國家軍隊和無數產業的他,頃刻間就能富可敵國。曾國藩用他的智慧告訴後人:不管你多缺錢,在這三個方面捨得花,錢會越賺越多。第一,要捨得給自己的頭腦花錢。
  • 老公的錢全給前妻的女兒花,對我們卻從來不管,怎麼辦?
    阿雲覺得老公勤勞,顧家,又上進,對自己也挺好的,又有一份好工作。就算他帶著和前妻所生的,已經是初中生的女兒也還是選擇他。兩個人在拍拖一年多的時候,一起牽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在結婚前兩人各自有一套小房子,夫妻倆以後也還會再生一個孩子,到時候人多,小房子肯定住不了這麼多人。
  • 格局越低的人,越容易犯這3種錯誤,犯得越多越窮困,希望你沒中
    格局越低的人,越容易犯這3種錯誤,犯得越多越窮困,希望你沒中其實我們如果在社會中生活久了之後就會發現,一個人最終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和他能有多大的格局有關係。那些格局越低的人,就越容易犯這3種錯誤,犯得越多,就越窮困,希望你沒有中。一、不喜歡歸納和反思那些格局低的人,總會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那就是不肯去歸納和反思。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說未經過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過,這就是說人一定要懂得歸納和反思,這樣才能取得進步,而不是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向後退步。
  • 越是窮人,越會在這3方面「大方」,難怪賺再多的錢,也富不起來
    越是窮人,越會在這3方面「大方」,難怪賺再多的錢,也富不起來有些人會變窮,是因為自己留不住財富,雖然能夠賺到很多錢,但是花錢更厲害。賺錢的速度比不上他花錢的速度,自然就變得越來越窮了。第一個是花必要的錢方面,因為想要變富,靠死板的辦法攢錢是行不通的,要通過提升自己的價值,獲得更多的財富,你才可能富起來。所以在投資自己這方面,是絕對不能摳門,該花就得花。第二個是不必花錢的方面,如果你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將這一部分的支出轉移到有用的事情上,那你得到的回報就會更多,你才可能富起來。
  • 財富與福報的關係,這篇文章講通透了!
    古人云: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當你福報具足,生活便會順心如意,財富也會水到渠成;而缺少福報時,便事事不能如願,辛苦賺錢卻收入微薄。老一輩人也常講:錢是八條腿,人是兩條腿。錢可以往東西南北去,你去追錢當然追不到。但是當你有福報時,錢自己會來追你。
  • 古人忠告:「人窮不省三錢,落魄不串三門」,究竟是什麼意思?
    古人曾給出忠告:「人窮不省三錢,落魄不串三門。」究竟是什麼意思?一、人窮不省三錢不管在哪個年代,錢都非常重要,從而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說法。追逐財富無可厚非,只要通過正當途徑賺錢,用起來也心安理得。但是,由於家庭背景不同,經歷的挫折磨難不同,所擁有的錢財就有很大差距。
  • 「人窮不省三錢,無錢不走三門」啥意思?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
    身邊的老輩人在平時說話聊天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兩句這樣的老話,比如這句「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雖然聽起來很俗氣,但弄明白其意後,還真的是這麼個理!其實類似這樣的俗語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尤其在農村。老人們說話時經常會帶出「常言道」這樣的老話,其實這些老話大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勞作中對於人生的經驗總結。
  • 無論一個人平時多和善,只要在朋友圈發了這3種動態,儘早遠離
    無論一個人平時多和善,只要在朋友圈發了這3種動態,儘早遠離與人交往,有的時候就是看細節,值不值結交,其實一目了然。一個人是好還是壞,並沒有那麼難看清。只要你注意觀察,從很多小事上就能夠輕而易舉地了解對方。
  • 稻盛和夫:一個人再摳門,這3種錢也要捨得花,人生將迎來轉機
    花錢誰都會,但要將錢花得有價值,不是很多人都能辦到。窮人不捨得花錢,有錢人不懂得「花錢」,這也是一種悲哀。稻盛和夫是日本的著名企業家,他不贊同「不捨得」花錢這個觀點,認為一個人再摳門,有3種錢一定要捨得花,人生將迎來轉機。
  • 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錢,讓錢生錢?記住這三點,守護好自己的財富
    2、記錄日常支出,開源節流要獲得財富增長,不僅要通過投資增加財富,還要合理消費,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尤其是在支付如此便捷的網際網路時代,衝動消費更為常見。在突然花很多錢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東西,自己是否已經有替代產品了。
  • 俗話說「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啥意思?看完後佩服古人智慧
    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在我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中,俗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俗語往往讀起來朗朗上口,句勢短暫凝練,大部分俗語是都是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生活經驗,同樣也是老百姓們口頭流傳下來的「理論知識」。因此,如果想要窺見古人智慧,或者是人生遇到困窘之時,不妨捧起來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 古人云「腰纏萬貫」,在古代十萬貫在當今時代會值多少錢
    大家都知道古錢一般中間是有孔的,古人會把一串銅錢用繩子串起來,串銅錢的繩索,每一千文為一貫或者一吊。那麼十萬貫在古代到底是個什麼數目,與現在相比又是什麼概念呢?古人說的「腰纏萬貫」怎麼理解腰纏指隨身攜帶的財物;貫舊時用繩索穿錢,每一千文為一貫,比喻錢財極多。由於所處的年代不同一文錢的價值也不相同,萬貫相當於現在多少錢不好說,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千萬級富翁吧。古人說的「腰纏萬貫」,與現在相比又是什麼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