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COVID-19大流行,是海洋動物喘息的機會?因為海洋變安靜了

2020-12-23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最近幾個月,由於COVID-19病毒在世界各地爆發,很多人都不得不待在家裡,很多的道路、街道、海灘都變得空蕩蕩的。由於人類不能聚集,很多野生動物似乎在慢慢佔領這些地方。

前幾天的新聞還報導過,奈及利亞的一片潟湖上有大量的火烈鳥停留,好不歡騰,這是當地人從未見過的景象。在南北美洲或歐洲,很多地方的海灘也有很多的海鳥聚集,因為暫時沒有了人類的幹擾,野生動物們都得到了寶貴的喘息的機會。

而最近發表在《美國聲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oustic Society of America)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由於在海上航行的船舶的減少,海洋也變得安靜了,海洋動物們終於能過上一段「清閒」的日子。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一個更安靜的海洋可能有助於把薩利什海南部的虎鯨從瀕危物種名單上除名。但是研究人員一直都缺乏足夠的數據來驗證這一理論。當COVID-19病毒將世界置於封鎖的狀態時,來自加拿大科學院海洋學系助理教授大衛·巴克利(David Barclay)和他的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抓住了這樣的一個機會,探索由於病毒大流行的影響,海洋水下噪音環境發生了多達的變化。

「加拿大海洋網絡運營著一個令人驚嘆的水下觀測站網絡,它提供了一個工具來描述卑詩省沿海水域的聲音景觀,」巴克利博士說這些水下監測器可以讓我們幾乎實時地分析從冬季風暴的力量到虎鯨的存在。研究人員發現,在溫哥華島西海岸300公裡處,靠近加拿大西部與美國西北太平洋和亞洲之間貨櫃運輸的主要航線,低頻聲音的數量明顯減少。他們發現,位於溫哥華島和北美洲最大的出口碼頭不列顛哥倫比亞大陸之間的喬治亞海峽也出現了同樣的顯著減少。

COVID-19大流行導致的水下噪音汙染的減少,對鯨魚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今年1月至4月,溫哥華島以西的一個海上監測器的噪聲功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即1.5分貝。巴克利博士說:「這是一個小而顯著的降幅,可能暗示未來幾個月降幅會更大。」

在繁忙的喬治亞海峽,溫哥華島和卑詩省大陸之間的水域,巴克利博士觀察了一周又一周的噪音變化,他指出,海洋不僅變得更安靜,而且以更快的速度變得更安靜。到4月份,船舶發動機和推進系統向水中排放的噪聲功率減少了近一半,即5分貝以上。

目前還不完全清楚這可能對海洋生物產生什麼影響,但201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當海洋噪音水平降低時,北大西洋露脊鯨的生存壓力似乎較小,就像美國「9·11」事件後,大多數的船舶被限制進出港口一樣。海洋噪音也被認為會影響鯨魚的交流、行為和遷徙。平靜海洋能讓海洋哺乳動物種群保持更高的健康水平。

「沒有我們造成的壓力,狩獵會變得更容易,交配更方便,尋路也更方便。聲音對於某些鯨魚和海洋哺乳動物來說就像視覺對於人類一樣,」巴克利博士強調。

來自加拿大皇家空軍巴克利博士實驗室(Dr.Barclay's lab)的博士生杜加爾德湯姆森(Dugald Thomson)指出,經濟數據顯示,這段時間,該港的進出口額下降了20%。「環境噪聲對動物的影響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為在相關尺度上控制海洋噪聲幾乎是不可能的,」研究人員說,在這一獨特時期觀察海洋噪音的變化,可能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

巴克利博士還指出,有一群科學家一直在計劃一項國際海洋安靜實驗。這項實驗將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研究水下聲音的科學家們,致力於量化這種病毒對世界海洋某些噪音水平的影響。COVID-19大流行期間,研究人員監測到了一部分實驗數據。「現在我們有了這些數據,我們計劃對其進行詳細研究,並對整個大流行過程進行剖析。這可能是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研究和了解當我們降低海洋環境中的噪音的重要機會。」

COVID-19大流行似乎證實了一件事,我們人類與野生動物的相處似乎進入了一種「零和」的局面。人類都躲在家裡了,動物就回來了,等我們擺脫了疫情,重新湧上街頭、海灘、海洋或廣場,動物們又被逼走了。也許要等到我們學會打破這種局面,我們才有資格談與動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相關焦點

  • 《鯊魚海洋的滅絕》,一位海洋動物保護者和他的遺作
    他們試圖解救這些海洋動物,卻發現只是徒勞。而且,最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這只是一艘漁船放出的一根魚線。深受震撼的斯圖爾特決定要拍攝一部關於鯊魚的紀錄片,去尋找「人們殺死鯊魚的理由」,而我們又該「如何阻止這一切」。這便是「Shark Water」的由來。與別的海洋生物紀錄片不同,斯圖爾特的鏡頭對準的不只是夢幻般美麗的海底世界,還有血腥殘酷的捕鯨行業。
  • 全國經濟大省廣東、江蘇的海洋高校:廣東海洋大學vs江蘇海洋大學
    作為我國經濟大省的廣東省和江蘇省,GDP總量對於其他省份來說是一騎絕塵,但彼此卻一直處於你追我趕的狀態。2019年廣東省的GDP總量為107671億元,江蘇省為99631億元,數據可以說非常之接近。而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兩個第一梯隊的沿海經濟大省,各有一所海洋高校:廣東海洋大學和江蘇海洋大學。
  • 動物趣聞:海洋到底有多少種動物?科學分析,只有三種類型的動物
    海洋的動物通常以海洋植物,微生物,動物碎屑為主,由於海水深度,溫度等條件不同,海洋中浮遊生物和底棲生物在分布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和變化,這種差異和變化有又直接影響了浮遊生物為食物的其他海洋動物的活動和分布,未來便於研究,科學家將種類繁多的海洋動物分為三大類: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
  • 童眼識天下科普館《海洋動物中》在海洋的深處有著另外一個世界
    溫順的海獅、巨大的海牛、愛打扮的海獺、膽小的海膽、美麗的海百合、兇猛的海星……你還知道哪些海洋動物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它們吧!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故事《海洋動物中》吧!無聲的捕食你一定想不到,珊瑚競然是食肉動物!很多浮遊生物、魚類和貝類都是它的獵物。只不過,珊瑚的捕食過程非常安靜,幾乎在毫無感覺的情況下,獵物就被無聲無息地吃掉了。
  • 每天都在上演的大自然奇蹟:塑造地球的海洋動物遷移
    當然,大多數人對這場遷移的了解還非常少,儘管DVM在吸收深海中的碳以及使我們吃的魚變肥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阿什維爾分校的海洋生物學家麗貝卡·赫爾姆(Rebecca Helm)說:「當你想到某種開放大洋裡生活的動物時,它很可能就經歷著某種形式的垂直遷移。」
  • 《多種多樣的海洋動物》交際花-聯合拍攝
    海洋動物是海洋中異養型生物的總稱。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可以有很大差異。微小的有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可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 噸。從海上至海底,從岸邊或潮間帶至最深的海溝底,都有海洋動物。
  • COVID-19大流行影響了超過半數藥劑師的心理健康
    COVID-19大流行影響了超過半數藥劑師的心理健康 2020-11-30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因為好吃被種草,短短26年,一種海洋哺乳動物滅絕
    種草,是非常流行的網絡用語,當一個人遇到一個很好的事物,迫切地將這種事物分享給其他人的行為。種草是一種分享行為,總給人一種有愛的美好感覺,然而,在過去歷史中,有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因為一次「種草」分享,從發現到滅絕,中間只經歷了26年。
  • 關於海洋動物的趣味小知識
    人類對海洋的了解不過九牛一毛但是有些小知識你不了解也無所謂但如果你知道的話就可以讓你跟朋友嘮嗑時它是刺細胞動物門整整一個珊瑚綱的好幾千種動物的總稱,它們大多數生活在熱帶到亞熱帶40米以內的淺海區,並不是深海~保護珊瑚不僅僅是動物,而是由珊瑚蟲、單細胞共生藻類、共生細菌、共生真菌,甚至包括共生蝦、共生蟹在內的一個複合共生體。護珊瑚的意義不僅是保護珊瑚本身,而是保護整個珊瑚礁生態系統。
  • 蓬萊|開啟其妙海洋之旅 來蓬萊極地海洋世界探測神秘的水下世界
    海洋館一直是出遊聖地安靜優雅的氛圍藍色夢幻的景致溫和多變的燈光浩瀚蔚藍的海洋,是否潛藏著你心中無數稀奇古怪的幻想?海底隧道100多米的觀賞視窗,近千種海洋生物觸手可及,孩子們進入該區域,有融入海洋之中的感覺。海洋動物北極熊、白鯨、企鵝、海象、海獅等來自世界各地近百種海洋動物,在這裡自由自在地生活。
  • 大美香港海洋公園
    景區簡介:香港海洋公園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園之一,擁有全東南亞最大的海洋水族館及主題遊樂園。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趣味十足的露天遊樂場、海豚表演,還有千奇百怪的海洋性魚類、高聳入雲的海洋摩天塔,更有驚險刺激的越礦飛車、極速之旅,是訪港旅客最愛光顧的地方。
  • 哪種動物是海洋中的瞌睡大王
    哪種動物是海洋中的瞌睡大王時間:2020-03-31 21: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哪種動物是海洋中的瞌睡大王 小雞寶寶考考你,下列哪種動物是海洋中的瞌睡大王?
  • 虎鯨是海洋霸主,還有什麼動物能威脅到它?
    外表萌萌,對人無害,實則海洋頂級殺手,又有海洋狼群或海洋強盜之稱,這就是當今的海洋動物界霸主虎鯨,那麼是否還有動物能威脅它們甚至擊殺虎鯨呢?此處的擊殺並非是指有能力主動捕食虎鯨,而是有辦法或者有機會擊殺虎鯨即可。下面我們看幾個比較可靠的事件: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弓頭鯨拍死虎鯨。
  • 歷史上兇猛的海洋霸主,曾經統治過整個海洋,滄龍有多可怕?
    然而在海洋,卻有另一個更可怕的生物,那就是蒼龍。很多人知道滄龍這個可怕的生物,但是很多人對滄龍這個生物非常陌生,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滄龍曾經是多麼可怕地主宰了整個海洋。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滄龍來源於懸崖蜥蜴。這種懸崖蜥蜴出現在8000萬年前,不到一米長,主要生活在海岸,然而隨著恐龍種群越來越強大,他不斷入侵其他動物的棲息地,因此懸崖蜥蜴不得不生活在海洋。
  • 觸目「鯨」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
    原標題:觸目「鯨」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問題研究》報告   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聯合動物福利學會發布第五版《觸目「鯨」心——圈養海洋哺乳動物福利問題研究》報告,指出了用於娛樂表演的圈養海洋哺乳動物存在的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以及海洋哺乳動物捕撈和活體貿易對物種保護的巨大威脅
  • 中國-香港海洋公園您去過了嗎?
    香港海洋公園(中國:香港海洋公園),俗稱海洋公園,是一個海洋哺乳動物公園,海洋館,動物主題公園和遊樂園位於黃竹坑及南朗在南區香港。它是僅次於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香港第二大主題公園。它也是香港第二古老的主題公園香港海洋公園不僅是一個遊樂園,還致力於融合娛樂和教育,包括環境保護倡導。
  • 《海王》:為何亞瑟被選擇為海洋之主?原來是這兩樣能力
    從小失去母親的鸚鵡長大了,開始憎恨陸地人,他不惜一切策略成為海洋之主,率領七國攻擊陸地,在陸地上長大的海王亞瑟,用盡一切手段保護著大陸,他不得已發現了鸚鵡的決鬥,失敗後也經過很多考驗,得到了象徵海之主的三叉戟,成為了真正的海王,原來如此,有網友評論說「海王」實際上是美國版的沉香救母。
  • 海洋文化專欄 | 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上)
    海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整個人類文明由兩大部分組成:陸地文明與海洋文明。海洋文明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人類靠海洋獲取生活資料,更依賴海洋發展進步,海洋一直以來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空間。 就文明起源來說,在沿海很多地方,發現了大量貝丘遺址,包括大量的螺、貝、魚、蝦、動物骨頭以及陶片等,多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產物,表明人類早期在海邊從事魚、蝦、蟹的捕撈,以魚骨為箭弩捕獲禽獸,進而飼養家禽、種植稻穀等。考古學家在太平洋兩岸發現磚石質網墜、巖漿巖質石臼,我國浙江的河姆渡遺址,以及海南島、北部灣等地的貝丘遺址繩紋瓦器皿殘片等,就是古代印記。
  • 青島極地海洋公園,各種海洋動物震撼眼球,去過的人都不想走了
    對於青島之旅,小遙最難忘的就是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的參觀,去過之後真的是不想走了。青島的極地海洋公園有四大場館,大家最好提前在網上預定好票,現場買票雖然不用排隊但是真的貴很多,身高低於一米三可免票,以及70歲以上的老人也是不需要門票的,但是需要攜帶身份證和老年證到售票處辦理免票手續。然後對於服裝方面,建議大家穿白色的衣服,因為燈光打在衣服上的螢光超級好看,白色就會映襯出來那種唯美的感覺。
  • 深圳海洋世界,讓你與海洋世界來一次親密接觸
    我相信很多人小時候的夢想都想去海洋世界,動物世界,包括遊樂園。小編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去海洋世界,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心心念念的想法,所以在大二的時候和家人朋友一起去了小梅沙,也去了海洋世界。小梅沙海洋世界的規模還是挺大的,內容也很豐富,有海底劇場,海洋劇場,歡樂動物劇場,白鯨劇場四個劇場,在劇場能看到萌萌噠的海豹,海獅,海豚的一些精彩表演。在小梅沙海洋世界除了有四大劇場,還有八大場館分別為極地館,水族館,幻遊海洋館,鯨鯊館,鯊魚館,海貝館,科普館,航模館。