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郵政擬印的「籌款救急」紀念郵票

2021-12-18 郵幣在線

   宣統紀念郵票發行之後,紀念郵票似在官方人士心目中有 了較深的印象。  


   1910年郵傳部奏分年籌辦郵政所附的清單中, 「宣統八年」即有「發行立憲紀念郵票」一項。

   當時清廷計劃用九年時間(1908-1916年)完成「籌備立憲」,郵傳部據此擬定在 「立憲」完成的那一年發行紀念郵票。

    1910年6月5日(宣統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南洋勸業會在南京開幕,當時也有過發行紀念郵票的動議: 

     準南洋大臣諮開:據南洋勸業會事務所詳請仿行郵政 印花作為特別紀念,準予立案,轉飭郵政司克日籌辦分發應 用等情,諮請查照酌辦等因,抄錄原文諮請查照酌核辦理等 因前來。查特別郵票應用為國家大典紀念,南洋勸業會究系 一隅開會之事,未足稱國家大典。該會所請刊印前項紀念郵 票之處,應無庸議,相應諮復貴部查照可也。

   南洋勸業會是清末官商合辦的一次大型商品博覽會,展期達半年之久。主事者希望同時發行紀念郵票,終因「未足稱國家大典」 而未獲批准。


   清廷滅亡前夕,當時的「責任內閣」曾有發行紀念郵票以「籌款救急」的計劃。檔案中有關「中國立憲紀念郵票」的資料,可以說明發行紀念郵票在當年曾帶給人什麼樣的奢望。


   1911年12月20日(宣統三年十一月初一日),清郵傳部郵政司將一份文件札送郵政總局,令其「遵照妥籌辦法,呈部核奪」。這份文件是當時責任內閣對一件建議發行「中國立憲紀念郵票」說帖的核議,說帖原件未見,也不知作者何等人士,但其內 容在今天看來,實在是匪夷所思: 

      査各種紀念品以郵票為最普通易行,歐美習俗尤好 之。以中國實行立憲之大紀念,誠不可無通行紀念品,即不能盡售外國,在中國原可自用,所入必有餘利,斷無虧損資本之理。茲經討論,實屬可行。惟郵政向歸特別會計,據原議新制紀念郵票與改制通用郵票,本系二種,其新制一種,只一次發行,售畢不再制,又為特別會計中臨時非常之會計, 其所得之數,能否如原議所估四千萬之多,姑勿具論,要不必恃此以為歲入預算之的款,多入一分即多一分之益,於普通特別預算均毫無窒礙,應交郵傳部於二種郵票分別妥籌辦法。其通用之一種,既不加價而有改制之費,此項費用是否仍列於該特別預算本類之中,抑以紀念品之餘利作抵,應由內閣決定。此項新制郵票,即可名為「中國立憲紀念郵票",凡籌本造票,發行承攬,即由郵政總局辦理,仍隨時將發行折扣收入數目諮報度支部查核,並聽撥用。蓋既為籌款救急之計,自應以充目前之要需也。 

     按上文所述,可以看出作者建議以立憲為由,製作紀念郵票並發行新的普通郵票,估計發行紀念郵票收入即可有四千萬元之巨,以此「為籌款救急之計」,並認為是「目前之要需」。


    此時,武昌起義爆發已兩月有餘,清王朝四面楚歌,其覆亡已指日可待。1911年11月16日,由袁世凱為總理大臣的責任內閣成立,12月6日,監國攝政王載洋退位,清廷大權完全落入袁世凱之手。袁氏以「立憲」在政治上抵製革命黨反專制的輿論, 他一方面派代表與南方革命軍和談,一方面籌劃利用全國反清起義的形勢實現其控制國家最高權力的野心,而他當時最感頭疼的事情之一,便是經費。發行紀念郵票來籌措款項的建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籠的。


郵政總辦帛黎接到這份札文後,所給予的回覆稱:

       査中國實行立憲,實系立發紀念郵票可乘之機,而中國將來加入萬國聯郵,則系改鑄通用郵票之良會。惟加入聯郵,需俟下次各國會議,計尚有十五個月之時期,如此延長一年,核與此次擬發之紀念郵票實有裨益。至閣議將此紀念票及改制通用票分別歸入會計,亦甚可行。第敝總辦尚有意見,應謹陳明,即系原議所估能得四千萬之數,恐無把握,特另具清單一紙,隨呈附佩。按單詳查,即可見所得餘利,不過一百萬元,此款亦不能一蹴而就。即如今上初登大寶,業發紀念票一次,彼時所發之值價計十四萬元,尚需年餘始行售 罄。


     呈文所附《紀念票可印之數目清單》,列出十五種面值,與當時正在使用的無水印倫敦版蟠龍郵票相同(只是7分面值改為8 分), 總印數1395萬枚,面值總計120萬元。

     一年多時間才能收回一百萬元,自然緩不濟急,而清帝不久之後即行退位,所謂的「中國立憲紀念郵票」從此沒有下文,完全是意料之中的。

    這件事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紀念郵票的經濟收益在清末某些人心目中已被放大到了荒謬的程度。

溫馨提示:內容來源集郵精選旨在分享集藏知識,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相關焦點

  • 歷時九年的 國民大會紀念郵票
    中國有一套郵票,從最初籌備、設計構思到最後發行,歷時九年,這就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大會紀念郵票。今天我就講一講這段被封存了數十年的歷史。      如圖所示,這套郵票發行於1946年11月5日,但事實上它的準備工作從1937年的春天就開始了。
  • 帶你「穿越」領略大清郵政風採!
    大龍郵票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在中國近代郵政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大龍郵票2018年,是大龍郵票誕生140周年紀念,中國郵政在7月24日當天全國發行紀念郵資明信片1枚。7月24日,蘇州郵政在園區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主題樂園內舉辦《大龍郵票發行140周年》紀念郵資明信片首發儀式。
  • 光復紀念郵票軼事
    南京政府交通部立即提議印發新郵票。1912年,孫中山在百忙中召集了一次會議,專門討論新郵票的設計和發行,參加這次會議的有當時交通部秘書程消、郵電司司長陳廷驥、郵電司科長唐文啟等人。這次會義決定發行紀念郵票和普通郵票兩種。郵票圖案上漢文與法文並用,擬用總統像與飛船兩種。
  • 大清郵政掛號函件特點
    大清郵政掛號函件特點 大清郵政是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而開始的。1863年英國人赫德任我國海關總務司,其後在北京、上海、鎮江、天津海關先後設立郵務辦事處,並發行中國第一套大龍郵票。1896年清朝政府成立大清郵政,但仍屬海關管理,委任赫德為總郵政司,另設郵政總辦,由德國人帛黎充任,實際政權仍掌握在外國人之手。因此,大清郵政具有殖民色彩。1897年11月1日,大清郵政頒布了《各類業務章程及規則》進行試用,其中對掛號郵件寄遞作了詳細的規定。
  • 壹號珍郵:帶您探密清代國家郵政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和被低估的解放區珍郵.
    新中國第一套小版張式全套連印、異圖連印、複式連印、不同時間發行的郵票連印等等,還收集了新中國第一套帶異形齒孔的特種郵票、帶多種異形齒孔的普通郵票、噴碼防偽郵票、異形郵票。五、時間跨度長:從1897年清代國家郵政時期發行的第一套郵票至今,跨越120多年。六、名家手筆:藏品內的每枚郵票都經過精心挑選,所集郵票出自孫傳哲、張仃、鍾靈、邵柏林、盧天驕、屠緒章、周紀華、王虎鳴等優秀名家手筆。
  • 古墓麗影、百戰天蟲變身郵票英國皇家郵政推出官方紀念郵票
    最近英國皇家郵政推出了一系列以復古遊戲為主角的紀念郵票,包括了《古墓麗影》、《Elite》、《磁浮列車》、《Sensible Soccer》、《百戰天蟲》、《微型機器》、《百戰小旅鼠》等等,將復古的遊戲畫面直接放到郵票上面,2D臉錐子胸的蘿拉也變身成為紀念郵票,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 最貴的中國郵票
    它是是中國清朝政府於1896年印製的有紅色圖案的小票,紅印花被加蓋暫作郵票使用。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歷來以其獨特的身世、嬌豔的色彩、加蓋版式的豐富變化,深受華郵收藏愛好者的鐘愛。當今華郵拍賣成交的最高紀錄,屢次都被紅印花系列珍品刷新,該郵票名列中國珍郵之首。大清帝國郵政正式發行紅印花加蓋郵票。
  • 世大運紀念郵票 今開賣
    中華郵政昨宣布,今日起免費發送世大運明信片,邀民眾書寫並郵寄到選手村,為中華隊選手們加油。
  • 郵票收藏:最珍貴的中國郵票
    還得從該套郵票的本身談起。    1897年,兼辦郵政事務的清朝政府上海海關造冊處在庫存未通用過的紅色三分銀印花稅票上加蓋「大清郵政」字樣來代高面值的郵票使用。印花票呈大紅、朱紅、絳紅顏色,雕刻版印刷,線條花紋清晰,精美。中心圈內有0分字樣,下方印有REVENUE(作稅收解釋)。
  • [組圖] 國慶《紀念郵票》大全
    1950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周年之際,國家郵政發行了(紀6)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一周年紀念郵票,全套5枚,一大四小,類似五星紅旗的五星(紀6)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一周年紀念格局。   1964年10月1日,國家郵政發行了國慶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全套3枚。另外發行小全張1枚。
  • 抗戰記錄與抗戰紀念 - 中國郵政報
    在這一時期,其他各邊區郵政發行的郵票上也先後使用過「邊區郵政」「臨時郵政」「戰時郵政」「抗日郵政」等多種帶有抗戰色彩的郵票銘記,表示邊區郵政是抗日根據地的臨時機構,以區別於中華郵政。1945年12月山東區發行的「抗日民族戰爭勝利紀念郵票」背景上青天白日旗和紅旗同時高高飄揚。這些郵票用事實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希望國共合作,共建美好家園的願望。     3.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郵政發行的抗戰紀念郵票具有鮮明的特色,其選材內容反映了新中國不同階段對抗日戰爭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 華裔設計美國郵政雞年郵票 亮相芝加哥華埠(圖)
    美國郵政雞年郵票正式亮相芝加哥華埠。(張大衛攝)   中國僑網2月14日電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導,近日,美國郵政雞年郵票正式亮相芝加哥華埠。在由芝加哥華商會主辦的農曆新年慶祝會上,美國郵政近南區郵政局經理大衛•克拉克、華商會會長徐佐寰、董事長梅施美英和2015年華埠親善小姐亞軍龔鬱玲共同為新版雞年郵票揭幕。
  • 中國郵票種類詳解 你最喜歡哪一種?
    小本票裡的郵票與郵票全張的圖案、面值、刷色相同,但郵票的一邊或兩邊可無齒孔。目前現行的版式一是指全張郵票,俗稱「大版票」,是指郵票印製廠印製後以成品形式打包出廠,正式交郵政使用的整張郵票。在邊紙上通常印有廠名、印版序號等標誌。
  • 中國郵票綜合類專題卡集
    6.1 清代郵票(1878年-1911年)清代郵票主要包括海關郵政時期和國家郵政時期的郵票。1878 年-1911 年期間,先後發行了普通郵票、紀念郵票、欠資郵票、快信郵票及西藏貼用郵票。無論是海關郵政發行的郵票,或者是清代國家郵政發行的郵票,銘記中都有「大清」二字,郵票基本上以龍為圖案,早期民間還將清代郵票尊稱為龍頭郵票。6.1.1 海關郵政郵票(1878年-1896年)1878 年,清政府採納李鴻章向總理衙門提出的試辦郵政的建議,以天津為中心,在北京、天津、煙臺、牛莊(營口)及上海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
  • 中國郵政郵資機戳怪胎的泛濫,背離了郵票的發行和推廣
    近期又想推出什麼郵票式郵資機戳,這看起來是創新,實際上是中國郵政對郵資機戳快速圈錢的「眼裡只有錢」的極度不負責的做法,也是對郵票的極大侮辱!!筆者認為,即便是自動化郵票(電子郵票亦可稱作自動化郵票或郵資機印郵票),也比郵資機戳更適合集郵,或者說是更是郵票的極好的輔助載體。
  • 大清蟠龍郵票上架!首枚皇帝御批票!
    今天小易家會員日,小易還給大家帶來一套大清蟠龍郵票。
  • 欠資郵票的發展歷史
    1904年4月1日,大清郵政用無水印蟠龍半分、1分、2分、4分、5分、10分六種面值郵票,加蓋5號宋體中文「欠資」和英文「POSTAGE DUE」,暫作欠資郵票使用。這是中國國家郵政發行最早的欠資郵票。1904年11月10日,大清郵政發行了專門印製的藍色欠資郵票,全套共計8枚。這套欠資郵票因全部印藍色而得名;1911年2月22日,還發行了棕色欠資郵票。
  • 澳門將發行兩套郵票紀念政權移交 - 人民日報
    、王淑軍報導:今天上午11時30分,澳門郵電司在珠光大廈新聞及廣播中心九樓會議室舉行記者招待會,通報發行「澳門回顧」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郵票事宜。  澳門郵電司將於12月19日發行「澳門回顧」一套四枚郵票、一枚小全張、兩個首日封、一個資料單張和一張明信片。這些郵品將於12月16日至19日發售,並在澳門郵政總局為市民提供加蓋「世紀末盛事壹——澳門管制權移交大典」及「中葡友好澳門回歸年1999——澳門」紀念郵戳服務,在這期間同時接受市民郵寄掛號信件,均以12月19日為蓋銷日期。
  • 香港郵政發售「李小龍——武藝傳承」特別郵票
    「李小龍——武藝傳承」特別郵票人民網香港11月23日電(記者陳然)香港郵政23日公布,將於本月27日即李小龍誕辰80周年之日,發行以「李小龍——武藝傳承」為題的特別郵票及相關集郵品,回顧其電影藝術與哲學思想,讓市民共同緬懷一代巨星的傳奇風採。
  • 中華民國郵票概覽
    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對華的侵略擴張,1931年在東三省建立了偽滿洲國;1937年「七七事變」後又建立了偽國民政府等政權,期間偽政權也發行過郵票,這些郵票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產物和歷史的見證。根據 不同的歷史時期,中華民國郵票大致可分為:中華民國郵政郵票(即全國通用郵票)、中華民國郵政限地方貼用郵票、偽滿洲國郵票以及偽政權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