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28歲就屬於晚婚年齡,如今30歲以上的單身男女比比皆是。一來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們忙於工作,為生活打拼。二來適婚年齡段男多女少,造成大部分人被單身。
雖說適婚男青年遠多於女性,但細心的朋友也發現在身邊的單身群體中,女性人數並不少,很多30歲以上,甚至35歲左右的女人都單著。單身女人為何越來越多,不都說「女追男隔層紗」嗎,難道如今女性也面臨著結婚難的局面?
曉菲就是這群單身大軍中的一員,她88年出生,如今也有32歲。面容姣好,身材高挑的她實在很難讓人相信成為剩女。曾經也被很多男生追求過,但曉菲對這些追求者看來看去總是不滿意。
她希望找到一位靈魂伴侶似的男友,其中一個要求就是和自己要有共同愛好。曉菲是音樂學院畢業的,古箏是她最愛的樂器。所以要求男友對音律,特別是古箏要有相當的了解。可這樣的男生卻很難遇到,好幾個條件不錯的男孩就因為對音律不懂,被曉菲拒絕了。
年輕就是資本,但隨著年齡變大,曉菲發現追求自己的男生越來越少,特別過了30歲,幾乎身邊就沒有什麼年輕男孩了。被父母催得急了,曉菲也有意讓步,不再糾結對方是不是精通音律,但顏值這關怎麼也要符合自己要求。
原來除了喜愛音律,曉菲還是個顏值控,要求男友必須要帥。可這種帥不包括大叔的英俊,她還是希望找到一個年輕小哥哥那樣的男友。雖然憑藉自己出色的外表,也逐漸談過幾次戀愛,男友都比自己小几歲,勉強算是小哥哥類型,但每次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總是失敗,因為自己年紀大了,小男友的父母都不同意。
在婚姻中,年齡一直是困擾女性的一個因素。由於婚後還要生孩子,受傳統觀念影響,往往覺得女性過了30歲不好生、生不好,以至於很多大齡女青年被這種觀念左右,隨便找了個對象,草草結婚了事。
同時女人也要端正三觀,結婚不同兒戲,找就要找品行過硬,值得依靠的男人。不能只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糾結,而對人品性格、責任擔當等重要環節完全無視。所以和單身男人不同,大齡剩女落單的原因更多出在自己身上。
1.條件提得太高
很多大齡剩女希望找一個在事業、經濟、外表三優的男人,而且自己還要掌握財政大權,生活中也要事事順著自己。但在社會上這樣的男人畢竟是少數,即使被你遇見了,想必對方身邊也不乏追求者。
俗話說「女追男隔層紗」,難道這樣的男人放著更合適自己的女生不娶,非要去挑戰生活的困苦嗎?顯然條件提得太高,只是給自己添堵。
2.依樣畫葫蘆,寧缺毋濫
找一個理想對象是最好不過,但少數女性對「理想」這個要求過於執拗。或許她列出了幾條要求,要求其實也並不算苛刻,但這些要求集合到一起,就很難有男人全都符合。
比如要求對象月入7000、白白淨淨、多陪陪自己,三個要求分開看都不算高,但她就很難遇到同時符合要求的。也許收入夠了,皮膚卻比較黑;皮膚白的,加班又多。
還有的女性特別愛追星,就幻想自己的男友是某某明星那樣,生拉硬套在自己生活中,豈能如願?這個時候就要調整自己的要求,不能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否則還是給自己添堵。
3.「雞湯文」看得太多,對男人沒好感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心靈雞湯類的文章特別受到女性的歡迎。但其中許多「雞湯文」卻把歪理說成道理,各種詆毀男性,充滿負能量。
一些女人看多了這種文章難免受到影響,「男人都是大豬蹄子」,「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只要一提到男人就顯得非常厭惡,更別提戀愛結婚了。
這樣的心理疾病本來需要專業的心理專家開導,但她們往往不重視自身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落單了。
單身也好,結婚也罷,都是一種生活方式,選擇怎樣的生活都是女人的自由。如今獨立女性越來越多,單身生活對她們來說可能比婚姻來得更輕鬆。沒有茶米油鹽的瑣事、沒有生活習慣的爭吵,不想下廚也不用做飯,也沒有男人的呼嚕聲影響睡眠,不正是一種幸福嗎!
【我是萌子君,感悟世間百態,用文字描繪生活。願你我相遇,看遍路上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