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曉玲 通訊員 東教宣
在今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中,東莞市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排名全省第一。日前,在廣東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教育廳舉辦的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培訓班上,東莞市教育局介紹了體育方面的經驗做法,開足開齊開好體育課、完善學校體育活動體系、提升體育教學育人水平等是關鍵。
據 悉, 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小學測試內容包括50x8往返跑、50米跑、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肺活量、1分鐘仰臥起坐、跳繩7個項目,今年東莞有4家小學被國家教育部抽測。
確保學校開足開齊開好體育課
近年 來,東莞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學校體育工作納入教育現代化建設規劃並同步推進,大力推進學校體育課程提升、陽光體育、健康監測、體育強師、設施達標等「五大工程」,不斷優化學校體育工作格局,促進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
2019年東莞印發了《東莞市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體系建設指南(試行)》,圍繞教學目標體系、內容體系、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指導學校「一校一案」構建校本化課程教學體系,健全課程課堂教學和課外鍛鍊的實施途徑。堅持以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統領課堂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評價,推動體育課堂教學從碎片化向結構化轉變。以「高效課堂」「智慧課堂」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為抓手,探索「教、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教學實施上,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掌握一至三項終身受用的運動技能。建立「市、片區、鎮(街)、學校」四級聯動的體育與健康教研活動體系,開展線上與線下、研討與實踐、聚焦與分散等相聯動的體育教研活動。
東莞莞城一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學校幾乎天天有體育課,體育課程也比較豐富,跑步、跳繩、足球、籃球都有,她的孩子因足球、籃球都不錯,還被吸納為校足球隊成員。「體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太重要了,學校能將體育課程開足開好,讓我們家長比較放心。」該家長表示。
已創建78所全國足球特色學校
確保開足開齊開好體育課的同時,強化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每天不少於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從2008年起,東莞每兩年舉辦一次覆蓋全市中小學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評比,保持大課間體育活動持續化、常態化開展。建立教育、體育部門聯合辦賽的工作機制,完善市、鎮、校三級校園體育競賽制度,合理規劃市級學生體育競賽項目,每年聯合舉辦全市中小學生(青少年)籃球、足球、田徑等20多項賽事,體教融合取得較好成效。
在完善學校體育活動體系方面,東莞制定了《東莞市體育項目傳統學校評估標準和評分細則》,每三年認定60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設立特色學校市級專項補助資金,十三五期間發放補助資金近1000萬元,促進打造體育特色學校。截至目前,東莞全市共創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78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25所、全國青少年校園排球特色學校2所。
校園足球發展非一朝一夕,早在2015年東莞就印發《東莞市中小學校園足球推進計劃(2015-2017年)》,提出將足球納入體育課的必修內容,並著手師資培訓。經過幾年培育,足球在東莞校園落地開花。東莞師範附屬小學在2016年被認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目前學校有專職的足球教師,每周開設一節足球課。學校還編印了校本教材《足球》,並在體育課、早操、大課間、親子活動都融入足球元素。
義務教育階段實配體育教師4315人
東莞採取招聘編制內教師、人才引進、臨時聘任專任教師、購買社會服務等方式,吸引優秀教練員、退役運動員、有體育特長的人員從事體育教學,足額配備體育教師。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應配體育教師4186人,實配體育教師4315人,超額配備129人;高中應配體育教師231人,實配體育教師325人,超額配備94人。組織開展分層分類精準培訓,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的教研團隊,搭建研修學習活動平臺;做好區域教學展示活動,搭建教師技能大賽、教學比賽、論文評比等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目前東莞有市級以上體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共76人。
在強化學校體育工作保障方面,東莞還從2015年起推動實施「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器材達標工程」,把學校體育設施列為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的重要考核內容。定期組織開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條件抽查工作,不斷完善學校體育運動場地、器材建設和配備水平。2019年東莞市體育經費支出達到2.13億元。此外,東莞市建立健全校園體育活動意外傷害及責任保險制度,著力提升學校體育安全風險防範工作水平。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李程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趙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