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63萬元,有勞動力貧困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16萬元,394戶貧困戶1137人實現脫貧,脫貧率達99.9%……
東莞東城街道自2014年對口幫扶韶關市新豐縣以來,圍繞「新豐所需、東城所能」幫扶原則,通過精準扶貧、產業共建、全面幫扶等舉措,全面加強東城——新豐兩地在政務、民生、資源等領域的深度對接。
同時,積極引導幫扶貧困村持續實施產業鞏固提升工程,探索建立長效脫貧機制,把產業發展與村集體經濟壯大、帶動貧困戶增收與消費扶貧結合起來,創新產業推進模式,增強基層組織造血功能和帶貧增收能力,有效推動對口幫扶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奔小康路上攜手共進。
轉思路,探索抱團扶貧
目前,東城新豐對口幫扶貧困村扶貧項目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產業居多,受市場波動、物流體系薄弱、農業本身特點等影響,扶貧產品出村入市之路常遇梗阻。
「比如大中採購商雖然採購量大,但議價能力很強,對產品要求也高,價格壓得低。」東城對口幫扶新豐的扶貧幹部發現,一般貧困戶或者農戶都缺乏銷售能力,參與市場時缺乏議價能力。受制於物流體系不暢通、產品小散亂、品牌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產銷對接一直是不少扶貧幹部的「老大難」。為此,東城扶貧幹部與當地農業從業者積極探索出路,在會前村、城西村、羅峒村等聯合利用村中閒置土地資源,大力發展菌類培育項目,形成消費類農產品抱團發展。
同時,全力協調製約扶貧產品出村變現的交通物流主要阻力,凝聚合力優化銷售渠道及物流方式,促進扶貧產品順利進入市場,便捷賣出去、賣好價。
強品牌,帶動特色消費
在東城駐點扶貧幹部看來,做大做優新豐特色產品和文化旅遊產品品牌,是驅動消費扶貧的源動力和著力點。
在此共識基礎上,東城街道和韶關市新豐縣沙田鎮天中村積極探索「黨建+旅遊」帶動產業發展的模式,藉助扶貧資金,加大紅薯、玉米、花生、大豆、茶葉和特色養殖等產業的扶持,並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生態和紅色文化資源的特色優勢,整合特色產業百香果園、紅色文化、生態旅遊等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觀光綜合體,為推動消費扶貧發揮了很好的品牌效應。
同時,把貧困村創建示範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堅定不移推進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協助完成村公共服務站建設和梅坑河道蓄水景觀項目等,帶動旅遊消費扶貧向更廣領域拓展。
搭平臺,優化消費渠道
2019年10月,東城街道成立東城新豐對口幫扶特色農產品店—印象豐蟬,希望通過搭建各種平臺和載體,進一步推介新豐色產品和文化旅遊產品,助推消費扶貧向更寬領域拓展、向更高水平升級,千方百計推動消費扶貧。
該特產店通過與各駐村幹部聯繫,定期收集新豐貧困村零散的農產品在平臺上售賣,將新豐貧困村的農產品帶到東城市民的餐桌上來,解決貧困村產品物流體系不暢通、產品小散亂、品牌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
在為貧困戶提供穩定增收渠道、激發內生動力的同時,也能帶動新豐縣的產業發展,推動實現優質單品組織化、特色化、標準化生產。」東城扶貧幹部表示,平臺圍繞各環節市場化分工協作,逐漸構建區域品牌化,將進一步為精準扶貧攻堅戰提供持久穩定的可持續扶貧方式。
拓市場,線上線下融合
位於東莞主城區的東城街道人口多、消費市場大,可以為兩地消費扶貧提供有力支撐。正是看到這樣的優勢所在,東城扶貧幹部積極推動新豐縣水背村與東莞中科泰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實施80畝有機番薯種植項目,並指導成立了東城新豐對口幫扶特色農產品店,構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直供銷售模式,將東城龐大的消費市場與新豐豐富的特色產品「無縫對接」,實現產銷兩旺,確保新豐當地貧困群眾的收入明顯提高。
同時,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拓展市場,兩地主動作為、積極對接,圍繞線上造「聲勢」、線下抓「體驗」,打造宣傳、體驗、銷售一體化平臺,實現新豐特色農產品品牌營銷效果倍增。
其中,線下體驗多點開花,打造「東城新豐對口幫扶特色農產品店線下體驗館」,在東城建立新豐優質果品直銷窗口,2019年12月舉辦莞韶對口幫扶名特優新農產品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東城)巡展活動,銷售額達10萬元;線上則開放「印象豐蟬(東城新豐對口幫扶特色農產品店)」微商場,建立線上體驗館,以新豐地域特色、綠色健康為主基調,全面展示茶葉、糧油米麵、優質乾貨等八大類為主的70多種新豐特色產品,充分發揮了線上平臺宣傳效益,有力促進了消費扶貧順利開展。
此外,圍繞新豐茶葉、百香果汁、雲髻山米等重點特色產業,通過產品直供拓展市場,東城緊緊抓住莞韶兩地消費扶貧協作的機遇,啟動了城東和高橋村蓮藕特色種植項目,並將其結合進特色農產品店內進行推介,成效顯著。
兩地攜手,東城支持購買新豐250噸滯銷冬瓜
2020年春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韶關新豐縣梅西村內,大量冬瓜因沒有銷路大多堆積在田間地頭,形成一座座冬瓜山。
了解到瓜農的困難,作為對口幫扶單位,東城迅速行動,積極動員轄區各社區、工廠企業等,為瓜農搭建起一條快速產銷渠道,成功協助當地農民銷售出250多噸冬瓜。
同時,東城積極推動街道辦事處飯堂、愛心企業、工會等社會力量購買新豐地區農特產品,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將東城新豐對口幫扶貧困村的特色農產品帶到東城市民的身邊,切實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搭建立體化扶貧平臺,打響長效式扶貧機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汪萬裡
通訊員:芳婷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曾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